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覆盖格局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91
1
作者 袁艺 史培军 +1 位作者 刘颖慧 谢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832-1840,共9页
研究一个以城市化过程为主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对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的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具体选择景观格局指数中的破碎度指数、Shan... 研究一个以城市化过程为主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对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的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具体选择景观格局指数中的破碎度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聚集度指数,来表征斑块水平、景观水平、区域水平3个不同层次的土地覆盖格局。首先在区域水平上,分析了深圳全市,以及经济特区和特区外的宝安区、龙岗区的土地覆盖格局变化。在此基础上,以研究区的镇级行政单元为景观单元,计算了镇级行政区域以及镇级行政区海拔0~30m的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在景观水平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以及地形因素对土地覆盖格局变化的影响。随后分析了研究区各土地覆盖类型以及不同时期的斑块水平上的土地覆盖格局。最后以城镇用地比例表征城市化水平,讨论了城市化水平与土地覆盖格局变化的关系。在城市化初期,景观类型多样性和斑块破碎化程度出现上升趋势,空间聚集性下降,生态安全问题开始突现。在城市化水平20%~40%之间,其景观类型多样性和斑块破碎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而空间聚集度水平较低,生态安全水平明显下降;随着城市化过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格局 生态安全 深圳市
下载PDF
小流域土壤养分流失机理与土地覆盖格局演变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婧 丛伟 +1 位作者 闫锋 张兴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8-221,共4页
小流域土壤养分流失与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关系的研究作为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全球变化等研究的主要基础内容,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生长点。论述了该项研究的重要性、小流域土壤养分流失机理与土地覆盖格局演变的关... 小流域土壤养分流失与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关系的研究作为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全球变化等研究的主要基础内容,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生长点。论述了该项研究的重要性、小流域土壤养分流失机理与土地覆盖格局演变的关系、小流域土壤养分流失模型和今后的研究展望,以期推动土壤环境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土壤养分流失机理 土地覆盖格局演变
下载PDF
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长川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安全格局初探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清竹 许红梅 +3 位作者 江源 李玉娥 孙林 康慕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6,共6页
生态安全是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致因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受到威胁的状态。在诸多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因素与过程中,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最重要的方面。在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生态环境较为敏感,以... 生态安全是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致因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受到威胁的状态。在诸多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因素与过程中,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最重要的方面。在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生态环境较为敏感,以往由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造成许多流域的植被覆盖下降、土壤侵蚀加剧、水分亏缺增大、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严重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选择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的一个典型流域——长川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存在的实际生态问题,在综合评价流域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借助景观生态学理论,运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和GIS手段,得出优化后的长川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和耕地所占比例分别应为3.7%、38.6%、49.4%和6.3%。在调整后的土地利用安全格局下,流域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下降至0.85,整体已处于生态较安全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 长川流域 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覆盖格局 多目标规划
下载PDF
NSTEC不同自然带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赖彦斌 徐霞 +3 位作者 王静爱 王理 于园园 杨春燕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15-220,共6页
采用≥ 10℃积温为指标划分的自然带 ,从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程度两方面 ,以垦殖率、土地产出、城市个数、城市建成区用地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破碎度等为指标 ,构建了土地利用 /覆盖格局分析的指标体系 ,通过自然单元和社会经济单... 采用≥ 10℃积温为指标划分的自然带 ,从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程度两方面 ,以垦殖率、土地产出、城市个数、城市建成区用地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破碎度等为指标 ,构建了土地利用 /覆盖格局分析的指标体系 ,通过自然单元和社会经济单元的数据匹配 ,量化土地利用 /覆盖在不同自然带上的差异 ,从而分析中国东部南北样带上的土地利用 /覆盖格局 ,以期为分析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程度 垦殖率 土地产出 破碎度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 自然带 土地利用/覆盖格局 单元匹配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程 李晓兵 +2 位作者 张立 黄玲梅 喻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9-403,F0003,共6页
分析了皇甫川地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变化情况,并采用价值量评价法,主要参考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适合于我国皇甫川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体系,分析皇甫川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在数量及... 分析了皇甫川地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变化情况,并采用价值量评价法,主要参考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适合于我国皇甫川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体系,分析皇甫川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在数量及时间上变化明显,1987—2007年间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巨大,林地和耕地有所增加,草地大幅减少,代之以城镇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急剧减少.皇甫川流域生态服务价值1987—2000年变化的幅度明显小于2000—2007年的变化幅度,1987—2007年间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呈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川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格局 生态服务价值
