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高原次生林演替过程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化学组成响应特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刘涵宇
刘颖异
+4 位作者
张琦
封伦
高起乾
任成杰
韩新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75-2282,共8页
为探明黄土高原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化学组成演化特征,选取陕北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次生林演替初级阶段(山杨林)、过渡阶段(山杨、辽东栎混交林)和顶级阶段(辽东栎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层深度(0~10、 10~20、 20~30...
为探明黄土高原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化学组成演化特征,选取陕北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次生林演替初级阶段(山杨林)、过渡阶段(山杨、辽东栎混交林)和顶级阶段(辽东栎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层深度(0~10、 10~20、 20~30、 30~50和50~10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储量和化学组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随次生林演替过程显著增加(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储量从初级阶段的64.8Mg·hm^(-2)增加至顶级阶段的129.2Mg·hm^(-2),增加了99%.(2)次生林演替过程中,表层(0~30 cm)土壤有机碳中结构简单、相对易分解的脂肪族碳组分相对含量减少,结构复杂、相对难分解的芳香族碳组分相对含量增加,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化学组成稳定性随次生林演替过程显著提高,而深层(30~100cm)土壤有机碳化学组成稳定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即过渡阶段>顶级阶段>初级阶段.(3)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初级阶段和过渡阶段土壤有机碳化学组成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增加,顶级阶段整体上趋于稳定,深层土壤碳稳定性略有降低.(4)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储量、化学组成稳定性均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的来说,次生林演替过程中0~10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均显著提升,扮演了“碳汇”的角色,且随次生演替过程,表层(0~30cm)土壤有机碳化学组成稳定性显著增加,深层(30~100 cm)土壤有机碳化学组成稳定性先增加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次生林演替
土壤
有机
碳
化学
组成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
土壤
有机
碳
库
原文传递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量对免耕土壤有机碳中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朱雪峰
张春雨
+5 位作者
郝艳杰
鲍雪莲
霍海南
何红波
梁超
解宏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85-2692,共8页
依托位于中国东北黑土地区长期免耕玉米秸秆还田试验平台,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量(0、33%、67%和100%)连续归还8年后表层(0~5 cm)、中层(20~40 cm)和深层(60~100 cm)土壤有机碳中红外光谱特征,评价了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免耕土壤碳化学组成...
依托位于中国东北黑土地区长期免耕玉米秸秆还田试验平台,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量(0、33%、67%和100%)连续归还8年后表层(0~5 cm)、中层(20~40 cm)和深层(60~100 cm)土壤有机碳中红外光谱特征,评价了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免耕土壤碳化学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无秸秆覆盖还田相比,33%与100%秸秆还田均有利于表层和中层多糖组分的积累,但前者降低了表层土壤碳组成多样性,而后者有利于各层次土壤碳化学稳定性的维持;67%秸秆还田提高了深层土壤碳化学稳定性。综上,当秸秆资源充足时,免耕结合100%全量秸秆还田可在提高0~40 cm土层微生物可利用碳底物的基础上,维持土壤碳的化学稳定性。秸秆还田量与土壤中红外光谱特征间无线性关联,表明亟需挖掘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下土壤碳周转的微生物参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化学组成
中红外光谱
土壤
碳
化学
稳定性
保护性耕作
深层
土壤
碳
原文传递
题名
黄土高原次生林演替过程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化学组成响应特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刘涵宇
刘颖异
张琦
封伦
高起乾
任成杰
韩新辉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黄龙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75-2282,共8页
基金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科技创新发展与研究项目(20201321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543)。
文摘
为探明黄土高原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化学组成演化特征,选取陕北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次生林演替初级阶段(山杨林)、过渡阶段(山杨、辽东栎混交林)和顶级阶段(辽东栎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层深度(0~10、 10~20、 20~30、 30~50和50~10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储量和化学组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随次生林演替过程显著增加(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储量从初级阶段的64.8Mg·hm^(-2)增加至顶级阶段的129.2Mg·hm^(-2),增加了99%.(2)次生林演替过程中,表层(0~30 cm)土壤有机碳中结构简单、相对易分解的脂肪族碳组分相对含量减少,结构复杂、相对难分解的芳香族碳组分相对含量增加,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化学组成稳定性随次生林演替过程显著提高,而深层(30~100cm)土壤有机碳化学组成稳定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即过渡阶段>顶级阶段>初级阶段.(3)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初级阶段和过渡阶段土壤有机碳化学组成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增加,顶级阶段整体上趋于稳定,深层土壤碳稳定性略有降低.(4)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储量、化学组成稳定性均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的来说,次生林演替过程中0~10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均显著提升,扮演了“碳汇”的角色,且随次生演替过程,表层(0~30cm)土壤有机碳化学组成稳定性显著增加,深层(30~100 cm)土壤有机碳化学组成稳定性先增加后降低.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次生林演替
土壤
有机
碳
化学
组成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
土壤
有机
碳
库
Keywords
Loess Plateau
secondary forest succession
soil organic carbon stabilit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SOC pool
分类号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量对免耕土壤有机碳中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朱雪峰
张春雨
郝艳杰
鲍雪莲
霍海南
何红波
梁超
解宏图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辽宁省现代保护性耕作与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85-269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97)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青年启动基金项目(E061272)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项目(2020,朱雪峰)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200307)。
文摘
依托位于中国东北黑土地区长期免耕玉米秸秆还田试验平台,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量(0、33%、67%和100%)连续归还8年后表层(0~5 cm)、中层(20~40 cm)和深层(60~100 cm)土壤有机碳中红外光谱特征,评价了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免耕土壤碳化学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无秸秆覆盖还田相比,33%与100%秸秆还田均有利于表层和中层多糖组分的积累,但前者降低了表层土壤碳组成多样性,而后者有利于各层次土壤碳化学稳定性的维持;67%秸秆还田提高了深层土壤碳化学稳定性。综上,当秸秆资源充足时,免耕结合100%全量秸秆还田可在提高0~40 cm土层微生物可利用碳底物的基础上,维持土壤碳的化学稳定性。秸秆还田量与土壤中红外光谱特征间无线性关联,表明亟需挖掘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下土壤碳周转的微生物参与机制。
关键词
土壤碳化学组成
中红外光谱
土壤
碳
化学
稳定性
保护性耕作
深层
土壤
碳
Keywords
soil carbon chemical composition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
soil carbon stability
conservational tillage
deep soil carbon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高原次生林演替过程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化学组成响应特征
刘涵宇
刘颖异
张琦
封伦
高起乾
任成杰
韩新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原文传递
2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量对免耕土壤有机碳中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
朱雪峰
张春雨
郝艳杰
鲍雪莲
霍海南
何红波
梁超
解宏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