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k-最短路由的mesh光网络p圈构造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太飞 李乐民 虞红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78-280,共3页
P-cycle是mesh光网络中一种十分优秀的保护算法,圈构造算法是p圈法设计的前提。首先介绍了圈的概念及常见圈构造算法和基于k-最短路由的p圈启发式算法,提出了基于k-最短路改进metaDijkstra的圈构造算法。实验仿真表明该方案比较适合网... P-cycle是mesh光网络中一种十分优秀的保护算法,圈构造算法是p圈法设计的前提。首先介绍了圈的概念及常见圈构造算法和基于k-最短路由的p圈启发式算法,提出了基于k-最短路改进metaDijkstra的圈构造算法。实验仿真表明该方案比较适合网状光网络中的圈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 光网络 P 保护 k-最短路由 圈构造
下载PDF
基于Local-map的Mesh光网络简单p圈构造法
2
作者 赵太飞 虞红芳 李乐民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2-125,140,共5页
圈构造算法是Mesh光网络中p圈法设计的前提。根据简单p圈的特点,针对圈构造算法问题,提出将原来圈上边变为跨接边的圈扩展算法。该圈扩展算法构造的圈具有保护性能优良,并且包含所有原来的圈上的点。在圈扩展算法和Local-map概念的基础... 圈构造算法是Mesh光网络中p圈法设计的前提。根据简单p圈的特点,针对圈构造算法问题,提出将原来圈上边变为跨接边的圈扩展算法。该圈扩展算法构造的圈具有保护性能优良,并且包含所有原来的圈上的点。在圈扩展算法和Local-map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Local-map的p圈启发式算法,该算法在Local-map中运行圈扩展算法,这样既能提高p圈的保护性能,又能使p圈位于局域范围内,保证快速恢复。对比分析Local-map和DFS两种找圈算法的实验结果,该方案构造的圈恢复速度快,容量利用率高,比较适合网状光网络中的p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 光网络 P 局部图 圈构造
下载PDF
地球中的流体和穿越层圈构造 被引量:7
3
作者 卢焕章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1003-1012,共10页
地球中的流体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点。从地球科学的角度来说,流体应包括气体、液体(水和石油)、熔体和地球中受应力作用而移动的物体。在半经为6378 km的固体地球中可分为7个层圈。目前对地球内部流体的了解很少,为探索流体在各层圈中的... 地球中的流体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点。从地球科学的角度来说,流体应包括气体、液体(水和石油)、熔体和地球中受应力作用而移动的物体。在半经为6378 km的固体地球中可分为7个层圈。目前对地球内部流体的了解很少,为探索流体在各层圈中的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和分布,以现阶段对地球层圈和流体研究程度来看,其重点应放在地球中穿越层圈的构造部分和地壳。地球中穿越层圈的构造主要有三个:板块构造的俯冲带是由上到下的穿越层圈构造,向下俯冲的大洋岩石圈可以抵达地幔过渡带;大洋中脊的扩张引起的由下而上的穿越层圈构造,使岩石圈和地幔的熔流体从下向上运移;地幔柱引起的由下而上的穿越层圈构造,使地幔的熔流体从下向上迁移。通过对三个穿越层圈构造和地壳中流体的研究,可以得出地壳、岩石圈、上地幔、过渡带、下地幔和核幔边界层流体的种类和成分、流动和演化。这是至今为至能鉴定到地球中深部流体的方法。这四个方面的研究是当前地球中流体科学研究的重点,并对开展深部找矿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中的流体 穿越层圈构造 地壳 俯冲带 大洋中脊 地幔柱
下载PDF
试论穿越层圈构造——三论板块俯冲与地幔热柱的相互制约
4
作者 真允庆 牛树银 +5 位作者 孙爱群 陈超 宋涛 刁谦 孙璐 张福祥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1-12,共12页
