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磷活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刘丽 梁成华 +3 位作者 王琦 杜立宇 吴玉梅 韩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3-600,共8页
研究两种低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对土壤磷活化的影响,并用修正的Hedley法测定土壤磷活化前后磷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分子量有机酸能持续活化土壤磷,活化强度随低分子量有机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并且柠檬酸活化土壤磷的能力强... 研究两种低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对土壤磷活化的影响,并用修正的Hedley法测定土壤磷活化前后磷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分子量有机酸能持续活化土壤磷,活化强度随低分子量有机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并且柠檬酸活化土壤磷的能力强于苹果酸。低分子量有机酸能促进作物有效态无机磷组分(H_2O-P和NaHCO_3-P_i)的释放;同时还促进有机磷组分(NaHCO_3-P_o和NaOH-P_o)的矿化。在低分子量有机酸浓度达到0.5 mmol/L以上时,其对土壤磷组分的活化量的顺序为NaOH-P_i>HCl-P>NaHCO_3-P_i>H_2O-P,即铁铝结合态磷>钙结合态磷>作物有效态磷。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过程中伴有大量铁、铝释放,且铁或铝的释放量与磷活化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铁、铝结合态磷是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主要磷源,并且其活化机制可能与铁、铝结合态磷的螯合溶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有机酸 土壤磷活化 组分 柠檬酸 苹果酸
下载PDF
土壤磷活化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步研究
2
作者 张爱民 秦艳梅 +1 位作者 赵刚勇 张双凤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70-73,共4页
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施用3750mL/hm^2土壤磷活化剂拌种和底施225kg/hm^2化学钾肥氯化钾效果相同,均能增加棉花的有效穗、穗粒数和功能叶叶面积,并提高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磷活化荆拌种棉花有效穗数增加21.3万/hm^2,氯化钾处理有... 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施用3750mL/hm^2土壤磷活化剂拌种和底施225kg/hm^2化学钾肥氯化钾效果相同,均能增加棉花的有效穗、穗粒数和功能叶叶面积,并提高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磷活化荆拌种棉花有效穗数增加21.3万/hm^2,氯化钾处理有效穗数增加22.95万/hm^2;穗粒数分别增加10.90粒和8.77粒;功能叶叶面积分别增加50.37cm^2和27.97cm^2;产量提高20.1%和22%,经方差分析,增产效果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磷活化 增产效果
下载PDF
新型生物菌肥——土壤磷活化剂
3
作者 刘刚 《农村百事通》 2007年第4期36-36,共1页
土壤磷活化剂.是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最新研制的液体型复合菌剂.是采用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经多级液态深层发酵而成。该制剂施入土壤后.既能将土壤中固定态的磷分解转化成速效磷.又能将无效钾分解转化为速效钾,有利于作物的... 土壤磷活化剂.是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最新研制的液体型复合菌剂.是采用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经多级液态深层发酵而成。该制剂施入土壤后.既能将土壤中固定态的磷分解转化成速效磷.又能将无效钾分解转化为速效钾,有利于作物的吸收和利用,增补作物磷、钾营养的不足,促进作物平衡吸收养分.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活化 生物菌肥 作物产量 液态深层发酵 胶质芽孢杆菌 巨大芽孢杆菌 微生物研究所 分解转化
下载PDF
PG微生物土壤磷活化剂在棉花上应用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傅福道 《江西棉花》 2001年第2期13-14,共2页
PG微生物土壤磷活化剂拌种处理棉花种子 ,对棉苗的株高、主根长度和干物重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在棉花生育期喷施 ,能增加棉花单株果节数、结铃数等 。
关键词 棉花 土壤磷活化 PG微生物 产量
下载PDF
PG微生物土壤磷活化剂在设施蔬菜栽培上的应用
5
作者 何伯伟 任永源 +1 位作者 胡美华 毛冠华 《新农村》 2000年第11期9-9,共1页
PG微生物土壤磷活化剂(促长根际细菌)由中科院生地所微乐发酵厂和浙江浦江京宏松微生物厂联合生产。为探索其在设施蔬菜栽培上的应用效果,我们以杭州长瓜和番茄(合作903)为对象,在杭州市小和山省级瓜果菜种苗基地连栋温室大棚(基质培)... PG微生物土壤磷活化剂(促长根际细菌)由中科院生地所微乐发酵厂和浙江浦江京宏松微生物厂联合生产。为探索其在设施蔬菜栽培上的应用效果,我们以杭州长瓜和番茄(合作903)为对象,在杭州市小和山省级瓜果菜种苗基地连栋温室大棚(基质培)内进行了应用试验。杭州长瓜播种期1月24日,3月18日定植,密度为1800株/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微生物 土壤磷活化 设施蔬菜 栽培技术 应用 抗病能力 产量
原文传递
草酸青霉菌HB1活化土壤磷及改善土壤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何迪 赵全利 +3 位作者 耿丽平 李芠瑾 董纯瑄 刘文菊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180,共9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草酸青霉菌HB1的溶磷能力及其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土壤培养试验与白菜培养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添加HB1、秸秆、秸秆+HB1对白菜的促生效应,及其对土壤pH、土壤速效磷、活化土壤磷的能力、相关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 为了进一步明确草酸青霉菌HB1的溶磷能力及其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土壤培养试验与白菜培养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添加HB1、秸秆、秸秆+HB1对白菜的促生效应,及其对土壤pH、土壤速效磷、活化土壤磷的能力、相关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HB1处理的白菜幼苗鲜质量和白菜磷的累积量增加了21. 61%,81. 64%,而秸秆+HB1处理则有所降低,说明HB1对白菜的促生效应和溶解土壤磷的能力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在土壤培养试验中,与对照相比,HB1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0. 62%和56. 41%,细菌、真菌的有效活菌数分别提高了108. 75%,96. 45%;在白菜培养试验中,HB1处理的细菌和真菌的有效活菌数也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 48%,33. 02%,说明施用HB1改善了土壤的生物学性状。综上所述,草酸青霉菌HB1能有效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增强白菜对土壤磷的吸收利用,改善土壤的生物学性状,而在秸秆还田的条件下HB1的促生效应及溶磷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因此,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施用草酸青霉菌HB1要考虑秸秆腐解对其促生效应和溶磷能力的抑制效应。可为HB1菌在农业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青霉菌HB1 土壤酶活性 土壤磷活化 土壤微生物数量
