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贫困县土地利用多功能与脱贫成效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诊断
1
作者 蔡怀滨 王枫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6-988,共13页
为探究2014—2020年广东省贫困县土地利用多功能与脱贫成效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障碍因素,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与脱贫成效耦合协调机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测度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素。结... 为探究2014—2020年广东省贫困县土地利用多功能与脱贫成效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障碍因素,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与脱贫成效耦合协调机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测度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多功能与脱贫成效水平均呈增长态势且增幅水平基本相当;土地利用多功能综合评价指数均值由0.2397上升到0.2681,增长11.85%,空间上呈“核心-边缘”分布格局;脱贫成效综合评价指数均值由0.3567上升到0.3987,增长11.77%,空间上由均匀散布转向中部集聚增长;耦合协调度从0.5290上升到0.5598,增长5.82%,均以初级协调为主,空间上由整体均匀散布转向局部高等级提升;耦合协调类型以土地利用多功能滞后型为主,较为均匀散布全域;制约二者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素(障碍度大于5%)相对稳定,集中于文化和社会类指标,但其障碍度呈现不同幅度上升或下降的演变态势。研究表明,广东省贫困县土地利用多功能与脱贫成效整体尚处于初级协调水平,未来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应强化对障碍因素的控制与管理,结合不同耦合协调类型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衔接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力支撑同步协调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脱贫成效 耦合协调度 时空分异 障碍因素 贫困县 广东省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唐山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
2
作者 赵艳霞 付明喆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2期172-178,共7页
选取唐山市下辖14个区(县、市),根据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理论建立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计算唐山市2011年、2016年、2021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度。研究表明,唐山市2011—2021年土地... 选取唐山市下辖14个区(县、市),根据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理论建立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计算唐山市2011年、2016年、2021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度。研究表明,唐山市2011—2021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水平逐年提升。其中生活功能动态变化幅度最大,生产功能变化幅度最小。基于以上结果,按照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分类,为提高唐山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水平提出对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 熵权法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的江苏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
3
作者 梅艳 康建荣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61-65,共5页
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分析江苏省2000—2017年土地利用总功能和子功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土地利用总功能的实现率上升较快,多个功能间的协调性不断降低,土地利用的功能重心趋向于多维度发展;江苏省土地生产功能由中度持续快... 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分析江苏省2000—2017年土地利用总功能和子功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土地利用总功能的实现率上升较快,多个功能间的协调性不断降低,土地利用的功能重心趋向于多维度发展;江苏省土地生产功能由中度持续快速提升至高度持续水平,生活功能由中度持续稳步上升为中高度持续水平,而生态功能则由快速提升退化为缓慢提高阶段,保持中度持续水平.资源供给功能快速退化,生态调节功能缓慢退化,其余子功能均处于快速提高阶段.为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效应,应快速提高生态功能,稳步提高生活功能,保持稳定的生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系统论的土地利用多功能分类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刘超 许月卿 +3 位作者 刘焱序 孙丕苓 黄安 周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1-188,共8页
基于系统论中要素–结构–功能原理,对土地利用系统多功能进行系统识别和分类,建立土地利用多功能分类体系;从经济–社会–生态维度构建多尺度、多层次的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数据的获取和空间化方法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基于系统论中要素–结构–功能原理,对土地利用系统多功能进行系统识别和分类,建立土地利用多功能分类体系;从经济–社会–生态维度构建多尺度、多层次的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数据的获取和空间化方法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多功能具有多层次性和区域性,应针对不同的区域背景和研究尺度建立相应的分类与评价指标体系。将土地利用功能与土地利用结构相联系,并将评价尺度延伸至地块这一微观尺度,拓展和丰富了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的范围与内容,为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系统论 分类与评价 指标体系 多尺度
下载PDF
中越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的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天能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9-61,共13页
测度和分析边境土地利用多功能耦合协调特征,是维护边境土地利用安全,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和边境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边境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模型进行评价,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土地利用功能之间... 测度和分析边境土地利用多功能耦合协调特征,是维护边境土地利用安全,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和边境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边境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模型进行评价,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中越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耦合协调度呈现良好协调发展和优质协调发展两种类型,由良好协调发展向优质协调发展演变是主体趋势。土地利用各功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协调程度总体上逐年提高。土地利用各功能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中级协调发展、良好协调发展和优质协调发展三种类型,多数县域各类型耦合协调度由低级别向高级别演进,个别县域由于土地利用个别功能发展短板导致部分功能的耦合协调度有降低的现象。边境土地利用多功能的耦合协调研究,为制定差异化的边境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和维护边境土地利用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改进的TOPSIS模型 耦合协调 中越边境
下载PDF
