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变革的伟大成就及经验研究
1
作者 闫俊利 《黑龙江史志》 2024年第2期19-21,共3页
回顾中国百年历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中,土地制度变革都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如土地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为中国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改革开放时期的土地... 回顾中国百年历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中,土地制度变革都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如土地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为中国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改革开放时期的土地改革不仅解决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长期稳定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三权分置”为核心的新一轮土地改革,更是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变革 伟大成就 历史经验
下载PDF
列宁晚年土地变革思想发展演变的思想脉络
2
作者 苟颖萍 贺春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1,共4页
列宁晚年在不同时期随着对俄国国情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俄国活生生的社会主义实践进程,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变革思想。贯穿列宁土地变革思想始终的一条主线是社会主义。对列宁来说,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的土地变革思想都是形式,真正的内容是社... 列宁晚年在不同时期随着对俄国国情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俄国活生生的社会主义实践进程,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变革思想。贯穿列宁土地变革思想始终的一条主线是社会主义。对列宁来说,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的土地变革思想都是形式,真正的内容是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土地变革思想 社会主义
下载PDF
论未来中国农地变革的路径选择——基于中日土地变革的比较分析
3
作者 董栓成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89,共5页
中国和日本在财产权、契约及其他基本法律制度上是不同的。即便是这样,由于农地制度所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就是要确保成为农业之基础的优质农地,稳定利用农地的农业经营者的地位,扩大农业经营的规模,让那些有... 中国和日本在财产权、契约及其他基本法律制度上是不同的。即便是这样,由于农地制度所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就是要确保成为农业之基础的优质农地,稳定利用农地的农业经营者的地位,扩大农业经营的规模,让那些有志从事农业的人能够利用所需要的农地。多年来,我们不是没有认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但我们最为关心的农业,实际上是农业的产量多少,而很少全面、深入考虑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即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只要某一时期农业产量一上去,紧随而来的就是对农业的忽视。日本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艰难探索之后,基本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国家,有相似的文化传统,相近的人地资源状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中日土地制度的变革进行比较分析,也许能够对我国农地改革及路径选择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中国 中日土地变革比较 路径选择
下载PDF
自上而下变革:德国农民土地确权 被引量:3
4
作者 侯建新 《经济社会史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4-20,M0003,共18页
如果说英国圈地运动属于自下而上、原创性的土地确权运动,那么,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土地确权,德意志独具特色。由于普鲁士在近代德意志邦国中特殊的历史地位,也由于它源于多种文化传统的“复合体”特征,该文从普鲁士出身和变迁谈起,指... 如果说英国圈地运动属于自下而上、原创性的土地确权运动,那么,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土地确权,德意志独具特色。由于普鲁士在近代德意志邦国中特殊的历史地位,也由于它源于多种文化传统的“复合体”特征,该文从普鲁士出身和变迁谈起,指出它与“容克”贵族、与“农奴制再版”等近代德国重要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以及普鲁士如何给德国农民土地确权打上深刻的烙印。以普鲁士为先导,德国于19世纪初期启动土地变革,历经半个多世纪,农民普遍地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同时实行经济补偿原则,较大程度地减少和规避社会动荡,降低改革成本,使变革有序推进。土地变革释放出社会活力,普鲁士迅速崛起,并建立起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然而,某些成功的制度变革不意味着改变了观念和深层次的权利关系,正是在这一点上普鲁士模式被认为有着“致命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 自上而下 土地变革 补偿原则
下载PDF
农村土地产权变革与乡村振兴 被引量:15
5
作者 剧宇宏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3,共6页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中国的人口众多,人地之间的关系历来紧张,在千年之前就已经十分突出。到了近代以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呈现出公共治理与村庄自治两个不同的维度,土地产权也因此具有了不同含义。而由于治理模式与实施方式的差异,...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中国的人口众多,人地之间的关系历来紧张,在千年之前就已经十分突出。到了近代以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呈现出公共治理与村庄自治两个不同的维度,土地产权也因此具有了不同含义。而由于治理模式与实施方式的差异,让土地产权变革随着国家赋权、社会认同与主体行为能力的变动而进行了多次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借助对土地产权的重新安排不但推动了农地流转市场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育、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励,也因此强化了农户对土地的长期性投资,让土地能够释放出更多价值。尤其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借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出也极大增加,成为近40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源泉。因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历史特殊性,使得很多农村土地被低价征用,农民难以合理分享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红利,这也成为我国农村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产权变革 农村发展 发展绩效 变革路径
下载PDF
中国市场化、城镇化历史进程中的“土地财政”与土地制度变革 被引量:6
6
作者 贾康 梁季 《中国发展观察》 2015年第7期29-36,共8页
土地国有制下开征房地产税不存在法理障碍关于房地产税,目前国内仍有不少人认为在城市土地国有化制度安排下,开征房产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存在法理上的障碍,认为政府已经收取了土地出让金后,不可以再征收房地产税。实际上,政府收取土地... 土地国有制下开征房地产税不存在法理障碍关于房地产税,目前国内仍有不少人认为在城市土地国有化制度安排下,开征房产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存在法理上的障碍,认为政府已经收取了土地出让金后,不可以再征收房地产税。实际上,政府收取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税的身份不同,政府以所有者身份收取土地出让金,而以管理者身份征收房地产税,二者并行不悖,不是“二者必取其一”的排斥性选择关系。政府这两种身份既有国际经验可借鉴,也有本国自身改革案例可援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变革 土地财政” 历史进程 市场化 城镇化 土地出让金 房地产税 中国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土地制度变革 被引量:6