自提出板块超深俯冲和超地幔柱的新全球新构造模型,与传统板块构造提出的地幔对流观念大相径庭。这一研究地球动力学的新思路,体现了地球内部物质的重新分异、调整、运移与能量的交换,对全球深部过程和大陆构造的成山、成盆、成岩、成... 自提出板块超深俯冲和超地幔柱的新全球新构造模型,与传统板块构造提出的地幔对流观念大相径庭。这一研究地球动力学的新思路,体现了地球内部物质的重新分异、调整、运移与能量的交换,对全球深部过程和大陆构造的成山、成盆、成岩、成矿、成藏和成灾等极其复杂的地质现象,将起到迎刃而解的作用。研究俯冲带和地幔柱的活动轨迹,不仅是提供了穿越层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通道,也是驱动了对地球宜居性至关重要的水循环和碳循环,是研究地球深部物质组成和动力学演化的重要窗口,对当今新时代实施地质"攻深找盲"的深部找矿方针和区域预测远景成矿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亦是华北克拉通中、新生代岩石圈减薄与破坏的主要控制因素。诚然,核幔边界(即D″层)既是高速深俯冲异常板片的"墓地",又是低速异常体(超地幔柱)的发源地,这一新论点揭示了板块下的地幔运动是研究岩石圈板块运动之根本。研究板块下的构造必将从岩石圈动力学拓展到地幔动力学,无疑对发展板块构造理论、区域成矿学、流变学、大陆构造学和高温高压试验等新型地球科学将赋予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构造 地球动力学 俯冲板块 地幔热柱 大陆构造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太平洋环圈构造及其力学模式
5
作者 郑开鄂 水涛 《地球科学》 EI CAS 1985年第2期39-47,共9页
在太平洋底存在一个以环状洋脊、海沟及辐射状断裂组成的蜘网状断裂网。通过弹性理论应力场分析及模型实验,探讨了该断裂网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建立起以中西太平洋达尔文隆起为中心的太平洋环圈构造体系。所谓转换断层、海沟,其前身应分... 在太平洋底存在一个以环状洋脊、海沟及辐射状断裂组成的蜘网状断裂网。通过弹性理论应力场分析及模型实验,探讨了该断裂网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建立起以中西太平洋达尔文隆起为中心的太平洋环圈构造体系。所谓转换断层、海沟,其前身应分别属于辐射状和环状张断裂系,只在太平洋扩张洋中脊形成之后,才由张性分别转化为剪性和压(剪)性;所谓大平洋的各大小板块则是蜘网状断块构造的离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圈构造 力学分析 转换断层 洋脊 海沟
下载PDF
构造圈构造不均匀性与地球和宇宙起源力相互作用
6
作者 А.К.库尔斯克耶夫 陈保华 《内陆地震》 2005年第4期372-391,共20页
关键词 地球自转 不均匀性 相互作用 宇宙起源 构造 造陆运动 构造过程 盆地形成 地震过程 火山活动
下载PDF
圈梁构造柱约束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7
作者 于泳洋 《砖瓦》 2024年第4期90-93,共4页
为研究砌体结构建筑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地震响应特征,以北京市某国电工程3层砌体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计算模型,考虑了4种不同的约束条件,分析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和剪应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 为研究砌体结构建筑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地震响应特征,以北京市某国电工程3层砌体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计算模型,考虑了4种不同的约束条件,分析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和剪应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约束工况的砌体结构均在8s、12s、23s和29s附近出现位移振动波包,而在16s附近的位移较小,对比地震加速的波包出现时间可知,砌体结构的位移峰值波包出现时间明显延迟;圈梁和构造柱可以很有效约束地震波荷载作用下的砌体结构位移,且圈梁的约束效应大于构造柱的约束效应;存在有圈梁和构造柱约束的砌体结构底部剪力最小,而存在圈梁或存在构造柱的砌体结构底部剪力次之,无圈梁和无构造柱砌体结构的底部剪力最大,圈梁和构造柱约束可以有效改善底部剪力情况;存在构造柱的砌体结构剪力时程曲线初至时间早于存在圈梁的砌体结构剪力时程曲线初至时间,表明圈梁可以提高结构的抗剪切强度和刚度,提高对结构的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构造 砌体结构 抗震性能 地震波
下载PDF
半圈闭深循环基岩热储开采扰动分析及回灌方案研究
8
作者 王学民 常彬 +2 位作者 桑士震 周波波 魏仁远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1期126-134,142,共10页
聊城东热田奥陶系热储为山东省基岩热储勘探开发优选区,本文通过分析区内盖储源通等地热特征建立了区域半圈闭深循环裂隙-岩溶基岩热储模型,分析认为其半圈闭深循环赋存特征在提升热水矿化度及微量元素的同时,导致了储层封闭性较强、开... 聊城东热田奥陶系热储为山东省基岩热储勘探开发优选区,本文通过分析区内盖储源通等地热特征建立了区域半圈闭深循环裂隙-岩溶基岩热储模型,分析认为其半圈闭深循环赋存特征在提升热水矿化度及微量元素的同时,导致了储层封闭性较强、开采扰动大、难以可持续利用等问题。基于区内观测井多年实测数据建立了开采降深经验公式,采用变异系数法及综合指数法对区内热储开采扰动性进行评价,认为区内基岩热储开采导致了水位下降、水量减少、储层压力、温度及使用寿命降低等不利影响,对水质的扰动性及地面沉降、热污染、环境污染、串层水源污染等开采次生问题较少;结合区内回灌试验,探讨了适宜本地的开采回灌方案:集中开采、梯度利用、同层回灌、采灌均衡,区内基岩热储回灌井宜设置在开采井周边300-500 m范围内,尾水温度以35-40℃为宜。本次研究为区内基岩热储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热储 深循环 构造 开采扰动 采灌均衡
