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松水曲柳纯林与混交林土壤水分性质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永亮 李传荣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5-87,116,共4页
对红松、水曲柳纯林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与水曲柳混交后,无论是从各土层还是整个土层的平均值看,混交林中土壤容重较红松纯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持水... 对红松、水曲柳纯林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与水曲柳混交后,无论是从各土层还是整个土层的平均值看,混交林中土壤容重较红松纯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有效含水量、贮水能力、渗透系数K10等均较红松纯林明显增加,就整个土层的平均值而言,分别增加19.17%,21.50%,12.17%,32.68%,24.29%,42.22%,19.72%,27.71%,12.17%和39.44%。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与水曲柳混交后土壤的孔隙状况得到了改善,混交林土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较红松纯林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性质 混交林 纯林 红松 水曲柳
下载PDF
内蒙古敖包小流域土壤水分性质与土壤墒情分布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富仓 康绍忠 +2 位作者 聂光镛 张发 王文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15,共6页
内蒙古敖包小流域属于黄土兵陵区,该区土壤水分性质特点是:剖面土质均一且质地较轻,土壤持水能力较强,有效水含量较多,土壤深层贮水较丰富,土壤入惨能力强。土壤墒情因耕作措施、土地利用状况、坡向及其位置不同产生明显的差异,... 内蒙古敖包小流域属于黄土兵陵区,该区土壤水分性质特点是:剖面土质均一且质地较轻,土壤持水能力较强,有效水含量较多,土壤深层贮水较丰富,土壤入惨能力强。土壤墒情因耕作措施、土地利用状况、坡向及其位置不同产生明显的差异,进而影响土壤生产力,采用修筑水平埝地和梯田,精耕细作,疏松表层土壤等措施,能有效地接纳降水就地入惨,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作物水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性质 土壤墒情 小流域
下载PDF
园林废弃物覆盖组分及厚度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3
作者 毛晓宁 史正军 +2 位作者 谢惠春 袁峰均 潘松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目的】探索园林废弃物的不同组分、覆盖厚度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对园林废弃物按照草屑、树叶、枝叶混合物、树枝4类不同覆盖材料进行分类,经预处理后按3、6 cm和9 cm的覆盖厚度设置覆盖组分及厚度的二因素园林废弃物... 【目的】探索园林废弃物的不同组分、覆盖厚度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对园林废弃物按照草屑、树叶、枝叶混合物、树枝4类不同覆盖材料进行分类,经预处理后按3、6 cm和9 cm的覆盖厚度设置覆盖组分及厚度的二因素园林废弃物覆盖栽培试验。经过21个月的培养后,测定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通气度、持水量、排水能力,对各指标进行单项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园林废弃物用于地表覆盖可有效改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改善效果因覆盖材料类型和覆盖厚度而异。与裸土对照相比,覆盖条件下的土壤体积质量显著降低了5.6%~13.6%,土壤孔隙度显著增加了25.2%~82.9%,土壤最大持水量显著增加了31.9%~108.2%,毛管持水量显著增加了36.7%~114.2%,田间持水率显著增加了64.1%~149.8%,土壤排水能力显著增加了38.2%~67.1%。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6种适宜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不同园林废弃物组分与覆盖厚度组合模式,分别为9cm树叶、9 cm草屑、9 cm枝叶、6 cm草屑、6 cm树叶及9 cm树枝。【结论】园林废弃物覆盖可有效降低土壤体积质量、改善土壤孔隙度和排水特性,从而提升土壤水源涵养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选择适宜的覆盖材料类型和覆盖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 覆盖物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因子分析
下载PDF
坡位对冀西北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姚丽芳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4期68-71,共4页
为比较不同坡位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差异,选择冀西北张家口市涿鹿林场的白桦和华北落叶松2种纯林,在坡上、坡下分别取样进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1)白桦林土壤容重为0.66~1.17 g·cm^(-3),华北落叶松林为0.7... 为比较不同坡位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差异,选择冀西北张家口市涿鹿林场的白桦和华北落叶松2种纯林,在坡上、坡下分别取样进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1)白桦林土壤容重为0.66~1.17 g·cm^(-3),华北落叶松林为0.79~1.16 g·cm^(-3),2种林分土壤容重均为坡上>坡下,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白桦林坡上与坡下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P>0.05),华北落叶松林坡上与坡下差异显著(P<0.05)。(2)2种林分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均为坡下>坡上,坡位与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坡上与坡下土壤总孔隙度差异显著。(3)白桦林与华北落叶松林土壤饱和持水量总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为坡下>坡上,2种林分坡上与坡下饱和持水量相关性及差异性均极显著。(4)2种林分土壤容重与持水量、孔隙度均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持水量与总孔隙度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位 林地土壤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土壤容重 土壤持水量
下载PDF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贮水能力影响研究
5
