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胡贤辉 张霞 杨钢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采用1996~2004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发现全省耕地大幅度减少,其次是未利用地和牧草地;林地则迅速增加,其次为居民点及独立工矿、园地、其他农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随后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以湖北... 采用1996~2004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发现全省耕地大幅度减少,其次是未利用地和牧草地;林地则迅速增加,其次为居民点及独立工矿、园地、其他农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随后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以湖北省76个县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单元,进一步对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定量诊断出各驱动因子对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贡献作用的大小。结果显示,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关系可以用4对典型相关变量表示,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林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的发展变化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驱动机制 典型相关分析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江苏省原锡山市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罗昀 黄贤金 +1 位作者 濮励杰 周青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6-291,共6页
文章在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原锡山市为例,分析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并着重通过构建灰色系统动态模型,预测了2005和2010年原锡山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由... 文章在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原锡山市为例,分析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并着重通过构建灰色系统动态模型,预测了2005和2010年原锡山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而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根据论文的研究,原锡山市土地利用结构将呈现农业用地非农化、农业用地质量退化以及区域土地利用效率难以快速提高、区域土地后备资源日趋匮乏等变化态势,据此,论文最后从适度保护农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合理协调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完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体系以及提高科学技术对于土地资源的替代率等几个方面提出推进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土地可持续利用 灰色系统动态模型
下载PDF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响应——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飞 陈士银 吴明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6-79,共4页
为了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湛江市为例,利用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湛江市在1996—2... 为了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湛江市为例,利用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湛江市在1996—2005年间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而优势度降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较明显变化,但不规律,表现出时增时降的波动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学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生态服务功能 响应 湛江市
下载PDF
晋江西溪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荣琨 陈莹 +1 位作者 李学平 单长青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6-129,共4页
基于晋江西溪流域1985与2001年两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运用周长—面积分形方法计算获得了西溪流域两期主要地类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并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流域土地利用的整体分形维数从1985年... 基于晋江西溪流域1985与2001年两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运用周长—面积分形方法计算获得了西溪流域两期主要地类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并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流域土地利用的整体分形维数从1985年的1.255减少到2001年的1.169,整体空间结构向着简单、规则的方向发展;林地和水域的分形维数有所增加,其余用地类型均表现为减小。西溪流域土地利用的整体稳定性指数从1985年的0.245增加到2001年的0.331,用地的整体空间结构更加稳定。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最稳定的地类在1985与2001年分别为林地和草地,两期最不稳定的地类均为耕地。1985—2001年,人类活动对占西溪流域面积近50%的林地的利用趋于无序,空间结构趋于不稳定,今后应重点加强对林地有序利用的规划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稳定性 晋江西溪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Markov方法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多因素驱动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余德贵 吴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1期149-154,160,共7页
[目的]探索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规律及其预测方法,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抑制建设用地扩张、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Logistic,Markov等方法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状态... [目的]探索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规律及其预测方法,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抑制建设用地扩张、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Logistic,Markov等方法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状态转移矩阵与驱动因素的数量关系,构建基于多因素驱动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预测模型。[结果]以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的江苏省泰兴市为例,测算了城镇发展、经济发展和管理政策等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驱动力,其中城镇工矿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增加了25.85%,耕地减少的驱动力则降低了22.21%,并预测分析了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预测精度相对提高了0.52%。[结论]多因素驱动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预测方法,能够科学地诠释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的作用机理,可以提高预测精度,为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主成分分析 Logistic-Markov MODEL 多因素驱动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玉兰 杨俊孝 朱亚夫 《新疆财经》 2006年第2期21-25,共5页
天山北坡经济带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缘关系与战略地位极其突出,但近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草地被大面积开垦,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本文通过对天山北坡经济带2001年-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阐明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 天山北坡经济带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缘关系与战略地位极其突出,但近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草地被大面积开垦,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本文通过对天山北坡经济带2001年-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阐明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从而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制定有关土地政策和调整计划提供借鉴,也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驱动力分析 天山北坡经济带
下载PDF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农安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差异研究
7
作者 孙理政 董会和 +1 位作者 赵文佳 许寄托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2期6012-6016,F0003,共6页
根据农安县2008年和2014年耕地面积、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工矿用地面积和交通基础设施用地面积等四种用地类型的用地规模数据,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农安县下辖22个乡镇的四类用地总规模和各类用地规模进行偏离份额分析,归纳... 根据农安县2008年和2014年耕地面积、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工矿用地面积和交通基础设施用地面积等四种用地类型的用地规模数据,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农安县下辖22个乡镇的四类用地总规模和各类用地规模进行偏离份额分析,归纳总结土地利用演变的特征和差异性。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减少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是农安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普遍特征;土地利用变化的总偏离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引起的总用地变化、各类用地变化则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差异 农安县
