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安阳市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珂 吴克宁 +2 位作者 朱嘉伟 吕巧灵 张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6期586-589,共4页
以安阳市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关联关系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将安阳市划分为了6个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开发建议性... 以安阳市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关联关系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将安阳市划分为了6个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开发建议性措施,协调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为规划环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生态适宜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适宜性 生态环境敏感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安阳市
下载PDF
城镇居住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与优化对策: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文发 蔡永立 周昭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和服务设施等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生态敏感性分析和土地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排除A类基本农田和高生态敏感区的前提下,进一步... 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和服务设施等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生态敏感性分析和土地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排除A类基本农田和高生态敏感区的前提下,进一步考虑区位、社会和服务功能,选择出适宜建设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奉贤区适宜进行开发的用地面积占18.88%,可在指导下进行适度开发的用地面积占8.20%,不宜作为城镇居住区用地面积占14.92%,需要对敏感脆弱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区域占26.52%,另外有31.49%的区域为基本农田,禁止进行开发.为奉贤区滨海生态区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整体人居空间布局优化和城市总体规划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生态敏感 城镇居住区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多源空间数据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与管制分区——以张掖市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潘竟虎 石培基 吕立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3-198,共6页
利用多种来源的不同专题空间数据,运用特尔菲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以GRID(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在GIS支持下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对张掖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实现了环境评价结果全空间区域的定量表达。对张掖... 利用多种来源的不同专题空间数据,运用特尔菲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以GRID(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在GIS支持下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对张掖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实现了环境评价结果全空间区域的定量表达。对张掖市土地用途管制分区进行了划定,并提出环境友好型的土地生态适宜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利用多源空间数据叠加分析的方法,可以比较综合地了解区域环境背景的整体特点及其差异,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张掖市土地适宜性空间分布及其区域分异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适宜性 管制分区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 GIS空间分析 张掖市
下载PDF
沈阳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丽君 曹红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5年第5期49-52,共4页
主要通过运用生态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手段与方法。根据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条件,对沈阳市土地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运用特尔菲法对预选评价指标集进行筛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通... 主要通过运用生态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手段与方法。根据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条件,对沈阳市土地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运用特尔菲法对预选评价指标集进行筛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通过加权指数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评价值,确立土地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划分沈阳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确定划分区域的土地用途,建立沈阳市土地利用适宜生态发展的模式,为沈阳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适宜性 评价指标 评价单元划分 生态适宜 土地用途 评价单元 沈阳市 土地利用规划 计算机科学 自然地理条件 评价指标体系 环境科学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湖南省万佛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田倩倩 黄凤莲 +3 位作者 王开心 万大娟 李嘉琪 王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1-208,共8页
为加强土地生态管理,推进自然保护区土地合理利用,本研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方法,采用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人为干扰、生态功能区4类阻力因子建立阻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 为加强土地生态管理,推进自然保护区土地合理利用,本研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方法,采用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人为干扰、生态功能区4类阻力因子建立阻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万佛山自然保护区展开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并依据空间耦合关系,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根据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结果,万佛山自然保护区可分为4级适宜区:Ⅰ级适宜区占地4036.04hm^2,应以生态保护为主,控制一切开发建设活动;Ⅱ级适宜区占地3828.51 hm^2,应保持河流、生态园林等景观类型,改善和提高生态系统功能;Ⅲ级适宜区占地1426.77 hm^2,应以保障生态安全为底线,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开展退耕还林;Ⅳ级适宜区占地692.11 hm^2,应秉持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并举的原则,以生态建设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湖南省万佛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MSPA和MCR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韶关市始兴县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莫惠萍 林美玲 +2 位作者 胡欣雨 黄宇斌 陆东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0-25,29,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认清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成为城市合理规划的前提。