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被引量:50
1
作者 王光谦 王思远 陈志祥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18-1222,共5页
应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具有快速、客观的特点。对 L 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判读 ,获取反映黄河流域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到 90年代末期土地利用和覆盖情况的 1:10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应用... 应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具有快速、客观的特点。对 L 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判读 ,获取反映黄河流域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到 90年代末期土地利用和覆盖情况的 1:10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模型和土地利用重心模型 ,对黄河流域近 10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0年来黄河流域草地、林地面积减少 ,而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都江堰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春燕 陈建清 巩学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7-160,共4页
借鉴使用土地利用类型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和总变化量的计算方法,以都江堰市中心城区2005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2005年数据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2009年数据为土体利用规划数据),对都江堰市中心城区土地覆被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借鉴使用土地利用类型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和总变化量的计算方法,以都江堰市中心城区2005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2005年数据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2009年数据为土体利用规划数据),对都江堰市中心城区土地覆被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都江堰市中心城区农用地、园林地、建设用地以及其他土地的覆被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下载PDF
粤北典型山区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3
作者 赖超 《北京测绘》 2024年第7期1041-1047,共7页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规定,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土地调查。迄今为止,共开展了3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在国土调查基础上进而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对利用与科学管理国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粤北典型...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规定,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土地调查。迄今为止,共开展了3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在国土调查基础上进而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对利用与科学管理国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粤北典型山区城市连州为研究区域,利用2009年、2019年两期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空间自相关两大分析手段,剖析了粤北典型山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和土地覆盖变化速率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林地、耕地是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强度较低且变化不明显,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和土地覆盖变化 动态变化 利用强度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都江堰市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春燕 王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4140-4143,4147,共5页
以都江堰市中心城区2005和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选择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方向,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和总变化量的计算方法,对都江堰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就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利用总体... 以都江堰市中心城区2005和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选择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方向,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和总变化量的计算方法,对都江堰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就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利用问题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ARCGIS
下载PDF
土地利用模式比较计划(LUMIP)简评
5
作者 华文剑 刘殊瑜 陈海山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8-824,共7页
为进一步促进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LCC)以及土地管理对气候影响的理解,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设立了土地利用模式比较计划(LUMIP)。该计划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的试验设计:第一阶段涉及理... 为进一步促进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LCC)以及土地管理对气候影响的理解,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设立了土地利用模式比较计划(LUMIP)。该计划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的试验设计:第一阶段涉及理想的毁林情景耦合试验和陆面模式模拟试验,旨在促进LULCC对气候影响过程的理解,并量化模式对LULCC的敏感性。第二阶段的试验重点关注土地利用变化的历史影响,以及未来土地管理决策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本文概述了其科学背景、试验设计和方案、参与模式情况等,并简评了该计划的研究意义和特色,以期读者迅速了解其相关的研究要点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模式比较计划(LUMIP)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土地管理 气候变化减缓
下载PDF
1990-2020年辽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雪英 《无线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1-719,共9页
基于1990,1996,2002,2008,2014和2020年共6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探究辽西地区1990—2020年30年间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Land Use and Land Cover,LULC)格局及转移状况。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设计适用于辽... 基于1990,1996,2002,2008,2014和2020年共6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探究辽西地区1990—2020年30年间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Land Use and Land Cover,LULC)格局及转移状况。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设计适用于辽西地区LULC的多分类器,实现该地区典型地物的分类;使用转移矩阵定量分析该地区LULC的转移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分析造成该地区30年间LULC类型转移的主要驱动力。研究表明,辽西地区主要是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占总面积70%以上;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次之;草地和水域面积最小。30年间各类土地以耕地、林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土地为主导,发生不同程度的空间变化,其中建筑用地除了1996—2002年少量减少外,其余各期持续增加;耕地除1990-2002年增加了2041.73 km^(2)外,其余4期持续减少;林地增加最多,达到了3556.41 km^(2)。导致辽西地区LULC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气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 支持向量机 主成分分析 转移矩阵 驱动力
下载PDF
中巴资源一号02星土地覆被多阶段信息提取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敏 帅艳民 +2 位作者 刘素红 李江涛 朱启疆 《遥感信息》 CSCD 2006年第1期34-37,I0001-I0002,共6页