作者 郭琴 李奕 +2 位作者 李祥余 王海舟 徐国斌 《萍乡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为探究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选取撂荒地、水稻田和旱田三块样地作为试验地,采用环刀法进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0~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大小表现为:水稻田(484.05... 为探究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选取撂荒地、水稻田和旱田三块样地作为试验地,采用环刀法进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0~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大小表现为:水稻田(484.05±54.66 g/kg)>旱田(411.87±26.47 g/kg)>撂荒地(257.49±40.00 g/kg);土壤容重平均值大小表现为:撂荒地(1.345±0.156 g/cm^(3))>水稻田(1.293±0.172 g/cm^(3))>旱田(1.139±0.065 g/cm^(3));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值大小表现为:旱田(57.01±1.48%)>水稻田(48.30±4.52%)>撂荒地(46.61±0.47%);土壤最大蓄水量平均值大小表现为:旱田(570.09±14.76 t/hm^(2))>水稻田(483.02±45.17 t/hm^(2))>撂荒地(466.09±4.72 t/hm^(2)),土壤毛管蓄水量与土壤最大蓄水量变化规律一致。可见,旱田的土壤结构及土壤蓄水能力均好于撂荒地和水稻田,一定程度的农业活动,将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及提高土壤贮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被引量:45
6
作者 杨弘 李忠 +3 位作者 裴铁璠 王安志 金昌杰 朱教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2-276,共5页
对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容重和各种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容重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加,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逐渐降低;... 对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容重和各种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容重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加,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逐渐降低;两种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比较明显,阔叶红松林0~100cm土层的平均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1.41g.cm-3、52.31%、46.11%和6.20%,暗针叶林地土壤分别为0.98g.cm-3、50.65%、40.32%和10.33%;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地土壤100cm土层贮水能力相差较大,分别为619.89和1033.05t.hm-2.两种森林类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一般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阔叶红松林 暗针叶林
下载PDF
火烧对不同林型下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1
7
作者 胡海清 刘洋 +2 位作者 孙龙 蔡体久 宋立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165,共4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松岭林区白桦林、落叶松林以及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的当年高强度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无论是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还是贮水能力,0~10cm... 通过对大兴安岭松岭林区白桦林、落叶松林以及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的当年高强度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无论是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还是贮水能力,0~10cm土层土壤都较10~20cm土层土壤优越,火烧没有改变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但相差明显增高。3种林型相比,在对照样地,白桦林土壤通气性优于落叶松林,而在火烧迹地,落叶松林优于白桦林。无论是在对照样地还是火烧迹地,落叶松林土壤的持水量平均值均大于白桦林,而白桦林土壤的平均贮水能力优于落叶松林。总体上看,在研究地区无论是土壤通气性、土壤持水量还是贮水能力,白桦林和落叶松林都较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优越。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相比,火烧对3种林型的影响趋势相同,即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平均孔隙度以及土壤持水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火烧 林地类型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被引量:22
8
作者 高艳鹏 赵廷宁 +3 位作者 骆汉 陈琳 韩愈 王振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4-66,71,共4页
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植被恢复重建及生态环境建设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密度的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林分的土壤平均密度都低于农田,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土壤密度最... 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植被恢复重建及生态环境建设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密度的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林分的土壤平均密度都低于农田,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土壤密度最小,为1.225 9 g/cm3;土壤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刺槐林分的孔隙度和通气度都大于农田,退耕还林后,土壤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孔隙度最大。刺槐林分土壤持水量都要好于农田,土壤平均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持水性能最好;持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密度为1 600株/hm2的刺槐林土壤饱和蓄水量和非毛管蓄水量最高,分别为558.12和52.45 mm,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土壤表层蓄水能力好于中、下层;密度为1 800株/hm2的刺槐林土壤涵蓄降水量和有效涵蓄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人工刺槐林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下载PDF
不同经营模式下毛竹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比较 被引量:22
9
作者 丁新新 洪伟 +4 位作者 陈建忠 李键 林晗 陈灿 吴承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78,共5页
