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SR模型的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苗 陈银蓉 周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9-175,共7页
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不仅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更对城市和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的特点和评价方法,采用文献法、模型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基于DSR模型的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以武... 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不仅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更对城市和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的特点和评价方法,采用文献法、模型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基于DSR模型的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以武汉市为实证研究区域验证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武汉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得益于武汉市政府采取了正确且有力的响应措施;武汉市DSR系统协调度与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存在DSR系统驱动力相对不足以及响应的大幅提高制约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的问题,需合理改善和投入响应系统和驱动力系统的相关指标。研究结论:DSR模型能够成功运用于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为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提供了概念模型,避免了指标归属模糊问题,并能够有效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低碳集约利用 DSR模型 层次分析法 武汉市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土地低碳-高效利用耦合特征及时空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董捷 吕思陶 张安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106-115,147,共10页
研究土地低碳利用与土地高效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有利于合理高效地配置土地资源,推动土地利用向低碳、高效的方式倾斜。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分别构建了土地低碳利用水平与土地高效利用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分别对2005-2013年土... 研究土地低碳利用与土地高效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有利于合理高效地配置土地资源,推动土地利用向低碳、高效的方式倾斜。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分别构建了土地低碳利用水平与土地高效利用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分别对2005-2013年土地低碳利用水平以及土地高效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探究两者的时空差异特征,并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变来看,武汉城市圈土地低碳与土地高效利用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的上升情况存在差异;从空间特征来看,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土地低碳利用与土地高效利用的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强,总体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在空间上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存在一定的聚集特征。提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土地低碳-高效利用的政策建议:实行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探索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增强武汉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低碳利用 土地高效利用 评价 耦合协调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吴虹雨 毛德华 冯立攀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城市土地低碳利用,运用演化博弈复制动态分析方法,建立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三方博弈模型,考察城市土地低碳利用中三者的互动机制。在假定三方不同策略组合下各自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分析演化博弈稳定性策略...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城市土地低碳利用,运用演化博弈复制动态分析方法,建立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三方博弈模型,考察城市土地低碳利用中三者的互动机制。在假定三方不同策略组合下各自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分析演化博弈稳定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合理设置对企业、消费者的补贴或罚金,能有效调动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同时,企业与消费者的行为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 政府 企业 消费者 演化博弈
下载PDF
新兴发展区域土地低碳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汝成 李秋萍 +1 位作者 李冠 梁宝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187-192,共6页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引导区域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采用灰色预测和灰色线性规划相结合方法,对新兴发展区域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减缓碳排...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引导区域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采用灰色预测和灰色线性规划相结合方法,对新兴发展区域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减缓碳排放、增加碳蓄积方面都有优化潜力,林地、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与碳排放效应密切相关。提出应当注重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减缓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作用,引导土地开发模式的低碳化;规划调整需要大力保护林业用地,适度增加林地数量;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无序增长,削减农村居民点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用地结构优化 北部湾经济区
下载PDF
长沙市土地低碳利用途径研究
5
作者 魏维 《时代经贸》 2013年第20期184-184,共1页
土地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载体,直接影响着一座城市的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本文从推广低碳建筑,发展低碳交通、土地利用模式的优化以及增加绿色碳汇四个途径分析长沙土地利用途径,从而控制碳源和挖掘碳汇两个角度来分析长沙市土地利... 土地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载体,直接影响着一座城市的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本文从推广低碳建筑,发展低碳交通、土地利用模式的优化以及增加绿色碳汇四个途径分析长沙土地利用途径,从而控制碳源和挖掘碳汇两个角度来分析长沙市土地利用,以达到土地的低碳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低碳 长沙 评价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土地低碳高效利用耦合协调分析
6
作者 刘金芝 付万年 王志强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67-73,共7页
