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内地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
1
作者 刘沁萍 李欢 +4 位作者 田洪阵 魏娜 吴筝 李乐 常青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95-1705,共11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土地研究的重要问题,而海岸带则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区域。本研究选取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价指标,分析了中国内地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特...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土地研究的重要问题,而海岸带则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区域。本研究选取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价指标,分析了中国内地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情况。结果表明:①1985—2021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总体趋势以耕地萎缩和不透水面扩张为主,其次是林地扩张,再次是灌丛、草地和裸地收缩,最后是水域小幅度扩张。②前期土地利用类型组成结构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后期以耕地、林地和不透水面为主。③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离散程度低,耕地向不透水面转换的变化比例最高,集中分布在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高的经济圈地带。④森林覆盖率总体上升0.88%,森林面积增加了4088.89 km^(2),满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15.1.1目标。森林覆盖得到有效的恢复和控制,呈现改善趋势,满足可持续发展15.2目标要求。土地退化率前期迅速增加,后期趋于稳定,36 a间研究区土地退化率为11.76%,土地退化面积仍高于改善面积,与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15.3(土地退化零增长)还存在一定距离。未来需合理规划中国内地海岸带土地利用,加大土地改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内地海岸带 土地利用变化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下载PDF
基于GIS的时空复合体-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模型研究方法 被引量:71
2
作者 叶庆华 刘高焕 +2 位作者 陆洲 龚争辉 Marco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9-357,共9页
本文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理综合体理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复合体模型为依据 ,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单元 ,即“图谱单元”,它是记录时空复合信息的基本单元 ,由“相对均... 本文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理综合体理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复合体模型为依据 ,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单元 ,即“图谱单元”,它是记录时空复合信息的基本单元 ,由“相对均质”的地理单元和“相对均质”的时序单元复合而成 ,并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图谱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信息图谱 图谱单元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模型 时空复合体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覆被
下载PDF
基于MODIS-NDVI的塔城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
3
作者 李孟泽 师庆东 汪溪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6-259,共14页
【目的】研究20 a塔城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塔城地区2001~2020年植被生长比较旺盛月份(6~9月)的MODIS-NDVI产品数据和2000、2010以及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Theil-Senmedi... 【目的】研究20 a塔城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塔城地区2001~2020年植被生长比较旺盛月份(6~9月)的MODIS-NDVI产品数据和2000、2010以及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Theil-Senmedi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像元二分法、变异系数等工具和方法。【结果】塔城地区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介于0.32~0.46之间,以低、中低植被覆盖度为主,高植被覆盖度区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和中部;2001~2020年,塔城地区植被覆盖度以0.38%/a的变化率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植被覆盖改善区(72%)大于退化区(26%),沙湾市和乌苏市南部、塔城市以及额敏县改善较为明显;弱变异和中等变异为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异主要类型;塔城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是未利用地向草地的转化以及草地向耕地的转化,未利用地在草地和耕地的补充与占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植被覆盖度与土地利用类型存在响应联系,未利用地面积的显著减少区域与植被显著增加区域高度重合,说明未利用地对植被覆盖度的贡献最大。【结论】反映出在研究时段内塔城地区未利用地的环境得到改善,荒漠化防治等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塔城地区
下载PDF
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94
4
作者 孙丕苓 许月卿 王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77-288,共12页
地形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研究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以环京津贫困带为研究区,选取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运用地学图谱分析法,从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坡向和地形位角度,系统... 地形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研究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以环京津贫困带为研究区,选取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运用地学图谱分析法,从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坡向和地形位角度,系统分析了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1985-2010年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呈现明显的层级性。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优势分布区集中于低地形梯度区,草地优势分布区集中于中高、高地形梯度区,林地和未利用地优势分布区集中于高地形梯度区。2)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以稳定型图谱和反复变化型图谱为主,林地、耕地和草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向耕地转换再又转换为林地是反复变化型图谱的主要类别。1985-2000年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变化以"林地-耕地"、"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耕地"为主,耕地向较高地形梯度区扩展;2000年后社会经济发展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和"草地-林地"为主,耕地在原优势地形位的优势度增大、草地和未利用地的优势分布区向更高级地形位集中,林地优势分布区向较低地形位扩张。3)土地利用变化地形梯度分布特征及分异效应是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基础,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是重要推动力。该文为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 分级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环京津贫困带
下载PDF
基于地形因子的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欣 叶长盛 吕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0-218,共9页
