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体剖面温度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唐朝生 施斌 +2 位作者 高磊 顾凯 刘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3-919,共7页
利用自主开发的土体温度物理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土体剖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土体表面的覆盖层属性,对比分析了裸土和混凝土板覆盖下土体剖面的热传递特点。结果表明:在恒定热源作用下,土体剖面温度迅速上升到一定值之后逐... 利用自主开发的土体温度物理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土体剖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土体表面的覆盖层属性,对比分析了裸土和混凝土板覆盖下土体剖面的热传递特点。结果表明:在恒定热源作用下,土体剖面温度迅速上升到一定值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初始升温速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递减,最终平衡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衰减;温度在土体剖面上的传递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混凝土板覆盖下土体的初始升温速率和最终平衡温度较裸土高;土体剖面热通量反映了土体中热量的传递特征,其变化规律与上下土层间的温度差变化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剖面 土体温度 物理模型 热传导 热通量
下载PDF
崩岗土体剖面水分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以广东五华县莲塘岗崩岗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希林 张大林 《热带地理》 2015年第3期291-297,共7页
采用PR2/6土壤剖面水分测定仪,在广东五华县莲塘岗崩岗布设了8个定位监测点,对崩岗土体剖面含水率进行了连续3年共计6次野外监测,据此统计分析崩岗土体含水率分布模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8个监测点3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崩岗土体剖面... 采用PR2/6土壤剖面水分测定仪,在广东五华县莲塘岗崩岗布设了8个定位监测点,对崩岗土体剖面含水率进行了连续3年共计6次野外监测,据此统计分析崩岗土体含水率分布模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8个监测点3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崩岗土体剖面含水率自上而下地可分为3种变化模式:逐渐增加、均衡稳定和波动变化。各监测点各土层含水率变异系数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表明土体含水率上层变化明显,下层变化较小,含水率趋于稳定。各土层含水率变异系数自崩口向崩壁逐渐变小,反映出土体含水率在流域下部变化较大,流域上部变化较小。总体而言,土体上层含水率较低,200 mm深度土层以上比较干燥,含水率均低于20%。随着深度增加,含水率逐渐增大,200 mm深度以下土层含水率均在20%以上。各土层含水率由崩岗流域出口向崩岗内部逐渐升高,土体含水率空间分布受植被覆盖、土体特性和局部地形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规律,但随机变化也比较明显。7 d前期累积降雨量对崩岗土体含水率有显著影响,是研究崩岗土体含水率与崩岗失稳和坡面产流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土体剖面 含水率 时空分布 莲塘岗
下载PDF
城郊土体剖面含水量监测与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朝生 施斌 +2 位作者 高磊 刘春 赵理政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6-663,共8页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地质环境尤其是地下水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在城区和郊区分别设立长期监测站,采用PR2对南京地区2009年6~9月期间典型地表环境下1m内土体含水量的日变化进行了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系统...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地质环境尤其是地下水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在城区和郊区分别设立长期监测站,采用PR2对南京地区2009年6~9月期间典型地表环境下1m内土体含水量的日变化进行了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体含水量的日变化规律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制约,其对日气候因素的敏感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城区土体的含水量受气候的影响程度在总体上弱于郊区;通过对比,城市土体中的含水量普遍低于郊区,存在明显的城市干岛效应,在6~9月期间,平均干岛强度为-9.1%,日最大干岛强度达-20.7%,月最大平均干岛强度出现在7月,达-17.0%,月最小平均干岛强度出现在9月,只有-8.5%;在不同的地表环境下,土体含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其中水泥环境下土体剖面平均含水量最小,其次是草地环境和裸土环境,说明城区水泥地面对城市干岛效应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6~9月期间,城区土体剖面平均含水量为裸土环境(26.9%)>水泥环境(25.6%)>草地环境(17.5%),而郊区为草地环境(37.6%)>裸土环境(37.0%)>水泥环境(36.0%),其中城郊平均含水量差值最大的为草地环境,其次为水泥环境和裸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水资源 土体剖面 含水量 城市干岛效应 南京市
下载PDF
河道滩涂地土体剖面重构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童伟 李玲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7年第7期39-43,共5页
本文应用土体有机重构技术,对韩城市下峪口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土体剖面进行了重构。以容重为1.7g·cm^(-3)黄土构建5cm的人造犁底层,以容重为1.2g·cm^(-3)的黄土构建25cm厚耕作层,通过调整土壤粒径范围,并以《中国土壤养分... 本文应用土体有机重构技术,对韩城市下峪口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土体剖面进行了重构。以容重为1.7g·cm^(-3)黄土构建5cm的人造犁底层,以容重为1.2g·cm^(-3)的黄土构建25cm厚耕作层,通过调整土壤粒径范围,并以《中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中的养分指标标准中不缺乏水平为设计目标,进行了第一季作物种植,长势良好。后期将结合当地耕作制度,实行轮作倒茬,多施有机肥,保证新增耕地养分平衡供给,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体剖面环境,使开发耕地逐步实现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滩涂地 土体剖面 重构
