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海拔狗牙根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文航 任庆水 +3 位作者 秦红 宋虹 袁中勋 李昌晓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68,共12页
为探究库区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狗牙根人工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及肥力的变化,选择三峡库区消落带150,160和170m海拔人工构建狗牙根植被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裸地作为对照,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相关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各海... 为探究库区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狗牙根人工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及肥力的变化,选择三峡库区消落带150,160和170m海拔人工构建狗牙根植被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裸地作为对照,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相关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各海拔狗牙根微生物生物量均显著高于裸地,表明狗牙根人工植被构建对土壤微生物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160m高程显著高于150和170m高程,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SMBP)却显著低于150和170m高程,需要特别注意P元素的下移,加强水体P含量的检测。(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和碳磷比变化范围分别为5.93~15.62和7.11~19.9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百分比的范围分别为0.68%~2.57%、0.68%~3.33%、1.95%~5.23%。狗牙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和碳磷比显著低于裸地,表明狗牙根土壤有效氮、有效磷高于裸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百分比显著高于裸地,表明狗牙根土壤营养元素周转速率快于裸地。(4)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土壤含水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与土壤pH值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因此,在三峡库区消落带进行狗牙根草地恢复重建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质量,对加强三峡库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植被恢复 微生物生物量 消落带
下载PDF
川西平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吴晓玲 张世熔 +2 位作者 蒲玉琳 徐小逊 李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07-1616,共10页
本文通过区域调查采样和统计分析,探讨了川西平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特征及其对气候、海拔、母质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响应,揭示了其关键影响因素,以期为川西平原地区土壤质... 本文通过区域调查采样和统计分析,探讨了川西平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特征及其对气候、海拔、母质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响应,揭示了其关键影响因素,以期为川西平原地区土壤质量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的MBC、MBN和MBP含量表现为冲积土显著高于水稻土、潮土和黄壤(P<0.05),潮土MBC/MBN显著高于水稻土。气候和海拔的影响为:MBC、MBN和MBP含量随着≥0℃积温、≥10℃积温、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增加呈指数减少,而随干燥度和海拔增加呈线性增加。不同成土母质中,MBC、MBN和MBP含量均为灰色冲积物显著高于老冲积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三者含量为草地显著高于水田和旱地,水田、旱地和林地差异不显著。皮尔森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MBC和MBN均与≥0℃积温、年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MBP与母质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MBC主要受年均温、干燥度、年均降水量和母质的影响;MBN主要受海拔、干燥度和年均降水量的综合影响;MBP主要受母质、年均温、≥10℃积温和年均降水量的调控。因此,川西平原土壤MBC、MBN、MBP能灵敏地反映不同采样点气候的变化,可为该区气候变化下土壤碳、氮、磷的响应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气候 海拔 母质 土地利用
下载PDF
林火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灌丛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3
作者 许涛 李晓英 +4 位作者 蔡慧颖 韩易伦 刘静 李景涛 陈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林火是影响多年冻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火后多年冻土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火后冻土土壤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大兴安岭漠河2002年火烧灌丛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未火烧和火烧区分别随机设置5个试验样地采用土钻... 林火是影响多年冻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火后多年冻土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火后冻土土壤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大兴安岭漠河2002年火烧灌丛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未火烧和火烧区分别随机设置5个试验样地采用土钻分别采集土壤深度(h)为0<h≤30 cm和30 cm<h≤60 cm土层土壤土样,分析火后0~6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MBN)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火烧样地0<h≤30 cm和30 cm<h≤60 cm土层的MBC质量分数分别降低54.69%和53.11%,MBN质量分数分别降低38.77%、33.00%。(2)火烧样地0<h≤3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和土壤密度分别增加90.82%、161.54%,土壤含水率、全碳质量分数和全氮质量分数分别降低88.51%、48.57%和32.98%;30 cm<h≤6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硝态氮(NO-3-N)质量分数和pH分别增加213.26%、24.23%、38.36%和3.75%,土壤全碳、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分别降低44.70%、38.0%和31.03%。(3)在0<h≤30 cm土层,MBC、MBN与土壤含水率、土壤全碳、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密度和林火强度(FS)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全碳质量分数、土壤密度和林火强度是影响MBC和MBN的主要因子;在30 cm<h≤60 cm土层,MBC、MBN与全碳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密度、全碳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率是影响MBC和MBN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理化性质 灌丛湿地 大兴安岭