下载PDF
智能体模型在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动态模拟中的应用
8
作者 徐兰声 李佐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0年第3期293-295,共3页
为了从污染产生的源头来治理滇池的水污染,利用智能仿真技术构建了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智能体模型,通过该模型来探索滇池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从而为在源头上治理滇池的水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智能体模型 REPAST S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下载PDF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席慧 《区域治理》 2021年第25期277-278,共2页
人居研究是我国人文学和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关键在于深入探讨人类居住环境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从人居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变化这个视角深入研究人居生态环境,对于不断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提高定居人们的生活条件质量以及建立健全... 人居研究是我国人文学和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关键在于深入探讨人类居住环境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从人居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变化这个视角深入研究人居生态环境,对于不断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提高定居人们的生活条件质量以及建立健全人居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重要性来探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人居环境 影响
下载PDF
多情景下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分析
10
作者 罗义 刘伟强 +3 位作者 董一凡 王霞 刘文焕 宋锦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212,共13页
土地利用改变促进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对区域生态系统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PLUS模型和InVES... 土地利用改变促进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对区域生态系统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的关系并对未来不同情景下的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占该地区总面积约71%。20年间,耕地和草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增长态势,其主要转换方向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2)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耕地、林地、水域均有所下降,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有所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相较自然发展有所增加,其余地类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增加约1.11 km^(2)。(3)过去20年间,该区域碳储量先上升后下降,但总体碳储量依然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19×10^(6)t;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为766.43×10^(6)t;耕地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为767.28×10^(6)t;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为768.5×10^(6)t。耕地保护碳储量介于自然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因此张家口市在未来发展中应实行耕地优先发展前提下采取一定生态保护措施,以减缓碳储量下降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碳储量 张家口市
下载PDF
衡阳市土地利用及其结构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鹏 刘沛林 谢俭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99-104,共6页
论文研究了衡阳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并着重通过构建灰色系统动态模型,预测了2005和2010年衡阳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而对该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衡阳市在未来的10年内,随着社会... 论文研究了衡阳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并着重通过构建灰色系统动态模型,预测了2005和2010年衡阳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而对该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衡阳市在未来的10年内,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农村小城镇化的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耕地资源仍将继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城镇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非农建设用地对耕地保护冲击强烈;农地尤其是耕地质量将持续下降,人为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增强。据此,论文最后从合理协调城镇建设、乡村居民点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调整农业政策、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优化农业用地组合、强化水土保持机构的行政主管地位,开发宜农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等几个方面提出推进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土地可持续利用 灰色系统动态模型 衡阳市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其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影响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璐璐 黄贤金 钟太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205,共4页
在分析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并着重通过构建灰色系统动态模型,预测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江苏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城市化快... 在分析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并着重通过构建灰色系统动态模型,预测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江苏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城市化快速发展对江苏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将呈现农业用地非农化、农业用地质量退化以及土地利用效率难以快速提高、土地后备资源日趋减少等变化态势,据此,论文提出推进研究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具体是:适度保护农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合理协调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完善区域土地利用政幕体系以及提高科学技术对于土地资源的替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土地可持续利用 灰色系统动态模型 江苏
下载PDF
安泽县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13
作者 许艳芳 薛龙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3期285-287,共3页
近年来,安泽县经济迅速发展,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和布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而且趋向复杂化。该研究根据2005和2010年安泽县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比较该县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的数据来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情况,得出该县农村居民点用... 近年来,安泽县经济迅速发展,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和布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而且趋向复杂化。该研究根据2005和2010年安泽县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比较该县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的数据来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情况,得出该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大,城镇工矿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减不同步,土地利用方式与其适宜性的一致性较差。提出了整合农村居民点、提高植被覆盖率、适当发展畜牧业和旅游业等建议,以达到土地利用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自然地理因素 安泽县
下载PDF
广西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李蒙蒙 张桂学 张瑜珊 《南方自然资源》 2024年第6期37-41,共5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所导致的碳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但不同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相应的区域碳排放效应也存在差异,因此需因地制宜地制定碳减排政策。当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地利用与碳排放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所导致的碳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但不同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相应的区域碳排放效应也存在差异,因此需因地制宜地制定碳减排政策。当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地利用与碳排放关联的探讨方面,较少关注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和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演变 经济发展程度 碳排放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碳减排政策 因地制宜 经济社会