原文传递
土壤剖面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晓旸 《长治学院学报》 2007年第S1期32-33,共2页
文章主要通过叙述土壤剖面的各种知识及其应用,阐述了土壤剖面知识在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土体剖面 分等定级 应用
下载PDF
农业用地耕作层重构技术
6
作者 张海欧 《绿色科技》 2019年第8期204-206,共3页
指出了农用地整治主要是对其土体耕作层的构建,从土体剖面结构上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水、肥、气、热等肥力和水盐运移良好的土体环境。主要阐述了应用土地工程技术手段,对农用地耕作层进行改造、改良的技术,提出了在耕作条件下稳定地调节... 指出了农用地整治主要是对其土体耕作层的构建,从土体剖面结构上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水、肥、气、热等肥力和水盐运移良好的土体环境。主要阐述了应用土地工程技术手段,对农用地耕作层进行改造、改良的技术,提出了在耕作条件下稳定地调节其肥力和稳定性,使整个农用地耕作层的形成向着土壤发育及植物生长有利的方向发展,研究可对指导农业生产、改良利用农用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土体剖面 重构技术 土地基础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CO_2 in unsaturated zone(~90 m) of loess tableland,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
7
作者 Chao Song Guilin Han +2 位作者 Yingchun Shi Congqiang Liu Pan Wang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489-493,共5页
In order to observe CO_2 characteristics in the unsaturated zone of loess tableland and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arbon cycle,a series of tubes for gas monitoring and sampling were installed in an approximately 90-m dee... In order to observe CO_2 characteristics in the unsaturated zone of loess tableland and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arbon cycle,a series of tubes for gas monitoring and sampling were installed in an approximately 90-m deep Qiushe loess section of Lingtai County,Northwestern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CO_2 was higher in loess than in the atmosphere,reaching a maximum of 6970 lmol·mol^(-1).CO_2 concentrations in loess were higher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The CO_2 in loess was related to organic carbon decomposed by microbes,and to the CaCO_3–H_2O–CO_2 system in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saturated zone Soil CO2 Carbon stock in deep loess Quantitative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 LOESS
下载PDF
Water-Soluble Rare Earth Elements in Some Soils of China 被引量:3
8
作者 ZHUJIANGUO SUNJU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5-30,共6页
Water-soluble rare earth elements (WSREEs) of four typical soil profiles in China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a high-resolu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WSREEs dec... Water-soluble rare earth elements (WSREEs) of four typical soil profiles in China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a high-resolu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WSREEs decreased from upper layer to lower layer of soil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with a high rainfall and low pH but increased for soil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with a low rainfall and relatively higher pH. Contents of WSREEs in soils were lower than 100 μg kg-1 in most casest and varied greatly with both different soils and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same profile. The highest content was 2816.3 μg kg-1 but the lowest was 17.6 μg kg-1 only. The content of individual rare earth iement (REE) in the soil solution also varied greatly with the highest one ranging from 8.4 to 1373 μg kg-1 for Ce and the lowest one from 0.05to 4.48 μg kg-1 for Lu. The sum of WSREEs in the first soil layers ranged from 121.5 to 345.6 μg kg-1.Great variations existed among ratios of REEs extracted with water to the total REEs of soils, ranging from 0.02×10-3 to 13.2×10-3. But as the upper layer was considered, the ratio showed only a small difference,ranging from 0.79×10-3 to 1.69×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element soil profiles ICP-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