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
作者 胡斯乐 董立国 +8 位作者 白晓雄 许浩 安钰 万海霞 韩新生 王月玲 李妍 郭永忠 余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5,共8页
[目的]为探讨黄土丘陵区“上退下推”典型生态治理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方法]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人工林地、梯田和川道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量C、N、P含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 [目的]为探讨黄土丘陵区“上退下推”典型生态治理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方法]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人工林地、梯田和川道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量C、N、P含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并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微生物熵(qMBC、qMBN、qMBP)及化学计量不平衡性(C∶N_(imb)、C∶P_(imb)、N∶P_(imb))之间的关系。[结果](1)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人工林地土壤SOC、C∶P、N∶P高于梯田和川道地,而农耕用地(梯田和川道地)土壤TP含量则高于人工林地。(2)土壤微生物量C、N、P的含量分别为51.56~133.19,7.97~21.98,4.63~12.81 mg/kg。其中,土壤微生物量C、N、P均表现为人工林地>梯田>川道地;微生物量C、N、P的比值及C∶N_(imb)、C∶P_(imb)、N∶P_(imb)在各土地利用类型间无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内稳性特征。(3)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微生物熵具有显著影响,qMBC表现为梯田地>人工林地>川道地,而qMBN和qMBP均表现为人工林地>梯田>川道地。通过RDA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得出,微生物量C∶P(R^(2)=0.75,p<0.01)和C∶P_(imb)(R^(2)=0.74,p<0.01)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熵变化的关键因素。[结论]综上所述,“上退下推”典型生态治理模式引起土壤C、P以及微生物量C、N、P含量的显著变化,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C、N、P及其化学计量比主要受到P元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熵 生态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湖北长寿岛土壤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罗凯 张潇方 +3 位作者 郭晖 张飞 秦川 李玉奇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湖北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是汉江流域襄阳段的重要生态屏障,为研究该湿地周边不同耕地对土壤及湿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对长寿岛种植经济作物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耕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导致耕层土壤pH、电导率... 湖北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是汉江流域襄阳段的重要生态屏障,为研究该湿地周边不同耕地对土壤及湿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对长寿岛种植经济作物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耕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导致耕层土壤pH、电导率(EC)、有机质、速效磷、缓效钾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山药单作和芝麻-小麦轮作的土壤pH最高,达8.28。春花生单作的土壤EC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制度,分别为84.00μS/cm和110.49 mg/kg。芝麻单作的全氮含量最高,为1.40 g/kg。玉米-小麦轮作的有机质、速效磷、缓效钾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3.60 g/kg、21.98 mg/kg、780.60 mg/kg。研究表明,湖北长寿岛湿地周边土地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种植制度及不合理施用化肥,通过地表径流、下渗等方式,存在对湿地流域发生富营养化、水质变差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汉江流域 经济作物 土壤质量 湿地
下载PDF
岩层倾向对喀斯特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蒋莉沙 甘凤玲 +3 位作者 谭晓红 石海龙 赵烜 蒲俊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9,共10页
[目的]探索岩层倾向对喀斯特槽谷区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机制,为喀斯特槽谷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提供参考意见。[方法]以重庆市青木关岩溶槽谷区顺/逆层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槽冲刷试验,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顺/逆层坡的土壤分离能力差异... [目的]探索岩层倾向对喀斯特槽谷区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机制,为喀斯特槽谷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提供参考意见。[方法]以重庆市青木关岩溶槽谷区顺/逆层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槽冲刷试验,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顺/逆层坡的土壤分离能力差异,并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结果](1)顺/逆层坡土壤分离能力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逆层坡有机质含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全氮含量大于顺层坡。(2)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分离能力均为顺层坡高于逆层坡。此外,草地土壤分离能力综合得分在顺/逆层坡均低于辣椒地、玉米地和裸地。(3)根据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基于有机质含量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建立的顺/逆层坡土壤分离能力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7,0.85,能有效预测土壤分离能力。[结论]草地土壤分离能力在顺/逆层坡均为最小。因此,为预防喀斯特槽谷区水土流失及促进生态恢复,应合理进行耕种,并且适当增加草地的覆盖面积,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分离 土壤理化性质 岩层倾向 土地利用类型 喀斯特槽谷区
