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辽河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64
1
作者 柯欣 梁文举 +4 位作者 宇万太 谢荣栋 翁朝联 杨毅明 尹文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00-604,共5页
2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对下辽河平原地区撂荒、林地、旱田、水田 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微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 .应用个体数密度、类群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 4个群落参数 ,研究了土壤微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 ... 2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对下辽河平原地区撂荒、林地、旱田、水田 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微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 .应用个体数密度、类群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 4个群落参数 ,研究了土壤微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 .结果表明 ,撂荒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的 4个群落参数均为最高 ,旱田均为最低 ,季节变化影响土壤微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 ,但土地利用方式不影响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型 .下辽河平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共鉴定出土壤微节肢动物 12个类群 ,撂荒、林地、旱田中弹尾目 (Collem bola)和蜱螨目 (Acarina)为优势类群 ,双翅目 (Diptera)、鞘翅目 (Coleoptera)和膜翅目 (Hymenoptera)为常见类群 ,水田中弹尾目、蜱螨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类群 ,鞘翅目为常见类群 .各土地利用方式、各季节均在表层土壤出现的类群最多、密度最高 ,中层次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指示生物 土地利用 下辽河平原
下载PDF
退化喀斯特生态恢复过程对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宜蓉 龙健 +4 位作者 李娟 刘灵飞 廖洪凯 王显 杨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0-318,共9页
为研究退化喀斯特生态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的变化特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的草地、灌木丛、灌木林和原森林4种不同演替过程的典型样地,采集土壤样品并分离鉴定土壤动物,分析退化喀斯特生态环境的恢... 为研究退化喀斯特生态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的变化特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的草地、灌木丛、灌木林和原森林4种不同演替过程的典型样地,采集土壤样品并分离鉴定土壤动物,分析退化喀斯特生态环境的恢复过程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微节肢动物121只,隶属2纲3目9科,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丰富,其中隐气门亚目螨、捕食性螨在不同的恢复阶段处于优势群落的地位。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铵态氮、易氧化碳对土壤微节肢动物营养功能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除均匀度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表明,退化喀斯特生态环境恢复过程对土壤微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性均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0.01),对于土壤微节肢动物微食物网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壤微节肢动物 土壤养分 多样性 生态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