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施开放 刁承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8-171,共4页
首先分析了1985—2010年重庆市粮食生产发展过程的特点,随后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区县尺度对重庆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5—2010年重庆市粮... 首先分析了1985—2010年重庆市粮食生产发展过程的特点,随后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区县尺度对重庆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5—2010年重庆市粮食生产呈周期性波动特征,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人均粮食占有量起伏较小,基本维持在356.5kg/人左右,人口增幅略小于粮食产量增幅。2009年重庆市区县土地资源承载力主要以人口超载、粮食短缺为主要特征。都市发达经济圈的8个区县以及渝东北翼的大部分区县表现为粮食亏缺、人口超载,渝东南翼的大部分区县以及渝西的大部分区县表现为人粮均衡,只有合川区、南川区、黔江区、石柱县和秀山县5个区县处于粮食盈余状态。因此必须加强重庆各区县以及重庆市与其他省市之间的粮食贸易和调配来满足人口超载区的粮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土地资源承载 土地资源承载指数 空间格局 重庆市
下载PDF
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赵雪雁 刘霜 李巍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利用土地资源承载力(CLC)与土地资源承载指数(ILCC)模型,定量评价了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1997—2006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997—2006年甘南州人粮关系趋于盈余;土地资源承载力中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资源承... 利用土地资源承载力(CLC)与土地资源承载指数(ILCC)模型,定量评价了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1997—2006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997—2006年甘南州人粮关系趋于盈余;土地资源承载力中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资源承载能力与土地资源利用强度密切相关;人口总量的变化与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 土地资源承载指数 甘南州
下载PDF
基于人粮关系的汉江流域湖北段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谢菲 孙小舟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2-47,共6页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研究区域人口消费与食物生产、人类需求与资源供给间的平衡关系问题,研究土地资源承载力能为区域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文章以人粮关系为基础,建立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and Carrying Capacity Index,LCCI...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研究区域人口消费与食物生产、人类需求与资源供给间的平衡关系问题,研究土地资源承载力能为区域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文章以人粮关系为基础,建立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and Carrying Capacity Index,LCCI)模型,从县、地级市、流域三个尺度定量评价了汉江流域湖北段的土地资源现实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汉江流域湖北段不同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地域特征与时空演变格局,反映出土地资源、粮食、人口的耦合关系,为湖北省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 土地资源承载指数 人粮关系 汉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人粮关系的承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
4
作者 张月丛 成福伟 +1 位作者 孟宪峰 苏国安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以人粮关系为基础,用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and Carrying Ca-pacity Index,LCCI)模型,定量评价1949—2009年承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1949—2009年承德市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在波动中略有增长趋势,随着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到2009年承... 以人粮关系为基础,用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and Carrying Ca-pacity Index,LCCI)模型,定量评价1949—2009年承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1949—2009年承德市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在波动中略有增长趋势,随着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到2009年承德土地资源承载力仍未达到人粮平衡状态。除了1996年和1998年以外的所有年份处于人口超载状态。34.42%的年份严重超载,其中有7年人口超载率Rg>100%,这7年降水量均小于485.20 mm,承德市粮食产量与其降水量密切相关,应该增加旱作农业科技含量,以保证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粮食 土地承载 土地资源承载指数 承德市
下载PDF
贵州省土地资源承载力多尺度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安方乾 王倩 梅再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223-226,共4页
基于人粮关系,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模型,从全省、分市、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了2000—2015年贵州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从全省水平上看,贵州省土地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人口超... 基于人粮关系,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模型,从全省、分市、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了2000—2015年贵州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从全省水平上看,贵州省土地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人口超载、粮食短缺的状态;分市格局上看,粮食盈余市(州)增加,人粮超载市(州)减少,人粮关系趋于改善,遵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最低,贵阳市最高;分县尺度上看,全省大部分县域的土地承载力状态有明显改善,北部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目前粮食盈余县主要分布在遵义市,贵阳—安顺—六盘水—黔西南一带的人口超载县最为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粮关系 贵州省 土地资源承载 土地资源承载指数
下载PDF
基于LCC模型的南宁市人口与土地资源承载力关系分析研究
6
作者 庞彩萍 黄继鲜 姚增响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6期200-202,共3页
采用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对南宁市的人口与粮食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各区发展模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也不同,粮食产区主要分布于武鸣区,隆安县等区域,城市区域以发展建设为主,粮食产量少,总体人口与粮... 采用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对南宁市的人口与粮食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各区发展模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也不同,粮食产区主要分布于武鸣区,隆安县等区域,城市区域以发展建设为主,粮食产量少,总体人口与粮食达到平衡。研究意义在于将目前南宁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可视化,为今后土地利用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粮关系 土地资源承载 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 土地资源承载指数模型
下载PDF
中国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从分县到全国 被引量:175
7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张晶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5-875,共11页
论文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了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演变的时空格局,并以2005年为代表年份,分类讨论了中国264个牧区(半牧区)县、663个城市地区和... 论文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了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演变的时空格局,并以2005年为代表年份,分类讨论了中国264个牧区(半牧区)县、663个城市地区和592个贫困县(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逐步增强,人粮关系趋于均衡;②1980~2005年,中国粮食盈余省份增多,人口超载省份减少,人粮关系趋下改善;③1980~2005年,中国粮食盈余县域在增加,人口超载县域在减少,人粮关系总体趋于平衡;中国分县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基本稳定,粮食主产区的空间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对区域乃至全国的人粮平衡作用日益突出;④草地畜牧业大大提高了中国牧区、半牧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受人口集聚效应影响的城市地区以人口超载、粮食调入为主要特征,中国贫困地区2/3以上的县域仍处于人口超载或临界超载状态,人粮矛盾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粮食 土地资源承载 土地资源承载指数 中国
原文传递
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关系测度与特征分析——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杨丹 庞博 +1 位作者 张鹏岩 李颜颜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328-336,共9页
粮食安全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城镇化发展为粮食安全提供动力。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以2005—2015年为研究区间,构建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性模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测算、聚类分析、耕地压力指... 粮食安全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城镇化发展为粮食安全提供动力。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以2005—2015年为研究区间,构建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性模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测算、聚类分析、耕地压力指数、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LCC)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利用Arc GIS 10.1空间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探讨中原经济区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关系与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5年中原经济区城镇化水平整体呈中心-外围延伸型的稳步上升发展趋势,但区域内综合发展水平指数极差为26.54,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耕地有明显压力的地区整体上呈波动减少趋势,空间上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格局,其中,无明显耕地压力的地区由2005年的7个增加到2015年的13个;土地资源承载力整体呈"南北对称,东西非均衡"趋势,且人口超载区呈向西靠拢的格局;研究区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状态由西北向东南地区呈现由"调和协调类"向"轻度不协调类"的恶化趋势,且城镇化综合评价值(u1)始终高于粮食安全综合评价值(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粮食安全 耦合协调性模型 耕地压力指数 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