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科学研究的历史与动态初探
1
作者 张毅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5期49-51,59,共4页
关键词 土地科学研究 发展 中国 美国
下载PDF
土地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模型的探讨——基于系统动力学分析
2
作者 苑莉 李晓东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43-47,共5页
针对目前土地科学研究中部门间相互封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可持续现状,根据土地科学研究自身特点,构建了土地科学研究的三部门框架,解析了土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因果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进行系统分析与构建,构造出系统动力学模型... 针对目前土地科学研究中部门间相互封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可持续现状,根据土地科学研究自身特点,构建了土地科学研究的三部门框架,解析了土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因果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进行系统分析与构建,构造出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本文研究得出,土地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动力源自实践中的问题与矛盾,传输渠道畅通是系统持续运行最重要的决策点,模型由此实现土地科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统一,通过系统的循环运作,促使土地科学研究过程产生可持续运行机制,系统可持续发展功能臻于完善,有效地解决现行土地科学研究中的不可持续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研究 可持续发展 系统动力学 因果关系 流程
下载PDF
基于空间Logistic和Markov模型集成的区域土地利用演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罗平 姜仁荣 +3 位作者 李红旮 章欣欣 黄波 向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6,共6页
研究目的:以深圳市为对象定量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演化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空间Logistic模型和Markov模型,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空间Logistic和Markov模型集成可提升单一模型的应用能力,宏观上利用Markov Chain进行土地利用规... 研究目的:以深圳市为对象定量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演化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空间Logistic模型和Markov模型,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空间Logistic和Markov模型集成可提升单一模型的应用能力,宏观上利用Markov Chain进行土地利用规模总量预测,微观上利用多分类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解决分类变量与连续变量,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的联合解算提高空间回归精度,同时可以确定每一个土地利用单元转移概率,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预测;(2)基于集成模型开发出的应用系统能够有效仿真和预测深圳市土地利用演化,通过验证系统预测精度能够满足近期土地利用预警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编制。研究结论:空间Logistic和Markov的集成模型是研究区域近期土地利用演化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演化 空间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国内几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述评 被引量:57
4
作者 黄秋昊 蔡运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30,共6页
研究目的:增进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和原因的理解;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支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土地利用驱动力的模型化、土地利用数据的融合、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 研究目的:增进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和原因的理解;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支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土地利用驱动力的模型化、土地利用数据的融合、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反馈机制模型化等方面存在不足。研究结论:人文、尺度及地域因素是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 综述 研究建议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董莹 刘德成 +2 位作者 高雪媛 左琳 赵进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7期101-106,共6页
目的:研究确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类的方法。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淮安市为研究对象,利用ERDAS IMAGINE遥感处理技术和ARCGIS为主要的处理分析工具,以1998年、2006年和2018年3个时间节点,分析1998—2006年、2006—2018年以... 目的:研究确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类的方法。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淮安市为研究对象,利用ERDAS IMAGINE遥感处理技术和ARCGIS为主要的处理分析工具,以1998年、2006年和2018年3个时间节点,分析1998—2006年、2006—2018年以及1998—2018年淮安市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状况,并从土地利用面积、土地利用动态、土地利用空间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1998—2006年间,淮安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呈现“两增四减”。耕地及农村用地面积相对分别上涨538.880km^2、370.210km^2;水体、林地、城镇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101.485km^2、85.454km^2、174.539km^2、547.612km^2;(2)2006—2018年间,淮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呈现“三增三减”。水体、农村用地、城镇用地面积分别增加217.545km^2、464.800km^2、610.411km^2,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分别下降434.125km^2、19.350km^2、839.281km^2。(3)1998—2018年的20年间,淮安市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呈现“四增两减”,即:农村用地、水体、耕地、城镇用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林地面积减少。每种土地类型都有不同数量的相互转化。结论:基于ERDAS IMAGINE遥感处理技术方法是研究土地利用分类的一个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 遥感处理 覆被变化 LANDSAT
