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7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ulti-Agent System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汪晗 廖英伶 +1 位作者 聂鑫 徐唐奇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3期1-7,共7页
随着对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的深入,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multi-agent system models of land-use/cover change,简称MAS-LUCC)模型得到了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简单回顾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 随着对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的深入,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multi-agent system models of land-use/cover change,简称MAS-LUCC)模型得到了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简单回顾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简称LUCC)建模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多智能体建模方法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实证案例,讨论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中多智能体模型(multi-agent system model,简称MAS)的优势与技术难点,并着重对MAS-LUCC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和模型的验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MAS-LUCC模型适用于异构条件下复杂的空间相互作用、分散建模及自主决策的研究。多智能体模型作为今后创建LUCC精细尺度模型的重要方法,应重点关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优化智能算法,提高模型精度,拓展模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模型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MAS-LUCC模型
下载PDF
基于SD-PLUS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多情景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倩 王成军 +2 位作者 冯涛 杜传甲 张炳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6,215,共13页
[目的]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SD-PLUS耦合模型,采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提出的耦合共享社会经济路线和代表性浓度路线(SSP-RCP)情景,对2030年陕西省的土地... [目的]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SD-PLUS耦合模型,采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提出的耦合共享社会经济路线和代表性浓度路线(SSP-RCP)情景,对2030年陕西省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然后利用InVEST模型模拟未来不同情景下陕西省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1)对构建的SD模型进行历史检验,其误差<5%,PLUS模型模拟的2020年土地利用Kappa指数为0.86,模型精度和可靠性总体符合要求;(2)3种情景下,未来建设用地面积均增加,增长速率从低到高的情景分别为SSP126、SSP245、SSP585;在所有情景下,林地面积均增加,水域面积均保持稳定;草地面积在SSP126情景下有小幅度增加,其他情景下减少;耕地面积3种情景下均减少;(3)3种情景下,陕西省碳储量均减少,关中平原建设用地的扩张占用大量的耕地是造成陕西省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在SSP126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所占用的生态用地面积最小,碳储量损失最少,该情景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的需要,可为未来陕西省国土资源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SD-PLUS耦合模型 未来情景预测 碳储量 InVEST模型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研究面临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永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3-58,共6页
文中主要针对模型研究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类型、模型分析的尺度与层次、建模的理论框架和模型的精度检验这4个方面,对当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包括转换和渐变两... 文中主要针对模型研究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类型、模型分析的尺度与层次、建模的理论框架和模型的精度检验这4个方面,对当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包括转换和渐变两种主要类型,而且通常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大多属于渐变类型,但是目前的模型多是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转换过程,而对渐变过程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应该加强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渐变过程的模拟与分析。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一个多尺度过程,模型研究应该探索包括经济学中的均衡分析和统计学中的多层次分析在内的多种建模方法,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方法,以便更加深入地认识不同尺度或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关系。3)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应该对复杂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进行分解和集成,多视角地探索建模的理论框架。4)精度检验是模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构建多时间尺度与多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探讨在多个时间尺度和多个空间尺度上进行精度检验及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 尺度与层次 理论框架 精度检验
原文传递
老工业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沈阳市为例
4
作者 任婉侠 李京忠 +4 位作者 董书恒 肖骁 付博 谢潇 薛冰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31,共14页
维持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是保障老工业城市可持续转型的重要基础。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改进当量因子法,定量分析沈阳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结果表明:(1)沈阳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建设用地和水域呈增加趋势,而草地、... 维持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是保障老工业城市可持续转型的重要基础。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改进当量因子法,定量分析沈阳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结果表明:(1)沈阳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建设用地和水域呈增加趋势,而草地、林地等重要生态用地逐渐减少;2005—2010年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最为显著。(2)生态系统服务主要以调节服务为主,耕地和水域贡献超八成的生态系统服务,而草地、林地仅贡献约两成,且逐年减少;空间分布上呈中心低外围高的圈层结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年均增加0.66亿元,人均价值年均降低47.95元。建议系统管理城乡土地资源,加强林地、草地等保护和质量提升,控制新城区和工业园区扩张,提升单位土地资源产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老工业城市 可持续城市