采用熵权法、综合评分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乌鲁木齐市2012—2019年土地低碳利用程度和高效利用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土地低碳利用与高效利用耦合度随时间演变越来越高,并最终达到了高度耦合的阶段;土地低碳利用与... 采用熵权法、综合评分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乌鲁木齐市2012—2019年土地低碳利用程度和高效利用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土地低碳利用与高效利用耦合度随时间演变越来越高,并最终达到了高度耦合的阶段;土地低碳利用与高效利用耦合协调度呈波动性增长,但增长幅度比较平缓,最终达到了高度协调状态。说明乌鲁木齐市在2014年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后,经过3年的持续发力,对土地利用方式有良好的改善,能够逐渐契合城市土地高效利用发展进程。但是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碳汇和碳源用地的控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低碳 土地高效 熵权法 耦合协调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基于情景模拟的流域低碳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研究——以汾河流域为例
7
作者 张恩月 郑君焱 +3 位作者 苏迎庆 张蕾 张鹏飞 刘庚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开展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旨在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科学利用及实现碳减排目标。本文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及阻力因子数据,采用FLUS-MCR模型、碳收支系数法,验证模型精度下,设置2030年低碳发展优先、经济发展优先、... 开展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旨在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科学利用及实现碳减排目标。本文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及阻力因子数据,采用FLUS-MCR模型、碳收支系数法,验证模型精度下,设置2030年低碳发展优先、经济发展优先、耕地保护优先、生态保护优先及自然发展5种模拟情景,对比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类型的布局特征,并提出优化布局方案。结果表明:(1)2020年汾河流域禁止、限制、重点及优化开发区4类土地利用功能分区面积分别为:2491.76 km^(2)、6445.99 km^(2)、16325 km^(2)、14477 km^(2);流域净碳排放量为2002.46×10^(4)t,禁止开发区为流域碳汇区,碳吸收总量为0.76×10^(4)t,其余三区为碳源区,碳排放总量为2003.22×10^(4)t。(2)2030年各情景土地利用碳收支情况由高到低为:低碳发展优先、生态保护优先、耕地保护优先、自然发展、经济发展优先。(3)2030年,不同情景下除禁止开发区用地结构相对合理,限制开发区仍需适当压缩该区耕地及建设用地比例;重点及优化开发区应考虑适当开发宜耕草地,促进流域土地利用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展,实现低碳土地利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配置 FLUS-MCR模型 收支系数 汾河流域 山西
下载PDF
我国煤矿区低碳型土地复垦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8
作者 付梅臣 郭卫斌 +1 位作者 李建民 王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52,共4页
煤炭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减排已成为矿区复垦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绿色矿山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对中国多个煤矿区调查的基础上,从"减排"和"增汇"两个方面,剖析当前中国土地复垦政策对矿区低碳土地利用的要求,以及土地... 煤炭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减排已成为矿区复垦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绿色矿山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对中国多个煤矿区调查的基础上,从"减排"和"增汇"两个方面,剖析当前中国土地复垦政策对矿区低碳土地利用的要求,以及土地复垦施工工艺、土地复垦管护等不同土地复垦环节中碳源、碳汇的相互关系,进而挖掘煤矿区低碳土地利用模式,提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约束下,适用于中国煤炭生产方式的低碳型土地复垦工艺,为促进中国低碳型煤矿区建设提供依据,保障中国减排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土地复垦
下载PDF
低碳土地利用形成机制及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李孟波 孙晓璐 张玉梅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5期55-58,共4页
在揭示低碳土地利用含义的基础上,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了低碳土地利用的形成机制,把低碳经济分为低碳生产模式与低碳消费模式。分析了其对城市整体景观、建筑、道路以及绿地景观产生的影响,为编制科学的低碳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市 经济 城市景观 城市规划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于DPSIR模型的西安市探索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大伟 康琦 +1 位作者 何雅兰 孙立强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2年第1期69-80,共12页
碳中和国土空间组织体系的构建,需建立在对土地集约利用内部机制和动态变化过程深刻揭示的基础之上。依托DPSIR模型构建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土地集约利用指数和DPSIR模型系统协调度进行测算并由此展... 碳中和国土空间组织体系的构建,需建立在对土地集约利用内部机制和动态变化过程深刻揭示的基础之上。依托DPSIR模型构建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土地集约利用指数和DPSIR模型系统协调度进行测算并由此展开分析,以期助力低碳导向的国土空间格局构建。研究发现:(1)2009—2019年年间西安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可根据指标变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2)2013年和2016年是西安市土地集约利用面临重大考验的关键时点,政府及时有效的科学响应使得土地集约水平稳步提升,但未来仍须加强对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状态的动态监测;(3)西安市土地集约利用DPSIR模型系统协调度并未处于最佳状态,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低碳集约利用 中和 DPSIR模型 熵权法
下载PDF
低碳经济型土地利用模式选择
11
作者 汤才玲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第4期6-8,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开发利用呈现出膨胀式的扩展,特别是在"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城市发展模式下,不仅造成社会碳排放量快速增长,而且造成土地的"碳汇"功能减弱,致使气候变暖、人居环境日益恶化。本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开发利用呈现出膨胀式的扩展,特别是在"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城市发展模式下,不仅造成社会碳排放量快速增长,而且造成土地的"碳汇"功能减弱,致使气候变暖、人居环境日益恶化。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从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空间布局、利用规模与方向等方面,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化发展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碳排放、生态环境现状,阐述城市土地低碳利用模式构建的必要性,进而探讨构建城市土地低碳利用模式的路径。笔者认为,应从"减排"和"增汇"两方面着手,培育城市土地低碳利用观念,科学规划城市土地的功能分区,构建生态化土地利用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市场适应、公众参与"的城市土地低碳利用决策机制与模式,从而变革传统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实现城市建设发展的低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经济型土地 利用结构模式 土地利用
下载PDF
