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色土丘陵恢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1
作者 李娟 杨满元 杨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75-2883,共9页
在紫色土丘陵恢复区,研究了撂荒地(AL)、紫穗槐-白花草木樨地(AML)、沙地柏+马桑地(SCL)、坡耕地(SFL)和马尾松林地(PFL)5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 cm土层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AML与SFL的土壤pH和土壤体积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 在紫色土丘陵恢复区,研究了撂荒地(AL)、紫穗槐-白花草木樨地(AML)、沙地柏+马桑地(SCL)、坡耕地(SFL)和马尾松林地(PFL)5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 cm土层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AML与SFL的土壤pH和土壤体积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而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PLFA总量、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大小为AML(或SFL)>SCL(或PFL)>AL(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大小为AML>SFL>SCL(或PFL)>AL(P<0.05)。除速效钾外,土壤各因子间存在密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评价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大小为AML(0.212)>SFL(0.209)>SCL(0.162)>PFL(0.147)>AL(-0.480)。研究表明AML和SFL(坡改梯+植物篱)最有利于恢复区土壤质量恢复,研究结果可为紫色土丘陵恢复区及相似条件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 主成分分析 综合肥力指数 综合评价
下载PDF
2020年中国1 km格网土地利用程度数据集
2
作者 张小桐 张定祥 +3 位作者 汪秀莲 彭晋福 李亚南 李士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272-279,共8页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从土地利用方面定量地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程度,是衡量区域土地利用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指标。2020年中国1 km格网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数据集是基于2020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制作的30米栅格数据,基于土...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从土地利用方面定量地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程度,是衡量区域土地利用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指标。2020年中国1 km格网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数据集是基于2020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制作的30米栅格数据,基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对全国土地利用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将土地利用分为4级:未利用地、林草水用地、农业用地和城镇聚落用地,综合计算区域土地利用受到的人为干预程度;同时为了保证数据正确性和准确性,采用统一规范的数据处理方法、样本采集规则和质量控制体系,对数据成果进行质量控制。本数据集可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开发与发展评价、主体功能区评价、人地关系耦合分析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国土调查 格网 分级指数 中国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土地利用程度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悦 徐志红 +5 位作者 蒋晓敏 张嫣然 王建锋 王善华 陈昱蓉 张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2-331,共10页
将遥感生态指数应用于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研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了2008,2013,2018年浙江省89个区县的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发展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在空间尺度上,浙江省土地利用程度呈... 将遥感生态指数应用于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研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了2008,2013,2018年浙江省89个区县的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发展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在空间尺度上,浙江省土地利用程度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各区县发展差距较大。在时间尺度上,各区县土地利用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东高西低的趋势越发显著。(2)浙江省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3)结合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影响各区县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程度。因此,建议由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区县带动周边区县发展,对于生态环境质量滞后于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县,可借鉴耦合协调度较高区县的发展经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发展;对尚未深度发展的区县,可借助自身生态优势,选择适合当地特色的发展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协调发展 耦合协调度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下载PDF
土地利用方式对峰丛洼地石漠化区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4
作者 刀明宽 刘云根 +5 位作者 王妍 姚平 邵晗 张水琳 马丽娜 张凌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0,共8页
选取典型峰丛洼地石漠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3个酶指标,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5个肥力指标,利用土壤酶指数法(SEI)和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法(IFI),对石漠化地区土壤酶活性及肥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选取典型峰丛洼地石漠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3个酶指标,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5个肥力指标,利用土壤酶指数法(SEI)和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法(IFI),对石漠化地区土壤酶活性及肥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变化范围分别为20.15~40.05、32.05~109.59、0.81~1.06 mg/(g·24 h),土壤酶指数变化为灌草地(0.581)>乔灌草地(0.517)>玉米地(0.479)>猕猴桃地(0.381)>核桃地(0.369)>撂荒地(0.34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分别为27.96~76.25 g/kg、99.40~263.45 mg/kg、1.002~2.35 g/kg、0.41~1.19 g/kg、4.67~21.73 mg/kg,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变化为撂荒地(0.978)>灌草地(0.868)>玉米地(0.733)>核桃地(0.665)>乔灌草地(0.476)>猕猴桃地(0.421);除猕猴桃地外,峰丛洼地石漠化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和肥力存在显著相关性。为提高峰丛洼地石漠化区土地的修复和合理利用,对于撂荒地应极力减少人为干扰,对于有人为干扰的灌草地、乔灌草地、玉米地、核桃地、猕猴桃地,可通过合理的人工措施来提高土壤质量,灌草地可以作为峰丛洼地石漠化区生态恢复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土地利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洼地 石漠化 土地利用 酶活性 土壤肥力 相关性 综合指数
