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江城市带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1
作者 周振宏 周敏 +3 位作者 刘东义 胡琦 汤伟宏 王诗琪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 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网格单元分析方法及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转移主要为耕地和森林之间的相互转移,以及人造地表对耕地的侵占;(2)皖江城市带森林的生态价值重要性最大,最高达到55.29%,人造地表用地的变动对该区域的生态影响较大,生态价值贡献率为28.20%;(3)皖江城市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定且有下降趋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4)耕地向森林及草地的转换是导致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森林转向耕地及耕地转向人造地表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41
2
作者 战金艳 邓祥征 +3 位作者 岳天祥 包玉海 赵涛 马胜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0-88,共9页
农牧交错带以其典型的生态脆弱性特征与生产经营上的农牧过渡性特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在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双重胁迫下,土地利用方式与程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该文利用20世纪8... 农牧交错带以其典型的生态脆弱性特征与生产经营上的农牧过渡性特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在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双重胁迫下,土地利用方式与程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该文利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后期的美国陆地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研究发现,10年间,交错带的用地类型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的扩展以及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收缩。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尤其是现代强度开发利用过程,引起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演化,主要表现在:由于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由以放牧为主转变为以农耕为主,土地利用的强度不断加大,使草原环境日趋恶化,出现了草地沙化、草地质量下降及其第二性生产力转化率低下、草地生物多样性减少与草原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的特征。与此同时,农区环境也出现了不断恶化的趋势,天然森林植被的退化十分严重,森林被大量砍伐,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林地向耕地转移的趋势。沙漠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利用程度的加剧,导致了有限水资源的超量开采,使沼泽与湿地面积持续萎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不断发生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 环境效应 内蒙古 遥感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55
3
作者 李锐 杨勤科 +5 位作者 温仲明 刘文兆 赵世伟 张成娥 郭胜利 徐学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70,共6页
以黄土高原为重点 ,对植被变化及其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对植被研究态势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生态过程、土壤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影响做了简要的述评 ,对该领域的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 研究综述 土地利用变化 植被建设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与动向 被引量:123
4
作者 于兴修 杨桂山 王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7-633,共7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简要回顾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影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研究的实际,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覆被...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简要回顾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影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研究的实际,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环境效应 土壤环境 环境
下载PDF
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以成都新津县为例 被引量:21
5
作者 傅小锋 曹卫东 +1 位作者 曹有挥 潘坤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3期80-83,共4页
近年成都新津县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外来资本集中投资的推动下,经济蓬勃发展、人口快速积聚,进入半城市化发展阶段。研究表明:新津县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迅速,在数量上建设用地急剧增加,耕地相应减少;在空间上建设用地大体由核心... 近年成都新津县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外来资本集中投资的推动下,经济蓬勃发展、人口快速积聚,进入半城市化发展阶段。研究表明:新津县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迅速,在数量上建设用地急剧增加,耕地相应减少;在空间上建设用地大体由核心向外围沿交通干道圈层状向外扩张;同时物种减少、地表水质变差、土地功能退化、工业三废增加、岛状气候显现等环境效应也同步发生。对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有利于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其它半城市化地区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 土地利用变化 环境效应
下载PDF
河北太行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27
6
作者 葛京凤 黄志英 +1 位作者 梁彦庆 滑丽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2-65,共4页
根据1996—2001年土地调查数据,分析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阐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土地过度垦殖、林草覆盖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耕层土壤遭到破坏、水利设施受损、水旱灾害频繁等不良后果。对不同土地覆被盖度下的减灾效应进行比... 根据1996—2001年土地调查数据,分析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阐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土地过度垦殖、林草覆盖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耕层土壤遭到破坏、水利设施受损、水旱灾害频繁等不良后果。对不同土地覆被盖度下的减灾效应进行比较,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河北太行山区 环境效应 2001年 调查数据 变化特征 建设用地 水土流失 耕层土壤 水利设施 不良后果 水旱灾害 减灾效应 土地覆被 生态农业 行比 盖度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环境效应——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贾科利 姚玉玲 +1 位作者 郭占军 叶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8-222,228,共6页
基于遥感、GIS技术、景观生态学及层次分析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为研究区,利用1978年MSS以及1987,1996,2007年的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该区域近30a来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a来该区耕地和建... 基于遥感、GIS技术、景观生态学及层次分析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为研究区,利用1978年MSS以及1987,1996,2007年的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该区域近30a来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a来该区耕地和建设用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新增耕地主要来自未利用土地和草地,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耕地和未利用土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向林地、草地转化是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干扰,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产生了景观破碎化,景观异质性增加,生态环境退化等生态效应。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以还林还草、禁牧及水利等综合治理工程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调控下,土地利用结构得以调整,植被覆盖增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土地利用变化 环境效应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 干旱带
下载PDF
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芳怡 邢元志 +1 位作者 濮励杰 彭补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103,共6页