通过对建阳市黄坑镇毛竹笋用林、毛竹材用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油桐混交林等5种林分类型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差异的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毛竹材用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油桐混交林... 通过对建阳市黄坑镇毛竹笋用林、毛竹材用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油桐混交林等5种林分类型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差异的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毛竹材用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油桐混交林,而毛竹笋用林的土壤容重最大。5种经营方式下毛竹林的总孔隙度的范围在50.80V%~69.75V%。表层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平均值呈现出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材用林〉毛竹笋用林〉毛竹油桐混交林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毛竹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下载PDF
滨海盐碱区不同林龄柽柳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差异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永涛 李宗泰 +4 位作者 王振猛 杨庆山 王莉莉 王月海 刘德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5-79,共5页
为揭示柽柳人工林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对3种林龄(3、6、8 a)柽柳林地的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持水贮水能力以及渗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龄和土层深度均可影响柽柳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其中土壤密... 为揭示柽柳人工林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对3种林龄(3、6、8 a)柽柳林地的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持水贮水能力以及渗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龄和土层深度均可影响柽柳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其中土壤密度随林龄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土壤孔隙度、持水量、贮水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指标在3 a与8 a林地间及表层土(0≤土层深度(H)<20 cm)与深层土(40 cm≤H<60 cm)间差异均显著(P<0.05);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现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在不同林龄林地间由大到小的顺序均表现为8、6、3 a,且8、6 a林地与3 a林地差异显著(P<0.05)。综合来看,随着林龄的增长,柽柳林中凋落物分解与细根生长的作用逐步增强,0 cm≤H<60 cm土壤剖面内的土壤密度、孔隙度、持水性及渗透性得到很大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能力明显提高。因此,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区营造柽柳人工林有利于改善土壤水分物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人工林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土壤渗透速率 滨海盐碱区
下载PDF
帽儿山林场不同河岸带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崔东海 韩壮行 +2 位作者 姚琴 乔树亮 纪萱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2-44,共3页
利用环刀法对帽儿山林场内的森林、灌丛、草地3种河岸带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植被类型河岸带,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持水量和孔隙度、渗透速度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持水能力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利用环刀法对帽儿山林场内的森林、灌丛、草地3种河岸带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植被类型河岸带,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持水量和孔隙度、渗透速度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持水能力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随着与溪流距离的增加,土壤密度、孔隙度、渗透性有增加的趋势,而持水量有减小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河岸带中,森林、灌丛、草地河岸带的总孔隙度都大于60%,毛管孔隙度超过50%,其中森林河岸带的土壤密度0.8g/cm3左右,显著的低于灌丛和草地河岸带(1.0g/cm3左右),森林河岸带土壤渗透速度接近于2.0mm/min,饱和持水量大于80%,毛管持水量70%左右,都显著高于灌丛、草地河岸带。其中,草地河岸带非毛管孔隙度为5%左右,而渗透速度仅为0.1mm/min。由于森林河岸带在土壤透气性、持水性、入渗性能方面明显好于灌丛和草地,对于溶解在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消除应当具有更高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植被类型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下载PDF
海南省两种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向仰州 徐大平 +2 位作者 杨曾奖 张宁南 郭俊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1,共5页
通过测定和比较分析海南桉树人工林和橡胶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土壤水分物理特性以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桉树林下植物种类共有22种,分属14科20属,橡胶林下植物种类共有25种,分属15科22属。(2)两... 通过测定和比较分析海南桉树人工林和橡胶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土壤水分物理特性以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桉树林下植物种类共有22种,分属14科20属,橡胶林下植物种类共有25种,分属15科22属。(2)两种森林的土壤容重总体表现为表层小于底层,表土层中桉树林的土壤容重均大于橡胶林,而中下层的土壤容重是前者小于后者;土壤总孔隙度均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在表土层中,橡胶林土壤总孔隙度大于桉树人工林,而在底土层中两种林型接近;橡胶林的毛管孔隙度随土层增加呈递减趋势,桉树林是先减小后增加;在表土层,两种林型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表现为橡胶林大于桉树林,在底土层两种林型基本一致。两种森林的土壤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排水能力均为:橡胶林大于桉树林。(3)与橡胶林相比,桉树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物理特性相关性较小,而负相关程度较高;土壤毛管孔隙度、排水能力对桉树林下物种多样性起促进作用,而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起抑制作用;橡胶林物种多样性与毛管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呈正相关,与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排水能力呈负相关。因此,橡胶林下物种多样性、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均优于桉树林,控制两种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大小的土壤水分因子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橡胶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下载PDF
