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9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2020年攀枝花市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1
作者 王佳宁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9期53-55,共3页
用2010年—2020年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和转移方向,以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来研究20年来攀枝花市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特征。经过对3年的地表覆盖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攀枝花市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和林地;20... 用2010年—2020年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和转移方向,以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来研究20年来攀枝花市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特征。经过对3年的地表覆盖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攀枝花市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和林地;20年来城市扩张同时,攀枝花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草地、林地减少和人造地表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也以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的相互转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利用/覆盖 时空变化 转移矩阵 攀枝花市
下载PDF
2010—2020年徐州市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燕 戴烨 +3 位作者 贾聪慧 谭云荟 孙萌 李贺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1期35-39,共5页
随着徐州市资源条件变化与产业转型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准确掌握徐州市的土地利用情况对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利用2010年和2020年2个时期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从数量和结构综合分析10年来徐州市土地利... 随着徐州市资源条件变化与产业转型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准确掌握徐州市的土地利用情况对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利用2010年和2020年2个时期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从数量和结构综合分析10年来徐州市土地利用/覆盖(LUCC)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徐州市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和人造地表。随着城市扩张,徐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和人造地表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也以耕地向人造地表转移为主,人造地表和水体在土地覆盖转移比例中占较大比例。空间变化区域以徐州市主城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 转移矩阵 徐州市
下载PDF
1974—2014年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石华 周峻松 王金亮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2-139,共8页
研究某一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厘清其驱动机制,对整个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974—2014年间共10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参考抚仙湖流域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利用监督分类和人工解译、地面实地验... 研究某一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厘清其驱动机制,对整个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974—2014年间共10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参考抚仙湖流域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利用监督分类和人工解译、地面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信息,得出近40 a来抚仙湖流域的地表覆盖类型变化的时空特征。最后基于抚仙湖流域的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抚仙湖流域在近40 a间,园地、房屋建筑(区)、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荒漠与裸露地表面积明显增加,而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则呈减少趋势;地表覆盖的年际变化差异明显,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差异显著,林地、草地与耕地转移比例较大,水域较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社会经济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仙湖流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时空变化 驱动机制
下载PDF
近10年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特征与驱动因素定量分析 被引量:42
4
作者 张成扬 赵智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158,共8页
通过解译2000,2004和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从结构变化、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研究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0年间黄河三角洲总面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由盐碱地转变为耕地,城... 通过解译2000,2004和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从结构变化、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研究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0年间黄河三角洲总面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由盐碱地转变为耕地,城镇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迅速,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区域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间的定量关系,同时探究区域规划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以CLUE-S模型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海拔、坡度、至最近水库、城镇、河流、主要道路距离6个地理因素以及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4个社会经济因素是引起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区域规划以划定禁止开发的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驱动因素 LOGISTIC回归 CLUE-S模型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下游地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谢金开 赵智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8-364,共7页
在解译和分析1989,1999和2007年3个时相的TM和ETM+遥感影像基础上,运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建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转移矩阵和构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模型,对乌鲁木齐河下游地区18年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在解译和分析1989,1999和2007年3个时相的TM和ETM+遥感影像基础上,运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建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转移矩阵和构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模型,对乌鲁木齐河下游地区18年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989—2007年该地区建设用地显著增加,城市扩张明显,耕地、草地和林地面积在近18年也有增加;1989—1999年,土地盐碱化严重,水库的新扩建使水域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显著增加;通过地类变化速度分析,发现林地的转入率和转出率均较高,这和当地人工林成活率较低有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空间差异分析表明水磨沟区和新市区在近18年城市扩张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 时空变化 乌鲁木齐河下游地区
