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1篇文章
< 1 2 1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城市转型进程中城乡“围城效应”的文学书写
1
作者 蔡燕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88-97,共10页
唐宋城市转型进程中城乡政治、经济、文化多层面分化促使生活于两大空间的人们在生存发展的价值判断、取舍基础上,出现了城乡“围城效应”,促成了城乡空间双向奔赴的文学书写。由乡向城奔赴的文学书写包括学而优入城的政治性和文化性流... 唐宋城市转型进程中城乡政治、经济、文化多层面分化促使生活于两大空间的人们在生存发展的价值判断、取舍基础上,出现了城乡“围城效应”,促成了城乡空间双向奔赴的文学书写。由乡向城奔赴的文学书写包括学而优入城的政治性和文化性流动、富而入城与入城而富的商业性流动、村民入城的生活性空间位移,由城向乡奔赴的文学书写包括文人归田梦的精神性奔赴、衣锦还乡的炫耀性奔赴、归园田居的生活性和精神性双重奔赴。唐宋城市转型释放了城市发展的活力,使得城市在物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对于乡村的优越性渐趋加强。城乡关系逐渐失衡也带来城乡“围城效应”的失衡,文学书写中相应地隐含了对城乡文化差异的认同。所以,城乡“围城效应”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双向奔赴,更是城乡在政治地位、经济方式、文化功能等深层次博弈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市转型 乡关系 “围效应” 文学书写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围城》中的隐喻翻译研究
2
作者 程凯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3-115,共3页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可以用来认知和理解世界。隐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品,蕴...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可以用来认知和理解世界。隐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品,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隐喻,其英译本也同样得到关注。结合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围城》隐喻修辞的特点,明确“替换”“直译”“非隐喻表述”等隐喻翻译策略的应用形式,可以为我国文学作品翻译带来经验与借鉴,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聆听中国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围 隐喻翻译
下载PDF
《围城》在德语世界的翻译、传播与接受
3
作者 朱琳 余承法 《外语与翻译》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本文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WorldCat、德国国家图书馆、亚马逊德国官网、好读网等网站的相关数据,结合译本版次、译者译行、媒体评介等,考察《围城》在德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情况。研究发现,由于译者娴熟的双语和精... 本文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WorldCat、德国国家图书馆、亚马逊德国官网、好读网等网站的相关数据,结合译本版次、译者译行、媒体评介等,考察《围城》在德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情况。研究发现,由于译者娴熟的双语和精雕细琢,《围城》德译本受到钱锺书本人和德国读者的赞誉,其文学艺术价值得到广泛肯定,在德国的翻译传播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有待拓宽传播渠道,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要成功“走出去”、有效“走进去”,必须打通语言、文字、文学、文化之间的隔阂,加强中德作家、翻译家、研究者以及传播媒介之间的互动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围 翻译 传播 接受
下载PDF
束缚与沉沦:《围城》《妻妾成群》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4
作者 石莹莹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6期24-26,37,共4页
《围城》从男性方鸿渐的视角窥视了新旧思想交替之际各类女性对于婚姻爱情的不同看法,《妻妾成群》从女性颂莲的视角呈现了封建礼教压迫下庭院中已婚女性的生活剪影。两部作品中塑造的多位女性虽在生活空间、受教育程度以及思想性格上... 《围城》从男性方鸿渐的视角窥视了新旧思想交替之际各类女性对于婚姻爱情的不同看法,《妻妾成群》从女性颂莲的视角呈现了封建礼教压迫下庭院中已婚女性的生活剪影。两部作品中塑造的多位女性虽在生活空间、受教育程度以及思想性格上各有差异,但由于自身局限、外界压迫等原因,最终都走向悲剧的结局。同时,由于性别视角及创作主旨的不同,观察主体对于女性形象的评判与塑造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 《妻妾成群》 女性形象
下载PDF
乡土伦理与城市文明的碰撞——论《河山传》
5
作者 白玉兰 陈红 《百家评论》 2024年第3期75-79,共5页
贾平凹的《河山传》以农民工洗河和罗山的视角展开叙述,以编年体的体例展现了1978-2020年改革开放后城市化的进程。通过洗河与罗山与市井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描绘出在重视人情、追求眼前利益与崇拜权力的乡土伦理滋养下的世风世情,同时... 贾平凹的《河山传》以农民工洗河和罗山的视角展开叙述,以编年体的体例展现了1978-2020年改革开放后城市化的进程。通过洗河与罗山与市井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描绘出在重视人情、追求眼前利益与崇拜权力的乡土伦理滋养下的世风世情,同时揭露在飞速发展的城市文明影响下而产生的浮躁、贪婪与虚伪的城市隐疾。乡土伦理与城市文明的碰撞也是贾平凹关注的焦点之一,二者碰撞形成的“围城”效应被贾平凹深刻地展现出来,这是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山传》 乡土伦理 市文明 “围”效应
下载PDF
论不可译性及其对策--基于《围城》英译的研究