上海外环线绿地群落凋落物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郑思俊 张庆费 +1 位作者 吴海萍 夏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2-1126,共5页
选取上海外环线绿化带8个人工植物群落为对象,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了凋落物量、土壤孔隙性状和持水特性,探讨了城市绿地群落凋落物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群落0~10cm土壤的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质量... 选取上海外环线绿化带8个人工植物群落为对象,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了凋落物量、土壤孔隙性状和持水特性,探讨了城市绿地群落凋落物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群落0~10cm土壤的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质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土壤通气度均显著高于裸地(P〈0.05),而容重均显著低于裸地(P〈0.05);10~20cm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差异不显著;凋落物年凋落量与绿地群落0~10cm土壤毛管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绿地群落0~10cm土壤持水特性相关性均不显著;凋落物现存量与绿地群落0~10cm土壤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呈显著正相关,与0~10cm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而凋落物年凋落量、现存量与绿地群落10~20cm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相关性均不显著;绿地群落凋落物蓄积能有效改善绿地群落内表层土壤(0~10cm)水分物理性质,主要是改良土壤孔隙状况;在绿地养护中应保留绿地群落凋落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群落 凋落物 年凋落量 现存量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下载PDF
干热河谷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敏 熊东红 +4 位作者 张宝军 张素 杨丹 徐丽 陈廷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5-640,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冲沟集水区、沟头和沟床的考察采样及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冲沟不同部位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冲沟不同部位土壤容重差异显著,其大小表现为:集水区>沟床>沟头,分别为1.71,1.58,1.45 g/cm3,... 本研究通过对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冲沟集水区、沟头和沟床的考察采样及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冲沟不同部位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冲沟不同部位土壤容重差异显著,其大小表现为:集水区>沟床>沟头,分别为1.71,1.58,1.45 g/cm3,且集水区、沟头和沟床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各部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表现为:沟头>沟床>集水区,且其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3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试验土层中均表现为:沟头>沟床>集水区,土壤饱和蓄水量则是:集水区>沟床>沟头;冲沟不同部位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均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冲沟 不同部位 干热河谷
下载PDF
黑土区短期免耕对大豆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江恒 韩晓增 +1 位作者 邹文秀 杨春葆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380,共7页
耕作和施肥是影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2个重要因素,为探讨免耕和长期单施化肥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施用化肥+传统耕作(NP+CT),施用化肥... 耕作和施肥是影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2个重要因素,为探讨免耕和长期单施化肥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施用化肥+传统耕作(NP+CT),施用化肥+免耕(NP+NT),无肥+传统耕作(CK+CT),无肥+免耕(CK+NT)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短期免耕(3 a)后显著地增加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表现在与传统耕作相比水稳定性大团聚体(>0.25 mm)的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分别提高9.03%,10.90%和20.39%。耕作和施肥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但是与施肥相比,耕作方式能够解释更多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异。免耕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减少了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施肥仅对0~10 cm土层土壤毛管含水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耕作和施肥对0~1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同时与施肥相比,耕作能够解释更多的0~1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变异。耕作和施肥对10~20 cm土层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影响不显著。因此,在研究区域内耕作是影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传统耕作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下载PDF
微立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差异及对水曲柳幼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庆成 张彦东 王政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35-338,共4页