下载PDF
韩江上游县级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分析——以梅江区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正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7-60,64,共5页
县级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层单位,进行县级尺度的LUCC研究对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规划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根据1990~2000年土地利用详查及变更资料,分析了梅江区土地利用/覆盖的数量变化、区域差异以及空间格局变化。根据定量... 县级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层单位,进行县级尺度的LUCC研究对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规划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根据1990~2000年土地利用详查及变更资料,分析了梅江区土地利用/覆盖的数量变化、区域差异以及空间格局变化。根据定量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区域差异 空间格局 韩江上游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研究
7
作者 吴志杰 陈松林 《闽江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96-99,共4页
在研究区运用遥感解译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位置转换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土地利用程度总体还比较低;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较缓慢,正处于调整期.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 时空变化 遥感 GIS 亚热带山区
下载PDF
淮南矿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家政 赵萍 +1 位作者 郑刘根 周淑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81-986,共6页
文章借助淮南矿区1985、1995、2000、2005、2010年共5期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在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辅助之下,通过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获取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基础数据,由此计算各年份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矿区... 文章借助淮南矿区1985、1995、2000、2005、2010年共5期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在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辅助之下,通过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获取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基础数据,由此计算各年份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矿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结构和变化情况,并利用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矿区未来20a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耕地是矿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并逐年减少,城镇用地、塌陷区增长最为明显,水域、工矿用地表现为增长的趋势;1985—2010年间,塌陷区的动态度为11.07,变化速度最快,其次为城镇用地,在各个分时段内,塌陷区的动态度相对都比较高,而2005—2010时段内,城镇用地的动态度达到了9.12;城镇用地、塌陷区、水域、工矿用地和园林地的增加主要依靠耕地的转化;到2030年时,耕地减少到3 012.47km2,城镇用地、塌陷区、园林地和工矿用地依然增长,水域相对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淮南矿区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马尔科夫预测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沈乌灌域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步怀亮 史海滨 +3 位作者 闫建文 李仙岳 朱科 王艳明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113,共7页
为了研究变化环境下内蒙古河套灌区沈乌灌域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并对今后节水改造和节水规划提供指导依据,以沈乌灌域1995、2005年及2015年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CART算法的决策树分类对灌域20 a来5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进行... 为了研究变化环境下内蒙古河套灌区沈乌灌域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并对今后节水改造和节水规划提供指导依据,以沈乌灌域1995、2005年及2015年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CART算法的决策树分类对灌域20 a来5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进行了分类,并计算了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单一动态度、双向动态度、变化趋势和状态指数,研究了引黄水量等环境变化因子作用下灌域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沈乌灌域内沙地和盐碱地分别减少了43.77%和62.54%,植被和荒地分别增加了75.10%和92.32%。(2)沙地、盐碱地和荒地向植被的转化是植被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荒地频繁与沙地、盐碱地发生相互转化,相互转化的位置主要出现在沙地和渠道的周边。(3)引水量和地下水埋深是盐碱地、水体的变化主要因子,工程建设是沙地和植被覆盖区变化的主要因子。为缓解灌域的用水矛盾,今后在制定节水规划时应统筹考虑土地利用类型/覆盖与节水改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环境 灌域 土地利用/覆盖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玖军 邢丹 +2 位作者 谢元贵 廖小锋 周焱 《贵州科学》 2016年第3期46-52,共7页
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研究其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对该区域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86、1995和2000年三期TM影... 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研究其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对该区域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86、1995和2000年三期TM影像以及2006年CBERS-01影像,得到贵阳市四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速度和空间变化两方面对贵阳市城市化进程中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剧烈,主要有持续增加型,先增后减型,先减后增型。在整个研究期内,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重心变化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除主城区建设用地面积有较大增加外,各郊区城镇建设亦得到较大发展。城区与郊区间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覆盖 城市化 喀斯特 贵阳市
下载PDF
基于TM和OLI的鞍山城区南部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雨航 蒋国胜 《环境与发展》 2013年第10期50-54,共5页
以鞍山市城区南部为例,选取Landsat5 TM数据及Landat8 OLI数据,利用ArcGIS10.2和ENVI5.1软件,采用监督分类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并结合DEM及TM的派生数据,对其结果进行修正,分析2006、2010及2013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利... 以鞍山市城区南部为例,选取Landsat5 TM数据及Landat8 OLI数据,利用ArcGIS10.2和ENVI5.1软件,采用监督分类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并结合DEM及TM的派生数据,对其结果进行修正,分析2006、2010及2013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利用多时项的遥感数据的解译结果,有助于对矿山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同时能够反映出研究区各类用地面积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 OLI 派生数据 监督分类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下载PDF