下载PDF
地形综合指数及其在土地利用地形梯度效应分析中的应用——以太行山浅山丘陵区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武爱彬 秦彦杰 赵艳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99,118,共8页
为更好地研究土地利用格局与多个地形因子综合的关系,该文基于地形位指数和坡向转换指数,提出包含高程、坡度和坡向因子的地形综合指数,应用GIS分析了1980-2015年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格局在地形综合指数分级上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为更好地研究土地利用格局与多个地形因子综合的关系,该文基于地形位指数和坡向转换指数,提出包含高程、坡度和坡向因子的地形综合指数,应用GIS分析了1980-2015年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格局在地形综合指数分级上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地形综合指数能更有效地反映区域地形差异;在地形综合指数不同分级区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低级别区间(1-15),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分布占优势地位,在中级别区间(16-30),林地和草地分布占优势地位,在高级别区间(31-50),林地的分布占绝对优势。198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中稳定型在各级别区间分布比较稳定,1-15区间呈略微劣势分布,在16-44、49-50区间呈略微优势分布,其他变化类型在低级别区间(1-15)和最高级别区间(41-50)分布比例较大,在其他级别分布比例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综合指数 地形位 坡向转换指数 分级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基于地形综合指数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余正军 任志远 +1 位作者 卢锦容 姬梅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270-274,共5页
以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1980,1996,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构建地形综合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各地形级别上的变化情况及速度.结果表明,... 以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1980,1996,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构建地形综合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各地形级别上的变化情况及速度.结果表明,地形综合指数比传统的单一地形因素方法更能综合地反映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明显,在不同地形级别上,土地利用分布、土地利用转移、土地利用变化速度等均表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 地形综合指数
下载PDF
绵阳市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7
作者 巨涵 周乐乐 +3 位作者 梁晓盈 王源哲 蔡璨 樊敏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10期66-69,共4页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缓解城镇化带来负面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单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赋值法结合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分别在行政单元与格网尺度下评估绵阳市长时间序列土地...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缓解城镇化带来负面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单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赋值法结合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分别在行政单元与格网尺度下评估绵阳市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除平武县、三台县、盐亭县以外,其余区县普遍增加。②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影响显著呈递减趋势,这与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有关。③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呈正、负相关。综上,该结果可为区域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时空变化特征 绵阳市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程度的北京城市扩展特征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雪瑞 王秀兰 冯仲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8-402,共5页
准确判别城市扩展规律,剖析演化过程,对于预测城市未来演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城市扩展变化数据,成为城市扩展监测的主要手段。本文以1988、1996、2004年TM遥感影像为依据,应用遥... 准确判别城市扩展规律,剖析演化过程,对于预测城市未来演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城市扩展变化数据,成为城市扩展监测的主要手段。本文以1988、1996、2004年TM遥感影像为依据,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并首次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提取了北京市城市实体边界,分析了北京市1988-2004年间城市扩展的面积、方向、扩展类型以及城市扩展的导向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近20年一直处于城市扩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并受地形、环境、卫星城、交通干线及政府等方面导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实体 城市扩展 遥感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 北京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模型研究 被引量:665
9
作者 庄大方 刘纪远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本项研究工作直接应用“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项目和“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取得的最新数据和资料,研究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自然环境... 本项研究工作直接应用“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项目和“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取得的最新数据和资料,研究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规律,提出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极地”模式,并建立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经度、高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综合指数 区域分异模型 土地利用
下载PDF
“新农村”试点地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以重庆市白市驿镇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魏薇 邱道持 +3 位作者 郎义华 姜廷宪 周林 谭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5-179,共5页
针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地区,尤其是新农村试点地区的土地利用实际情况,提出了微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评价模型,以重庆市白市驿镇为例,定量分析十年来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了该地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驱动力.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综合指数模型 驱动力 新农村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综合效率评价及其收敛性检验——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范建双 虞晓芬 赵磊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32,共9页