以苏州市为例,利用1980年、1995年、2000年三期TM遥感影像解译图获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首先,对苏州市1980-1995年和1995-2005年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定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生态服务价值,分别运用区域生... 以苏州市为例,利用1980年、1995年、2000年三期TM遥感影像解译图获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首先,对苏州市1980-1995年和1995-2005年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定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生态服务价值,分别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对研究时段内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导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导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980-2005年苏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苏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4609下降到0.4431,且下降速度越来越快。其中,导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是耕地向城乡建设用地的转变,促进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是耕地向水域用地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下载PDF
武汉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高练 周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73-77,共5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效应是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研究,分析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988~2004年,武汉市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共减少46...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效应是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研究,分析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988~2004年,武汉市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共减少46248.41hm2;园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达27842.65hm2。而园地面积增加速度最快,年变化率达6.6%,未利用地减少速度最快,年变化率为-1.42%。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响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了变化,16年间增加了1.8701×108元,年变化率为0.10%,但生态系统提供的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食物生产等单项服务功能却减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环境效应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武汉市
下载PDF
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53
10
作者 潘竟虎 刘菊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4,共6页
基于TM/ETM卫星遥感数据,运用ArcInfo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黄河源区1986~200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源区林地、湿地、草地和冰川面积减少,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增加,土地综合利用... 基于TM/ETM卫星遥感数据,运用ArcInfo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黄河源区1986~200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源区林地、湿地、草地和冰川面积减少,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程度下降。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分维数和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提高,景观异质性增强。黄河源区脆弱的生态体系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强烈,造成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程度加剧,导致大范围高寒草甸、草原植被退化,湿地萎缩。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冻土环境退化,以及所叠加的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和较为严重的鼠虫害是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生态环境效应 格局变化 卫星遥感数据 时空变化特征 土地利用变化 区域气候变化 人类经济活动 生态学方法 2000年 景观破碎化 多样性指数 景观异质性 景观结构 冰川面积 建设用地 土地面积 利用程度 生态体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25
11
作者 田宇鸣 李新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4期60-64,共5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能直接反映当今全球环境变化的主导因子———人类活动,为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针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环境效应的复杂...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能直接反映当今全球环境变化的主导因子———人类活动,为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针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环境效应的复杂性、累积性,本文在总结国内外LUCC环境效应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把LUCC环境效应分为:土壤环境效应、大气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以及生态效应四类进行阐述,并结合目前研究在内容和方法方面存在缺乏统一的指标体系、研究区域时空尺度单一、以单要素静态研究为主、实验研究相对薄弱以及动态模拟不够等问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 环境效应 生态系统 循环
下载PDF
重庆主城区近3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邓伟 杨华 崔艳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236,共5页
以1978年、1993年和2007年三期landsat MSS/TM影像解译数据为依据,分析重庆主城区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参考Costanza以及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制定出符合重庆主城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并对重庆主城区的生态系统... 以1978年、1993年和2007年三期landsat MSS/TM影像解译数据为依据,分析重庆主城区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参考Costanza以及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制定出符合重庆主城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并对重庆主城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在1978-2007年近30a间,耕地呈持续减少趋势,重庆成为直辖市后,林地、耕地大量向建设用地转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急剧降低,ESV在1978-1993年间增加了7.84亿元后由1993年的22.58亿元减少到了2007年的18.56亿元,年减少率为1.27%。林地的变化对重庆主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明显。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变化对重庆主城区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影响缺乏弹性,说明研究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重庆主城区 动态度 敏感性指数
下载PDF
梅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春来 夏斌 连剑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27-2030,共4页
【目的】分析1999-2008年广东省梅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梅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和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对梅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运用区域生... 【目的】分析1999-2008年广东省梅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梅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和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对梅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环境变化强度指数对梅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梅州市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其中林地所占比例最大(>70%),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增加;梅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分别为-0.64和-0.29%,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并与梅州市经济和地形地貌的空间差异保持良好的一致性;梅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99年的0.570上升到2008年的0.595。【结论】1999-2008年梅州市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土地利用的空间差异明显,土地利用正处于调整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梅州市
下载PDF
贵阳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46
14
作者 苏维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2-468,共7页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范围 (规模 )、土地利用功能和用地形态等方面阐述了贵阳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特征、趋势 ,探讨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 ,并对近代贵阳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系列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评述。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因子 环境效应 贵阳市