6
作者 江倩文 高胜兵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23-129,共7页
不可译性是翻译界长期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深入研究不可译性问题有助于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目前学界主要是从语言、文化和文体的角度出发,对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或可译性限度进行研究,但鲜见从汉译英实践的具体个案着手来研究不... 不可译性是翻译界长期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深入研究不可译性问题有助于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目前学界主要是从语言、文化和文体的角度出发,对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或可译性限度进行研究,但鲜见从汉译英实践的具体个案着手来研究不可译性问题。文章在参照约翰·卡特福德的不可译性分类原则的基础上,以《围城》的英译为实例,探讨不可译性的内涵和分类,并提出套译、释义等具体对策,以期突破中国文学外译难点,助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 不可译性 转化对策
下载PDF
阐释学视角下的幽默翻译分析——以《围城》英译本为例
7
作者 莫淼钱 陈芙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32-35,共4页
幽默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但是富有幽默色彩的文本一直都是翻译的难点之一,译者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才能达到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平衡。由于中文和英文在语言形式、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围城》中许多语篇所产生... 幽默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但是富有幽默色彩的文本一直都是翻译的难点之一,译者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才能达到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平衡。由于中文和英文在语言形式、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围城》中许多语篇所产生的幽默效果在源语和目的语中的传达情况也不尽相同。本文以《围城》英译本前三章为研究对象,并以阐释学作为研究视角,通过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四步骤,探讨珍妮·凯利和茅国权合译的英译本对原文幽默效果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 翻译 阐释学 《围
下载PDF
修辞视域下的《围城》语言艺术探析
8
作者 郑喻心 钱华 《今古文创》 2024年第7期7-9,共3页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小说中,作者借助比喻、象征、夸张等修辞以及讽刺冷峻、幽默风趣的语言措辞来刻画人物,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具有浓厚的批判性意味。这些独特的语言特色增添了作品的感染...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小说中,作者借助比喻、象征、夸张等修辞以及讽刺冷峻、幽默风趣的语言措辞来刻画人物,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具有浓厚的批判性意味。这些独特的语言特色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彰显了钱钟书先生的文学造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 修辞 语言特色
下载PDF
面子理论视角下《围城》的会话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利华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面子需求是交际双方都需要的。说话人为了维护对方或自己的面子,会采用相应的面子保全策略。《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人物会话展现了较多的人物冲突和性格心理。本文运用语用学的面子理论对《围城》进行会话分析,从语用学视角探讨人... 面子需求是交际双方都需要的。说话人为了维护对方或自己的面子,会采用相应的面子保全策略。《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人物会话展现了较多的人物冲突和性格心理。本文运用语用学的面子理论对《围城》进行会话分析,从语用学视角探讨人物的会话内涵,以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心理的理解,同时更好地理解相关的语用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子理论 会话分析 《围
下载PDF
《九龙城寨之围城》:城寨影像空间的记忆建构
10
作者 陈怡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8-152,共5页
九龙城寨的影像空间多作为香港地区集体记忆的表征和身份认同的文化隐喻,打开了连接香港地区历史记忆的通道。《九龙城寨之围城》致敬和接续着九龙城寨之于香港地区和香港地区电影的意义;同时又扩展了九龙城寨的影史序列。该片通过呈现... 九龙城寨的影像空间多作为香港地区集体记忆的表征和身份认同的文化隐喻,打开了连接香港地区历史记忆的通道。《九龙城寨之围城》致敬和接续着九龙城寨之于香港地区和香港地区电影的意义;同时又扩展了九龙城寨的影史序列。该片通过呈现“新人”努力走出城寨空间,重思萦绕于港人心中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等问题。此外,《九龙城寨之围城》的历史记忆书写借城寨实景的搭建、家园主题的赋予及围绕电影建立起来的公众讨论语境,体现出助推城寨空间上升为文化记忆场域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寨之围 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孙柔嘉为什么从“泛论”扯到自己?——《围城》探秘之十一
11
作者 管冠生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4-120,共7页