文章采用基于F?re-Primont指数的DEA方法对浙江省33个地级市和县级市1999-2012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进一步对城市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均值在1999-... 文章采用基于F?re-Primont指数的DEA方法对浙江省33个地级市和县级市1999-2012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进一步对城市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均值在1999-2012年间增长了28.91%;截至2012年底,土地利用综合效率最高的是温岭市(0.467),最低的是绍兴市(0.220);浙江省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均值基本呈现出比较平稳的发展态势,并有微幅下降。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于残余规模效率的提高,而技术效率和混合效率则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浙江省范围和浙东北、浙西南范围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在研究期内均存在绝对收敛。得出土地利用综合效率水平测度及其分解对于掌握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综合效率 DEA Fare-Primont指数 收敛性
下载PDF
我国主要城市辖区土地综合承载指数及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淑芹 王殿茹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27,共4页
文章在提出土地综合承载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城市土地综合承载指数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土地综合承载指数能够反映土地利用状态,能够符合实际地表达各地土地利用的效率。该指标显示我国城市土地利... 文章在提出土地综合承载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城市土地综合承载指数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土地综合承载指数能够反映土地利用状态,能够符合实际地表达各地土地利用的效率。该指标显示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明显,西部明显低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北部明显低于南部地区;利用土地综合承载指数将30个省会和直辖城市的土地利用分成三个承载级,上海等四城市处于高潜力级,东、中、西内部土地利用效率差异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辖区 土地综合承载指数 指标体系 土地集约利用
下载PDF
地图综合的智能体技术——以土地利用图斑综合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贾小斌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96-1296,共1页
地图综合是地图数据生产的核心环节,一直以来都是地图学科的难点问题。本文针对地图综合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现状与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的工程需求,应用智能体技术对地图综合过程进行建模分析以提高其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以土地利用... 地图综合是地图数据生产的核心环节,一直以来都是地图学科的难点问题。本文针对地图综合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现状与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的工程需求,应用智能体技术对地图综合过程进行建模分析以提高其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以土地利用图斑多边形数据为例进行试验以提高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的效率。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综合 智能体技术 土地利用 图斑 自动化程度 综合智能化 数据综合 数据生产
下载PDF
石家庄市土地综合承载指数时空变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淑芹 任巍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1-56,共6页
论文在提出土地综合承载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城市土地综合承载指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土地综合承载指数能够反映土地利用状态,能够符合实际地表达各地土地利用的效率。该指数显示石家庄市的土地综... 论文在提出土地综合承载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城市土地综合承载指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土地综合承载指数能够反映土地利用状态,能够符合实际地表达各地土地利用的效率。该指数显示石家庄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呈现明显的阶段性;2000年石家庄市土地综合承载指数下降是由于土地自然承载分项指数下降而导致,2002年土地综合承载能力上升,主要因素是土地经济承载能力增强导致,经济增长是土地绝对数量增加为基础的;石家庄人均GDP呈现明显的逐年抬升趋势,单位土地面积从业人员和建成区绿地面积率逐年减低的趋势,说明建设用地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市 土地综合承载指数 指标体系 土地集约利用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的整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发曾 王新涛 《资源导刊》 2008年第10期14-15,共2页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仍是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已达相当水平,利用程度较高,开发强度和密度较大。除了养活近一亿河南人外,还为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保障了城市...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仍是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已达相当水平,利用程度较高,开发强度和密度较大。除了养活近一亿河南人外,还为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保障了城市和农村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需求。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土地需求与资源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任务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综合利用 中原城市群 土地资源 资源开发利用 经济社会发展 中华民族 利用程度
下载PDF
东江湖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流域土地利用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铁铮 瞿心悦 +1 位作者 刘春香 李有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2-732,共11页
东江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人工湖泊之一,也是湖南省最大的饮用水源地,探究水质变化规律及其与流域土地利用关系,可为东江湖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1-2022年东江湖2个国控断面及2021-2022年6条主要入湖河口水质监测数据,运用统计... 东江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人工湖泊之一,也是湖南省最大的饮用水源地,探究水质变化规律及其与流域土地利用关系,可为东江湖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1-2022年东江湖2个国控断面及2021-2022年6条主要入湖河口水质监测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阐明了东江湖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近12年期间,东江湖水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水质由地表Ⅰ类水下降到地表Ⅲ类水。东江湖主要入湖河口水质介于地表Ⅲ-Ⅳ类水之间,水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呈现出枯水期高于丰水期特点。(2)东江湖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呈现出林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草地的特点,其中建设用地、耕地和草地面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高,林地面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水域面积呈现小幅减少。(3)东江湖国控断面的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及水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与流域内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林地面积呈显著负相关;然而,东江湖入湖河口水体的溶解氧与子流域内水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在2011-2022年间,东江湖水质呈下降趋势,而流域内耕地、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和林地面积的减少是水质降低的主要原因。建议减少全流域化肥施用,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河湖消落带生态修复等措施,以减少入湖污染物,确保东江湖水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总磷 水环境污染综合指数 土地利用类型 林地 耕地