7
作者 沈晓丰 《经济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85-186,共2页
我国人均拥有的土地资源不足 ,农民从事农业的比较利益较低 ,引起农业劳动力转移。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使得劳动力转移后土地使用权没有得到合理转移 ,不能有效配置土地资源 ,对土地投入严重不足 ,分散经营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我国人均拥有的土地资源不足 ,农民从事农业的比较利益较低 ,引起农业劳动力转移。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使得劳动力转移后土地使用权没有得到合理转移 ,不能有效配置土地资源 ,对土地投入严重不足 ,分散经营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农民的生存保障问题 ,实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对接 ,逐步将土地向普通生产资料和单纯经济产权制度转变 ,变革现行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土地制度变革 土地使用权转移 土地利用效率 社会保障制度
下载PDF
论解放前后东北土地占有关系的变革及其积极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洁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47,共6页
在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和封建剥削制度的压迫下,农村存在大量的"公地"和庞大的雇农阶层,成为东北土地占有关系的典型特征。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通过分配"公地"、反奸清算、平分土地等措施,实现了&qu... 在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和封建剥削制度的压迫下,农村存在大量的"公地"和庞大的雇农阶层,成为东北土地占有关系的典型特征。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通过分配"公地"、反奸清算、平分土地等措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和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满足了包括雇农在内的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实现了东北土地占有关系的历史性变革。这个变革不仅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东北解放区,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全面的支持,而且也为东北地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解放区 土地占有关系变革 社会发展
下载PDF
中国市场化、城镇化历史进程中的“土地财政”与土地制度变革 被引量:5
9
作者 贾康 梁季 《中国发展观察》 2015年第6期36-44,共9页
"土地财政"是近年来对于中国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生财机制的形象称谓,并一般被赋予贬义。本文力求基于实证数据理性、中肯地评价"土地财政"表现,进而深入分析评价其是非功过,肯定土地出让收入的攀升总体上是土地... "土地财政"是近年来对于中国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生财机制的形象称谓,并一般被赋予贬义。本文力求基于实证数据理性、中肯地评价"土地财政"表现,进而深入分析评价其是非功过,肯定土地出让收入的攀升总体上是土地要素稀缺程度和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客观必然反映;而具有学理支撑和客观现实需要的我国城市土地国有制,为土地财政提供了既高效又带有"矛盾积累"特征的制度条件,引发的扭曲问题亦不可忽视;向前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土地制度变革 土地出让收入 历史进程 土地国有制 房地产税 市场机制配置 实证数据 土地
下载PDF
从利益集团理论谈战国秦汉间的土地制度变革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新岗 李一鸣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年第12期86-90,共5页
从利益集团理论出发,探究战国秦汉间的土地制度变革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研究过程表明:各种利益集团的演化是战国秦汉间土地制度变革的重要推动因素,土地制度变革的动力机制是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博弈,变革结果是土地国有的弱化和土地私有... 从利益集团理论出发,探究战国秦汉间的土地制度变革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研究过程表明:各种利益集团的演化是战国秦汉间土地制度变革的重要推动因素,土地制度变革的动力机制是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博弈,变革结果是土地国有的弱化和土地私有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变革 利益集团 战国秦汉
下载PDF
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湖北省监利县若干调查实例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小艳 《襄樊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21-24,共4页
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是紧密关联的,二者呈现出互动性。在人口流动和户籍改革的背景下,农村的土地纠纷越来越多。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当下以户籍制度为基础构建的农村土地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人、户口和土地分离和转化... 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是紧密关联的,二者呈现出互动性。在人口流动和户籍改革的背景下,农村的土地纠纷越来越多。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当下以户籍制度为基础构建的农村土地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人、户口和土地分离和转化的现实。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创新农村土地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变革
下载PDF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中的产权闭合分析
12
作者 邱蓉 徐坡岭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100,共4页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集体合作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种土地制度下各主体的产权变化,提出产权闭合的概念,从阶层和利益的角度研究土地流转过程中阶层群体及其产权状态,探究土地流转的约束条件。文章认为,在土地流转条件下,土地产权主体...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集体合作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种土地制度下各主体的产权变化,提出产权闭合的概念,从阶层和利益的角度研究土地流转过程中阶层群体及其产权状态,探究土地流转的约束条件。文章认为,在土地流转条件下,土地产权主体发生裂变,各主体的利益和产权状态变化直接决定土地流转的范围、规模和制度走向。要推进土地流转,获取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必须充分重视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并进行合理的剥离和替代,实现农民产权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变革 产权闭合 农业生产利润
下载PDF
新农村视角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妍 宋焕军 李彦玮 《西部资源》 2009年第6期27-30,共4页
1概述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历史任务 土地制度变革 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承包权 农地承包权 社会发展
下载PDF
中共早期土地制度变革与革命合法性的建构
14
作者 柳新元 张晒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80,共4页
