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肖鹏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29,共6页
研究目的:明确"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现行法下的中国农村土地权利结构,以"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基本结构,还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 研究目的:明确"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现行法下的中国农村土地权利结构,以"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基本结构,还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权+租赁权"两种类型。(2)"三权分置"的背景下,首先应当将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在土地经营权物权性流转时农户保留土地承包权;债权性流转时则为"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取决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在物权性流转时为土地经营权,在债权性流转时是土地经营权的租赁权,在两种性质流转并存时是"土地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租赁权"。研究结论:"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权利结构的构建,应当以现行法下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为基础,既要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又要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三权分置” 农村土地权利结构 土地承包权 土地经营权
下载PDF
浅析农村集体土地权利结构
2
作者 王秀卫 洪桂云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农村 集体土地 土地权利结构
下载PDF
民法典视野下土地经营权性质的再探讨 被引量:22
3
作者 肖鹏 《法治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75-83,共9页
《农村土地承包法》初步完成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立法表达,但是对土地经营权权利性质的界定模糊。《民法典》对土地经营权的规范同样没有解决其权利性质的疑问,物权说、债权说均能得到相应条文的支撑。土地经营权的用益物权定性,... 《农村土地承包法》初步完成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立法表达,但是对土地经营权权利性质的界定模糊。《民法典》对土地经营权的规范同样没有解决其权利性质的疑问,物权说、债权说均能得到相应条文的支撑。土地经营权的用益物权定性,难以对出租方式设立土地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再流转作出合理解释。土地经营权的登记和期限均不应作为其权利性质的判断标准。土地经营权性质应当被界定为债权,这既可以明晰土地承包权的实质,也可解决土地经营权设立和再流转的难题,并为进一步健全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土地经营权 农村土地权利结构 民法典 农村土地承包法
下载PDF
政策、法律与实践的冲突与因应——基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视角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占锋 《世界农业》 2018年第2期95-100,共6页
政策、法律与实践在农村土地流转领域存在冲突,其中法律与政策的冲突体现为土地调整方面"小调整"与"不得调整"的冲突,土地承包关系"30年不变"与"长久不变"的冲突;土地权利结构方面"两权分... 政策、法律与实践在农村土地流转领域存在冲突,其中法律与政策的冲突体现为土地调整方面"小调整"与"不得调整"的冲突,土地承包关系"30年不变"与"长久不变"的冲突;土地权利结构方面"两权分离"与"三权分置"的冲突;对农村土地流转主体、方式与客体不同规定的冲突。政策与法律冲突的原因既有法律较之政策的滞后性,也有因法学理论供给不足造成的政策法律化缓慢。而实践中频繁调整土地不仅违反中央政策精神,也违背现行法律。其原因既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功能与财产功能的对立,法律与政策的冲突,也受以平均主义为基础的社会性共识影响。解决路径是创造条件促进政策法律化,理顺法律与政策关系。引导理论研究方向,增进理论供给。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剥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社会保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调整 农村土地权利结构 “三权分置” 法律化 功能
下载PDF
面向水利供给的农地制度模式选择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柏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125,共13页
农田抛荒现象频发,直接原因是劳动力不足、耕种不方便等,深层原因则是种田成本日渐增高,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水利供给。水利供给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集体土地所有权不断弱化,依附于土地的乡村治理体系随之变化,乡村组织... 农田抛荒现象频发,直接原因是劳动力不足、耕种不方便等,深层原因则是种田成本日渐增高,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水利供给。水利供给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集体土地所有权不断弱化,依附于土地的乡村治理体系随之变化,乡村组织的水利供给能力难免同时弱化。"三权分置"背景下,经营权流转并不必然带来规模经营,不能将分化的农民整合为有共同利益诉求的主体,进而有效解决水利供给问题。从各地农地制度模式的经验来看,土地制度安排应关注"水土关系",面向水利供给,优化土地权利结构,激活种田农户与村集体的利益关联,激发农民主体性,再造集体土地所有权,重建乡村组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抛荒 水利供给 农地制度 三权分置 土地权利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