为研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地形特征,采用1990年、2000年、2010年、2013年4期鄱阳湖地区Landsat TM解译数据及DEM数据,借助地形位、分布指数、地学信息图谱方法,深入探讨了1990—2013年鄱阳湖地区不同地形下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特征。... 为研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地形特征,采用1990年、2000年、2010年、2013年4期鄱阳湖地区Landsat TM解译数据及DEM数据,借助地形位、分布指数、地学信息图谱方法,深入探讨了1990—2013年鄱阳湖地区不同地形下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13年,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水域为主,三种类型面积占比均在90%以上,建设用地快速增长,由1990年的1 387.42km^2增加到2013年的2 413.98km^2,增加了1 026.56km^2,耕地、未利用土地、林地面积分别减少513.39km^2,399.04km2,123.75km^2;(2)1990—2013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具有地形效应,低地形范围优势分布耕地、建设用地、水域,高地形范围林地优势分布,未利用土地、草地零散分布对地形变化适宜性较强;(3)1990—2013年,研究区土地利图谱以稳定型和中期型为主,面积分别为48 457.44km^2,2 014.56km^2,稳定型图谱的优势区域位于高、低地形范围,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变化稳定;低、中高地形范围是中期变换型的优势分布区,主要表现为未利用土地—未利用土地—水域—水域、耕地—耕地—建设用地—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因子 地形位指数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鄱阳湖地区
下载PDF
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地形梯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路昌 雷国平 +1 位作者 周浩 杨雪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3-60,F0003,共9页
研究目的:探讨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揭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原因、过程及机理,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法、地形位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研究结果:(1)各地类在地形梯度上表... 研究目的:探讨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揭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原因、过程及机理,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法、地形位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研究结果:(1)各地类在地形梯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层级分布特征,水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地形梯度优势分布区均为低区段,旱地和建设用地为低、中低区段,林地为中低、中高和高区段;(2)土地利用变化以稳定型和前期变化型为主,二者分布较为分散,稳定型主要为低、中低地形梯度的旱地和中、高地形梯度林地,前期变化型主要为低地形梯度的旱地和中地形梯度的林地二者转变为水田,其余图谱类型的比例均在5%以下,分布较为集中,主要表现为低地形梯度耕地内部结构转变。研究结论:在自然、社会和政策因素综合作用下,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地形梯度效应显著,未来应加强对低地形梯度耕地和中、高地形梯度林地的规划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 地形位指数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标准差椭圆 挠力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广东省植被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王思 张路路 +3 位作者 林伟彪 黄秋森 宋亦心 叶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49-2163,共15页
基于MODIS-NDVI遥感植被指数,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进行植被覆盖度提取,结合趋势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2000—2020年间广东省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探究土地利用类型对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驱动作用。... 基于MODIS-NDVI遥感植被指数,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进行植被覆盖度提取,结合趋势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2000—2020年间广东省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探究土地利用类型对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广东省植被覆盖度整体以0.23%/a的变化率呈波动增长趋势,但空间异质性显著,呈现出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向外辐射递增的趋势;(2)广东省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介于0.7—0.76,以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为主,低植被覆盖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7%。全省以植被改善为主(78.18%),显著和极显著退化区域占全区面积的5.84%,主要集中分布在珠三角、粤东沿海以及粤西沿海等地区;(3)研究区以耕地与林地的图谱单元互换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在耕地和林地的占用和补充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反映出城乡建设过程中对耕地和林地的大量占用;植被覆盖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存在响应联系,且各土地利用类型对植被覆盖度的贡献各异;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转化的图谱与植被显著和极显著退化区高度重合,说明耕地和林地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转化是造成植被覆盖退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以珠三角地区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广东省
下载PDF
京津冀潮白河区域2001—2017年耕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苏锐清 曹银贵 +2 位作者 王文旭 邱敏 宋蕾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4-582,共9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使众多非首都核心功能逐渐疏解至津冀两地,三地接壤的潮白河区域逐渐成为协同发展的缩影,土地利用的协同在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京津冀潮白河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使众多非首都核心功能逐渐疏解至津冀两地,三地接壤的潮白河区域逐渐成为协同发展的缩影,土地利用的协同在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京津冀潮白河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和空间基尼系数方法,分析耕地在2001—2017年的时空演变特征。数量结构上,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表现出耕地持续减少、城镇用地持续增加的趋势,耕地总面积减少3.77万hm2,耕地变化面积占变化总面积的32.61%;空间格局上,区域耕地由2001年各地均匀分布的格局逐渐转变成沿潮白河东南方向耕地面积较大、西北方向耕地呈小块分布的零散格局。耕地变化活跃区主要分布在通州区、顺义区及周边地势较平缓地区,且耕地与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和水域的转化过程较为显著。研究区耕地空间集聚水平整体偏低,破碎化严重,2001—2013年耕地的空间基尼系数由0.00068波动上升至0.00414,2017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研究区耕地的空间基尼系数快速减少至0.00104。综上,潮白河区域在2001—2017年耕地利用变化特征显著,空间分异性较明显,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潮白河区域 耕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空间基尼系数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基于地形梯度的黄山市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诗琪 周振宏 +3 位作者 刘东义 胡琦 汤伟宏 周敏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0-18,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地形梯度下黄山市景观格局的空间演化和特征规律。