下载PDF
极端干旱生态移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对温湿度的响应
4
作者 焦秦华 何文博 +2 位作者 黄枭 李泽霞 高金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7,共8页
探究极端干旱生态移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温度与含水率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为准确揭示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循环特征提供科学支撑。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和土壤墒情监测仪,在2023年5、6、7月中旬,将研究区分为荒草地... 探究极端干旱生态移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温度与含水率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为准确揭示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循环特征提供科学支撑。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和土壤墒情监测仪,在2023年5、6、7月中旬,将研究区分为荒草地、柠条林、原地貌和耕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测定了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速率整体表现为:耕地>荒草地>柠条林地>原地貌。在达到最适温度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超过最适温度会降低土壤呼吸速率。(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均能与5cm深度土壤温度进行较好的指数模型拟合,Q10值介于3.18~4.66之间,且原地貌、耕地的土壤呼吸速率与1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显著(P<0.05)。(3)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率(10 cm)之间线性相关性不显著(P>0.05),除柠条林地外其余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温度(5 cm)和土壤含水率(10 cm)的交互作用显著相关(P<0.0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极端干旱生态移民区的CO_(2)排放影响显著,土壤温度与含水率共同作用是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区域气候、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可进一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以期为极端干旱生态移民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率 极端干旱区
下载PDF
北京平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郑桂莲 张月莹 +2 位作者 强方方 李宗伦 盛昌昌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72-177,共6页
选取农田、撂荒草地、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和次生林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Microtrac S3500激光粒度仪测定土壤样品粒径,利用土壤分形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特征的影响。结... 选取农田、撂荒草地、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和次生林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Microtrac S3500激光粒度仪测定土壤样品粒径,利用土壤分形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撂荒草地以砂粒为主,农田、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和次生林以粉粒为主;次生林、人工乔木林黏粒体积分数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撂荒草地最小;次生林、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粉粒体积分数最大,且显著大于农田与撂荒草地;砂粒体积分数则与粉粒相反。土壤分形维数的大小依次为撂荒草地<农田<人工灌木林<次生林<人工乔木林;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颗粒 分形维数 体积分数
下载PDF
胶东地区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农药残留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姚杰 陈海宁 +7 位作者 王雪景 柳璇 阮银伟 鹿泽启 王婷婷 解学仕 刘保友 徐维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0-1380,共11页
为了解胶东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农药残留状况,在调研了胶东地区主要农作物施药情况的基础上,采集胶东苹果、花生和玉米主产区的表层土壤样品,针对苹果、花生和玉米上常用农药,运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 为了解胶东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农药残留状况,在调研了胶东地区主要农作物施药情况的基础上,采集胶东苹果、花生和玉米主产区的表层土壤样品,针对苹果、花生和玉米上常用农药,运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合分析了43种农药残留。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共检出18种农药,检出范围分别为<0.005~0.18 mg/kg,检出率在1.4%~45.7%之间,吡虫啉、戊唑醇、多菌灵、DDTs、乙草胺和苯醚甲环唑6种农药的检出率相对较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农药种类及含量差异较显著,苹果地土壤样品中有16种农药被检出,其中戊唑醇、吡虫啉、苯醚甲环唑、多菌灵、毒死蜱和DDTs 6种农药的检出率相对较高,花生地土壤样品中有8种农药被检出,其中乙草胺、吡虫啉、DDTs、多菌灵和莠去津5种农药的检出率相对较高,玉米地土壤样品中有11种农药被检出,其中吡虫啉、乙草胺、DDTs、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5种农药的检出率相对较高,有一例玉米地土壤样品DDTs含量(0.18 mg/kg)高于风险筛选值,可能存在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后期应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农产品协同监测。本次监测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农药污染情况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以后的病虫草害防治及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后期应持续健全监管体系和监测体系,提升种植者的用药规范意识,不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地区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 农药残留
下载PDF
黔中森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及计量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登超 张蒙蒙 +4 位作者 安静 吴灿 申招 黄鹏程 任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93-98,共6页