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抚顺露天矿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12
作者 王丽男 《辽宁自然资源》 2021年第10期46-48,共3页
以抚顺露天矿为研究区,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结合不同时期高分辨率遥感彩像,提取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用数理统计和叠加对比等方法,对其2010-2015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验证了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在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 以抚顺露天矿为研究区,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结合不同时期高分辨率遥感彩像,提取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用数理统计和叠加对比等方法,对其2010-2015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验证了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在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的适用性,并揭示了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时时空格局变化规律,为矿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规划利用等提供科学飾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 地理国情监测 统计分析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湖南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响应特征
13
作者 王珍 冯徽徽 +3 位作者 王诗涵 邹滨 李世杰 王姝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基于1985—2019年长时序遥感数据,定量核算湖南省生态服务价值(ESV),系统解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影响方式,模拟2030年多情景下ESV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湖南省LUCC显著,草地面积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面积减少852.91 km^(2),... 基于1985—2019年长时序遥感数据,定量核算湖南省生态服务价值(ESV),系统解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影响方式,模拟2030年多情景下ESV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湖南省LUCC显著,草地面积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面积减少852.91 km^(2),不透水面面积持续上升,面积增加3013.77 km^(2)。湖南省ESV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形变化,总体下降了86.07亿元,主要来自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等功能变化的贡献。LUCC对ESV具有显著影响,主要增益来自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湖,分别增益837.73亿元和111.62亿元;2030年多情景预测显示,在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ESV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遥感 CLUE-S模型 湖南省
下载PDF
廊坊市土地利用类型及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14
作者 郜敏娜 胡永翔 +2 位作者 尚国琲 秦占飞 谢宝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73-79,共7页
廊坊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土地资源优化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明显作用。通过对廊坊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廊坊市土地利用变化相关数据和当地的植被覆盖指数,并利用该数据对研究区... 廊坊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土地资源优化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明显作用。通过对廊坊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廊坊市土地利用变化相关数据和当地的植被覆盖指数,并利用该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结构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演变。2000—202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42%,各土地类型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转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多维向转化是引起土地利用时空分布变化的直接表现形式。2000—2020年廊坊市植被覆盖度变化也呈现出了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 时空动态变化 廊坊市
下载PDF
咸阳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15
作者 许晓婷 郭晓彤 +1 位作者 郭玲霞 白萌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为掌握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1)土地利用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耕地>水域>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为掌握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1)土地利用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耕地>水域>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加深,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利用程度均呈上升趋势;(3)咸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以及耕地与林地的互相转移;(4)2003—2021年咸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3.2301亿元,整体呈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5)除供给服务价值呈持续减少趋势外,调节服务价值、支持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协调土地管理与生态环境关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咸阳市
下载PDF
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赵萍 孙雨 +3 位作者 赵思逸 阮旭东 常杰 周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3-440,457,共9页
文章基于夜间灯光数据估测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量,从县域尺度上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空间相关性,探究其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2012—2018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特征较为显著,主要以耕地为主,建设用地和林地次之,水... 文章基于夜间灯光数据估测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量,从县域尺度上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空间相关性,探究其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2012—2018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特征较为显著,主要以耕地为主,建设用地和林地次之,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较少;2012—2018年,巢湖流域碳源主要集中于合肥市区、肥东县和肥西县,碳汇主要集中于舒城县、巢湖市和庐江县,土地利用净碳排放总体呈增长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区域投资、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和土地利用结构对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都有较大影响,且双因子交互作用均超过单个指标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合理的区域碳排放优化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 夜间灯光遥感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巢湖流域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河西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一丹 姚晓军 +1 位作者 李宗省 胡家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80,共12页