下载PDF
抗毁性WDM网状光网络中的p圈快速构造算法(英文)
9
作者 赵太飞 李乐民 虞红芳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4-99,共6页
p圈法是抗毁性网状WDM光网络中一种十分优秀的保护算法,在p圈配置到网状光网络的过程中,圈构造算法是设计的第一步。文中提出了一种快速圈挖掘算法(FCMA),本算法基于k-最短路由算法构造最小p圈,通过圈扩展算法获得更多性能优良圈,文中... p圈法是抗毁性网状WDM光网络中一种十分优秀的保护算法,在p圈配置到网状光网络的过程中,圈构造算法是设计的第一步。文中提出了一种快速圈挖掘算法(FCMA),本算法基于k-最短路由算法构造最小p圈,通过圈扩展算法获得更多性能优良圈,文中给了启发式算法的具体步骤。通过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实现快速圈构造,性能优于其它同类算法,适合网状光网络中的p圈快速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长分割多嘴复用 光网络 P 快速挖掘算法 圈构造
下载PDF
雪峰山西侧地区构造形变与油气圈闭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宗秀 张进 +3 位作者 关会梅 汤良杰 肖伟峰 鄢犀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12-1825,共14页
滑脱构造广泛存在于地壳形变过程中,也是盆山结合带一种重要和常见的变形机制。雪峰山西侧地区发育的一系列"隔档-隔槽式"褶皱为多层次滑脱控制下变形的结果,双冲构造是本区的重要变形方式,也是区别典型滑脱褶皱构造的重要特... 滑脱构造广泛存在于地壳形变过程中,也是盆山结合带一种重要和常见的变形机制。雪峰山西侧地区发育的一系列"隔档-隔槽式"褶皱为多层次滑脱控制下变形的结果,双冲构造是本区的重要变形方式,也是区别典型滑脱褶皱构造的重要特征。由于滑脱系统变形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各个滑脱层在剪切运动过程中变形量、变形规模、变形强度、缩短量等的不同,必定造成地貌高点与深部构造高点之间不一定存在吻合的对应关系。通过系统的变形构造解析,结合油气勘探实例,提出雪峰山西侧地区存在滑脱冲断圈闭、滑脱褶皱圈闭、断坡遮挡圈闭、滑脱层圈闭4种可能的油气构造圈闭形式。雪峰山西侧深部滑脱层变形、展布等的精细研究,应是南方海相油气勘探和优选区圈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 多层次滑脱 变形 滑脱-冲断 构造
下载PDF
库车坳陷西部构造圈闭形成期与烃源岩生烃期匹配关系探讨 被引量:23
11
作者 万桂梅 汤良杰 +5 位作者 金文正 杨文静 余一欣 王清华 彭更新 雷刚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根据库车坳陷西部地质剖面分析其构造圈闭类型,利用平衡剖面和生长地层分析构造圈闭形成期次。选取大北1井和一口人工井,应用PRA公司的BasinMod1-D软件,对其进行烃源岩成熟度史模拟,分析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根据构造圈闭形成期与烃源... 根据库车坳陷西部地质剖面分析其构造圈闭类型,利用平衡剖面和生长地层分析构造圈闭形成期次。选取大北1井和一口人工井,应用PRA公司的BasinMod1-D软件,对其进行烃源岩成熟度史模拟,分析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根据构造圈闭形成期与烃源岩主要生烃期的匹配关系,认为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盐下古构造圈闭与拜城凹陷烃源岩生烃期匹配良好,形成的油气藏大部分在后期保存良好,盐上圈闭可能形成油藏,盐层内部圈闭可能形成油藏、气藏或油气藏,在较厚盐层之下的圈闭可能会形成气藏。克拉苏构造带古构造圈闭与克拉苏构造带烃源岩主要生烃期以及拜城凹陷的主要生油期匹配良好,可以形成良好的油气藏,但是库车组沉积末期—第四纪构造破坏严重,油气藏经受构造调整、破坏和再分配形成残余油气藏、次生油气藏,此时正处于侏罗系烃源岩生气期,可以在盐下形成大量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西部 构造 生烃期 平衡剖面 生长地层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低位域沉积及非构造圈闭 被引量:15
12
作者 金武弟 王英民 +1 位作者 刘书会 陈崇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2,共4页