为探讨黔中森林公园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其计量比特征,利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黔中地区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内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OC和TN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 为探讨黔中森林公园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其计量比特征,利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黔中地区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内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OC和TN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0~1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且耕地、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SOC和TN含量较高。土壤C/K和C/P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较大,土壤化学计量比特征表明土壤氮素成为该区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养分。土壤C/N、C/P、C/K主要受SOC控制,P/K主要受到TK含量的影响,N/P和N/K主要由TN控制。研究区森林土壤处于“氮限制”状态,且土壤C、N、P、K间存在较强耦合关系;土壤SOC、TN和TK较TP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宁夏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高琳 张登山 +2 位作者 龙怀玉 陈晓远 林昌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9-758,共10页
以宁夏全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荒草地)布设121个土壤剖面,采集测定0~120 cm土层样品,研究宁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120 cm剖面上,w(SOC)均值为5.49×10... 以宁夏全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荒草地)布设121个土壤剖面,采集测定0~120 cm土层样品,研究宁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120 cm剖面上,w(SOC)均值为5.49×10-3,变异系数达90.71%.林地w(SOC)均值为1.59×10-2,是耕地的2.81倍,草地的3.22倍,荒草地的4.79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w(SOC)在0~30、 30~80、 80~120cm土层和0~120 cm剖面中均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荒草地,差异显著.林地SOC与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耕地SOC与全氮、全磷、阳离子交换量和黏粒呈极显著性正相关,草地SOC与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荒草地SOC与全氮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w(SOC)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宁夏SOC的关键土壤理化因子.宁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w(SOC)差异显著,且全氮、阳离子交换量和全磷对其影响贡献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理化因子 影响因素 宁夏
下载PDF
河南省典型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9
作者 罗澜 席源 +5 位作者 华仲臣 姚林林 姜桂英 申凤敏 刘芳 刘世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37,共9页
基于河南省典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研究其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变化影响特征,为河南省土壤的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褐土和潮土中,果园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最高,分别比荒地高70.12%和29.04... 基于河南省典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研究其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变化影响特征,为河南省土壤的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褐土和潮土中,果园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最高,分别比荒地高70.12%和29.04%。在砂姜黑土中,农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为23.61 g/kg。2)在褐土中,果园利用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壤低活性有机质(LLOM)和高活性有机质(HLOM)质量分数,但荒地土壤的总活性有机质占总有机质的比例高达67.79%;在砂姜黑土和潮土中,农田利用方式显著提高土壤各活性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其总活性有机质的比例分别为48.66%和41.08%。3)不同土壤类型下,农田土壤的碳库指数(CPI)数值均>1。在褐土中,菜地利用方式有利于LLOM和中活性有机质(MLOM)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提高,分别为95、137。在砂姜黑土和潮土中,农田利用方式有助于土壤各活性有机质的CPMI的增高,值的范围分别为183~202和154~171。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互作均对土壤各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综上,在褐土中,果园利用方式提高土壤LLOM和HLOM含量效果最佳;在砂姜黑土和潮土中,农田利用方式有助于提高土壤各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互作对土壤总有机质、各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均产生极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土地利用方式 活性有机质 碳库管理指数 双因素方差分析
下载PDF
复垦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亢晨波 郭汉清 +1 位作者 张垚 刘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0,共10页