低碳概念下武汉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江平平 陈银蓉 张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6-251,共6页
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处于从工业文明时代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转折期。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以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对武汉市1996—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并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 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处于从工业文明时代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转折期。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以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对武汉市1996—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并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2011—2015年的生态足迹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1996—2010年武汉市人均生态足迹有所增加;(2)可使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3)武汉市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生态压力指数持续较高;(4)2011—2015年武汉市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而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按照现行发展模式,到2015年,武汉市人均生态赤字率将达到253%。因此,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武汉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低碳利用 人均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承载力 灰色系统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能耗碳排放关联测度方法与应用——以南宁市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中秋 胡宝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7-211,共5页
土地利用方式与人类活动碳排放强度紧密相关。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演绎法和综合归纳法,测度南宁市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并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关联测度结果及其特征,结合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及循环经济理论,探讨... 土地利用方式与人类活动碳排放强度紧密相关。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演绎法和综合归纳法,测度南宁市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并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关联测度结果及其特征,结合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及循环经济理论,探讨土地结构调整下的低碳利用。研究结果表明:南宁市一级地类中建设用地与能源消耗碳排放关联度大,两者的趋同性高;而土地结构划分更为详细的二级地类中,耕地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最高;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的调整,有助于实现土地的低碳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排放 土地利用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评价研究
14
作者 李柯锌 李新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4年第1期0101-0105,共5页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包含土地利用系统、碳源碳汇系统、经济社会系统3个方面17个指标的土地绿色低碳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测算出京津冀2005-2020年各城市土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研究得出,...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包含土地利用系统、碳源碳汇系统、经济社会系统3个方面17个指标的土地绿色低碳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测算出京津冀2005-2020年各城市土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研究得出,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的土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北京市土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最高,天津市次之,河北省各市利用水平相差不大,区域发展较为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熵值法 土地绿色利用
下载PDF
我国低碳经济型土地利用模式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3
15
作者 肖主安 彭欢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82,共2页
本文认为,土地利用变化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成为使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的重要原因。土地利用要顺应低碳发展的要求,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与共赢,就必须采用低碳经济型土地利用模式,从"减排"和"增汇"... 本文认为,土地利用变化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成为使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的重要原因。土地利用要顺应低碳发展的要求,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与共赢,就必须采用低碳经济型土地利用模式,从"减排"和"增汇"两个方面着手,确保土地利用的"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经济型土地利用模式 排放
原文传递
面向碳增汇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理论框架与行动逻辑
16
作者 王田雨 岳文泽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8-1021,共14页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模式决定了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动态格局,建立面向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在全球“碳中和”行动和中国新型城镇化转型背景下,具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建立了城镇化背景下土地...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模式决定了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动态格局,建立面向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在全球“碳中和”行动和中国新型城镇化转型背景下,具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建立了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碳收支效应的系统性认知框架,提出城镇化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直接—间接—潜在”典型性路径。面向陆地生态系统减排增汇目标,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解释了国土空间布局低碳优化的内在逻辑,并从“数量结构—空间布局—空间用途”三个方面解构了国土空间布局低碳优化的治理维度,提出支撑国土空间布局低碳化调整的政策工具及其改进思路。通过强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低碳化思维、拓展国土空间低碳优化路径,从而进一步凸显国土空间布局优化与治理在区域“碳中和”目标实现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国土空间布局优化 陆地生态系统 城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