【方法】使用ArcGIS 10.5、Fragstats 4.2软件,采取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信息图谱分析和景观指数等方法,对黄山市2000、2010和2020年3个时期的遥感数据和DEM数字高程... 【目的】探究不同地形梯度下黄山市景观格局的空间演化和特征规律。【方法】使用ArcGIS 10.5、Fragstats 4.2软件,采取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信息图谱分析和景观指数等方法,对黄山市2000、2010和2020年3个时期的遥感数据和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处理,完成了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结果】不同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随梯度变化特征,黄山市地形以中低等级梯度为主,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耕地和建设用地在2—3级地形区呈优势分布,林地在5—9级地形区内呈优势分布;稳定型在景观类型变化中占绝对主导分布,其最大变化图谱类型为林地-林地-林地;黄山市境内的优势景观更多分布于低等级和高等级地形区,在低、中低地形区域景观破碎化现象更为显著,景观形状复杂。【结论】黄山市未来规划要注重分类施策,调整不同地形区上土地利用景观的分布,着重徽派文化遗产留存;要预防城市无序扩张,减少耕地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市 地形梯度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土地变化图谱
下载PDF
基于安徽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41
10
作者 吴见 王帅帅 谭靖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为揭示地形因素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的关系,以安徽省2000年、2005年以及2010年LandsatTM影像和DEM数据为数据源,利用坡向、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和地形位指数多种地形因子,并结合地学信息图谱分析理论从综合角度系统研究土地利用... 为揭示地形因素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的关系,以安徽省2000年、2005年以及2010年LandsatTM影像和DEM数据为数据源,利用坡向、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和地形位指数多种地形因子,并结合地学信息图谱分析理论从综合角度系统研究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分异格局在地形梯度上的变化特点及其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林地,其次是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且建设用地面积逐期增加趋势显著。2)2000~2010年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梯度区间的分异规律存在明显差异。低地形梯度范围是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优势分布区;中地形梯度范围是草地的集中分布区;林地的优势分布区集中在高地形梯度范围。3)2000~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图谱以稳定型和后期变化型为主,低地形梯度和高地形梯度是稳定型图谱的集中分布区,中低、中高和高地形梯度范围是后期变化型图谱的优势分布区。2000-2005年林地的优势分布区有向较低地形位梯度扩张的趋势,其中,耕地是主要的转入来源。2005-2010年耕地的优势分布区有向较高地形位梯度扩张的趋势,变化模式主要为:“林地一耕地”、“未利用地一耕地”和“草地一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因子 地形位指数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原文传递
Geo-information Tupu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in Haihe River Basin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占永 郭伟志 张海力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5期1139-1144,共6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land use in Haihe River Basin (HRB)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land use conversion, changes of intensity and spatial dist...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land use in Haihe River Basin (HRB)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land use conversion, changes of intensit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is region. [Method] With the suppor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land use maps of the study area in 40 years (1970-2010) were in- terpreted and plotted. Four kinds of tupu, namely, land use change tupu, process tupu, arising tupu and evolution mode tupu were built through the spatial overlay of the land use maps to analyze the change rules of land use patterns. [Result] The conversion of arable land to construction land wa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s in HRB for the 40 years; the area of non-stable region accounted for 35% of the total, indicating that the land use changed remarkably, thus, it was nec- 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land management in HRB; the new conversions to all land use patterns were all the lowest in 1980-1990, indicating that land use changed slowly during this period.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ansfer matrix method, geo-information tupu has obvious advantage in analyzing land use changes that it can demonstr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 region, display the multi-dimensional spatial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he river basin Tupu analysis Land use change Evolution mode
下载PDF
1995-2015年中国耕地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文全 张兴国 潘晓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247,共6页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了1995-2015中国耕地及变化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期间中国耕地面积2000年前后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耕地空间分布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移动,耕地分布空...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了1995-2015中国耕地及变化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期间中国耕地面积2000年前后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耕地空间分布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移动,耕地分布空间不断扩张;(2)1995-2005年耕地空间变化较为剧烈,期间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林地、草地,同期减少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及建设用地,在2005-2015年耕地活跃度变小,期间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草地、未利用地,减少耕地主要是建设用地的占用;(3)1995-2005期间新增耕地及减少耕地均呈“东北-西南”格局,新增耕地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减少耕地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新增耕地重心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2005-2015年期间新增耕地呈现出“正东-正西”格局,而减少耕地呈现“东北-西南”格局,期间新增耕地空间上主要位于我国北部地区,而减少耕地空间上主要位于我国东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耕地 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