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霸县凹陷兴隆宫地区沙三段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与圈闭模式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胜利 梁宏斌 +4 位作者 于兴河 曹兰柱 李瑞军 李顺利 郑学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3-530,共8页
裂谷型凹陷深层的油气勘探前景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兴隆宫地区紧临霸县生油洼槽,其沙三段埋深较大,勘探程度较低,少量探井证实这一些地区的沙三段具良好的油气成藏前景。应用石油地质学中的油气成藏理论,系统论述该区有利的岩性油气... 裂谷型凹陷深层的油气勘探前景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兴隆宫地区紧临霸县生油洼槽,其沙三段埋深较大,勘探程度较低,少量探井证实这一些地区的沙三段具良好的油气成藏前景。应用石油地质学中的油气成藏理论,系统论述该区有利的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与圈闭模式:沙三段圈闭接近沙四段、沙三段及沙一段的油源,具有优越的油气源条件;沙三段大型三角洲前缘与浊积扇等储层条件较好;沙三段同沉积构造与坡折带利于岩性油气藏形成;膏泥岩、盐岩及泥岩提供盖层与保存条件。而该区沙三段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圈闭模式可分为3个区带:陡坡带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小型三角洲前缘砂岩岩性圈闭;缓坡带以大型三角洲前缘砂岩岩性圈闭、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圈闭为主;而洼槽带以坡折附近的尖灭砂体圈闭为主。陡坡坡折之下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与浊积扇圈闭;缓坡坡折之下发育与低位三角洲、浊积扇及滩坝砂体有关的岩性圈闭。通过研究可以确定东部文安缓坡坡折带以下地区是目前岩性油气藏的最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县凹陷 兴隆宫地区 沙三段 岩性油气藏 圈闭模式
下载PDF
柴西南区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岩性圈闭发育模式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艳鹏 刘震 +1 位作者 李鹤永 党玉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17-21,共5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利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对柴西南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框架进行系统分析.古近系处在以中新统内不整合面(T2′)和古新统合新生界之间的不整合面(TR)为顶底界的二级层序中,共发育有3个三级层序:即路乐河层序(SA)、下...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利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对柴西南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框架进行系统分析.古近系处在以中新统内不整合面(T2′)和古新统合新生界之间的不整合面(TR)为顶底界的二级层序中,共发育有3个三级层序:即路乐河层序(SA)、下干柴沟层序(SB)和上干柴沟层序(SC).重点分析了下干柴沟层序及上干柴沟层序,认为下干柴沟层序由3个体系域组成: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上干柴沟层序由于低位体系域不发育,故将其划分为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两个体系域.另外,分析了柴西南地区不同的体系域中岩性圈闭可能发育位置,并且建立了隐蔽圈闭的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南地区 古近系 层序地层学 岩性 发育模式
下载PDF
频繁超剥地区层序、不整合特征及圈闭发育模式——以东营凹陷草桥北部地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东营组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阳 邱隆伟 +2 位作者 杨勇强 李际 师政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7-866,共10页
频繁超剥地区具有岩性变化快、断裂体系发育等特点,是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有利位置。为了系统研究频繁超剥地区不整合特征及圈闭发育模式,以草桥北部地区沙河街组四段(简称沙四)上亚段—东营组为例,对研究区的层序、不整合平面特征及纵向... 频繁超剥地区具有岩性变化快、断裂体系发育等特点,是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有利位置。为了系统研究频繁超剥地区不整合特征及圈闭发育模式,以草桥北部地区沙河街组四段(简称沙四)上亚段—东营组为例,对研究区的层序、不整合平面特征及纵向岩性配置特征、不整合对圈闭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研究区沙四上亚段—东营组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16个体系域、24个准层序组。共有3个级别6个不整合,分为4种类型:削超、平超、削平以及平行不整合。一级不整合发育有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风化黏土层、半风化岩石3层结构,其他小级别不整合不发育风化黏土层,为2层结构。不整合对地层圈闭的控制取决于不整合平面类型与不整合纵向结构的组合关系。建立了频繁超剥地区圈闭发育模式,认为在主要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等砂体的层序中,低位域有利于形成地层超覆圈闭,高位域有利于形成不整合遮挡圈闭;在主要发育湖泊相等泥质沉积发育的层序中,低位域和湖侵域有利于形成断层-岩性圈闭和断层圈闭,高位域可形成不整合遮挡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不整合特征 圈闭模式 沙四上亚段—东营组 频繁超剥地区