下载PDF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陕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多情景模拟与碳储量评估
5
作者 张新生 韩永虎 韩轶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2,160,共8页
在PLUS模型中纳入POI驱动因子并利用LASSO回归进行驱动体系筛选与精度验证,设定自然发展、经济保护与生态保护3种情景,利用筛选后的驱动因子模拟2030年各情景下陕南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利用InVEST模型分析2000—2020年陕南地区碳储量的... 在PLUS模型中纳入POI驱动因子并利用LASSO回归进行驱动体系筛选与精度验证,设定自然发展、经济保护与生态保护3种情景,利用筛选后的驱动因子模拟2030年各情景下陕南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利用InVEST模型分析2000—2020年陕南地区碳储量的时空分异特征,探讨不同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陕南地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陕南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由23648.49 hm^(2)增长到78000.21 hm^(2),侵占了耕地、林地和草地的生存空间,使其分别减少了39415.05 hm^(2),8787.51 hm^(2)与17476.56 hm^(2),2030年3种发展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均保持扩张的趋势。(2)在PLUS模型中加入POI驱动因子且利用LASSO算法筛选驱动因子有效提升了模型的精度与运行效率,模型的Kappa系数和OA系数分别提高了2.53%和0.20%,更精准地模拟了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3)2000—2020年陕南地区碳储量总量呈下降趋势,由2.1887×10^(9)t下降至2.1775×10^(9)t。2030年经济保护情景与自然发展情景的碳储量总量均小于202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碳储量总量最高,达到了2.1830×10^(9)t。(4)生态保护情景更有利于陕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陕南地区平均碳密度分区分布为基础,可为陕南地区分区发展与区域碳收支平衡提供参考,对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和双碳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LASSO回归 碳储量 陕南地区
下载PDF
济南南部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怡冰 李成亮 +5 位作者 张鹏 侯蕾 刘仲秋 刘经强 邱庆泰 赵辰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86-3998,共13页
以黄河下游生态脆弱区-济南南部山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1980~2020年6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InVEST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 model),分析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和碳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 以黄河下游生态脆弱区-济南南部山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1980~2020年6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InVEST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 model),分析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和碳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198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较小,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由于林草地碳储量的累积,碳储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时期;2005~2010年城市扩张速度最快,城乡建设用地大量侵占耕地、林地和草地,使区域固碳能力明显下降;2010~2020年,由于城市化扩张限制以及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区域碳储量逐渐呈增长趋势;1980~2020年济南南部山区的总碳储量呈“增长-下降-增长”的趋势;并且林地是济南南部山区碳储量的主要供给者,区域碳储量值随着远离城乡居民生活中心的距离增大而增大,说明人类活动对区域碳储量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引起地类碳密度的变化,是区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量变化与各地类的面积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该成果可为生态脆弱区塑造良好的陆地碳汇格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南部山区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InVEST模型 碳储量的影响
下载PDF
东北地区土地覆被格局变化模拟:基于CLUE-S和Markov-CA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端睿 毛德华 +2 位作者 王宗明 相恒星 冯凯东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39,共11页
研究以遥感解译的东北地区2000年、2010年、2015年的土地覆被变化为基础,充分考虑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分别通过CLUE-S模型和Markov-CA模型对东北地区2015年和2030年土地覆被格局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遥感解译的... 研究以遥感解译的东北地区2000年、2010年、2015年的土地覆被变化为基础,充分考虑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分别通过CLUE-S模型和Markov-CA模型对东北地区2015年和2030年土地覆被格局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遥感解译的2015年实际土地覆被类型数据对比验证,CLUE-S模型和Markov-CA模型模拟结果的总体Kappa指数分别为0.9700和0.9649,结果表明2种模型的模拟结果较为理想,CLUE-S模型的模拟精度较Markov-CA模型更高。2015—2030年东北地区草地、耕地、湿地、其他用地和水体面积呈现下降趋势,林地、人工表面面积呈现增加趋势,人地关系越发紧张。东北地区作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需警惕不可持续的土地覆被变化,需权衡生态保护、粮食增加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和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E-S模型 Markov-CA模型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空间模拟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SWAT和PLUS模型的窟野河流域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及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智勇 牛健植 +3 位作者 樊登星 张卓佩 杜洲 赵春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9-299,共11页
[目的]为揭示窟野河流域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并预测未来径流变化。[方法]以窟野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和PLUS模型,通过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和预测得到的自然发展情景下2025年、2030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 [目的]为揭示窟野河流域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并预测未来径流变化。[方法]以窟野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和PLUS模型,通过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和预测得到的自然发展情景下2025年、2030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径流在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变化。[结果](1)SWAT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R 2和NS均>0.7;PLUS模型总体精度为0.8774,Kappa系数为0.8021,2个模型在窟野河流域适用性较好;(2)2000—2020年,窟野河流域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102.92,600.90 km 2,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277.15,366.25,40.44,19.98 km 2;(3)窟野河流域年平均径流深整体呈现“上游低,下游高,西部低,东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4)在保证其他输入数据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土地利用数据,情景分析结果表明,林地、草地面积减少会促进径流,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同样会促进径流;(5)自然发展情景下,2025年和2030年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仍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年平均径流量较2020年分别增加3.21%,5.00%。[结论]土地利用与径流变化关系密切,情景分析角度下,林地、草地对径流起抑制作用,建设用地对径流起促进作用。未来自然发展情景下,随土地利用变化,径流呈增加态势,研究结果可为窟野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水土资源的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径流模拟 SWAT模型 PLUS模型 窟野河流域
