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治理背景下四川嘉陵江流域土地利用协同绩效评价
1
作者 陈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94,共11页
【目的】长江流域资源开发与保护是关乎我国全局的战略性问题,空间治理背景下开展长江流域重要支流土地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四川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空间治理与流域土地协同利用理论逻辑,构建协调度模型测度嘉陵江流... 【目的】长江流域资源开发与保护是关乎我国全局的战略性问题,空间治理背景下开展长江流域重要支流土地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四川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空间治理与流域土地协同利用理论逻辑,构建协调度模型测度嘉陵江流域土地利用协同绩效。【结果】空间治理背景下流域土地协同利用应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注重流域用地结构优化,以形成流域土地资源经济-生态要素系统的协同关系,实现流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四川嘉陵江流域研究发现,该流域土地利用协调度指数2011年和2020年分别为0.815 8、0.815 6,总体变化较小,流域土地利用协同绩效较弱;虽然嘉陵江流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率和生态质量提增明显,但用地结构有序配置不足,且流域空间及其内部差异显著,空间治理对流域土地利用在经济效率、生态质量和结构配置上的协同性有待提升,未来需要重点关注流域空间用地结构优化问题。【结论】基于此,提出统筹流域国土空间格局以优化用地结构空间布局、强化流域土地“五量”管控以确保土地保护实施效能、建立流域土地预警系统和调控机制以保障流域用地安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治理 土地协同利用 绩效 对策 嘉陵江流域 四川
下载PDF
枢纽型高铁站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性评价研究
2
作者 罗霖 陈运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3年第2期16-21,共6页
高铁的快速发展加快人员及物资的流动与集聚,由此带动高铁站点及其周边区域的开发与建设。为对高铁站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同性进行准确评价,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站区开发,文章选取国内9个枢纽型高铁站作为实证研究案例,借助节点-场所模型... 高铁的快速发展加快人员及物资的流动与集聚,由此带动高铁站点及其周边区域的开发与建设。为对高铁站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同性进行准确评价,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站区开发,文章选取国内9个枢纽型高铁站作为实证研究案例,借助节点-场所模型构建高铁站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7个二级指标对节点-场所模型进行扩展,再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基于上述模型对实证研究案例进行测度,评估其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同状态,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建议,以期为类似高铁站点及其周边区域的规划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型高铁站 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 节点-场所模型 规划建议
下载PDF
我国TOD导向土地复合利用存在问题与模式探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谢晶晶 何芳 李云 《中国房地产》 2015年第8X期36-42,共7页
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和轨道交通建设的迅速增长,加强土地复合利用已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我国TOD导向的土地复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在国内外理论与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TOD导向的土地复合利用差别化模... 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和轨道交通建设的迅速增长,加强土地复合利用已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我国TOD导向的土地复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在国内外理论与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TOD导向的土地复合利用差别化模式,以及建立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土地开发经营规划协同机制等建议,为我国各城市TOD导向的顶层设计和城市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导向 土地复合利用模式 土地复合利用协同机制
下载PDF
控规层面旅游新拓展区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定量整合研究——以贵阳市云岩渔安安井片区为例
4
作者 包渊秋 宋兵 吴稼豪 《交通与运输》 2012年第H07期16-19,共4页
以法定控规发展目标和要求为前提,研究居住和旅游产业共同开发环境下城市新拓展区的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整合问题,提出土地利用与交通协同反馈思路。通过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旅游区(新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定量分析居住与旅游区不... 以法定控规发展目标和要求为前提,研究居住和旅游产业共同开发环境下城市新拓展区的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整合问题,提出土地利用与交通协同反馈思路。通过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旅游区(新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定量分析居住与旅游区不同的区内外出行特征、方式和需求;通过一系列量化指标反馈并深化最终土地利用方案和交通规划方案,实现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的协同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与交通协同反馈 定量化
下载PDF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利用协同度测度——以31个省会城市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振山 张绍良 +3 位作者 陈浮 侯湖平 张锦辉 赵金梅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8-44,共7页
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模糊G型分布、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协同度测算模型,并以我国内陆31个省会城市为例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利用二者之间的协同现状。结果表明:31个城市中土地... 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模糊G型分布、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协同度测算模型,并以我国内陆31个省会城市为例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利用二者之间的协同现状。结果表明:31个城市中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利用处于高度协同的城市占19%;较高度协同的占29%;较低度协同的占42%;低度协同的占10%。据此认为,在城市土地开发、拆迁改造的过程中,应加强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有序推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 协同度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