下载PDF
核桃大豆间作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氮素营养与酶活性特征
4
作者 刘小勇 任静 +5 位作者 张锐 郭志刚 彭海 韩富军 刘馨蔚 徐小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2-991,共10页
为掌握旱作区核桃大豆间作下土壤质量变化,探明土壤矿质营养、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以元林核桃(Juglans regia cv. L.)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核桃硬核期、坚果成熟期和落叶期3个关键物候期核桃大豆间作、核桃单... 为掌握旱作区核桃大豆间作下土壤质量变化,探明土壤矿质营养、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以元林核桃(Juglans regia cv. L.)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核桃硬核期、坚果成熟期和落叶期3个关键物候期核桃大豆间作、核桃单作两种栽培模式下土壤矿质营养、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以及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1)间作显著提高了核桃生育期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降低了核桃生育前期(硬核期和坚果成熟期)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AN)、有效磷(AP)含量和表层(0~20 cm)土壤速效钾(AK)含量,降低了土壤AN和AP的深层积累,加速了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2)间作提高了核桃生育期深层(40~60 cm)土壤MBC含量和硬核期土壤MBN含量,增加了坚果成熟期和落叶期0~40 cm土层土壤MBN含量,维持了深层土壤MBC含量;(3)间作条件下,土壤β-葡糖苷酶(BG)、磷酸单酯酶(AKP)、α-纤维素酶(CBH)、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均以坚果成熟期最高、硬核期最低,而硬核期5种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处理,坚果成熟期和落叶期均高于单作处理,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4)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MBC与全氮(TN)、AN和SOM极显著正相关(P<0.01),间作下土壤MBC、MBN与AKP均显著相关(P<0.05);土壤BG、AKP、CBH、NAG和LAP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可见,旱作区幼龄核桃园间作大豆,可以显著增加核桃生育期SOM、AN和AP含量,降低土壤AN和AP的深层积累,提高深层土壤MBC含量,增大坚果成熟期土壤酶活性,加速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大豆间作 土壤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性 矿质营养 旱作区
下载PDF
民勤荒漠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汤萃文 王瑛瑛 +3 位作者 李春霖 张玉霞 郑传贺 苏艳斌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以甘肃民勤连古城荒漠区5种典型植物群落为对象,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土壤MBC、MBN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MBC的最大值出现在红砂群落(282.90 mg/kg),土... 以甘肃民勤连古城荒漠区5种典型植物群落为对象,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土壤MBC、MBN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MBC的最大值出现在红砂群落(282.90 mg/kg),土壤MBN最大值出现在膜果麻黄群落(28.27 mg/kg)。(2)不同植物群落间,白刺群落的微生物量熵(qMB)最大,最小值出现在人工梭梭群落,5种植物群落间土壤qMB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MBC/MBN)的最大值出现在白刺群落,显著高于膜果麻黄群落和人工梭梭群落。(3)土壤MBC、MBN与生态化学计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土壤MBC与土壤全氮(TN)和有效磷(E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硝态氮(NO_(3)^(-)-N)和含水率(W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MBN与土壤WC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EP和速效钾(A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TN、NO_(3)^(-)-N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冗余分析进一步显示,NO_(3)^(-)-N和TN是影响土壤MBC、MBN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MBC、MBN不同,以红砂群落和膜果麻黄群落最为显著;土壤TN、EP、土壤NO_(3)^(-)-N和WC是影响土壤MBC的主要因子,土壤WC、土壤EP、AK、土壤TN和NO_(3)^(-)-N是影响土壤MBN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荒漠植被群落 民勤荒漠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
6
作者 唐志红 范以撒 +1 位作者 廖永峰 文倩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5期55-58,共4页
为研究人工刺槐林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以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的碳(C)、氮(N)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以及土壤碳、氮和MBC、MBN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 为研究人工刺槐林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以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的碳(C)、氮(N)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以及土壤碳、氮和MBC、MBN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表层(0~10 cm)土壤碳、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14、0.67 g/kg,碳氮比为9.16;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87.59、25.17 mg/kg,碳氮含量比值为11.43;土壤微生物碳墒平均值为4.68%,土壤微生物氮墒平均值为3.8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碳、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碳、氮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刺槐林 土壤有机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生物量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年际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4
7