为揭示复垦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环刀法测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并分析土壤孔隙状况、机械组成、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等与入渗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均表现... 为揭示复垦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环刀法测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并分析土壤孔隙状况、机械组成、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等与入渗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均表现为杨树林>紫穗槐林>复垦耕地>草地,且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入渗速率均随土层厚度增加而降低;2)对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得出通用经验方程是描述该区域土壤入渗过程的最佳模型,决定系数在0.961~0.996之间;Pearson相关分析法表明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均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入渗速率与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孔隙度、机械组成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该复垦区土壤渗透性的4个主要因子,四者累积贡献率为87.7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土地利用类型 入渗模型 主成分分析 复垦区
下载PDF
单种复合类型单元土壤全量元素空间变异的幅度效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秀虹 于东升 +2 位作者 潘月 徐志超 王玺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4-873,共10页
土壤属性变异性的幅度效应研究对土壤数字制图、土壤调查及农业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江西东乡县研究区域水田—中潴灰鳝泥田(土种)一种土地利用与土壤的复合类型单元,设定了8个土壤采样幅度研究区,并利用多层次嵌套布点方法在每个... 土壤属性变异性的幅度效应研究对土壤数字制图、土壤调查及农业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江西东乡县研究区域水田—中潴灰鳝泥田(土种)一种土地利用与土壤的复合类型单元,设定了8个土壤采样幅度研究区,并利用多层次嵌套布点方法在每个采样幅度区分别布设60个采样点,共采集337个样点的土壤表层(0~20cm)样品;运用多种函数拟合分析手段,揭示单种复合类型单元(水田—中潴灰鳝泥田)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空间变异性随采样幅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全量元素的空间变异性均具有明显的幅度效应特征,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均随采样幅度的拓展而逐渐增加,而增加趋势则逐渐变缓。不同土壤全量元素空间变异性体现出不同的幅度效应特征,土壤全氮、全磷变异系数(%)的幅度效应刻画函数为CV=b×Da(R2>0.87,p<0.001),土壤全钾为CV=e(a/D+b)(R2>0.93,p<0.001),D为幅度表征指标(km);不同土壤全量元素变异系数随采样幅度快速与缓慢变化的幅度分界点位置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基于复合类型单元的土壤多属性调查采样布点与分析策略需要统筹考虑。研究结果对于红壤丘陵区县域土壤调查样点合理布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量元素 空间变异 幅度效应 土地利用与土壤复合类型单元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以贵阳市为例
12
作者 杨大星 董逸夕 李灿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112-123,共12页
【目的】探明土壤节肢动物对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为城市土地规划利用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资料。【方法】2020年7—8月采用手捡法和干漏斗法对贵阳市南明区公路、校园绿地、农田和森林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节肢... 【目的】探明土壤节肢动物对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为城市土地规划利用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资料。【方法】2020年7—8月采用手捡法和干漏斗法对贵阳市南明区公路、校园绿地、农田和森林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节肢动物进行调查,再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检验土地利用类型和采样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从调查区获得土壤节肢动物1223头,隶属10纲28目114科。优势类群为杆棱甲螨科(Mochlozetidae)和等节跳科(Isotomidae),分别占总密度的24.19%和13.42%。7月和8月公路的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4.07个和4.33个)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1.14和1.21)显著低于森林(7.80个和6.27个,1.76和1.60),但密度(4561.02 ind/m^(2)和7411.41 ind/m^(2))与森林(7233.21 ind/m^(2)和8025.58 ind/m^(2))无显著差异;校园绿地、农田的类群数(5.67个、5.80个和6.73个、4.40个)、密度(10508.55 ind/m^(2)、5810.75 ind/m^(2)和5072.45 ind/m^(2)、8800.87 ind/m^(2))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1.43、1.43和1.78、1.22)与森林无显著差异。森林与农田、公路的土壤节肢动物优势类群物种组成差异明显,公路、校园绿地和农田土壤节肢动物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组成与森林明显不同。【结论】农业耕作能明显改变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而交通活动不仅能改变群落组成,还能显著降低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节肢动物 土地利用类型 多样性 城市生态系统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新疆博斯腾湖湖滨绿洲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电导率高光谱估算
13
作者 樊泳灼 李新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9,共9页
为了更精准了解博斯腾湖湖滨绿洲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含盐量,应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连续投影算法(CARS-SPA)3种方法筛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电导率高光谱数据的特征波段,基于... 为了更精准了解博斯腾湖湖滨绿洲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含盐量,应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连续投影算法(CARS-SPA)3种方法筛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电导率高光谱数据的特征波段,基于全波段和特征波段结合BP神经网络分别构建湖滨绿洲的耕地、林地、荒地和整体土地的土壤电导率估算模型,对比不同方式的估算模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林地、荒地及整体土地的土壤电导率均值分别为0.84、5.43、5.78、3.26 mS/cm。湖滨绿洲整体土地的电导率相比耕地平均值增加了2.42 mS/cm,相比林地和荒地减少了2.17、2.52 mS/cm。2)通过CARS-SPA方法可以降低输入模型的波段数,提高模型的效率,筛选耕地、林地、荒地及整体土地的土壤电导率的特征波段数仅占全波段的0.71%、0.59%、0.06%、1.00%。3)对耕地、林地、荒地的土壤电导率构建单独的估算模型明显提高了研究区土壤电导率的估算精度,在FDR-CARS-BP、FDR-SPA-BP、FDR-CARS-SPA-BP共3种模型中,耕地、林地、荒地土壤电导率建模的平均R2相比整体土地建模分别提高0.12、0.14、0.15,FDR-CARS-SPA-BP模型为研究区土壤电导率高光谱估算最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电导率 土地利用类型 高光谱数据 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连续投影算法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镉含量特征 被引量:110