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选定生态源地,以生态需求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两种用地扩张类型作为目标层,选定地形、水域、植被覆盖、土地利用、交通5个因子作为评价... 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认清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成为城市合理规划的前提。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选定生态源地,以生态需求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两种用地扩张类型作为目标层,选定地形、水域、植被覆盖、土地利用、交通5个因子作为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最终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得出韶关市始兴县的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1)禁止建设区面积为128.971km 2,占全县总面积的5.5%,用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地形起伏较大,地势较高,生态价值高,主要分布在始兴县的沈所镇、深渡水乡、罗坝镇等区域;(2)限制建设区面积为1681.921km 2,占总面积的71.8%,主要分布于始兴县的西北部、东部、南部等区域,具体用地类型为林地、耕地、湿地、水体等;(3)优化建设区面积为236.768km 2,占总面积的10.1%,用地类型主要为耕地,地势相对平坦,主要分布在建成区的周围,靠近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属于城镇建设的缓冲区域;(4)重点建设区总面积为293.619km 2,占全县总面积的12.5%,地势较低,地形起伏较小,较为平坦,主要分布在始兴县的马市、太平、顿岗、城南、沈所五个镇。研究还对各区的空间分布提出了相对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未来始兴县土地规划布局提供支撑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GIS的山丹县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7
作者 毕刚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1年第4期15-15,共1页
本文以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为例,以山丹县资源现状为基础,通过ARCGIS技术,采用特尔菲法筛选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因子权重和适宜性评价值,绘制生态适宜性分析图,得出土地生态适宜性结果。
关键词 ARCGIS 评价指标 土地生态适宜性
下载PDF
耦合恢复力的林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吉林省汪清县为例 被引量:40
8
作者 刘焱序 王仰麟 +3 位作者 彭建 魏海 宋治清 张小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6-487,共12页
本研究试图将植被变化与恢复能力纳入林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中,从空间动态的角度对典型林业县土地生境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并综合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趋势分析与偏相关分析、R/S分析等手段,分别进行生境质量评价、植被变化与驱动分析、... 本研究试图将植被变化与恢复能力纳入林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中,从空间动态的角度对典型林业县土地生境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并综合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趋势分析与偏相关分析、R/S分析等手段,分别进行生境质量评价、植被变化与驱动分析、趋势可持续性判断。基于流域单元的评价结果良好展示了研究区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异,即自然生境本底条件较差、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低适宜区域,和有较好生态本底条件、可持续生态恢复能力的高适宜区域。在研究整体概念框架上,本研究提出将判定持续性的Hurst指数作为恢复力的空间表达手段,可以有效对具体区域林业管理进行实际应用;在具体方法上,研究所采用的SOFM神经网络聚类、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数理计量手段可以有效降低主观评价导致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适宜性 恢复力 生境质量 偏相关 HURST指数
原文传递
喀斯特地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杜鹏飞 陈敏 +1 位作者 肖劲松 郑钰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5-210,共6页
为寻求促进喀斯特地区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保护协调发展的方法,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贵阳市为例,综合考虑工程地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3个方面11个评价因子,通过Delphi法确定因子分值,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因... 为寻求促进喀斯特地区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保护协调发展的方法,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贵阳市为例,综合考虑工程地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3个方面11个评价因子,通过Delphi法确定因子分值,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因子权重,对喀斯特地区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建设适宜用地(含建成区)占市域面积4.62%,较适宜用地占19.99%,一般不适宜用地占23.25%,较不适宜用地占23.74%,最不适宜用地占17.71%,不可用地占10.69%。根据评价结果,为不同等级的用地类型提供了相应的建议,为保护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喀斯特 贵阳
原文传递
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划分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被引量:21
10
作者 吕剑成 周磊 +2 位作者 洪武扬 李满春 黄秋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60-1567,共8页
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发展迫切需要合理布局以实现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降低城市化过程中因建设用地肆意蔓延所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破坏影响。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采用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交通设施、建... 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发展迫切需要合理布局以实现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降低城市化过程中因建设用地肆意蔓延所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破坏影响。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采用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交通设施、建设密度4类因子建立景观过程阻力赋值体系,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垂直生态过程的多因素多因子综合判别得到的生态保护用地扩张和城镇用地扩张阻力基面为基础,再以描述水平生态过程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计算两种扩张过程的最小累积阻力值,并依据二者的最小累积阻力差值表面,从空间上将武进区划分为4个等级的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分别为优先建设区118.39km2、适宜建设区233.60km2、生态缓冲区777.91km2、生态控制区115.90km2,明确指出了各分区的空间布局,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武进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参考。同时考虑了垂直生态过程和水平生态过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方法只从景观单元垂直过程研究的不足之处,为生态适宜性分区划分的方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 垂直生态过程 水平生态过程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武进区