下载PDF
粤北典型山区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6
作者 赖超 《北京测绘》 2024年第7期1041-1047,共7页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规定,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土地调查。迄今为止,共开展了3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在国土调查基础上进而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对利用与科学管理国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粤北典型...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规定,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土地调查。迄今为止,共开展了3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在国土调查基础上进而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对利用与科学管理国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粤北典型山区城市连州为研究区域,利用2009年、2019年两期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空间自相关两大分析手段,剖析了粤北典型山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和土地覆盖变化速率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林地、耕地是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强度较低且变化不明显,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土地覆盖变化 动态变化 利用强度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Markov和CLUE-S模型的敦煌市土地利用/覆盖格局情景模拟 被引量:19
7
作者 马利邦 牛叔文 杨丽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23-1831,共9页
建立Markov过程模型和CLUE-S模型的集成模型,选取海拔、坡度、到河流距离、到道路距离等13个驱动因子,基于敦煌市1996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数据,对2007年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进行模拟,模拟效果较好。设置4种情景对敦煌市2018年... 建立Markov过程模型和CLUE-S模型的集成模型,选取海拔、坡度、到河流距离、到道路距离等13个驱动因子,基于敦煌市1996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数据,对2007年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进行模拟,模拟效果较好。设置4种情景对敦煌市2018年土地利用/覆盖格局进行预测,揭示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情景模拟结果表明:不论是自然发展型情景还是单纯考虑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情景,都仅是单一需求的考虑,不能实现区域又快又好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综合发展型情景弥补了上述情景的缺点,比较全面地考虑了生态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等的需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格局 情景模拟 集成模型 敦煌市
原文传递
Spatial and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Satellite-Derived Land Cover Products over China 被引量:5
8
作者 GAO Hao JIA Gen-Suo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2年第5期426-434,共9页
Because land cov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 studies, assessing the agreement among different land cover products is critical. Significant discrepancies have been reported among satellite-derive... Because land cov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 studies, assessing the agreement among different land cover products is critical. Significant discrepancies have been reported among satellite-derived land cover products, especially at the regional scale. Dif- ferent classification schemes are a key obstacle to the comparison of products and are considered the main fac- tor behind the disagreement among the different products. Using a feature-based overlap metric, we investigated the degree of spatial agreement and quantified the overall and class-specific agreement among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oradiometer (MODIS), Global Land Cover 2000 (GLC2000), and the National Land Cover/Use Data- sets (NLCD) products, and the author assessed the prod- ucts by ground reference data at the regional scale over China. The areas with a low degree of agreement mostly occurred in heterogeneous terrain and transition zones, while the areas with a high degree of agreement occurred in major plains and areas with homogeneous vegetation. The overall agreement of the MODIS and GLC2000 products was 50.8% and 52.9%, and the overall accuracy was 50.3% and 41.9%, respectively. Class-specific agree- ment or accuracy varied significantly. The high-agreement classes are water, grassland, cropland, snow and ice, and bare areas, whereas classes with low agreement are shru- bland and wetland in both MODIS and GLC2000.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patterns and quantitative agree- ment could be partly explained by the complex landscapes, mixed vegetation, low separability of spectro-temporal- texture signals, and coarse pixels. The differences of class definition among different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s also affects the agreement. Each product had it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but neither the overall accuracy nor the class-specific accuracy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limate mode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cover COMPARISON spatial pattern quantitative agree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