西南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贫困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愿理 廖和平 +4 位作者 蔡进 李靖 李涛 朱琳 何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4-164,共11页
研究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贫困的耦合关系是开展土地扶贫的有益探索,对巩固脱贫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本文以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80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贫困耦合度和... 研究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贫困的耦合关系是开展土地扶贫的有益探索,对巩固脱贫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本文以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80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贫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14—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贫困及空间格局特征,探究两者耦合关系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并划分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结果显示:①研究区2014—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脱贫发展指数提升较快,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土地利用多功能呈现“一主两副”的空间格局特征,脱贫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以县城为中心向外延逐渐降低,且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②研究区2014—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贫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等级提升明显,耦合度从以低度耦合、中度耦合为主提升为以中度耦合、较高耦合为主,耦合协调度从以中度失调为主提升至以轻度失调和初级协调为主;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关联性较强,呈现从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减的布局特征,局部地区形成了新的集聚中心。③研究区2014—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贫困耦合关系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空间集聚水平逐渐提升。④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包括土地利用多功能滞后型、多维贫困滞后型和同步型3种类型,其中同步型是研究区的主要类型,从2014年的同步滞后型提升为2018年的同步协调型。土地利用多功能滞后型的行政村数量呈增长趋势;多维贫困滞后型的行政村数量呈减少趋势。最后,根据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贫困耦合协调发展类型,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耦合关系 土地利用多功能 多维贫困 南涧彝族自治县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县域乡村生活空间宜居性评价 被引量:32
7
作者 黄安 许月卿 +4 位作者 刘超 郝晋珉 孙丕苓 郑伟然 卢龙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2-261,共10页
为了探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与生活空间宜居性的理论逻辑关系,将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应用于宜居生活空间优化实践中。该文从土地利用供给人类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视角,探讨了两者的理论逻辑关系,并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构建了生活空间宜居性... 为了探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与生活空间宜居性的理论逻辑关系,将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应用于宜居生活空间优化实践中。该文从土地利用供给人类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视角,探讨了两者的理论逻辑关系,并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构建了生活空间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基于GIS和RS技术的指标空间化方法,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综合集成遥感、调查、统计等多源数据,定量研究了张北县生活空间宜居性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张北县生活空间宜居性呈现以张北镇为高值中心、二台-沙沟镇为副中心的空间分布态势,较强以上等级宜居性生活空间面积仅占全县面积的2.42%。其中,生活承载功能呈现以张北县为高值中心,以主要交通干线为高值轴线的网状分布态势;生活保障功能呈现出张北镇、油篓沟乡北部和二台镇-沙沟镇2个组团式高值中心的分布态势;精神净化功能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张北镇,在沿张北镇西南方向至大河乡以及二台-沙沟镇两区域出现副高值中心。城镇区域宜居性等级多为较强及以上,主要分布在张北镇、沙沟镇、油娄沟乡、二台镇;乡村区域宜居性等级多为较弱及以下,主要分布在海图流乡、二泉井乡、大河乡、单晶河乡、两面井乡等,这些乡镇的乡村区域是"振兴乡村"战略推进过程中首要关注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 地理信息系统 生活空间 宜居性评价 土地利用多功能 张北县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愿理 廖和平 +3 位作者 李靖 蔡进 李涛 王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5-83,共9页
研究目的:研究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利用多功能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以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80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运用多边形综合图示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 研究目的:研究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利用多功能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以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80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运用多边形综合图示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2017年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格局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整体性较低,行政村的差距较大,子功能协调发展有待加强,空间极化现象明显;(2)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明显,多功能空间分布呈现"一主多副"的多核空间分布结构,子功能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3)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以社会经济因素和区域政策为主,其中政府资金投入、政策性贷款和劳动技能培训率是其主导因素.研究结论:生态脆弱区应重点关注社会经济因素和区域政策因素,发挥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作用,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生态脆弱区
下载PDF
湘江流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障碍因子识别 被引量:15
9
作者 彭焕智 周国华 +1 位作者 崔树强 尚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8-315,共8页
