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农有到土地国有:漆琪生对近代土地所有权的构想
1
作者 李学桃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7-162,共6页
漆琪生认为,土地问题的解决,对于近代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土地问题包括土地分配与土地使用两大方面。但是,近代土地问题的解决,要着眼于土地使用问题,而必须以土地分配问题为主。打破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 漆琪生认为,土地问题的解决,对于近代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土地问题包括土地分配与土地使用两大方面。但是,近代土地问题的解决,要着眼于土地使用问题,而必须以土地分配问题为主。打破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解决土地所有关系与土地使用关系之矛盾,进而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最终实现土地国有。漆琪生这一构想的提出,是尊重中国国情、维护农民利益、适应经济发展与工业化需要,以及将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土地问题具体相结合的结果,它有着强烈的现实关照,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在现今看来,仍然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琪生 土地农有 土地国有
原文传递
中央苏区平分土地政策与农民权益保障的再认识 被引量:7
2
作者 温锐 杨丽琼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70,共7页
学术界在充分肯定中央苏区土地革命中的"平分土地"与"地权农有"政策的同时,长期将平分土地误认为是农民的主体意志,从而遮蔽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创新视野。事实上,由于平分土地的冲击和传统理论的误区,《兴国... 学术界在充分肯定中央苏区土地革命中的"平分土地"与"地权农有"政策的同时,长期将平分土地误认为是农民的主体意志,从而遮蔽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创新视野。事实上,由于平分土地的冲击和传统理论的误区,《兴国土地法》对"没收一切土地"的改正并没落实。"地权农有"在实践中被平分土地否定,在理论上也有缺失,加上主要立足策略考虑,自然也难以长久。这种反复平分的政策,是与农民传统意识相违的,并非农民主体意志的选择。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此重新审视,进而摆脱"公"与"私"的传统束缚,走出近百年来反复平分农村土地及其财产的历史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平分土地 土地农有 农民权益
下载PDF
苏区土地权属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土地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赖丽华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0-323,共4页
苏区时期土地权属模式历经了土地国有民营、国有集体经营到土地农有的多次反复。历史最终选择土地农有作为合适的土地权属模式。苏区土地权属制度的历史变迁,给今天的土地制度改革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土地权属制度的改革将会是一... 苏区时期土地权属模式历经了土地国有民营、国有集体经营到土地农有的多次反复。历史最终选择土地农有作为合适的土地权属模式。苏区土地权属制度的历史变迁,给今天的土地制度改革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土地权属制度的改革将会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土地权属制度的选择应取决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权属制度的选择应避免意识形态化。实行土地农有是我国农村土地权属改革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土地 土地权属 变迁 土地改革 土地农有
下载PDF
邓演达对孙中山“耕者有其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
作者 陶季邑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25-332,共8页
孙中山逝世后的国民大革命时期,邓演达对孙中山“耕者有其田”思想主要是继承,同时有所发展;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对孙中山“耕者有其田”思想仍有继承,但主要是进一步发展。在这两个时期,邓演达在继承和发展孙中山“耕者有其田”思... 孙中山逝世后的国民大革命时期,邓演达对孙中山“耕者有其田”思想主要是继承,同时有所发展;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对孙中山“耕者有其田”思想仍有继承,但主要是进一步发展。在这两个时期,邓演达在继承和发展孙中山“耕者有其田”思想时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反映出邓演达既始终坚持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又不断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该思想体系。虽然邓演达继承和发展孙中山“耕者有其田”思想也存在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其积极方面仍占主导地位,对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开展土地改革起到了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演达 孙中山 耕者有其田 土地农有 民生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