河西地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优先区,而且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地段,开展该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评估及驱动力定量分析对于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碳交换、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综合作用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 河西地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优先区,而且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地段,开展该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评估及驱动力定量分析对于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碳交换、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综合作用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MOD17A3产品数据、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R-贡献率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河西地区植被NPP变化特征及土地利用覆被和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西地区耕地、水域和居民建筑用地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而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有所减少,且2010年后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整体动态度显著提高,其中,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主导了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换。(2)河西地区整体植被NPP呈增长趋势,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的变化斜率分别为0.86和1.29,且植被NPP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由东南向西北递减。(3)2000—2020年河西地区LUCC对植被NPP的影响逐渐增大,且气候变化对植被NPP的贡献率普遍高于LUCC,但二者对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所起的作用不同,表现为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植被NPP影响因子以气候变化为主导,未利用土地和居民建筑用地的植被NPP影响因子逐步以LUCC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河西地区
下载PDF
近25年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文帅 王飞 +2 位作者 穆兴民 李锐 何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8-152,157,共6页
基于1980年和2005年两期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选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重心转移3种方法对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在近25a,延河流域森林和农田面积在数量上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以农... 基于1980年和2005年两期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选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重心转移3种方法对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在近25a,延河流域森林和农田面积在数量上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以农田流向森林为主,然而草地和农田始终是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二者所占比重之和在两个时期均在87%以上,加上森林三者所占比重达99%以上;(2)25a内,延河流域仅有3.89%的土地资源发生了利用方式的变化,但聚落用地面积增加迅速,年均增加速率为4.10%,主要靠占用农田和草地来实现;(3)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和整个流域之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方向和变化速度不一致,其中安塞地区的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均大于全流域,这与安塞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比较活跃,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较为剧烈息息相关;(4)25a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分布比较均匀,其中森林在空间上不断向上游、高海拔方向转移,而流域内水体的重心向流域下游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河流域 土地利用/覆盖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基于时空域密度异常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短期变化检测 被引量:5
19
作者 钱峻屏 黎夏 +3 位作者 叶嘉安 艾彬 陈晓越 王芳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1-507,共17页
论文分析了时间序列遥感影像中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短期变化的特点及其时空异常特征,认为和环境、物候等因素造成的影像变化相比,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具有典型的时间和空间异常特征,并提出了基于密度异常的土地利用短... 论文分析了时间序列遥感影像中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短期变化的特点及其时空异常特征,认为和环境、物候等因素造成的影像变化相比,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具有典型的时间和空间异常特征,并提出了基于密度异常的土地利用短期变化检测方法。研究工作选取珠江口地区1—5月作物生长期间的3个时间序列Radarsat雷达影像进行试验,在影像分割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对象的特征变化矢量,并将密度异常检测算法(DBAD)扩展到变化矢量的N维特征空间上,运用随机搜索策略确定检测参数,对Radarsat时间序列变化矢量中的"小模式"事件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认为,密度异常检测算法检测的是变化矢量在特征空间的密度分布,与变化矢量的强度和方向无关,因此能在时间序列影像中分离出由典型的、正常的作物生长或农事活动引起的影像光谱或回波变化,进而识别出由人为活动或突发事件导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这是通常的图像差值等方法难以做到的。进一步的抽样检测说明,密度异常检测方法对新增建设用地的检测准确率最高(>88%);林地地表覆盖相对稳定,检测误差也很低(8%);农用地和养殖水面的异常变化检测误差在11%—22%之间;较大的检测误差主要集中在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转换(16%—25%);此外,养殖水面的检测误差主要集中在河流沿岸及水面变化较大的养殖区域。影像分割结果特别是一些线状分割图斑以及混合地类图斑对误差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短期变化 变化检测 密度异常检测
下载PDF
洞庭湖区近2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仁东 庄大方 +1 位作者 王宏志 吴胜军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4-169,共6页
在中国资源与环境时空数据库的支持下,利用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末期获取的陆地资源卫星图像和GIS分析方法,对洞庭湖区近2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变化比较显著的地类有3种:耕地减少了1 ... 在中国资源与环境时空数据库的支持下,利用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末期获取的陆地资源卫星图像和GIS分析方法,对洞庭湖区近2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变化比较显著的地类有3种:耕地减少了1 97%,各类建设用地总计增加了14 88%,水域面积增加的幅度为8 77%。耕地与水域相互之间的转变比较频繁。以80年代末为界,前后2个10年间,建设用地、水域和草地的面积在2个时期均持续增加,耕地、林地的面积都持续减少。后期土地利用的动态度大于前期;前期动态度最大的县域有岳阳市、沅江县和汉寿县,后期动态度最大的则为石首市、津市和岳阳市,全部为市级行政区或县改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洞庭湖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