作者 付志高 肖以华 +5 位作者 许涵 史欣 余海波 贲春丽 杨紫浓 李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2-1103,共12页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循环的主要驱动者,研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稳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内在的长期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为对象,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MBC和MBN)、土壤有机碳(SOC)、总氮...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循环的主要驱动者,研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稳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内在的长期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为对象,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MBC和MBN)、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可溶性碳(ROC)、速效氮(AN)、pH、土壤温度(ST)和土壤含水量(SWC)进行连续10年监测;应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及稳态分析等探究MBC和MBN的年际变化和稳态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旱季MBC和MBN含量分别在171.32—358.45和25.90—54.08 mg/kg区间波动,雨季分别在394.01—507.97和68.40—88.05 mg/kg区间波动;旱、雨季的MBC含量年际间变化显著(P<0.05),但MBN含量仅在旱季变化显著(P<0.05)。雨季MBC和MBN含量均显著高于旱季(P<0.01),且雨季的MBC和MBN含量是旱季的2倍以上。(2)旱、雨季的MBC与MBN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旱季,MBC和MBN均与ROC和A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此外,MBN含量也与TP(P<0.05)和SOC(P<0.01)显著正相关。在雨季,仅SOC与MBN呈显著正相关(P<0.05)。(3)在旱季,MBC含量变化主要受ROC(P<0.05)和AN(P<0.001)影响,MBN则受AN控制(P<0.05)。在雨季,AN(P<0.05)主导了MBC的变化,TP(P<0.05)和SOC(P<0.05)是MBN变异的主导因子。AN(P<0.001)和SOC(P<0.001)是旱、雨季土壤MBC和MBN变化的主导因子。(4)土壤MBC和MBC/MBN稳态指数在年际间均为绝对稳态型(P>0.05);雨季的MBN(P=0.685)为绝对稳态型,但旱季为非稳态(P<0.01,H>1)。雨季微生物熵显著高于旱季(P<0.01),表明土壤有机质质量及养分利用效率更高。综上,MBC和MBN含量受季节更替显著影响,且主要受土壤SOC和AN的影响;受旱季水分限制,MBN的稳态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年际动态特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冰 孟祥海 +5 位作者 王佰成 王文慧 时新瑞 徐德海 张帅 张星哲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24-29,共6页
为促进作物稳产增产,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免耕(NT)、浅耕(ST)、深耕(DT)]及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T)、秸秆离田]下,黑土区土壤剖面(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养分及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的变化。结果表明... 为促进作物稳产增产,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免耕(NT)、浅耕(ST)、深耕(DT)]及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T)、秸秆离田]下,黑土区土壤剖面(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养分及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在各耕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处理依次为NT-T、DT、ST-T和DT;全氮含量最高的处理依次为ST-T、DT、NT-T和NT-T;速效氮含量最高的处理依次为DT-T、DT-T、DT和NT;土壤各耕层pH均为ST处理最高;土壤含水率在0~10 cm土层中NT-T处理最高,其他土层中均为ST-T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表现为ST-T处理最高。不同的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水率在秸秆还田方式下表现最高;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无论在秸秆是否还田下,浅耕和深耕的方式均优于免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不同耕层 土壤养分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生物量
下载PDF
长期氮磷添加对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杨丽娟 孙凯 +4 位作者 程蕊 杨小立 王大郅 李红丽 王光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4-1633,共10页
滨海湿地土壤氮磷水平及比例的变化影响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目前长期氮磷添加对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其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和酶活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基于黄河... 滨海湿地土壤氮磷水平及比例的变化影响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目前长期氮磷添加对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其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和酶活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基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为期7 a(2014—2021年)的氮磷添加野外原位实验(包括低、中、高3种氮磷供应水平,每种氮磷供应水平设置5∶1、15∶1、45∶1这3种氮磷供应比例),探究了氮磷供应水平及比例对土壤微生物残体碳、酶活性及土壤有机碳(SOC)、速效氮、速效磷等含量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供应水平及比例对土壤微生物总残体碳、细菌残体碳、真菌残体碳及其与SOC的比值,SOC、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土壤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氮磷供应水平及比例仅显著影响β-1,4-葡萄糖苷酶含量,氮磷供应比例为15∶1时的高氮磷供应水平处理较对照降低约40%。在不同氮磷供应比例及水平添加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残体碳、酶活性及土壤碳氮磷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该研究强调了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和酶活性在维持滨海湿地有机碳储量方面的重要性,研究结果对提升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预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添加 土壤微生物残体 酶活性 含量
下载PDF
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64