下载PDF
西部矿区土地退化因素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隽雄 金美君 +2 位作者 刘琼海 王宇菲 渊伟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5期26-29,共4页
基于文献分析理论并结合西部矿区实际,从代表性、普遍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出发,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策略,提出了西部矿区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极具代表性的乌海矿区作为实证区域,选取2000—2015年的多种驱动因素,综... 基于文献分析理论并结合西部矿区实际,从代表性、普遍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出发,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策略,提出了西部矿区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极具代表性的乌海矿区作为实证区域,选取2000—2015年的多种驱动因素,综合运用标准离差法、CRITIC法两种客观赋权法判定各指标的权重,初步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随后采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深入分析,压缩指标维数,两种方法相互比较,互为验证。结果表明:西部矿区土地退化的第一驱动因子为矿区经济结构状况、第二驱动因子为区域水分条件状况、第三驱动因子为矿区社会发展水平、第四驱动因子为区域生物量状况;矿山资源开采活动对矿区的土地退化驱动作用最为直接,其次是以地区GDP为代表的经济社会发展因素,此外自然环境因素对矿区的土地退化也有加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研究方法 土地退化 评价指标体系 驱动力 防治措施 西部矿区
下载PDF
墓地评估方法初探
7
作者 刘晓虹 《美与时代(城市)》 2012年第7期120-120,共1页
通过界定墓地使用权内涵、分析其特点,结合实例,就现行评估方法适用性进行讨论,提出各墓地评估方法技术要点。
关键词 土地科学研究方法 墓地使用权 评估方法 案例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以下辽河平原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露洋 雷国平 +1 位作者 郭一洋 路中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1-271,共11页
基于Landsat OLI影像运用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进行下辽河平原地区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同时探讨DEM因素对分类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随机森林分类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优于支持向量机分类的结果,同时参考DEM因素有... 基于Landsat OLI影像运用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进行下辽河平原地区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同时探讨DEM因素对分类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随机森林分类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优于支持向量机分类的结果,同时参考DEM因素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总体精度最高为91.80%.(2)研究区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下水田和建设用地的分类精度较高;而旱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更适用于随机森林分类方法.DEM因素对于水田、旱地、水域及未利用地的分类精度有提升作用,而对林地的分类精度有一定的削减.(3)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其次是建设用地和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和草地的面积相对较少.中等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的适用性较好,可为区域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分类 面向对象分类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Landsat OLI影像 DEM 下辽河平原
原文传递
兰州新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胜武 申成磊 +3 位作者 石培基 赵锐锋 姜朋辉 刘海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34-1440,共7页
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修正单纯的权重叠加法,采用潜力-限制性分析法分析了兰州新区建设用地的生态潜力和生态阻力,对其生态适宜性做出科学评价,得到兰州新区可用作建设用地的理想区域。结果表明:(1)兰州新区建设用地开发的生态潜力... 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修正单纯的权重叠加法,采用潜力-限制性分析法分析了兰州新区建设用地的生态潜力和生态阻力,对其生态适宜性做出科学评价,得到兰州新区可用作建设用地的理想区域。结果表明:(1)兰州新区建设用地开发的生态潜力总体以一级为主,二级次之,三级和四级区所占比重较小;(2)一级生态阻力主要分布在新区南部山地,主要表现为地形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差、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等;(3)兰州新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达一级的面积所占比重最大,为39 425.91hm2,占新区总面积的48.91%。三级适宜区面积最小,仅为6 513.2hm2,占新区总面积的8.08%。对应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兰州新区土地应用可划分为集中建设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其中,集中建设区和重点建设区应为兰州新区建设用地开发的理想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研究方法 生态适宜性 潜力-限制性分析法 兰州新区
原文传递
论作价出资国有建设用地转让会计处理、评估及登记
10
作者 韩虎妹 《财讯》 2019年第22期25-26,共2页
本文分析了当前作价出资国有建设用地市场状况及处置方式,从会计核算角度作价出资论作价出资国有建设用地转让、评估及登记。
关键词 土地科学研究方法 作价出资国有建设用地 转让 会计处理 评估登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