下载PDF
土壤磷素活化剂在甜菜上应用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韩贵春 高德继 +3 位作者 赵文生 刘亚梅 万国江 刘宝华 《中国甜菜糖业》 2000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土壤活化 绿色肥料 甜菜 应用 试验
下载PDF
不同剂量生物菌剂对土壤无机磷活化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宋进福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5年第2期89-89,共1页
本文以不同剂量的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无机磷活化的影响为研究视角,得出不同剂量的生物菌剂可以使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增多,Ca2-P、Al-P、Fe-P含量增大,降低土壤Ca8-P含量,证明生物菌剂可以有效增大土壤磷素被作物利用状态。
关键词 影响 生物菌剂 土壤无机活化效果
下载PDF
棉花高效利用土壤磷的根际过程与调控研究进展
9
作者 田长彦 冯固 买文选 《绿洲农业科学与工程》 2015年第1期24-30,共7页
提高棉花对磷的利用效率不仅是国家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也是新疆棉花产业节本增效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特别是近10年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就植物获取土壤磷的途径、过程,以及提高作物吸磷效率的关键过程进行了综述,并在... 提高棉花对磷的利用效率不仅是国家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也是新疆棉花产业节本增效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特别是近10年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就植物获取土壤磷的途径、过程,以及提高作物吸磷效率的关键过程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棉花摄取土壤磷的根际过程与调控的相关研究进展。植物对土壤磷的获取包括活化和吸收利用两个基本过程,而吸收利用是通过根系直接吸磷途径和菌根吸磷途径共同完成的。根系分布与土壤剖面有效磷含量分布的时空匹配性是作物根系直接途径高效获取土壤磷的基础,根分泌作用增强根际土壤磷的活化是作物根系直接途径磷高效获取的关键过程,而菌根途径是作物磷效率的重要构成组分。土壤供磷强度对棉花的根形态和生长、菌根侵染率和菌根效应、根际磷酸酶活性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目前有关棉花磷高效吸收相关的根形态和生理性状、根际和菌根际生物互作过程与调节机制的研究还十分有限,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根际和菌丝际过程 土壤磷活化利用 调控机制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旱地红壤剖面磷素的形态变化与累积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云峰 王擎运 +5 位作者 屠人凤 李霞 刘明学 李庆阳 樊剑波 赵怀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23,共9页
依托长期(1989―)定位试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氮磷钾(NPK)、氮磷钾+花生秸秆(NPK+PS)、氮磷钾+绿肥(NPK+FR)、氮磷钾+腐熟猪粪(NPK+PM)、只施氮钾(CK),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旱地红壤剖面磷素形态变化与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 依托长期(1989―)定位试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氮磷钾(NPK)、氮磷钾+花生秸秆(NPK+PS)、氮磷钾+绿肥(NPK+FR)、氮磷钾+腐熟猪粪(NPK+PM)、只施氮钾(CK),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旱地红壤剖面磷素形态变化与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施磷肥显著增加红壤中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提升土壤磷活化系数(PAC);相关分析表明,中等活性有机磷(MAOP)和无机磷中的磷酸铝盐(Al-P)、磷酸铁盐(Fe-P)与有效磷呈显著相关(P<0.05)。对照处理土壤中无机磷以闭蓄态(O-P)为主(64.54%),但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外源性磷更易以Al-P和Fe-P形式积累,其中NPK+PM处理最为明显(Al-P,CK:6.27%、NPK+PM:27.58%;Fe-P,CK:17.28%、NPK+PM:37.35%)。NPK+PS、NPK+FR处理对土壤中磷素的影响主要集中于耕层,但NPK+PM处理对20 cm以下土层磷含量仍有较大影响,在底层(60~100 cm)土壤中依然有少量有效磷积累。研究结果表明,磷肥及其与有机肥的配施明显促进了土壤磷素的积累与活化,以猪粪为原料的腐熟粪肥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红壤 长期施肥 剖面 素形态 素累积 土壤肥力 土壤磷活化系数
下载PDF
胶州湾光滩和盐沼土壤磷元素分布特征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郗敏 孙小琳 +1 位作者 孔范龙 李悦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3,共7页
于2014年1月10日、4月15日、7月15日和11月20日,在胶州湾滨海湿地选取光滩、盐地碱蓬(Suaeda glauca)盐沼、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分时间和层次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磷和有效... 于2014年1月10日、4月15日、7月15日和11月20日,在胶州湾滨海湿地选取光滩、盐地碱蓬(Suaeda glauca)盐沼、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分时间和层次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对胶州湾光滩和盐沼土壤磷元素的分布特征和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减小;在水平方向上,互花米草盐沼和光滩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较高,芦苇盐沼最低;11月20日、7月15日、4月15日和1月10日的土壤全磷含量依次减小,11月20日、1月10日、7月15日和4月15日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依次减小。与盐地碱蓬盐沼和芦苇盐沼土壤相比,光滩土壤全磷密度和有效磷密度都最大。在土壤深度和全磷和有效磷密度的影响下,光滩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储量明显高于芦苇盐沼和盐地碱蓬盐沼土壤,具有较大储磷潜能。胶州湾光滩和盐沼土壤有效磷容量和供应强度都较大,随着土壤深度增加,磷元素有效性减小,这是土壤性质、环境因素和土壤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有效 元素储量 土壤元素活化系数 有效性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Hg and Cu on the activities of soil acid phosphatase 被引量:2