为了促进湘江流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以湖南省湘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生产、生活以及生态功能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TOPSIS模型评估湖南省湘江流域在2010—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状况,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土地利... 为了促进湘江流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以湖南省湘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生产、生活以及生态功能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TOPSIS模型评估湖南省湘江流域在2010—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状况,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提高的障碍因子,并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多功能的路径。结果表明:(1)湘江流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总体上呈增强的趋势,其中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在增强,生态功能在减弱,2010—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值由0.3925增加到0.5745,土地利用多功能程度经历了从中等到较强的过程;(2)2010—2013年,PM2.5浓度、第三产业产值、人口密度、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是制约土地利用多功能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2014—2018年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乡村从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生境丰度指数等指标是制约土地利用多功能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3)2010—2018年生态功能对湘江流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提高的制约在升高,生产和生活功能的制约在降低。湘江流域未来应优先保护生态用地,严格耕地保护,增加乡村从业人口,从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流域 土地利用多功能 TOPSIS模型 障碍度模型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武汉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柳梦琪 曾忠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4-321,共8页
[目的]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维度对武汉市2005—2017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及其障碍度进行评价,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土地合理利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根据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 [目的]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维度对武汉市2005—2017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及其障碍度进行评价,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土地合理利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根据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障碍度。[结果]①研究期间武汉市土地利用综合功能呈现总体上升的态势,功能协调性呈Z型式下降,功能变化优势度呈波浪式下降,土地利用日益多样化。②经济、社会、生态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均经历了低级—中级—良好—优质的发展阶段,整体增长快速;生态功能经历了低级—中级—优质的发展阶段,虽小有波动,但总体大幅增长。③经济功能、社会功能障碍度有所下降,而生态功能的障碍度不断上升。其中,SO 2年均浓度、经济密度、人均GDP、卫生机构密度、人均水资源量等障碍因子影响较大。[结论]武汉市应当注重生态功能的提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实施清洁生产,减少三废污染,同时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熵权TOPSIS 障碍度 武汉市
下载PDF
甘肃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一达 刘学录 +1 位作者 范亚红 刘永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4-552,共9页
【目的】分析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更全面、深入地探究土地利用多功能驱动机制。【方法】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果】(1)甘肃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水平空间特征显著,呈现空间集聚状态。土地利... 【目的】分析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更全面、深入地探究土地利用多功能驱动机制。【方法】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果】(1)甘肃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水平空间特征显著,呈现空间集聚状态。土地利用总功能整体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土地利用各功能总体为"点—片"结构特征。(2)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表明:除了经济功能,其余功能均表现为较大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自相关莫兰指数和LISA图显示HH区和LL区整体为对称分布。(3)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和土地利用总功能均呈正相关关系。自然因素分布与甘肃省复杂地貌形态密切相关,而社会经济因素分布与人类要素投入偏好密切相关。【结论】甘肃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要素投入数量分布,甘肃省各市州应充分识别不同要素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作用强度,因地制宜地加大要素投入,从而有效率地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兰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一达 刘学录 +1 位作者 范亚红 刘永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4-451,共8页
运用改进TOPSIS法对兰州市1995—2015年土地利用多功能及功能障碍度进行评价,以阐明基于可持续利用的兰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时序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1)兰州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功能协调性经历先下降后上升,功能日... 运用改进TOPSIS法对兰州市1995—2015年土地利用多功能及功能障碍度进行评价,以阐明基于可持续利用的兰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时序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1)兰州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功能协调性经历先下降后上升,功能日趋多元化,功能重心由社会功能变为经济功能。(2)经济和社会功能均进入快速提升阶段,而生态功能经历不断下降后缓慢上升过程。(3)经济和社会功能障碍度随时间均在下降,而生态功能障碍度不断上升,并且成为障碍度最大的土地功能。兰州市今后应重点提升生态功能,关注经济、社会功能中的短板单项功能——农业生产和文化休闲功能,提高土地利用功能间协调性,实现土地多功能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多功能 改进TOPSIS法 障碍度 兰州市
下载PDF
山东省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进 张全景 王世清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09-1315,共7页
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是地理学与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厘清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对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2005—2018年山东省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影响... 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是地理学与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厘清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对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2005—2018年山东省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北低中部高"的空间格局,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格局差异明显,且差距逐渐缩小;不同因素对山东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山东省