10
作者 彭佩钦 吴金水 +4 位作者 黄道友 汪汉林 唐国勇 黄伟生 朱奇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261-2267,共7页
以湖南省沅江市典型湖垸为代表,通过密集取样分析,研究了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条件下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变化及其和土壤碳、氮、磷的关系,发现水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明显高于旱地,水田土壤中双季稻高于一季... 以湖南省沅江市典型湖垸为代表,通过密集取样分析,研究了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条件下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变化及其和土壤碳、氮、磷的关系,发现水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明显高于旱地,水田土壤中双季稻高于一季稻;土壤磷的含量旱地稍高于水田,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水田稍高于旱地.尽管在水田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有明显的不同,但水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典型样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占有机碳的比例为0.65%~7.24%,平均3.0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全氮的比例为0.98%~7.41%,平均3.8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占全磷的比例为0.16%~7.54%,平均2.80%.土壤C/N为3.87~17.31,平均9.15;BC/BN为4.06~9.29,平均7.26.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碳、氮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占全磷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之间的相关关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的利用方式和耕作制度导致了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能够很好地反映洞庭湖区农田土壤碳、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生物量 洞庭湖区 土地利用方式 耕作制度
下载PDF
亚热带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状况及其对施肥的反应特点 被引量:75
11
作者 刘守龙 肖和艾 +1 位作者 童成立 吴金水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8-283,共6页
以湖南省6个稻田长期定位监测点为对象,研究了亚热带地区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C、N、P)状况及其对施肥(包括化肥、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反应状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条件下,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分别为310—1270、3... 以湖南省6个稻田长期定位监测点为对象,研究了亚热带地区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C、N、P)状况及其对施肥(包括化肥、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反应状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条件下,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分别为310—1270、33.0—193、5.9—28mg/kg土)明显高于报道的旱作土壤的含量,说明稻田有较好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维持能力。各监测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及其对施肥的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施化肥(NPK)对半数监测点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影响不大,秸秆还田或施用有机肥则均有明显提高,但各监测点的提高幅度差别很大。尽管如此,增加新鲜有机物的投入(如秸秆还田和施有机肥)是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对养分的固持能力的主要途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平均占土壤有机C、全N和全P的2.9%、3.6%和2.1%,且受施肥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稻田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施肥
下载PDF
免耕对旱作燕麦田耕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郭晓霞 刘景辉 +3 位作者 张星杰 李立军 赵宝平 Surya N.Acharya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5-582,共8页
2005~2008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研究了免耕留低茬(NL)、免耕留高茬(NH)、免耕留低茬覆盖(NLS)、免耕留高茬覆盖(NHS)和常规耕作(T)5种耕作方式对旱坡地燕麦田耕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2005~2008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研究了免耕留低茬(NL)、免耕留高茬(NH)、免耕留低茬覆盖(NLS)、免耕留高茬覆盖(NHS)和常规耕作(T)5种耕作方式对旱坡地燕麦田耕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在不同年际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呈双峰曲线变化,其中,NHS和NLS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峰值出现在拔节期和灌浆期,NH、NL和T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峰值出现在孕穗期和灌浆期,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峰值则出现在苗期和灌浆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呈单峰曲线变化,各处理的峰值均出现在灌浆期。不同年份间、不同生育期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NHS>NLS>NH>NL>T。其中,免耕各处理的燕麦产量相对常规耕作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以2008年为例,NHS、NLS、NH、NL燕麦产量分别较T增加了22%、17%、11%、5%。综上所述,免耕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而且可有效地增加作物产量,尤其是NHS和NLS处理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燕麦 耕层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产量
下载PDF
长期免耕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572
13
作者 徐阳春 沈其荣 冉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9-96,共8页