12
作者 XU Dong-mei CHEN Bo +2 位作者 LIU Wen-li LIU Guang-shen LIU Wei-pi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7期1157-1163,共7页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ctivity and kinectic properties of acid phosphatase (ACPase) of three soils amended with Hg and Cu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hib...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ctivity and kinectic properties of acid phosphatase (ACPase) of three soils amended with Hg and Cu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hibition on ACPase of the three sample soils by Hg and Cu varied with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pH, where, Soil 1 was the most seriously contaminated due to its lowest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and the lowest pH among three samples, Soil 2 took the second place, and Soil 3 was the least contaminated. Except Soil 3, the activity of soil ACPase tended to increase along with the contact time under the same type and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 In particular the Vmax values of ACPase in all three sampl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Hg and Cu concentration, whereas the Km values were affected weakly.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Vmax and Km values, Cu and Hg had the same inhibition effect on soil ACPase. Both of them may he a type of compound of non-competitive and anti-competitive inhibition. Statistic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activities of soil ACPase and Vmax values could serve as bioindicator to partially denote the heavy metal Hg and Cu contamination deg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 phosphatase (ACPase). Activitv. Heavv metal. Kinetic propertv Sail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Persulfate Activation and Fenton Reaction in Remediating an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Polluted Soil 被引量:11
13
作者 ZHU Changyin ZHU Fengxiao +4 位作者 WANG Fuwang GAO Juan FAN Guangping ZHOU Dongmei FANG Guod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465-474,共10页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OPs) are one of the most regular pollutants and frequently detected in the contaminated sites, so developing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OPs is highly required. The aim of t...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OPs) are one of the most regular pollutants and frequently detected in the contaminated sites, so developing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OPs is highly required.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sulfate (PS) activation and Fenton reaction in remediating the soil polluted with OPs. The polluted soil used in this study was sampled from an abandoned insecticide factory in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of China, mainly containing chloropyrifos (CP) and 4-bromo-2-chlorophenol (BCP, the raw material of profenofos) with total concentration of about 30 000 mg kg- 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BCP and CP were efficiently degraded by base activation of PS, and increasing the ratio of NaOH/PS enhanced CP degradation, but slightly decreased BCP degradation. The greatest degradation rates for CP and BCP were 92% and 97%, respectively, with 7.0 tool L-1 NaOH and 0.21 tool L-1 PS and a soil-to-liquid ratio of 1:1. Furthermore, ferrous iron activation of PS also degraded BCP efficiently, but only 60% of CP was degraded under the same reaction condit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ase activation of PS was more feasible than Fe2+ activation and Fenton reaction in remediating the soil polluted with OPs. The high degradation rate for CP may be linked to the initial hydrolyzation of CP by base to 3,5,6-trichloro-2-pyridinol, which can be further rapidly degraded by free radicals generated from base activation of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e activation 4-bromo-2-chlorophenol chioropyritbs degradation rate terrous ir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