下载PDF
基于GIS的辽宁省可利用土地资源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侯秀娟 王利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41,共3页
基于GIS手段,根据《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规程》的技术方法,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对《规程》做出一定的改进,以辽宁省各县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借助1km2动态网格进行地形分析并提取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以可利用土地资源和人均可利... 基于GIS手段,根据《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规程》的技术方法,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对《规程》做出一定的改进,以辽宁省各县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借助1km2动态网格进行地形分析并提取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以可利用土地资源和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为基础、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为依据进行评价,为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定位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 土地资源 土地综合利用指数 辽宁
下载PDF
基于综合指数模型的焦作市土地集约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卫斌 王彬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第18期209-210,共2页
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持续利用四个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对焦作市2000—2009年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焦作市土地利用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增加趋势,但是存在阻碍... 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持续利用四个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对焦作市2000—2009年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焦作市土地利用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增加趋势,但是存在阻碍土地利用集约利用的因素,建议从合理调控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增加土地投入强度、提高土地持续利用等方面促进焦作市土地集约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综合指数模型 焦作市
下载PDF
两种指数法表征重庆市忠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詹立坤 郭先华 +3 位作者 符坤 张娜 刘茜 李廷真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自然因素、人类活动会导致区域景观格局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土地利用强度和区域生态安全。本文以重庆市忠县为对象,基于3S技术,应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程度指数和景观指数对该区域2000、2006、2011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了定量化... 自然因素、人类活动会导致区域景观格局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土地利用强度和区域生态安全。本文以重庆市忠县为对象,基于3S技术,应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程度指数和景观指数对该区域2000、2006、2011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了定量化研究,探寻两种方法在表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四期的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分别为265.328、265.610、266.700和268.864,呈上升趋势,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并与建设用地的斑块数量和未利用地的边界密度显著相关(二者在2000—2017年分别增长了1273和0.545),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和0.994,受边缘效应影响。在景观水平上,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斑块受人类干扰的程度不断加深,聚集度不断降低,景观破碎化严重,景观异质性不断弱化。耕地为研究区主要控制景观,四个时期面积占比均达59%以上;17年来,建设用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79.23 km^(2)、88.29 km^(2)和33.98 km^(2),草地和耕地呈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103.65 km^(2)和90.52 km^(2);未利用地大幅减少,2017年未利用地仅剩0.12 km^(2)。研究结果为忠县乃至三峡库区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资料参考,也为制定科学的土地管理政策和环境治理措施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景观 土地利用综合程度 土地利用/覆盖
下载PDF
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恒 任常青 邓凯 《测绘标准化》 2018年第3期40-44,共5页
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可以直观地表达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巢湖流域为例,利用多种指标,对巢湖流域1985年、2000年、201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从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状况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重心变... 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可以直观地表达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巢湖流域为例,利用多种指标,对巢湖流域1985年、2000年、201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从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状况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重心变化4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0年、2000―2016年、1985―2016年3个时间段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分别为0.08%、0.12%、0.1%,表明30年来巢湖流域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越来越大;1985年以来,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主要体现在耕地对建设用地的转换和水域、草地对耕地的转换,其中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比例最大,表明社会经济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巢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各县市30年来的土地利用程度各有增减;除林地和水域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利用重心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度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重心变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