下载PDF
武汉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变化及耦合协调特征分析——基于“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前后的对比 被引量:15
14
作者 侯蕊 李红波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8,共10页
研究目的:定量测度武汉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分析其耦合协调特征,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检验"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格网分析法、指标空间化模型、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200... 研究目的:定量测度武汉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分析其耦合协调特征,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检验"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格网分析法、指标空间化模型、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2005-2018年,武汉市二级土地利用功能时空分异显著,农业生产功能、生物保护功能、景观保育功能总体表现为减弱趋势,产值功能、人口承载功能、建筑承载功能、气候调节功能总体表现为增强趋势,其中产值功能增幅最大;(2)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整体有所下降,减幅分别为23.04%和0.49%,社会功能有较大提升,增幅为66.93%;(3)3个时期武汉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均值分别为0.206、0.202和0.204,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硚口区、江汉区、江岸区功能提升最为显著,呈现出以城市中心到外延"高-低-高"的圈层式分布格局。研究结论:"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置后武汉市土地利用多功能耦合协调度先降后升,良好协调区以江汉区为中心规模扩张,武汉市土地利用多功能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增强的优化发展态势,不同行政区土地利用多功能协调性有待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时空变化 耦合协调度 “两型社会”试验区 武汉市
下载PDF
基于两维图论聚类的辽宁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区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露洋 雷国平 郭一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42-249,共8页
辽宁省土地利用功能间的矛盾相对突出,明晰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现状、进行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区可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选取2017年辽宁省县域土地利用生活、生产、生态方面22个典型指标构建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 辽宁省土地利用功能间的矛盾相对突出,明晰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现状、进行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区可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选取2017年辽宁省县域土地利用生活、生产、生态方面22个典型指标构建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两维图论聚类法进行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分区研究。研究发现:1)研究区生活功能高值区于中部呈斜"X"状分布,生产功能值主要呈现以沈阳为中心的"环状"递减蔓延结构,生态功能值由外至内逐渐减少。2)区域县域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呈显著正相关,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呈显著负相关。3)根据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值和两维图论聚类法可将研究区划分为辽东生态功能优势区、辽北功能欠协调区、辽南功能相对均衡区以及辽西功能欠发展区。研究结果可为县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等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土地利用多功能 熵权法 两维图论聚类 辽宁省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及分区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耿雨 梁小英 +2 位作者 荔童 刘迪 徐婧仪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42,共11页
开展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土地系统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三生”空间理论构建指标体系,结合指标空间化模型和ArcGIS10.6热点分析工具定量分析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使用Spearman相... 开展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土地系统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三生”空间理论构建指标体系,结合指标空间化模型和ArcGIS10.6热点分析工具定量分析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其权衡协同变化,基于高斯混合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结果表明:①2010—2018年生产、生活功能提升,生态功能减弱,各土地利用二级功能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②2010—2018年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以协同作用为主,协同作用呈增强趋势,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以权衡作用为主,且权衡作用增强;③基于高斯混合模型将研究区划分为城镇化发展核心区、城乡优化发展区、农业生产区和生态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时空演变 功能分区 高斯混合模型 陕北黄土高原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湖南省土地利用格局及多功能演变
17
作者 雷文韬 古杰 谢宏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83-293,共11页
为了增强土地的多功能性,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和功能性较弱等问题。该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通过“要素-结构-空间-功能”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机制,构建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其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借助... 为了增强土地的多功能性,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和功能性较弱等问题。该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通过“要素-结构-空间-功能”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机制,构建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其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借助ArcGIS软件,采用土地利用空间转移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等空间分析方法对该区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空间+功能”的双视角探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与功能转变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湖南省土地利用“三生”空间格局演变波动较大,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收缩,生活空间扩张;其中又以生活空间扩张显著,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之间转换较为频繁为主要特点,是造成湖南省土地利用“三生”空间波动重组的主要因素。