在普遍性与超越性的外观之下,方鸿渐的“泛论”有着丰富复杂的个体感受与心理体验。孙柔嘉把“泛论”往自己身上扯并非不可理喻、无中生有地“胡闹”,而是道出了其中真实不虚的隐秘内容。其实质是跟方鸿渐进行相互承认的斗争,目的只有一... 在普遍性与超越性的外观之下,方鸿渐的“泛论”有着丰富复杂的个体感受与心理体验。孙柔嘉把“泛论”往自己身上扯并非不可理喻、无中生有地“胡闹”,而是道出了其中真实不虚的隐秘内容。其实质是跟方鸿渐进行相互承认的斗争,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对方能真正地、全心全意地爱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鸿渐 孙柔嘉 泛论 《围
下载PDF
行政执法权下放中街道执法权行使的“围城困局”及其化解——基于武汉市的实地调研
12
作者 杨丽娟 王汉斌 郑进 《公共治理研究》 2024年第3期55-71,共17页
随着《地方组织法》《行政处罚法》的相继修订,围绕执法权下放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已全面启动。但因过程中的目标理论、过程法理、资源机制等法治难题悬而未决,街道执法权行使中出现执法权力弱、执法依据缺、执法能效低、执法合... 随着《地方组织法》《行政处罚法》的相继修订,围绕执法权下放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已全面启动。但因过程中的目标理论、过程法理、资源机制等法治难题悬而未决,街道执法权行使中出现执法权力弱、执法依据缺、执法能效低、执法合力散等“围城困局”,致使执法疲软。建议构建顶层法治设计,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牵引,统一执法权下放的法理内涵、明晰执法权下放的合法基础、夯实执法权下放的合法路径、建构执法权下放的标准体系等过程法理之疏通与链接,保障街道执法主体地位的确立;并以规范化的制度建构与运行,如设立统筹协调机构、创新委托执法机制、健全资源配给机制、建立约束评价机制、优化资源嫁接机制等,巩固街道执法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法权下放 效应 软性执法
下载PDF
《围城》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与接受述评
13
作者 余承法 《外语与翻译》 2024年第1期2-9,I0001,共9页
本文通过对欧美大型图书馆纸质文献的系统搜集、整理与细读,并借助WorldCat、JSTOR、Google Scholar、Amazon、Goodreads等数据库/平台进行数据分析,考察并评析《围城》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和接受情况。结果显示:1)钱锺书“打通”理... 本文通过对欧美大型图书馆纸质文献的系统搜集、整理与细读,并借助WorldCat、JSTOR、Google Scholar、Amazon、Goodreads等数据库/平台进行数据分析,考察并评析《围城》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和接受情况。结果显示:1)钱锺书“打通”理念下创作的《围城》在标题、蕴含主题、创作风格、艺术手法等都引起中外读者的共鸣;2)夏志清首次发掘钱锺书及其《围城》在中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并在海外华人学者、汉学家中营造良好的译介和传播环境;3)中外译者通力合译,是推动《围城》英译质量和传播效果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 英语世界 译介 研究 接受
下载PDF
《围城》在俄语世界的翻译、传播与接受
14
作者 倪璐璐 《外语与翻译》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围城》英译本加速了小说在国内外的传播,俄译本的传播则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间歇性。《围城》俄语译者是苏俄汉学家、翻译家索罗金,他意识到《围城》的文学价值,于1980年在原著重印之前出版俄译本,取得了很大反响。俄译本在1989年再版后... 《围城》英译本加速了小说在国内外的传播,俄译本的传播则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间歇性。《围城》俄语译者是苏俄汉学家、翻译家索罗金,他意识到《围城》的文学价值,于1980年在原著重印之前出版俄译本,取得了很大反响。俄译本在1989年再版后,由于苏东剧变、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各种原因,在俄罗斯传播几乎停滞。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传播范围才有所扩大。本文基于翻译社会学视角,采用文献梳理、史实考证、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围城》在俄语世界的翻译、研究与接受展开研究,梳理《围城》俄译传播史,考察译者行为,旨在为中国文学走出国门、走进俄语世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 俄语世界 译介 研究 传播
下载PDF
从汉维对比角度谈《围城》中人物描写的比喻运用分析
15
作者 李慧欣 段梦倩 李倩倩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4期463-468,共6页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对我国的文学发展具有影响。书中对人物的刻画描写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其中比喻修辞的运用最为精彩。本文以《围城》维译本为语料,在现代修辞学基础上,从汉维语对比角度出发,对...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对我国的文学发展具有影响。书中对人物的刻画描写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其中比喻修辞的运用最为精彩。本文以《围城》维译本为语料,在现代修辞学基础上,从汉维语对比角度出发,对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比喻运用进行分析研究,人物描写将以肖像、心理、语言、动作等四方面为研究角度,比喻修辞将以明喻、暗喻、借喻等三方面为研究角度进行研究。最后阐述了人物描写的比喻修辞在汉维语的表达中存在异同,并总结了汉维比喻辞格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 人物描写 比喻 汉维对比
下载PDF
主持人语 《围城》海外翻译传播系列研究
16
