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生长季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长燕 郁耀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7-113,共7页
运用双环法,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生长季的变化。结果表明:(1)赖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在生长季内呈现出"W"型显著的季节变化趋势(P<0.05),紫花苜蓿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则无显著的生长季变化(P>0.05)。在... 运用双环法,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生长季的变化。结果表明:(1)赖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在生长季内呈现出"W"型显著的季节变化趋势(P<0.05),紫花苜蓿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则无显著的生长季变化(P>0.05)。在草地生长季,赖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值的变化范围为1.61~4.53 mm·min^(-1),平均值为2.89 mm·min^(-1)。赖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最小值出现在抽穗期(1.61 mm·min^(-1)),最大值出现在种子成熟期(4.53 mm·min^(-1))。紫花苜蓿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值的变化范围为2.12~2.3 mm·min^(-1),平均值为2.23 mm·min^(-1)。紫花苜蓿地土壤稳定入渗率最小值出现在种子成熟初期,在旁枝形成期、开花期和种子成熟末期出现最大值2.3mm·min^(-1)。(2)赖草地与裸地的土壤稳定入渗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紫花苜蓿地与裸地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赖草地的平均土壤稳定入渗率最大(2.89±1.03 mm·min^(-1)),其次是紫花苜蓿地(2.23±0.09 mm·min^(-1));(3)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土壤属性生长季的变化是影响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生长季变化的主要因素;(4)利用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参数可以很好地模拟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生长季的变化(R2>0.86,NSE>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稳定入渗率 退耕草地 生长季变化 土壤物理性质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典型农耕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季节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郁耀闯 张光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8-11,17,共5页
[目的]揭示黄土丘陵区典型农耕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黄土高原地区农耕地土壤侵蚀控制、水土保持和有限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运用双环法,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农作物种植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入... [目的]揭示黄土丘陵区典型农耕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黄土高原地区农耕地土壤侵蚀控制、水土保持和有限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运用双环法,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农作物种植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入渗试验对不同作物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典型农耕种植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p<0.05)。不同作物地土壤稳定入渗率的季节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种植3种作物地与裸地的土壤稳定入渗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种植马铃薯地平均土壤稳定入渗率最大,其次是大豆地和谷子地。农事活动、容重、孔隙度和作物根系生长是影响农耕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黄土丘陵区典型农耕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该变化主要是由农事活动、容重、土壤孔隙度和作物根系生长等因素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稳定入渗率 季节变化 典型农耕地 根系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农业耕作措施蓄水保土机理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健 吴发启 孟秦倩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2,共3页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淳化县泥河沟流域 ,以常规耕作的直线坡为对照 ,对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的蓄水保土情况进行了人工降雨试验 ,结果表明 ,各种耕作措施均可提高土壤稳定入渗率、延长产流时间、降低坡面径流流速及减少坡面产流...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淳化县泥河沟流域 ,以常规耕作的直线坡为对照 ,对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的蓄水保土情况进行了人工降雨试验 ,结果表明 ,各种耕作措施均可提高土壤稳定入渗率、延长产流时间、降低坡面径流流速及减少坡面产流量、降低侵蚀模数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土壤稳定入渗率 径流流速 径流量 产流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