下载PDF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断裂控藏作用研究
4
作者 晏玉环 袁忠鹏 +4 位作者 朱碧兰 董靓雯 黄畅 李昆 李倩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平湖构造带北部(简称平北地区)断裂复杂,复杂断裂不仅控制着圈闭的形成,而且对油气疏导和保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最新的地震和钻井资料,对平北地区断裂特征及控圈控藏作用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平北地区受控于早期鼻状隆起构造... 平湖构造带北部(简称平北地区)断裂复杂,复杂断裂不仅控制着圈闭的形成,而且对油气疏导和保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最新的地震和钻井资料,对平北地区断裂特征及控圈控藏作用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平北地区受控于早期鼻状隆起构造背景,断裂系统十分发育,形成自WS向NE散开的帚状断裂体系,主要发育断背斜、断鼻和断块等构造圈闭;同时北东走向的断裂与来自西部物源的条带状三角洲和潮汐作用的砂体相配合,形成一系列断裂-岩性复合圈闭。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沟源断裂,起到疏导油气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作为圈闭边界,起到封堵油气的作用。该研究成果对研究区下步勘探部署可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北断裂特征 构造 复合发育模式 控藏因素
下载PDF
胜坨地区油气运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白群丽 洪玉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39,共2页
胜坨地区主干边界断层及调节断层相对陡倾的部位多是构造岩性圈闭相对发育的部位,相对缓倾的部位多是构造圈闭相对发育的部位,主干边界断层带走向变化的部位构造圈闭相对集中;断层、地层不整合面及砂砾岩扇体在空间上的相互配合,构成了... 胜坨地区主干边界断层及调节断层相对陡倾的部位多是构造岩性圈闭相对发育的部位,相对缓倾的部位多是构造圈闭相对发育的部位,主干边界断层带走向变化的部位构造圈闭相对集中;断层、地层不整合面及砂砾岩扇体在空间上的相互配合,构成了研究区油气运移的立体通道;油气在各种动力的作用下,在输导系统的控制下,沿着优质输导系统进行运移,最终在合适的圈闭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圈闭模式 运移 输导系统 胜坨油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油气运聚与成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建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87-592,共6页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地区勘探成果和地质资料进行系统综合分析,并应用油气地质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了该区构造演化史、沉积史与油气运移的有机联系,发现主干边界断层及其上盘主要同向调节断层的相对陡倾斜部位,往往是...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地区勘探成果和地质资料进行系统综合分析,并应用油气地质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了该区构造演化史、沉积史与油气运移的有机联系,发现主干边界断层及其上盘主要同向调节断层的相对陡倾斜部位,往往是构造岩性圈闭相对发育的部位,而相对缓倾斜部位多是构造圈闭相对发育的部位;砂体展布及物性特征对油气运移与储集有着重要控制作用,沙二段和沙三段的砂体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并且直接与烃源岩相接触,是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或聚集场所,而沙四段厚砂体基本上都分布在凹陷的边缘,但是也与烃源岩相接触,也是油气运移的通道和场所;研究区水下扇及浊积扇砂体本身就处在生油岩的包围之中,因上下被生油岩夹持,油气可以直接进入砂岩体成藏;生油洼陷深部的超压环境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油气生成后在油源断层、优质砂体以及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系统内分别向浅部和侧向运移形成各类油气藏,运移过程中又受次级断层和层内砂岩非均质性的影响,使其运移路径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闭模式 运移通道 水下扇及浊积扇 隐蔽油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