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嗓子”与“洋嗓子”的对唱——20世纪中叶的中西唱法论争 被引量:21
1
作者 冯长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8-95,共18页
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交,后又大规模发生在五十年代声乐领域里的"土""洋"之争,其实质是中西音乐关系在声乐艺术中的集中反映。其中若干次全国性的大讨论涉及到中西唱法的科学性、声乐艺术的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 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交,后又大规模发生在五十年代声乐领域里的"土""洋"之争,其实质是中西音乐关系在声乐艺术中的集中反映。其中若干次全国性的大讨论涉及到中西唱法的科学性、声乐艺术的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如何继承中外声乐遗产以及创建新的中国唱法和民族声乐学派等声乐艺术的根本问题与相关宏大命题。"土""洋"之争推动了新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其"非政治化"的特点和历史经验值得珍视与记取。在音乐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如何真正超越中西二元矛盾乃至门户之见,重新审视科学方法与声乐艺术之间的关系,则是当下声乐界仍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嗓子 “洋嗓子 唱法论争 声乐艺术
下载PDF
“土嗓子”“洋嗓子”之争与自我调适
2
作者 林梅 《艺术教育》 2016年第4期96-97,共2页
从"土嗓子""洋嗓子"之争到中国新唱法与西洋唱法的融合,我国声乐教学经历了长期的探索与发展,并进行着合理的自我调适。文章通过对20世纪初我国声乐文化的背景—"土嗓子""洋嗓子"之争进行分析... 从"土嗓子""洋嗓子"之争到中国新唱法与西洋唱法的融合,我国声乐教学经历了长期的探索与发展,并进行着合理的自我调适。文章通过对20世纪初我国声乐文化的背景—"土嗓子""洋嗓子"之争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新唱法半个多世纪走过的曲折道路,认为只有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吸收西洋唱法优点,才能创造出符合中国审美理念的中国声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嗓子 “洋嗓子 声乐文化 自我调适
原文传递
在“土”“洋”之争中腾飞的中国民族声乐
3
作者 张雪敏 《艺术评鉴》 2016年第16期107-108,10,共3页
我国的民族声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不同时期曾出现过多次繁荣,《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出现的"土""洋"之争,对我国声乐的发展起到... 我国的民族声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不同时期曾出现过多次繁荣,《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出现的"土""洋"之争,对我国声乐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民族声乐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的发声,建立了真正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学派,改革开放后又起步腾飞达到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之争 民族声乐 土嗓子 嗓子
下载PDF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由“土洋之争”到“民美结合”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妮妮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5年第3期135-138,共4页
在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形式唱法和风格流派之间的相互探讨和论争时有发生。其中,所谓"土嗓子"和"洋嗓子"之间的"土洋之争"到其后的"民美结合",不仅具有典型个案意义,也从一个侧... 在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形式唱法和风格流派之间的相互探讨和论争时有发生。其中,所谓"土嗓子"和"洋嗓子"之间的"土洋之争"到其后的"民美结合",不仅具有典型个案意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发展的一种自然生态。本文即试图以此为背景,从理念、政治和技术等音乐审美维度入手,分析这一演变过程中的文化、社会和形式诸要素,并进一步探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声乐学派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嗓子 嗓子 理念 政治 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