依托云南三江并流综合开发项目,利用2003年11月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02星下传的第一批CCD数据,探讨其在该流域土地覆盖信息的提取方法,并针对资源一号02星CCD多波段数据,提出了多阶段信息提取策略,分步提取地表覆被信息,通过单波段阀值... 依托云南三江并流综合开发项目,利用2003年11月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02星下传的第一批CCD数据,探讨其在该流域土地覆盖信息的提取方法,并针对资源一号02星CCD多波段数据,提出了多阶段信息提取策略,分步提取地表覆被信息,通过单波段阀值、谱型特征提取构造波段运算指数,分层提取地表信息。同时以大理地区的遥感图像为试验区进行了多阶段信息提取,结果表明,多阶段信息提取方法的总体精度不低于其他常规的分类方法,而且局部细节的区分明显高于K-means和ISODATA分类方法。因此通过有针对性地对中巴资源卫星数据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中巴一号02星数据在土地覆被和土地利用等领域的应用,并为我国自主卫星数据的深入应用贡献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资源一号卫星02星 多阶段信息提取 波段指数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地表温度的生物物理影响
8
作者 李永广 苑广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5,共12页
本研究选取青海湖流域亚高山灌丛和温性草原两个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站点,利用湍流通量数据和自动气象站数据对比生长季和非生长季两个站点的微气象要素和地表能量平衡收支,评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s,LULCC... 本研究选取青海湖流域亚高山灌丛和温性草原两个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站点,利用湍流通量数据和自动气象站数据对比生长季和非生长季两个站点的微气象要素和地表能量平衡收支,评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s,LULCC)对地表温度的生物物理影响。亚高山灌丛相比温性草原具有更低的地表温度、气温和土壤温度,在生长季两个站点的地表温度、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差异更为明显,而非生长季相对湿度的差异更为明显。根据直接分解温度理论(Direct Decomposed Temperature Metric,DTM),分析不同下垫面对地表温度的生物物理影响。结果表明:白天灌丛相比草原的冷却作用主要贡献因素是短波辐射、地表土壤热通量和感热通量项,其中短波辐射在灌丛的冷却中起到正反馈作用,而后两者起到负反馈作用。夜间灌丛的冷却作用主要贡献因素是地表土壤热通量项。在相同气候和天气背景下,不同下垫面确实会对地表温度有明显的生物物理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地表温度 辐射收支 地表土壤热通量 湍流通量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千岛湖生态保护与建设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丁立仲 卢剑波 +1 位作者 徐高福 邬建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73-480,共8页
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过程对景观格局产生影响并使之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又会影响景观的生态过程。应用3S技术和景观指数分析了 39年 (196 4 - 2 0 0 3年 )内千岛湖库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结果显示 ,斑块总数和景观破碎度基本... 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过程对景观格局产生影响并使之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又会影响景观的生态过程。应用3S技术和景观指数分析了 39年 (196 4 - 2 0 0 3年 )内千岛湖库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结果显示 ,斑块总数和景观破碎度基本保持不变 ,但是各斑块类型的斑块数量、面积和优势度变化非常显著。最优势斑块类型由荒山 (占陆地面积的 4 7.4 4 % )演变为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林 (占陆地面积的 5 2 .81% ) ,研究区域内森林植被覆盖率增加。研究还发现景观多样性指数略微下降。景观多样性是对土地利用和覆盖类型丰富度和均匀度的概要度量 ,并不一定总是和景观功能呈正相关关系。上述变化归因于多项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使得自然演替得以实现。景观格局的优化使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得到提高 ,包括生境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水土流失减少。森林植被恢复以后 ,马尾松林斑块的单一化趋势应在今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生态保护
下载PDF
融合不精准先验知识的Landsat 8 OLI影像深度学习分类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长青 陈振杰 侯仁福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550-3557,共8页
遥感影像解译是获得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LULC)信息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而自动化分类是提高LULC信息获取效率的关键。实际场景中包含大量不精准的先验知识,提取并融合其中的可用知识能进一步提高影像分类方法的精度、自动化率和规模应用... 遥感影像解译是获得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LULC)信息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而自动化分类是提高LULC信息获取效率的关键。实际场景中包含大量不精准的先验知识,提取并融合其中的可用知识能进一步提高影像分类方法的精度、自动化率和规模应用能力。基于上述情况,提出了一种融合不精准先验知识的Landsat 8 OLI影像深度学习分类方法。该方法可自动规避先验知识中的不精准单元,在图斑约束空间内实现了分类样本的自动化区域选择和特征提取,并获得了高置信度知识,然后利用这些分类样本训练深度残差网络,从而实现大区域影像的精确分类。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进行实验,选用该区域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作为先验数据,2014年Landsat 8 OLI影像作为待分类影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融合不精准先验知识,对大面积连片LULC信息分类精确,主要地类图斑界限准确,全图分类图斑精度达到了88.7%,Kappa系数为0.842。该方法能配合深度学习方法实现高精度Landsat 8OLI遥感影像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分类 Landsat 8 OLI 不精准先验知识 样本自动选取 样本特征 深度学习
下载PDF
Contributions of climate change, land use change and CO2 to changes in the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6
11
作者 LUO Xin JIA Binghao LAI Xi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0年第1期8-15,共8页
The ecosystems on the Tibetan Plateau(TP) are highly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rising CO2 concentration, and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LCC), but their contributions to changes in the gross primary productiv... The ecosystems on the Tibetan Plateau(TP) are highly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rising CO2 concentration, and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LCC), but their contributions to changes in the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 of the TP are not clea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the role of these three factors o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IAVs) and trends of the TP’s GPP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12 terrestrial biosphere models. The ensemble simulations showed that climate change can explain most of the changes in the GPP, while the direct effect of LULCC and rising CO2(mainly fertilization effect) contributed 10% and-14% to the mean GPP values, 37% and -20% to the IAV, and 52% and -24% to the GPP’s trend, respectively. The LULCC showed higher contributions to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trend in the annual GPP of the TP. However, the results from different model simulations showed that considerable uncertaintie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effects of LULCC on the GPP of the 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odel ensemble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CO2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