原文传递
基于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县域工业布局、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北省赞皇县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琦 赵志平 +2 位作者 韩煜 史娜娜 全占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2-186,共5页
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指导区域土地利用模式,可以有效保障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论文利用GIS分析方法,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况、距风景名胜区距离、距水体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8个评价因子,对... 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指导区域土地利用模式,可以有效保障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论文利用GIS分析方法,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况、距风景名胜区距离、距水体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8个评价因子,对赞皇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赞皇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水平较高,土地利用适宜和较适宜区面积为506.23 km^2,占总面积的61.2%;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为194.42 km^2,占总面积的23.5%。不适宜区和较不适宜区内工矿用地面积为0.9 km^2,需要调整用地属性,一般适宜区内工矿用地面积为0.9 km^2,需要限制建设项目类别、规模和建设范围。赞皇县现有的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工业结构优化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生态适宜评价 工业结构 工业布局 赞皇县
下载PDF
基于反规划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昆明市为例 被引量:21
12
作者 付野 艾东 +1 位作者 王数 方一舒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6-144,共9页
为确定昆明市空间布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昆明市全域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分区。结果表明:1)昆明市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为7032.11 km^2,占全区面积的34.7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红线保护区,对保证粮... 为确定昆明市空间布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昆明市全域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分区。结果表明:1)昆明市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为7032.11 km^2,占全区面积的34.7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红线保护区,对保证粮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2)昆明市生态保护涵养区面积为4444.31 km^2,占全市面积的21.15%,集中分布在北部的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以及富民县;3)生产生态扩展区面积为7711.87 km^2,占全市面积的36.70%,主要分布在建设开发区外围,包括禄劝县西南部,富民县东北部和西南部,寻甸县西南部,东川区东部,石林县东南部,晋宁县,西山区等地;4)建设开发核心区面积为1554.98 km^2,占全市面积的7.40%,集中分布在昆明市的都市核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适宜性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反规划 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基于不确定性的城市扩展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8
13
作者 周建飞 曾光明 +3 位作者 黄国和 李忠武 焦胜 唐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4-783,共10页
针对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采用定性和单因素方法而产生的主观、片面和精度低等缺点,分析了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提出基于不确定性和灰色系统关联度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结合长沙市生态规划,在野外生态调查的基础上,依据... 针对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采用定性和单因素方法而产生的主观、片面和精度低等缺点,分析了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提出基于不确定性和灰色系统关联度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结合长沙市生态规划,在野外生态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稳定性、独立性、主导性和综合性原则选取坡度、地基承载力、土壤生产力、植被、土壤渗透性、地表水、居民点用地程度、景观价值等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在地理信息系统(G IS)和遥感(RS)的支持下,定量地获取各评价因子信息;采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运用改进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对长沙市城市扩展用地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最终得到长沙市最适宜用地、适宜用地、基本适宜用地、不适宜用地、不可用地分别占总用地的14.77%、16.64%、24.07%、30.91%、13.61%,说明长沙市适宜开发的土地较多(最适宜、适宜和基本适宜用地占55.48%)。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的相应对策,对城市用地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 城市扩展用地 灰色评价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纵横评价——以重庆市涪陵新区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琳 田永中 +2 位作者 唐小龙 屈清 梁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1-158,共8页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三峡库区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域,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以涪陵新区为例,在GIS栅格技术支持下,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多因素加权叠加法...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三峡库区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域,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以涪陵新区为例,在GIS栅格技术支持下,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多因素加权叠加法分别从水平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角度对山地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将涪陵新区划分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重点保护区、禁止建设区五个等级,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4.81%,42.70%,26.06%,4.23%和2.20%.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为城镇发展用地的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益尝试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适宜性 城镇建设用地 GIS 最小阻力模型 多因素加权叠加法 涪陵新区
下载PDF
城市居住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以哈尔滨群力新区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孟繁宇 樊庆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7-92,共6页
