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近30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被引量:18
- 1
-
-
作者
陈浩
赵志平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出处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0-399,共10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8B00)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6-03)
-
文摘
本文利用三江源地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末和2004年三期土地覆被的数据,分析了三江源18个自然保护区3个圈层的2004年的土地覆被类型特征,以及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80年代末至2004年土地覆被类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江源18个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均以草地为主,2004年草地占保护区面积的65.68%,其中,约古宗列保护区最高,为83.0%,格拉丹东保护区最低31.48%。2004年18个保护区土地覆被状况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玛可河>多可河>江西>麦秀>中铁-军工>白扎>东仲>通天河沿>年保玉则>阿尼玛卿>昂赛>扎陵湖-鄂陵湖>当曲>果宗木查>星星海>索加-曲麻河>约古宗列>格拉丹东。1970年中后期至2004年土地覆被动态度大小依次为:星星海>扎陵湖-鄂陵湖>玛可河>多可河>年保玉则>江西>白扎>麦秀>阿尼玛卿>通天河沿>果宗木查>中铁-军工>约古宗列>索加-曲麻河>当曲>格拉丹东>昂赛>东仲。1970年中后期以来,18个保护区中有14个的土地覆被状况是变差的,按转差程度依次是星星海>阿尼玛卿>扎陵湖-鄂陵湖>年保玉则>多可河>白扎>约古宗列>通天河沿>索加-曲麻河>果宗木查>麦秀>中铁-军工>昂赛>东仲;有四个保护区的覆被状况有所好转,分别是当曲、格拉丹东、玛可河、江西保护区。
-
关键词
三江源
自然保护区
土地覆被状况指数
-
Keywords
Three River Source Region
nature reserve
land cover condition index
-
分类号
X3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近30年来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与宏观生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85
- 2
-
-
作者
邵全琴
赵志平
刘纪远
樊江文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处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39-1451,共13页
-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9CB421105)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6-0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8B00)
-
文摘
利用1970年代中后期MSS图像和1980年代末、2004年以及2008年三期TM图像并结合野外调查,获得三江源地区四期土地覆被空间数据集,提出了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和土地覆被状况指数,以表征该区域生态变化的趋势。通过计算土地覆被转类途径和幅度、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和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分析青海三江源地区1970年代中后期以来土地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反映的宏观生态状况变化。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近30年平均土地覆被状况指数为38.20,土地覆被状况为4级,其中黄河流域最好,其次为澜沧江流域,长江流域最差;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转类,在1970s~1990s和1990s~2004年两个时段,均主要以高生态级别向低生态级别转移为主,2004~2008年时段,主要以低生态级别向高生态级别转移为主;由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变化率和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可以反映出近30年来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和宏观生态状况,总体上经历了变差(1970s~1990s时段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变化率Zc为-0.63,土地覆被转类指数LCCI为-0.58)—显著变差(1990s~2004时段Zc为-0.94,LC-CI为-1.76)—略有好转(2004~2008时段Zc为0.06,LCCI为0.33)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前、中期主要受到气候变化和草地载畜压力共同驱动的影响,后期则叠加了生态建设工程的驱动作用。
-
关键词
三江源
土地覆被状况指数
转类指数
转类途径
-
Keywords
land cover condition index
land cover condition change index
direction and extent of land cover change
source region of three rivers
-
分类号
F30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