下载PDF
近40年济南南部山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洪涛 王怡冰 +3 位作者 李成亮 侯蕾 刘仲秋 赵龙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3期15-24,共10页
基于济南南部山区1980、1995、2005、2010、2015、2020年6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转移矩阵、单一动态度和综合动态度等指标,研究近40年济南南部山区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研究区土... 基于济南南部山区1980、1995、2005、2010、2015、2020年6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转移矩阵、单一动态度和综合动态度等指标,研究近40年济南南部山区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部山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和草地,其占比为90%左右,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上游河源区及海拔较大的中部地区,城乡用地及耕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及下游地区;1980—2010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市扩张,耕地逐渐减少,林地、草地、水域有略微的减少,且基本转化为城乡用地,城乡用地逐渐从下游向上游河源地区扩展,其中,2005—201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为剧烈,其综合动态度为0.49%;2010年以来,南部山区禁止一切与水源保护、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2010—2015年,只有水域面积存在明显变化。2015—202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基本保持稳定,城市扩张速度得到了减缓。经济社会发展是引起城市快速扩张的重要原因,积极的保护政策有利于南部山区生态格局的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南部山区 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 动态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49
10
作者 唐华俊 吴文斌 +2 位作者 杨鹏 陈佑启 Peter H.Verburg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6-468,共13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LUCC模型研究始终是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重点。论文系统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LUCC模型在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LUCC模型研究始终是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重点。论文系统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LUCC模型在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①LUCC模型的功能和作用呈现多样化趋势,是了解、认识和解释土地利用系统的动态变化特征、过程和效应的有效工具,可以服务于土地利用管理和政策的制订。②模型的核心内容是研究LUCC时空变化格局,模型发展正经历从单一的非空间模型向非空间模型和空间模型融合的演进过程,但多数模型只重视空间变化机制研究,而对时间机制考虑不足。③反馈机制是LUCC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现有模型在反馈机制方面的研究尚十分薄弱,研究不同时空尺度的反馈机制必将是未来LUCC模型的新焦点。④LUCC研究本质上是"人类—环境"关系研究,以往模型多为局部均衡分析模型,未来LUCC模型发展趋向应从系统观和整体观角度来综合考虑"人类—环境"相互作用机制,这也是LUCC模型的最高更次的科学难点问题。⑤多尺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是LUCC模型的必然要求,模型空间尺度已经从早期的单一空间尺度转变到现今的多空间尺度,但尺度推移仍是模型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⑥尽管LUCC模型验证方法趋于多元化,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模型验证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参考数据的不足也大大限制了模型验证效果,如何对LUCC模型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进行合理验证始终是LUCC模型所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 模型 作用 时空变化格局 反馈 尺度 验证
下载PDF
基于CA_Markov模型多情景模拟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洲 李明玉 +2 位作者 钱雨扬 朋仁锋 杨国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72,共10页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为研究区土地资源整合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采用CA_Markov模型分别预测自然变...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为研究区土地资源整合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采用CA_Markov模型分别预测自然变化情景(NCS)和生态保护情景(EPS)下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通过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地统计分析、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对三峡库区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 2000—2020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类型间转化明显,其中耕地转向建设用地,草地转向林地和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量1 321.56 km^(2),增长率达275.02%。(2)模拟结果显示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草地面积比例均高于自然变化情景,而建设用地扩大规模相比自然变化情景显著减少。(3)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000—2030年其生态环境质量略微下降,由2000年的0.547 9降低至2030年的0.533 6。(4) 2000—2030年,降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两大主导因素是林、草地转为耕地,提高其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有利因素是耕地转为林地,生态贡献率比重超过70%。[结论]退耕还林还草和城市快速发展使三峡库区同时存在生态改善与生态恶化,但总的来看,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表现为改善略小于恶化的态势,建设用地、林地、耕地、草地之间的转化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质量 CA_Markov模型 情景模拟 三峡库区
下载PDF
郑州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情景预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梦菲 孙一帆 汪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7,共14页