低位域是一个层序地层学概念 ,即发育在I型层序界面之上、初次水泛面之下的 ,常由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楔状体组成的体系域。由于控制低位域发育的坡折带类型不同 ,低位域的沉积体构成也就有所不同。北部陡坡断裂坡折带发育以冲积扇、... 低位域是一个层序地层学概念 ,即发育在I型层序界面之上、初次水泛面之下的 ,常由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楔状体组成的体系域。由于控制低位域发育的坡折带类型不同 ,低位域的沉积体构成也就有所不同。北部陡坡断裂坡折带发育以冲积扇、小型低位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为特征的低位域 ;东部东营三角洲沉积坡折带 ,发育以斜坡扇、低位三角洲和水下扇为特征的低位域 ;南部缓坡带 ,低位域以低位三角洲和低位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在这些低位域中 ,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非构造圈闭 ,北部和南部坡折带为超覆型地层圈闭 ,东部沉积坡折带发育岩性圈闭。经过对这些圈闭的精细描述和初步评价 ,认为含油气前景比较乐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域 沉积 东营凹陷 构造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构造圈闭特征与含油气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余一欣 汤良杰 +3 位作者 马达德 马玉杰 张启全 谭万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1-5,共5页
构造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构造圈闭的形成、发展与演化对油气聚集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柴达木盆地构造圈闭以背斜、断背斜、断鼻和断块为主,主要分布在七个泉—油砂山—东柴山、红沟子—南翼山—碱石山—落雁山、冷湖零... 构造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构造圈闭的形成、发展与演化对油气聚集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柴达木盆地构造圈闭以背斜、断背斜、断鼻和断块为主,主要分布在七个泉—油砂山—东柴山、红沟子—南翼山—碱石山—落雁山、冷湖零号—冷湖七号—马海以及中内部等4个NW走向的密集分布区带内.构造圈闭的平面展布主要受应力作用状况、构造变形程度和断裂发育状况等因素控制.平衡剖面复原结果表明构造圈闭主要开始形成于古新世和中新世,主要定型于中新世、上新世和第四纪.喜山运动控制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构造圈闭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圈闭含油气性综合分析表明,生烃凹陷附近的古构造圈闭和同沉积构造圈闭应该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构造 断裂 构造 同沉积构造 含油气性
下载PDF
一种值得重视的地热资源概念模式——构造圈闭型地热资源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保建 文冬光 +1 位作者 沈照理 亓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7-931,共5页
笔者根据主干断裂一带出现的地下热水化学组分异常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热资源概念模式——构造圈闭型地热资源。构造圈闭型热储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水文地质环境,赋存于其中的地下热水径流非常滞缓,变质程度较高,发生的水-岩反应较充分... 笔者根据主干断裂一带出现的地下热水化学组分异常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热资源概念模式——构造圈闭型地热资源。构造圈闭型热储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水文地质环境,赋存于其中的地下热水径流非常滞缓,变质程度较高,发生的水-岩反应较充分,溶解的围岩化学元素成分更多,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医疗热矿水。因此,在地热资源勘查利用中具有特殊意义,应充分重视构造圈闭型热储中地下热水的医疗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闭型 概念模式 医疗热矿水 地热资源
下载PDF
歧北凹陷古近系构造坡折带对圈闭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向雪梅 王华 +2 位作者 王家豪 肖敦清 蒲秀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4-320,共7页