14
作者 郑袁明 罗金发 +4 位作者 陈同斌 陈煌 郑国砥 吴泓涛 周建利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2-548,共7页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6种土地利用类型共595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与背景值没有显著差别;菜地、稻田、果园的镉含量...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6种土地利用类型共595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与背景值没有显著差别;菜地、稻田、果园的镉含量显著高于背景值。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菜地土壤的镉含量最高,其次为稻田和果园,绿化地以及麦地土壤镉的含量最低。与土壤基线值相比,果园样品有9.5%的样品超出,绿化地与菜地分别有7.7%和4.6%超出。在全部土壤样品中,共有19个样品超标,超标率为3.2%。石景山、门头沟、丰台、海淀等地区的样品超标较多,应该合理规划这些地区的农业土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土地利用 土壤 重金属 土地利用类型 含量特征 土壤 北京市 土壤样品 菜地土壤 土地利用方式 农业土地利用 自然土壤 绿化地
下载PDF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砷含量特征 被引量:73
15
作者 陈同斌 郑袁明 +4 位作者 陈煌 吴泓涛 周建利 罗金发 郑国砥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9-235,共7页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6种土地利用类型共500 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砷积累的影响。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相比,砷在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累积现象比较普遍。在6种土...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6种土地利用类型共500 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砷积累的影响。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相比,砷在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累积现象比较普遍。在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自然土壤的砷含量最低,最接近背景值;菜地和稻田的土壤砷含量的增加最为显著。以基线值为标准,北京市涉及土地利用的土壤砷含量总体超标率为1.8%;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菜地、果园、麦地三种土壤砷含量的超标率分别为2.6%、2.7%、0.7%。土壤砷含量的平均值由高到低分别为:稻田>绿化地>菜地>果园>麦地>自然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土壤 菜地 果园 稻田 土地利用类型 砷含量 土地利用方式 北京 超标率 调查分析
下载PDF
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主控因子——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比较 被引量:37
16
作者 顾成军 史学正 +3 位作者 于东升 徐胜祥 孙维侠 赵永存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5-432,共8页
基于河北省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比了河北省土壤类型和一级土地利用类型对0~20 cm深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探讨了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主控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是河北省表层土... 基于河北省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比了河北省土壤类型和一级土地利用类型对0~20 cm深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探讨了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主控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是河北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其中土壤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的影响与土壤分类级别相关,土壤分类级别越低,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的反映能力越大。与土壤类型相比,土地利用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异的解释能力要大于土类,但小于亚类和土属。为此,在省域尺度对土壤有机碳密度进行区域预测和估算时应将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结合起来作为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主控因子,优先考虑土地利用后,在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内再尽量以低级土壤分类进行空间预测或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土壤类型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流域尺度土地利用与土壤类型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0
17
作者 陈利顶 张淑荣 +1 位作者 傅伯杰 彭鸿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497-2505,共9页