采用较小立地尺度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及与水曲柳生长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除传统尺度立地上土壤水分 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外 ,该尺度立地内部微立地间亦存在较大的变化 ,一些指标如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通气度和土壤渗透系... 采用较小立地尺度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及与水曲柳生长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除传统尺度立地上土壤水分 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外 ,该尺度立地内部微立地间亦存在较大的变化 ,一些指标如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通气度和土壤渗透系数等在微立地间的变化甚至超出立地间的变化 .土壤水分 物理性质的差异 ,使得不同微立地间水曲柳生长存在较大差异 ,同一立地内不同微立地间林木生长差异明显高于不同立地间的差异 .土壤水分 物理性质及林木生长受到局部地段微立地的影响 .微立地的研究对进一步实现适地适树具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立地 水曲柳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幼林生长 人工林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草)区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梁伟 白翠霞 +2 位作者 孙保平 郝登耀 齐举一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18,共2页
以陕西省吴旗县柴沟流域为例研究了退耕还林(草)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土壤自然含水率提高了48.0%,持水量是农田的1.55倍,孔隙度是农田的1.12倍,在... 以陕西省吴旗县柴沟流域为例研究了退耕还林(草)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土壤自然含水率提高了48.0%,持水量是农田的1.55倍,孔隙度是农田的1.12倍,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提高了土壤保水、蓄水性能,改善了土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杉木采伐迹地改植尾巨桉后对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黄承标 刘运华 +3 位作者 黄丹 陈桂金 黄光银 李保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38-642,共5页
以厚荚相思林和灌草坡自然恢复植被为对照,研究了尾巨桉人工林随着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尾巨桉林地在连续晴天和连续雨天情况下土壤(0~80cm土层)平均含水率依次为18.33%~22.69%和22.29%~26.66%,分... 以厚荚相思林和灌草坡自然恢复植被为对照,研究了尾巨桉人工林随着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尾巨桉林地在连续晴天和连续雨天情况下土壤(0~80cm土层)平均含水率依次为18.33%~22.69%和22.29%~26.66%,分别比厚荚相思林和灌草坡减少1.0%~18.1%;(2)尾巨桉林地(0-1m)平均土壤渗透速度为2.72~10.56mm·min-1,比灌草坡增加2.5%~7.1%,而比厚荚相思林减少6.5%~25.4%;(3)尾巨桉林地(0~1m)平均土壤容重为1.219~1.499g·cm-3,比灌草坡下降0.6%~2.6%,而比厚荚相思林增大0.8%~2.5%;(4)尾巨桉林地((0~1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依次为8.3%~12.8%、33.2%~36.0%和43.2%~46.0%,比灌草坡提高1.6%~2.4%,而比厚荚相思林降低1.5%~3.2%;(5)尾巨桉林地(0-1m)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小持水量依次为433.30mm、347.44mm和253.14mm,分别比灌草坡和厚荚相思林降低1.5%~3.3%;(6)尾巨桉林地(0~1m)土壤有效贮水量为265.6mm,比灌草坡和厚荚相思林降低1.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尾巨桉人工林 厚荚相思人工林 灌草坡植被 杉木林采伐迹地
下载PDF
不同毛竹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特征比较 被引量:27
19
作者 高志勤 傅懋毅 《林业科技开发》 2005年第6期12-15,共4页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位于浙江省富阳尖山的集约经营毛竹纯林(含垦复)、天然起源的毛竹木荷混交林,在2004年春季采集不同林分下0~10,20~30,40~50 cm 3个层次的土壤容重圈样品,测定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水分常数).结果表明,3类林分土壤...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位于浙江省富阳尖山的集约经营毛竹纯林(含垦复)、天然起源的毛竹木荷混交林,在2004年春季采集不同林分下0~10,20~30,40~50 cm 3个层次的土壤容重圈样品,测定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水分常数).结果表明,3类林分土壤总孔隙度是42.98V%~66.45V%,其中非毛管孔隙占总孔隙1/6~1/2,通透性良好.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之比值为未垦复毛竹纯林(3.07)>垦复毛竹纯林(2.20)>毛竹木荷混交林(1.66),因而,毛竹木荷混交林土壤通气状况好于垦复毛竹纯林,未垦复毛竹纯林通气状况相对较差.若以0~50 cm层次着眼:毛竹纯林田间持水量8.43~30.02 mm,毛竹木荷混交林为3.76~48.94 mm;毛竹纯林最佳含水率下限为12.45~88.01 mm,毛竹木荷混交林为46.05~115.20 mm.毛竹木荷混交林的水源涵养潜力和改良土壤结构作用优于毛竹纯林,垦复之后的毛竹林土壤通透性显著提高,但蓄水量又小于相似立地条件下的毛竹纯林或竹木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纯林 混交竹林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水源涵养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土壤容重 毛竹林 特征比较 土壤总孔隙度 竹木混交林 毛竹纯林 土壤通透性 田间持水量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高原区几种灌木对土壤水分和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瑞 莫红林 +2 位作者 李光容 喻理飞 戴全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2,共5页
对贵州喀斯特高原区的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矮生栒子3种灌木及无植被生长的土壤(0-20 cm)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无植被〉矮生栒子〉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且变化差异极显著;(2)土壤总... 对贵州喀斯特高原区的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矮生栒子3种灌木及无植被生长的土壤(0-20 cm)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无植被〉矮生栒子〉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且变化差异极显著;(2)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的大小变化及相互间的变化差异显著性规律不一致;(3)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小(田间)持水量均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小叶平枝栒子〉堆花小檗〉矮生栒子〉无植被,但相互间的变化差异显著性规律不一致;土壤蓄水量的大小顺序表现为: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矮生栒子〉无植被,其中堆花小檗与小叶平枝栒子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与矮生栒子和无植被变化差异均极显著,矮生栒子与无植被变化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喀斯特高原区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