应用三维地震、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对歧北凹陷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研究区古近系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歧北凹陷斜坡区发育断裂坡折和挠曲坡折两种构造坡折带类型。坡折带的发育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继承性:早期为断裂坡... 应用三维地震、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对歧北凹陷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研究区古近系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歧北凹陷斜坡区发育断裂坡折和挠曲坡折两种构造坡折带类型。坡折带的发育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继承性:早期为断裂坡折带,晚期为挠曲坡折带。不同类型坡折带层序构成样式及内部体系域构成不同,断裂坡折带控制了低位扇三角洲砂体以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的发育,而挠曲坡折带除了对砂体有控制作用外,更突出地表现为对地层超覆以及岩性圈闭发育的控制。坡折带附近是非构造圈闭发育的有利部位,进一步勘探的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歧北凹陷 构造坡折带 层序构成样式 构造
下载PDF
塔中地区前中生界层序地层特征与非构造圈闭 被引量:8
16
作者 焦存礼 吕延仓 +1 位作者 朱俊玲 樊太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0-23,共4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前中生界发育4级不整合面。根据不整合面发育特征,将震旦系—二叠系划分为3个Ⅰ级层序、9个Ⅱ级层序和19个Ⅲ级层序。塔中地区古生界各种类型非构造圈闭的发育均与多期重大不整合面(地层削截面、超覆面、缺失面等)及...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前中生界发育4级不整合面。根据不整合面发育特征,将震旦系—二叠系划分为3个Ⅰ级层序、9个Ⅱ级层序和19个Ⅲ级层序。塔中地区古生界各种类型非构造圈闭的发育均与多期重大不整合面(地层削截面、超覆面、缺失面等)及层序界面密切相关,可划分为三大类10个亚类,主要分布在Ⅰ级层序震旦系—下奥陶统巨层序(MSl)和中、上奥陶统—泥盆系巨层序(MS2)顶面的上、下岩性段内,规模很大,是寻找非构造油气田(藏)的重要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不整合面 层序地层学 构造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复杂构造圈闭含油性主控因素及定量模式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凤奇 庞雄奇 +1 位作者 王震亮 李永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1-997,共7页
为解决辽河西部凹陷复杂构造圈闭含油性主控因素及定量表征问题,对研究区103个复杂构造圈闭进行地质统计和R型主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圈闭距离排烃中心的距离、所在地点的流体势、盖层厚度、砂体厚度、切割圈闭的断层个数等是制约复... 为解决辽河西部凹陷复杂构造圈闭含油性主控因素及定量表征问题,对研究区103个复杂构造圈闭进行地质统计和R型主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圈闭距离排烃中心的距离、所在地点的流体势、盖层厚度、砂体厚度、切割圈闭的断层个数等是制约复杂构造圈闭油充满度的主控因素。通过地质解剖分析表明,圈闭距离排烃中心越近、处于相对低势区且储盖厚度与断距满足三元耦合关系(储层中砂岩厚度<断距<盖层中泥岩厚度)时,该复杂构造圈闭油充满度就较大。依据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复杂构造圈闭油充满度与其主控因素的多元非线性定量预测模型。选取未参与模型建立的21个复杂构造圈闭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80%以上的复杂构造圈闭油充满度理论值与实际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构造 含油性 主控因素 定量模式 辽河西部凹陷 油气
下载PDF
坳陷湖盆坡折带特征及其对非构造圈闭的控制 被引量:67
18