通过设置在江苏省句容农科所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免耕及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 1 6年 32茬稻—麦水旱轮作后 ,表土层 ( 0~ 5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比亚表层 ( 5~ 1 0cm)分别... 通过设置在江苏省句容农科所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免耕及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 1 6年 32茬稻—麦水旱轮作后 ,表土层 ( 0~ 5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比亚表层 ( 5~ 1 0cm)分别高 2 7.5 %、43.6%和1 1 %。与常规耕翻相比长期免耕处理表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 5 .4%和 45 .4% ,而微生物生物量磷无明显变化规律 ;亚表层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免耕与耕翻两种耕作方式间的差异不显著。尽管各施肥处理施用的氮、磷、钾数量完全相等 ,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却因肥料种类的不同而异。综合 0~ 5和 5~ 1 0cm土层 ,微生物生物量碳、磷为 :猪粪 +化肥 >秸秆 +化肥 >绿肥 +化肥 >化肥 >不施肥 ,微生物生物量氮则为 :猪粪 +化肥 >绿肥 +化肥 >秸秆 +化肥 >化肥 >不施肥。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土壤碱解氮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表明其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有机肥料 微生物 生物量 微生物 微生物
下载PDF
湘中丘陵区4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李胜蓝 方晰 +2 位作者 项文化 孙伟军 张仕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6,共9页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比较湘中丘陵区4种不同森林类型(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含...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比较湘中丘陵区4种不同森林类型(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含水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森林各层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平均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随着林分组成树种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和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各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高于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和杉木人工林,且以南酸枣落叶阔叶林最高,杉木人工林最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2.3% ~2.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占全氮含量的4.5% ~6.4%,均以南酸枣落叶阔叶林最高,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最低;4种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型”,呈现出“夏高冬低”型或“秋高春低”型,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季节波动幅度较其他2种森林明显,但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季节波动幅度没有其他2种森林明显;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含量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o.o1),但与土壤含水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初步揭示该地区4种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的季节变化不直接受控于土壤自然含水率,4种森林与环境因子长期共同作用导致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差异是影响不同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差异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丘陵区 杉木人工林 演替阶段 天然次生林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下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 被引量:47
15
作者 张蕴薇 韩建国 +1 位作者 韩永伟 牛忠联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3-345,342,共4页
试验测定了华北农牧交错带地区不同放牧强度下(轻牧,6只羊/hm2;中牧,10只/hm2;重牧,13只/hm2)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微生物量碳氮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放牧期间均以中牧区较高,在停牧年,以轻... 试验测定了华北农牧交错带地区不同放牧强度下(轻牧,6只羊/hm2;中牧,10只/hm2;重牧,13只/hm2)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微生物量碳氮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放牧期间均以中牧区较高,在停牧年,以轻牧区和对照区较高;随着放牧时间延长及环境条件恶化,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迅速降低;从微生物量碳氮随放牧强度变化的角度,在干旱地区放牧强度不宜高于轻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人工草地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 含量
下载PDF
旅游踩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谭周进 戴素明 +1 位作者 谢桂先 田慧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21-1926,共6页
为了探明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保护土壤生态平衡及合理开发自然保护区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旅游踩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设的3个试验区中,0-5cm土壤层的微... 为了探明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保护土壤生态平衡及合理开发自然保护区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旅游踩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设的3个试验区中,0-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受到旅游踩踏的影响最严重,5-1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受到旅游踩踏的影响较严重,而15-2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受到旅游踩踏的影响最轻,旅游踩踏对所设3个试验区中3个层次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从旅游踩踏对3个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影响程度来看,0-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受到的影响最严重,5-1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受到的影响较严重,而15-2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受到的影响最轻。背景区与缓冲区15-2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遭到了旅游踩踏的破坏,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已受到了旅游踩踏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活动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微生物生物量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矿质态氮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0