2)区域分布格局,生产空间主要分布于省北部的常德、益阳、岳阳以及中部衡阳、娄底、邵阳、永州4市交界的中心区域;生活空间主要分布于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的核心分布区以及各市城市中心区域;生态空间分布面积最广,主要分布于省西部及西南部丘陵山地区域,以及位于省北部的洞庭湖水域区等;区域变化以环长株潭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演变更剧烈,其次是东、西、南三面山地区域;动态度结果显示全省土地利用总体动态变化率有提升态势。3)2000—2020年土地利用“三生”功能水平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生态功能评分最高,变化最明显,生产功能次之,波动中水平趋于稳定,生活功能最低,呈逐年提升趋势;区域间水平差异由低水平高差距向高水平的相对均衡转变。4)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与功能转变之间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尤其在时序变化上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空间+功能”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机制,对两者关系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在“一对多”机制关系研究中,未来需要结合土地多功能测度方法更加准确识别“三生”空间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三生"空间 格局演变 土地利用多功能 湖南省
下载PDF
土地利用多功能远程耦合特征及空间聚类分析——基于京津冀地区县域的SNA模型实证
18
作者 阚瑶川 徐磊 +3 位作者 郭宇 杨静园 孟凡迪 张长春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146,共14页
解析土地利用多功能远程耦合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推动区域土地多功能协同可持续利用。以京津冀地区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土地利用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值,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模型探求土地利用多功能相... 解析土地利用多功能远程耦合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推动区域土地多功能协同可持续利用。以京津冀地区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土地利用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值,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模型探求土地利用多功能相互关系,深层次挖掘土地利用多功能远程耦合格局。结果表明:(1)2010-2020年,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显著:土地利用生产功能有所下降,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特征;生活功能明显提高,趋向均衡化发展的多中心态势;生态功能波动上升,“倒U形”两极分化明显。(2)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突破地理邻近效应,远程耦合关系呈现明显网络结构形态,但整体网络结构较为松散。土地利用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远程耦合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权力结构呈现出明显“核心-边缘”特征。(3)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远程耦合网络存在主溢出、主受益、中介人、双向溢出和孤立者5种角色类型。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协同提升提供参考,需注重以多点联动、优势互补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远程耦合 社会网络分析 熵权TOPSIS 京津冀
原文传递
网格尺度下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多功能的空间化及权衡/协同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潇 吴克宁 +3 位作者 冯喆 杨淇钧 钱家乘 王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42-252,共11页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对于保障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功能的量化和分析是研究土地利用系统的有效途径。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研究区,1 km网格为研究尺度,融合多源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2020年农业土地利用系统...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对于保障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功能的量化和分析是研究土地利用系统的有效途径。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研究区,1 km网格为研究尺度,融合多源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2020年农业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功能的分类、评价、空间可视化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包括了生产、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生产功能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生态功能的整体格局与生产功能相反,经济功能总体较高且表现为东南高、中北部低的特征,社会功能均值较高且中部和西部高值明显,文化功能的均值偏低且在空间上西高东低。多功能组合中有6组为协同关系,4组主要表现为权衡关系,且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以及文化功能的权衡作用比较明显。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情况以及可持续利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土地利用系统 土地利用多功能 空间分析 相关性 河南省
下载PDF
广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2
20
作者 王枫 董玉祥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79-2192,共14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多元化和空间差异特征日益明显。以县域为评价单元,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维度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突变级数法评价广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多元化和空间差异特征日益明显。以县域为评价单元,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维度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突变级数法评价广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并对其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1年广州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在所有区县几乎均增强,空间差异缩小,并呈现沿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增强的态势。在总功能构成中,县级市和远郊区的农业生产和环境功能比重较大,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功能占比较大。2单项功能在所有区县几乎均增强,空间差异有所变小。经济和社会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减弱,环境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增强。3农业生产和资源供给功能在所有区县均减弱,空间差异有所扩大,其它子功能几乎均增强,空间差异有所缩小。农业生产、资源供给和环境净化功能县级市和远郊区高于近郊区和中心城区,生态维持功能北部区县高于南部区县,文化休闲功能空间分异规律不明显,其它子功能基本是中心城区和近郊区高于远郊区和县级市。4影响土地利用多功能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改进突变级数法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广州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