随着人类活动日益加强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更多的工作侧重于研究人为因子 ,如人口增长、政策变化等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其实土地利用在宏观尺度上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 随着人类活动日益加强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更多的工作侧重于研究人为因子 ,如人口增长、政策变化等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其实土地利用在宏观尺度上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境背景 ,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环境背景特征对于进一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驱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将影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变化过程。本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通过选取景观格局指标 ,以于桥水库流域为例 ,研究了土地利用与土壤类型空间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1 )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弱的土地利用类型 ,如有林地、稀疏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和草地 ,主要分布在淋溶褐土、褐土性土以及棕壤地区 ;而与人类活动密切的土地利用类型 ,如山区旱耕地、丘陵区水田、丘陵区旱耕地和平原区旱耕地主要分布在淋溶褐土、褐土性土和潮土地区 ;(2 )同类地区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指数要比土壤的低。并且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多样性均表现出明显的地形梯度效应 ,从中低山区、低山丘陵区、丘陵平原区到山间盆地区 ,土壤多样性指数从小到大有规律地变化。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变化较为复杂 ,反映出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较强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类型 空间分布 流域尺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广东省典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18
作者 徐华勤 章家恩 +3 位作者 冯丽芳 全国明 胡蓉蓉 毛丹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64-1471,共8页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广东省韶关红壤、广州赤红壤、雷州砖红壤3个典型地带性土壤分布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包括林地、果园、草地和农田)对表层(0~20 cm)土壤几种主要酶活性(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蛋白...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广东省韶关红壤、广州赤红壤、雷州砖红壤3个典型地带性土壤分布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包括林地、果园、草地和农田)对表层(0~20 cm)土壤几种主要酶活性(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更为明显。土壤酶活性多表现为果园和林地较高,农田和草地较低;而土壤过氧化氢酶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的响应均较其它几种酶弱。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含量是土壤养分因子中影响土壤酶活性的最重要因素,5种酶中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子关系最大,而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类型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8
19
作者 高君亮 罗凤敏 +3 位作者 高永 原伟杰 王淮亮 党晓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0-238,共9页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室内样品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阴山北麓4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5.12±6.56),(0.63&#...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室内样品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阴山北麓4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5.12±6.56),(0.63±0.08),(0.76±0.10),(31.99±1.07)g/kg;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9.87±9.14),(6.72±3.75),(175.83±105.45)mg/kg;pH为(7.74±0.14)。2)土地利用方式对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速效氮、全钾和pH的影响不显著(P〉0.05)。3)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和pH值在垂直剖面上(0~25cm自上而下)表现为无规律的波动状态,但整体上变幅不大;而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4)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的排序为封育草地(0.506)〉放牧草地(0.417)〉耕地(0.361)〉弃耕地(0.357),封育草地与放牧草地的土壤肥力为中等级水平,而耕地和弃耕地的肥力为低等级水平,说明草地比耕地更有利于土壤保肥。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壤中全氮和速效氮含量严重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特征 土壤肥力 土地利用类型 阴山北麓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变化 被引量:85
20
作者 宇万太 马强 +2 位作者 赵鑫 周桦 李建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13-2016,共4页
分析了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长期定位试验土壤0~40cm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0~20cm土层内荒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高于割草地和裸地,而割草地颗粒有机碳含量... 分析了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长期定位试验土壤0~40cm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0~20cm土层内荒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高于割草地和裸地,而割草地颗粒有机碳含量略高于荒地;在20~40cm土层,割草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较高,而荒地微生物量碳、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较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土壤微生物量碳、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为荒地>割草地>裸地,易氧化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为割草地>荒地>裸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随土层加深而下降,但溶解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变化趋势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活性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