作者 余承法 《外语与翻译》 2024年第1期1-1,共1页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围城》海外翻译传播存在三个认识偏差:一是认为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Chih-tsing Hsia)乃评介《围城》的第一人;二是《围城》的第一个外译本为美国学者珍妮·凯利(Jenny Kelly)和美籍华裔学者茅国权(Nathan K ...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围城》海外翻译传播存在三个认识偏差:一是认为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Chih-tsing Hsia)乃评介《围城》的第一人;二是《围城》的第一个外译本为美国学者珍妮·凯利(Jenny Kelly)和美籍华裔学者茅国权(Nathan K Mao)合译、由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英译本,而且外译本均为全译;三是《围城》在英语世界一直叫好,在国内走红是外译本“出口转内销”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 印第安纳大学 海外翻译 珍妮·凯利 认识偏差 全译 茅国权 合译
下载PDF
面子方略视域下议《围城》中情绪用语的语码转换
17
作者 郑玉荣 张雨馨 《海外英语》 2024年第4期75-78,共4页
文章以面子方略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小说《围城》中出现的情绪用语的语码转换现象,归纳了情绪用语语码转换的四种语用功能:规避尴尬情绪、巧示积极情绪、强调消极情绪以及精确表达情绪。语码转换策略的使用令交际者既能传递信息,又能在维... 文章以面子方略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小说《围城》中出现的情绪用语的语码转换现象,归纳了情绪用语语码转换的四种语用功能:规避尴尬情绪、巧示积极情绪、强调消极情绪以及精确表达情绪。语码转换策略的使用令交际者既能传递信息,又能在维护双方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的同时精确地表达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子方略 情绪用语 语码转换 《围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视域下《围城》的独特性分析
18
作者 梁绍贵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4期9-13,共5页
为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对我国优秀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品味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文化修养。《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该文从语言风格、主题特点、人物特点、文化内涵、叙事结构等几个方面出发,从... 为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对我国优秀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品味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文化修养。《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该文从语言风格、主题特点、人物特点、文化内涵、叙事结构等几个方面出发,从现代文学视角分析《围城》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使得《围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我国还有很多其他如《围城》一样优秀的作品,对这些文学名著进行阅读、分析、理解,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分析 《围 独特性 语言 主题 优秀文学作品
下载PDF
从修辞角度谈《围城》的语言艺术
19
作者 李姗 《品位·经典》 2024年第12期81-83,共3页
钱锺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对社会现象和人性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通过独特的语言艺术,展现了钱锺书先生高超的文学造诣,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书中丰富的语言艺术是一座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本文试图从修... 钱锺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对社会现象和人性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通过独特的语言艺术,展现了钱锺书先生高超的文学造诣,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书中丰富的语言艺术是一座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本文试图从修辞的角度浅谈《围城》的语言艺术,分析其比喻、夸张、对比、反讽等修辞格的运用,及基于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语言艺术效果,深入探究《围城》语言的独特魅力及其蕴含的丰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 修辞 语言艺术
下载PDF
《围城》的导师制书写及其文化意蕴
20
作者 贺根民 黄山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8-53,共6页
本科导师制是《围城》中三闾大学吸收西方先进文明,而又自成一体的教育制度。三闾大学的导师制叙事是现代高等教育育人方式的冰山一角,它旨在为学生配备“经师人师、品学兼备”的导师,营造和谐高效的教育氛围。《围城》虽对它着墨不多,... 本科导师制是《围城》中三闾大学吸收西方先进文明,而又自成一体的教育制度。三闾大学的导师制叙事是现代高等教育育人方式的冰山一角,它旨在为学生配备“经师人师、品学兼备”的导师,营造和谐高效的教育氛围。《围城》虽对它着墨不多,却冷静地展示导师制经由高松年等人“改进”以至草草收场的过程,钱锺书先生通过导师制叙事,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不顾我国国情而唯西学是尊做法的荒谬与可笑,讽刺以方鸿渐为代表的海归知识分子不学无术的丑恶灵魂,解构启蒙现代性神话,展示其人生何处不“围城”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制 《围 文化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