为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科学判定城市居住用地的生态适宜性,主要研究适应于城市大范围居住区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根据居住区整体同质、内部异质的特点,建立了两套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采用物元可拓分析法和GIS空间加权叠加... 为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科学判定城市居住用地的生态适宜性,主要研究适应于城市大范围居住区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根据居住区整体同质、内部异质的特点,建立了两套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采用物元可拓分析法和GIS空间加权叠加分析法,以哈尔滨群力新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物元分析表明群力新区规划建设整体的土地适宜性较好。基于ArcGIS9.2的多因素空间加权叠加分析的结果得到了区域内不同适宜性等级的分布图。通过这两种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居住区土地适宜性信息的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城市居住用地 物元可拓分析 GIS
下载PDF
基于生态适宜性的城市增长模拟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澳 张茂茂 +2 位作者 廖建军 陈惟刚 行云珩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10期81-88,共8页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和保护国土安全是党中央史无前例的重要会议精神,其中国土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11个安全内容之一,紧跟政治安全之后提出。目前在城市建设发展与城市生态保护二元体问题上,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提出“城市双修”已...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和保护国土安全是党中央史无前例的重要会议精神,其中国土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11个安全内容之一,紧跟政治安全之后提出。目前在城市建设发展与城市生态保护二元体问题上,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提出“城市双修”已是解决当下城市生态性保护开发的基本方法论之一。文章以长沙市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以自下而上的探索思路模拟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变化过程,以非建设生态保护区域因子作为阻力因子,选取道路等城市驱动因素作为潜力因子,基于土地适宜性分析得出生态适宜性层级,选取最适宜建设发展级别的用地作为土地增长模拟的邻域地,进而推导出城市建设发展趋势与动向。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未来发展建设选地及城市未来规划提供依据和决策性支持,为国土安全规划给予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增长模拟 空间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生态适宜性 国土安全 长沙
下载PDF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与生态重要性识别的最小生态用地优化--黑河中游案例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朕 蒙吉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3-520,共8页
生态用地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供给源,最小生态用地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从生态安全的基本内涵出发,选择西北内陆河黑河中游为研究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模型确定维持社会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小生态用地数量,在此基础上... 生态用地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供给源,最小生态用地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从生态安全的基本内涵出发,选择西北内陆河黑河中游为研究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模型确定维持社会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小生态用地数量,在此基础上综合生态重要性与土地生态适宜性识别进行生态用地优化。研究表明:(1)黑河中游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201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5.567 5,而人均生态容量为4.839 2,人均生态赤字0.728 3,维持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需要3 010 km^2的林地或9 086 km^2的草地或1 431 km^2的水域。(2)研究区最重要的生态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与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 767 km^2,土地覆被以林地与草地为主;次重要生态区域主要分布在甘州区中部、临泽县东南部,总面积964 km^2,土地覆被以耕地为主;重要生态区域主要分布在甘州区、临泽县中部与山丹马场的北部,总面积3 058 km^2,土地覆被以耕地与未利用地为主。(3)基于最小生态用地确定、生态重要性与土地生态适宜性识别结果,研究区生态用地优化需要退耕还林369 km^2、退耕还草191 km^2、生态林建设141 km^2及相应的空间格局优化。研究结果对黑河中游生态建设和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生态用地优化 改进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重要 土地生态适宜性 黑河中游
下载PDF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规划及运行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艺枫 田欢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年第6期52-56,共5页
作为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经济是土地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式。土地生态经济规划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通过分析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和进行系统内整体规划的意义,得到了研究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划的必要性... 作为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经济是土地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式。土地生态经济规划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通过分析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和进行系统内整体规划的意义,得到了研究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划的必要性和一般方法,在重点探讨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划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在现实中进行规划所要遵循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系统规划 土地生态经济适宜评价因子
下载PDF
基于GIS的新农村用地适应性评价——以武汉黄陂区雷段村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向晓红 但梦薇 姚欢 《中外建筑》 2010年第9期123-125,共3页
本文针对当前新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状,以武汉市黄陂区雷段村为例,对其土地利用的适应性进行评价。选取一般农田、林果种植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要的用地研究对象,将坡度、坡向、现状用地、人工设施和土地利用这五个方面作为影响因子[... 本文针对当前新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状,以武汉市黄陂区雷段村为例,对其土地利用的适应性进行评价。选取一般农田、林果种植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要的用地研究对象,将坡度、坡向、现状用地、人工设施和土地利用这五个方面作为影响因子[1],并确定了相关因子的权重体系。通过单因子和多因子叠加进行分析,得出雷段村的土地利用规划建议及制定生态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适宜性 层次分析 雷段村 用地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