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都-孔雀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及其功能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阿迪莱·如则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 古丽米热·艾尔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4-251,共8页
[目的]探讨开都—孔雀河流域(以下简称“开孔河流域”)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揭示土地利用转型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开孔河流域土地... [目的]探讨开都—孔雀河流域(以下简称“开孔河流域”)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揭示土地利用转型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开孔河流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根据“生产—生态—生活”用地(以下简称“三生用地”)的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开孔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格局特征以及生态环境效应。[结果]①1990—2015年,开孔河流域的土地利用转型表现为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的快速增加,生态用地的迅速减少。②1990—2000年开孔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4654下降为0.4539,2010—2015年上升到0.4559。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相对平衡,并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③1990—2015年,开孔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但存在恶化趋势,中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流域下游主要为低质量区和较低质量区。[结论]农业生产用地、城乡生活用地面积增加与草地退化和水域生态用地被占用是造成流域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中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的原因是大量其他生态用地转型为林地生态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主导功能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开都—孔雀河流域
下载PDF
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转型及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34
2
作者 何青泽 谢德体 +2 位作者 王三 阎建忠 陈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0-296,共7页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利用2009年、2013年、2017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于土地利用主导功能视角,建立了"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分类体系,运用ArcGIS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重心模型及土...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利用2009年、2013年、2017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于土地利用主导功能视角,建立了"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分类体系,运用ArcGIS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重心模型及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响应模型,对该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2009—2017年,北碚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明显,生产用地面积减少,而生态、生活用地面积增加。(2) 2009—2017年,除服务以及其他生产用地、工矿生产用地的重心向南偏移外,其余各功能用地重心均向北偏移。农业生产用地分布较为均衡,生活用地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有所缓和,而生态用地分布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剧,工矿生产用地、服务以及其他生产用地分布的不均衡性先加剧后有所缓和。(3) 2009—2017年,北碚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稳定,生态恶化趋势略大于生态改善趋势,农业生产用地被占用是该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土地利用主导功能 生态环境质量 UCINET 北碚区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分异机制 被引量:47
3
作者 韩美 孔祥伦 +3 位作者 李云龙 魏帆 孔凡彪 黄淑萍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9-1018,共10页
"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特征是指导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基于1998年、2008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构建黄河三角洲"三生"用地分类体系,通过土地利用转型图谱... "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特征是指导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基于1998年、2008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构建黄河三角洲"三生"用地分类体系,通过土地利用转型图谱、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重心转移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研究区"三生"用地转型特征、生态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分异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1998—2018年黄河三角洲"三生"用地转型表现为生产用地占比大幅增加(+13.50%),生态用地占比大幅减少(-17.19%),生活用地占比小幅增长(+3.69%)。1998—2008年,"三生"用地转型以生态用地向生产用地转型为主。2008—2018年,无绝对优势转型类型,转型过程复杂化。(2) 1998—2018年,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指数由0.390升至0.395,较高质量区与高质量区占主体地位。研究区中部及黄河入海口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东南及东北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降低。(3)植被覆盖度、微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是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区位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贡献率随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而降低,生态保护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土地利用主导功能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 空间分异性
下载PDF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Regional Land Use Change and Eco-environmental Responses in Jiangsu, China 被引量:6
4
作者 LV Ligang LI Yongle SUN Ya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7年第3期268-276,共9页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eco-environmental responses are foci in geographical research. As a region with une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land use change and eco-environmental responses across Jiangsu Province are relevant...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eco-environmental responses are foci in geographical research. As a region with une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land use change and eco-environmental responses across Jiangsu Province are relevant to China's overall development pattern. The external function of regional land use changes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d a novel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dominant function of land use according to "production-ecology-life", and then analyzed land use change and regional eco-environmental responses 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1985 to 2008, land use change features in Jiangsu were that productive land area decreased and eco- logical and living land areas increased. Land use changes in southern Jiangsu were the most dramatic. In southern and central parts of Jiangsu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unction weakened and urban life service function strengthened; in northern Jiangsu, the mining production function's comparative advantage highlighted that the rural life service function was weake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decreased slightly in Jiangsu and its three regions. The maximum contribution rate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hange occurred in southern Jiangsu and the minimum rate was located in the north.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deteriorated in southern and central Jiangsu, related to expanding construction land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deterioration in northern Jiangsu is probably due to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The main reason for improvements in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is tha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and was converted to water ecological land across Jiang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hange land dominant function cold/hot spot analysis complete decomposition meth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nefits Jiangsu Provi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