下载PDF
安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2-358,共7页
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研究,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效应。结果表明,1995-2005年,滁州市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共减少8765.47 hm^2,减少速率为-1.53%;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 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研究,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效应。结果表明,1995-2005年,滁州市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共减少8765.47 hm^2,减少速率为-1.53%;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中林地面积增加最多,达9829.89 hm^2,且增加速度最快,年变化率达1.75%。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滁州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1995年的9.2726×10^9元增长为2005年的9.3310×10^9元,共增加5.8472×10^7元,年变化率0.069%。各单项服务价值中,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气候调节、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等服务功能有所减弱,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原材料和娱乐文化等服务功能较前有所增加。通过生态环境效应的敏感性分析,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变化对生态总服务价值的波动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环境效应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滁州市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环境效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薇锦 欧维新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415-423,共9页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环境效应已成为区域水土资源利用研究的热点。针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总结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和水...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环境效应已成为区域水土资源利用研究的热点。针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总结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和水环境质量2大方面的影响。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主要是集中在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对水文要素的影响和影响区域水资源平衡及地下水与地表水循环2个方面。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泥沙输出和造成水污染。目前,在基础理论与机理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水土复合系统及时空耦合研究较少,缺乏统一指标、对比集成分析,在模型研究与GIS,RS融合方面还有待完善。未来的研究应注重理论建设、机理研究、集成分析、模型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土地利用变化 环境效应 水文 水质
下载PDF
湿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赢男 焉志远 +2 位作者 付晓玲 柴春荣 倪红伟 《黑龙江科学》 2013年第7期18-22,25,共6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和驱动力,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湿地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湿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土地覆被发生变化...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和驱动力,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湿地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湿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土地覆被发生变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受到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湿地土地利用现状,从土壤、大气、水、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等方面总结了湿地生态系统LUCC环境效应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湿地生态系统 环境效应
下载PDF
近15年来长江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26
18
作者 潘竟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0-315,共6页
长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基于1986年TM和2000年ETM+卫星遥感数据和野外实地调查,采用GIS软件和景观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对长江源区近15年来土地利用类型... 长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基于1986年TM和2000年ETM+卫星遥感数据和野外实地调查,采用GIS软件和景观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对长江源区近15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6~2000年,源区林地和湿地面积减少54.2%和42.69%,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分别增加120%、43.83%和21.1%。全区土地利用的空间位置转换面积大于其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类型总变化的面积大小依次是草地>未利用土地>湿地>水域>林地>耕地>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转化过程以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土地、湿地转化为草地和未利用地逆转为草地为主要特征。15年里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分维数和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降低,景观异质性增强。长江源区脆弱的生态体系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强烈,造成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程度加剧,导致大范围高寒草甸、草原植被退化,湿地萎缩。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是导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长江源区 生态环境效应 土地利用类型 2000年 卫星遥感数据 人类经济活动 建设用地 生物多样性 高海拔地区 1986年 GIS软件 景观破碎化 多样性指数 景观异质性 水源涵养 生态变化 实地调查 ETM+ 格局分析
下载PDF
包头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捷 韩秀凤 田海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02-2405,2408,共5页
利用1996-2006年包头市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模型,对包头市土地利用10年间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包头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全面研究。
关键词 包头市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及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以廊坊市北三县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武爱彬 程林 赵艳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6,共8页
对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进行研究可为区域制定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提供参考。通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对廊坊市北三县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分布格局分析评价,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土地利... 对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进行研究可为区域制定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提供参考。通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对廊坊市北三县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分布格局分析评价,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北三县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良”和“一般”为主,整体呈下降趋势,等级“较差”面积呈快速增长趋势。建设用地变化、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在空间上呈现较大的异质性;生态用地变化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在空间上异质性不强。城镇快速扩张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建设用地变化和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响应最显著。大量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变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划定城市边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土地利用变化 地理加权回归 廊坊北三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