17
作者 梁斌 周建斌 杨学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1-326,共6页
利用位于陕西杨凌的17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化肥配施有机肥(F+M)和化肥加秸秆还田(F+S)处理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SMBN)和矿质态氮含量的影响... 利用位于陕西杨凌的17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化肥配施有机肥(F+M)和化肥加秸秆还田(F+S)处理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SMBN)和矿质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土壤SMBC、SMBN和矿质态氮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64.8~752.2、37.51~14.8和3.83~8.5 mg/kg。不同处理相比,F+M处理中各采样时期(小麦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及玉米播种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和收获后)土壤SMBC和SMBN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不施肥对照的1.382~.65和1.892~.50倍;F+S处理矿质态氮含量最高,SMBC和SMBN也高于F和CK处理,大部分采样时期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与CK相比,长期单施化肥也使各时期SMBC和SMBN含量提高。在小麦拔节期到灌浆期的旺盛生长阶段各施肥处理土壤SMBN含量均下降,而矿质态氮含量变化不大,处于较低水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到灌浆期的旺盛生长阶段,F+M、F+S和F处理土壤矿质态氮含量显著下降,而SMBN含量均有所升高。表明在土壤矿质态氮含量较高时,作物首先利用矿质态氮,而在土壤矿质态氮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时,微生物固持的氮素可能会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长期施肥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矿质态
下载PDF
速生杨人工林对土壤碳氮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秀玲 李君剑 石福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35,共4页
以耕地为对照,在山东德州对4年生和7年生速生杨人工林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在0—5和5—10 cm土层,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都显著低于耕地,微生物... 以耕地为对照,在山东德州对4年生和7年生速生杨人工林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在0—5和5—10 cm土层,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都显著低于耕地,微生物生物量降低幅度比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大。10 cm以下土层检测指标在各样地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碳、土壤全氮与微生物氮分别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耕地转为林地后,土壤肥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杨 人工林 土壤有机 土壤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蒋跃利 赵彤 +2 位作者 闫浩 黄懿梅 安韶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68,共7页
为探讨植被区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在陕西省延河流域森林区、森林草原区和草原区采集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样品(0—10cm,10—30cm),并对其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和微生物量磷(SMBP)及土壤理化性质... 为探讨植被区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在陕西省延河流域森林区、森林草原区和草原区采集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样品(0—10cm,10—30cm),并对其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和微生物量磷(SMBP)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量磷的含量在3个植被区中均是在农地、撂荒地中相对较高,微生物量碳、氮在森林区表现为:乔木林地>农地;在森林草原区表现为:灌木林地>天然草地>乔木林地>农地>撂荒地;在草原区表现为:天然草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撂荒地。相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在森林区最高,森林草原区次之,草原区最低。相关分析表明,微生物量碳、氮、磷、代谢熵、微生物量碳氮比与土壤养分相关性极为密切。因此,土壤微生物量能够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不同植被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改善作用不同,林地和天然草地作用效果好,对土壤微生物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区 土地利用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添加莠去津的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对外源有机无机物质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超兰 徐建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60,72,共5页
研究了添加有机、无机营养物质对外加除草剂莠去津土壤(每1g土中含莠去津10mg/)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仅加莠去津的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分别... 研究了添加有机、无机营养物质对外加除草剂莠去津土壤(每1g土中含莠去津10mg/)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仅加莠去津的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分别平均降低了13.5%,10.1%,20.0%。但是,施用有机、无机营养物质的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处理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影响程度依次为:腐熟猪粪>紫云英>水稻秸秆腐熟猪粪>N、P肥配施>单施N肥>单施P肥。而对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的影响则为:腐熟猪粪>N、P肥配施>紫云英>单施N肥>单施P肥>水稻秸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土壤 微生物 生物量 外源有机无机物质 动态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