土地制度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根源,中国过去的政治改革与农民暴动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与土地制度变革密切相关的。在近代中国,根据农民的需要,进行土地制度变革和颁布新的土地政策本身就蕴涵着某种意义上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在早期... 土地制度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根源,中国过去的政治改革与农民暴动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与土地制度变革密切相关的。在近代中国,根据农民的需要,进行土地制度变革和颁布新的土地政策本身就蕴涵着某种意义上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在早期革命活动中,正是借助于土地制度变革和实施新的土地政策,建构了革命的合法性,从而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与支持,并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早期的土地制度变革 革命合法性 建构
下载PDF
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若干基本认识
15
作者 王少杰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2-45,共4页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受到政治、法律、资源制度和资源禀赋、人口等几个因素的约束。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发展、城市化和资本向农村的流动。农村土地制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贯彻以人为本,解决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应确立农民是土...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受到政治、法律、资源制度和资源禀赋、人口等几个因素的约束。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发展、城市化和资本向农村的流动。农村土地制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贯彻以人为本,解决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应确立农民是土地主人的主体地位,规范农村土地管理,构建有效的农地使用权制度,促进农地流转,规范征地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约束因素 变革出发点 变革趋势
下载PDF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讨论综述
16
作者 商春荣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63-64,共2页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讨论综述商春荣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农民在实践中摸索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模式,经济学家也在探索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现综述如下。一、关于土地制度改革...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讨论综述商春荣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农民在实践中摸索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模式,经济学家也在探索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现综述如下。一、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几种观点1、对土地的所有权进行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变革 中国农村 讨论综述 土地使用权 实现规模经营 土地所有权 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流转制度 土地规模经营 家庭承包责任制
下载PDF
土地流转:土地制度变革的新文章
17
作者 高晴 《新东方》 2007年第8期9-12,共4页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两大趋向:一是城市化,二是产业化。这两者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更与土地密切相关。城市化是建立在征收农村土地基础上的,没有土地为基础,城市化只是空中楼阁。产业化同样如此,产业化中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是...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两大趋向:一是城市化,二是产业化。这两者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更与土地密切相关。城市化是建立在征收农村土地基础上的,没有土地为基础,城市化只是空中楼阁。产业化同样如此,产业化中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而这个转型也是在农村土地上实现的。而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着力点:把在土地上经营的大量农民转化为居民和工人。所以,“三农”问题聚焦在土地上,对“三农”难题的破解,必须围绕土地问题做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变革 土地流转 文章 “三农”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 农村土地 城市化 产业化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制度变革
18
作者 朱道林 《辽宁自然资源》 2021年第7期4-10,共7页
古今中外,土地制度历来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础制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敏锐地发现,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地主资本家剥削的根源在于封建的土地制度,因此推动“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并取得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公有化改造... 古今中外,土地制度历来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础制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敏锐地发现,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地主资本家剥削的根源在于封建的土地制度,因此推动“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并取得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公有化改造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发展生产和促进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坚持公有制体系不变的前提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公有制 土地制度变革 公有化 土地革命 市场经济 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后 资本家
下载PDF
六十年土地制度变革及立法完善
19
作者 祁雪瑞 《创新科技》 2009年第10期24-26,共3页
  新中国成立60年,可谓风雨兼程,艰难曲折,波澜壮阔,成就辉煌,有许多宝贵的经验需要总结,有许多历史的启示需要反思.   纵观建国60年中闰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瓦博弈的历史,是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柃验...   新中国成立60年,可谓风雨兼程,艰难曲折,波澜壮阔,成就辉煌,有许多宝贵的经验需要总结,有许多历史的启示需要反思.   纵观建国60年中闰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瓦博弈的历史,是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柃验并修正理论的历史,也是我们党人民利益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自我否定和自我完善的历史.博古是为了通今,反思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集体所有权 生产队 所有权主体 农村土地制度 人民公社化运动 集体经济组织 土地制度变革 共有权 土地改革法 土地 三级所有制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六十年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琢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32-38,共7页
文章对我国60 年来土地制度的变革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探讨了土地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 中国 土地制度变革 回顾 农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