下载PDF
MAPGIS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杨雅丽 《智能城市》 2018年第15期56-57,共2页
土地开发整理是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布局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进和完善人类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以浏阳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探讨MAPGIS在土地开发项目中的应用,详细论述项目区实施后的... 土地开发整理是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布局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进和完善人类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以浏阳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探讨MAPGIS在土地开发项目中的应用,详细论述项目区实施后的现状图的制作及输入方法,该方法较传统的图件制作方法而言,提高了工作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GIS 土地开发整理 现状图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下载PDF
塔布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演变趋势及变化原因浅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文涛 尹航 韩振华 《内蒙古水利》 2021年第11期9-12,共4页
文章以塔布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该区域1980、1990、2000、2010、2018年共5期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Fragstats软件,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及其变化驱动机制等进行分析,认... 文章以塔布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该区域1980、1990、2000、2010、2018年共5期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Fragstats软件,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及其变化驱动机制等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景观格局指数 驱动机制
原文传递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Land Use Change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Basin 被引量:3
17
作者 WU Yingmei SU Yufang ZHANG L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6年第4期289-293,共5页
Land, as a key factor of production, is an appropriate indicator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Land use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Basin (CRB) since the 1950s has experienced t... Land, as a key factor of production, is an appropriate indicator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Land use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Basin (CRB) since the 1950s has experienced these changes. Industrialization has been the most powerful force of the change 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CRB. Virtually all regional resources were put into this effort to modernize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systems of the CRB whos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as been a success story, with impressive structural change in both production and land use. These changes are evident ih modem urban areas, but even more in traditionally rural areas.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CRB over an extended period shows that the dominant factor in regional land use change is widespread industrialization in rural areas rather than the expansion of urban area. Thus, urbanization has had a limited influence on land use change in the CRB. A major task in realizing more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RB is to relocate industrial activities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land use change Changjiang River Basin
下载PDF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Land Use Change: Forest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across the Forest-grassland Ecotone in Mountain Pastures in Nepal 被引量:1
18
作者 Lila Nath SHARMA Ole Reidar VETAAS +1 位作者 Ram Prasad CHAUDHARY Inger Elisabeth MRE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4期838-849,共12页
The ecotone, the spatial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wo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s claimed to have more species than the adjoining communities. However, empirical studies do not always confirm higher richness at the ecot... The ecotone, the spatial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wo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s claimed to have more species than the adjoining communities. However, empirical studies do not always confirm higher richness at the ecotone. The ecotone position and structure are dynamic over time and space and it is driven by the changes in climate, land use or their interaction. In this context, we assessed the forest- grassland ecotone of temperate mountains in central Nepal by i) comparing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richness across the ecotone, ii) analyzing if the forestgrassland ecotone is shifting towards the grassland center by colonizing them with trees, and iii) discussing the consequence of changed disturbance regime in the dynamics of this ecotone and the surrounding grasslands. We analyzed vegetation data sampled from belt transects laid across the forest- grassland ecotone in semi-natural grassland patches. Vegetation data consisting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composition, and size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of the two most dominant tree species, namely Rhododendron arboreum and Abies spectabilis, from the transect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trend of the forest-grassland ecotone. Forest and grasslands were different in terms of floristic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Vascular plant speciesrichness linearly increased while moving from forest interior to grassland center. Spatial pattern of tree size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infers that forest boundary is advancing towards the grasslands at the expense of the grassland area, and tree establishment in the grasslands is part of a suceessional process. Temporally, tree establishment in grasslands started following the gradual decline in disturbance. We argue that local processes in terms of changed land use may best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ecotone shift and consequent forest expansion in these grasslands. We underpin the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rate and spatial extent of ecotone shift by using advaneed tools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in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tone shift Grasslands Forest Landuse change RHODODENDR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