[目的]探究郑州市土地利用格局和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区域生态保护实践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同时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及地理信息图谱法,分析2000—2020年郑州市土地利用变... [目的]探究郑州市土地利用格局和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区域生态保护实践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同时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及地理信息图谱法,分析2000—2020年郑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模拟2030年基准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究郑州市生境质量时空演变规律和像元尺度下的迁移状态。[结果]①2000—2020年,耕地和建设用地为郑州市主要景观类型,2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激增,涨幅15.76%,主要来源于耕地;②PLUS模型对郑州市土地利用模拟具有适用性,相较于基准情景,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受限,生态用地总量上升,该情景可为研究区推进生态建设提供参考;③2000—2020年生境质量不断退化,空间分布差异显著,高生境质量区始终位于巩义市和登封市,低和较低等级的图谱单元相互转移最频繁;④2030年延续“西高东低”格局,生态保护情景下生境质量呈“低值减少,高值增多”的特征,向较高和高等级转移率升至14.44%,与基准情景相比表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结论]郑州市生境质量时空分布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未来应注重国土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增强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境质量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图谱特征 郑州市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涪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沙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雪妍 张会兰 +2 位作者 罗泽宇 张嘉琪 安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9,100,共12页
[目的]分析涪江流域水沙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响应情况,为流域水土资源规划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采用情景模拟方法构建3期自然情景以及3种极端情景,分析流域1990—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目的]分析涪江流域水沙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响应情况,为流域水土资源规划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采用情景模拟方法构建3期自然情景以及3种极端情景,分析流域1990—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及量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水沙的作用程度。[结果](1) 1999—2010年,流域上游以林草地为主,约占流域总面积的46%;中下游主要为农业用地和居民用地,耕地占流域总面积的51%左右;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地扩张率分别为95.86%和434.43%。自然情景下,流域径流变化率小于5%,侵蚀产沙变化率小于15%。(2) SWAT模型在涪江流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径流率定期和验证期的R~2和NSE分别为0.86,0.85;0.80,0.78,泥沙分别为0.68,0.67;0.68,0.43。情景模拟分析得出具体土地利用类型对径流的影响程度:林地>草地>未利用地,相对于基准期,林地覆被情景减少了35.66%的产流量。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程度:未利用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情景下增加了56.74%的侵蚀产沙量,林地和草地情景分别减少了43.57%和30.04%。(3)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自变量影响程度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影响产流量的前3个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林地、草地,权重系数分别为2.057,2.030,1.148;影响侵蚀产沙量的是草地、耕地、林地,权重系数分别为1.753,1.208,1.003。[结论]除耕地外,径流对林地变化的响应最显著,侵蚀产沙量对草地变化的响应最显著,当土地利用类型向林草地转化时,对流域具有显著减水减沙效果。该研究可为涪江流域未来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水土资源的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SWAT模型 情景分析 随机森林算法 涪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长江源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情景变化对径流影响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佳 张小咏 杨艳昭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9-124,128,共7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循环过程及配置影响显著。为了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情景变化对径流影响情况,以长江源流域为例,构建了适合该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并模拟了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情景下的流域年均径流量和径...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循环过程及配置影响显著。为了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情景变化对径流影响情况,以长江源流域为例,构建了适合该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并模拟了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情景下的流域年均径流量和径流深。模拟结果如下:当流域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到最大,径流量减少了16.7%,达到304.12m3/s,径流深减少14.02mm;当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并逐步变为沙地、裸地,流域径流量增加16.1%,达到424.32m3/s,径流深也增加了13.49mm;当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到无植被覆盖,将使流域径流量增加28.4%,达到469.67m3/s,径流深增加23.88mm;在草地覆被最佳状况下,径流量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只有5.6%,达到385.98m3/s,径流深增加4.72mm。综上所述,长江源流域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导致径流减少,而沙地和裸地面积增加导致径流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 径流模拟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情景变化
下载PDF
考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谢平 朱勇 +2 位作者 陈广才 雷红富 李晶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7-264,共8页