作者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35,共6页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表明 ,在该地区发育多级坡折带。按其成因机制可分为断裂和挠曲坡折带 ,根据自然地理位置又可将坡折带分为盆缘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两大类。构造运动是坡折带发育的主控因素 ,而且其规模与...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表明 ,在该地区发育多级坡折带。按其成因机制可分为断裂和挠曲坡折带 ,根据自然地理位置又可将坡折带分为盆缘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两大类。构造运动是坡折带发育的主控因素 ,而且其规模与构造运动大小相关。多级坡折带对非构造圈闭的控制主要表现为 :①非构造圈闭紧邻多级坡折带发育 ,沿着坡折带呈串珠状展布 ;②非构造圈闭在纵向上发育具有继承性 ;③非构造圈闭发育的类型随着坡折带和坡折带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④同一个坡折带在横向上存在较大的变化 ,可形成不同类型的非构造圈闭 ;⑤多级坡折带的存在导致了在盆地的不同地理位置发生不同的沉积剥蚀响应 ,非构造圈闭的生、储、盖组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坳陷湖盆 层序地层学 坡折带 构造
下载PDF
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圈闭及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2
19
作者 何光玉 卢华复 李树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6-513,共8页
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构造圈闭具有上、下分层的特征 ,且上构造层的圈闭与下构造层的圈闭完全不同。上构造层圈闭位于第三系膏盐岩滑脱面之上 ,主要有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和盐拱背斜等类型。这些圈闭常以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吉迪... 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构造圈闭具有上、下分层的特征 ,且上构造层的圈闭与下构造层的圈闭完全不同。上构造层圈闭位于第三系膏盐岩滑脱面之上 ,主要有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和盐拱背斜等类型。这些圈闭常以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吉迪克组及康村组砂岩为储层 ,以上第三系库车组泥岩作为区域性盖层。下构造层圈闭位于下第三系膏盐岩滑脱面之下 ,三叠 侏罗系煤层滑脱面之上 ,主要有断层转折褶皱、断层转折—断层转折叠加褶皱等构造圈闭类型 ;这类圈闭以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砂岩为储层 ,以下第三系膏盐层为区域性盖层。文章分析了库车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 ,认为秋里塔格构造带的东段较西段有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盆地 秋里塔格构造 构造 油气远景 油气勘探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构造圈闭含油性定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凤奇 庞雄奇 +2 位作者 冷济高 王鹏万 冯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0,共4页
为了解决辽河西部凹陷构造圈闭是否含油、含油多少的定量表征问题,对研究区133个构造圈闭进行了地质统计分析和R型主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圈闭距离排烃中心的平面距离、所在地点的流体势、盖层厚度、砂体厚度、切割油藏的断层个数等... 为了解决辽河西部凹陷构造圈闭是否含油、含油多少的定量表征问题,对研究区133个构造圈闭进行了地质统计分析和R型主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圈闭距离排烃中心的平面距离、所在地点的流体势、盖层厚度、砂体厚度、切割油藏的断层个数等是制约构造圈闭油充满度的主控因素。依据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构造圈闭油充满度与其主控因素的多元非线性定量预测模型,选取了未参与模型建立的16个构造圈闭对已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可靠性验证。验证结果表明,85%以上的构造圈闭油充满度理论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为该区同种类型的圈闭含油性定量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含油性 主控因素 定量模式 辽河西部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