为了定量评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提出考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该模型基于中国科学院土地资源分类系统的一级类型,将流域划分为6种不同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类型;在每一类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面... 为了定量评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提出考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该模型基于中国科学院土地资源分类系统的一级类型,将流域划分为6种不同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类型;在每一类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面积上,分别考虑蒸发和下渗的差异,并利用蓄满一超渗耦合产流模型计算该面积上的地表径流量和地面以下径流量;利用地貌汇流模型和线性水库模型将每类面积上的地表径流量和地面以下径流量演算至流域出El断面,从而得到流域的水文过程。模型参数包括流域地貌特征参数、产流参数和汇流参数,前者可以根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获得,而后者则需要根据流域的水文资料通过最优化方法求得。利用无定河流域1980-2000年的逐日降雨、蒸发及流量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与检验,率定期1986-2000年的水量平衡系数为0.999,年径流深合格率为100.0%;检验期1980-1985年的水量平衡系数为0.953,径流深合格率为83.3%,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无定河流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模型产汇流参数进行合理性分析,得出无定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蒸发能力的相对大小关系为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 水文水资源效应 无定河流域 参数率定与检验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模型研究——以嫩江中上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叶宝莹 黄方 +2 位作者 刘湘南 张树文 张养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通过遥感手段获取嫩江中上游地区 1 995年和 2 0 0 0年的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图及其变化图 ,在GIS支持下 ,生成两个时段该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图 ,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驱动力 .选取的自然因子主要为高程 (e)、坡度(s)、人口 (Δp)、... 通过遥感手段获取嫩江中上游地区 1 995年和 2 0 0 0年的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图及其变化图 ,在GIS支持下 ,生成两个时段该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图 ,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驱动力 .选取的自然因子主要为高程 (e)、坡度(s)、人口 (Δp)、大牲畜头数 (Δl)、农业机械力投入量、土地覆被类型变化区距嫩江干流和居民点的最短距离等 ,利用空间相关分析筛选出主要影响因子为高程、坡度、人口、大牲畜头数 .利用空间多元线性回归函数求得本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ΔLa=1 1 .0 3 7-4 .51 2 e -0 .2 98 s + 0 .2 92 Δp + 2 .596 Δ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驱动力模型 嫩江中上游地区 土壤覆被 GIS 遥感 空间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武功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朱萌 马孝义 刘雪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68,共5页
基于对武功县2006年、2009年两期Lansat 5-TM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土地利用/覆被图,求得该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转移概率矩阵。应用马尔科夫模型对武功县未来12a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引入模型效应系数检验该模... 基于对武功县2006年、2009年两期Lansat 5-TM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土地利用/覆被图,求得该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转移概率矩阵。应用马尔科夫模型对武功县未来12a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引入模型效应系数检验该模型,模型效应系数值为99.99%,用该模型预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是可靠的;人类活动是武功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武功县未来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是农业用地逐年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和菜地面积分别减少5.74%,0.74%;而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则逐年增加,分别增加6.29%,0.57%;水域和特殊用地面积变化不大。研究结果明晰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可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覆被 马尔科夫模型 武功县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型方法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丽 钱乐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02-307,共6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研究全球变化问题中的一个热点,模型方法作为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总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LUCC模型的发展趋势、模型构成和模型分类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将...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研究全球变化问题中的一个热点,模型方法作为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总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LUCC模型的发展趋势、模型构成和模型分类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将当前广泛使用的模型从变化的程度、变化的方向和变化的空间形式分析等角度加以分析,最后指出了LUCC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 模型方法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钱国英 张长勤 +2 位作者 董斌 李鑫 李欣阳 《遥感信息》 CSCD 2014年第1期44-50,共7页
本文选取了1986年、2004年和2011年的TM遥感影像,结合研究区1∶1万地形图,采用监督分类法,提取并分析了安徽省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在分析研究区近25年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景观指数和... 本文选取了1986年、2004年和2011年的TM遥感影像,结合研究区1∶1万地形图,采用监督分类法,提取并分析了安徽省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在分析研究区近25年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景观指数和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200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与现实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受害最严重的依次是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草地、林地、耕地。这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一致。同时,采用步长0.01年和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了研究区未来2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并分析了其变化的趋势,其中,建设用地和林地趋于上升的趋势,草地、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都在趋于平稳地下降。本文将遥感、土地利用景观指数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相结合,分析、仿真和预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这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遥感 系统动力学模型 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模型方法综述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丽 钱乐祥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7,共6页
对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模型的发展趋势、模型构成和模型分类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将当前广泛使用的模型从变化的程度、变化的方向和变化的空间形式分析等角度加以分析,最后指出了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模型方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变化的程度 变化的方向 变化的空间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