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蚯蚓对废纸屑再利用及养分贫瘠土壤综合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孟豪 吴玲 +6 位作者 陈静 潘伯桂 刘科学 Velasquez Elena Lavelle Patrick 戴军 张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034-5044,共11页
办公废纸屑作为常见有机废弃物,由于体积小且转化为再生纸成本高,因而再利用很难。但其含有大量有机碳(特别是纤维素)可能有助于退化土壤修复。蚯蚓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其他土壤功能有重要影响,办公废纸屑和蚯蚓共同作用如何影响养分贫... 办公废纸屑作为常见有机废弃物,由于体积小且转化为再生纸成本高,因而再利用很难。但其含有大量有机碳(特别是纤维素)可能有助于退化土壤修复。蚯蚓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其他土壤功能有重要影响,办公废纸屑和蚯蚓共同作用如何影响养分贫瘠土壤质量至今未知。研究以赤子爱胜蚓为接种蚯蚓,将办公废纸屑添加到养分贫瘠土壤中,分别设置纯土壤培养为对照组(S)、单独添加废纸屑(SP)、单独接种赤子爱胜蚓(SE)和添加废纸屑并接种赤子爱胜蚓的处理(SPE),比较培养90 d后各处理理化指标(pH、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阳离子钾、钠、钙、镁等)、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s)总含量和微生物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土壤质量,阐明废纸屑和赤子爱胜蚓在养分贫瘠土壤改良修复中的作用。结果显示:SPE处理较SP处理显著提高废纸屑的分解率89.48%。与对照相比,SP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H值2.94个单位,SPE处理能够使其维持在中性水平;前者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SOC)125.76%,交换性钠钙镁(Na_(Ex)、Ca_(Ex)、Mg_(Ex))154.00%、65.28%、55.25%,后者则明显增加SOC含量522.88%,全氮(TN)1365.29%,全磷(TP)36.26%,速效钾(AK)42.84%,交换性钾(K_(Ex))、Na_(Ex)、Ca_(Ex)、Mg_(Ex) 42.69%、160.35%、386.00%、110.36%。与对照S相比,SP和SPE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一般细菌和总PLFAs含量以及真菌/细菌,显著降低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P<0.05)。主成分分析中S、SP、SPE处理土壤综合质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的质量指数呈现废纸屑+蚯蚓处理>废纸屑处理>对照,且土壤质量与微生物结构及生物量的关系更为密切。综上所述,在养分贫瘠土壤中赤子爱胜蚓堆肥废纸屑可以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土壤pH和养分含量来提高土壤综合质量。这为废纸屑的资源化利用和养分贫瘠土壤的改良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废纸屑 赤子爱胜蚓 养分贫瘠土壤 土壤综合质量
下载PDF
蚯蚓生态类型和密度对水浇地土壤综合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静 陈金洁 +6 位作者 杨倩楠 Cevin Tibihenda 李祥东 张晓龙 王超 张池 刘科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99-1907,共9页
【目的】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及其接种密度对土壤物理指标、pH、养分指标和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为改善华南地区水浇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设无蚯蚓对照土壤(CK)、低密度赤子爱胜蚓处理(E1:20条,约10... 【目的】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及其接种密度对土壤物理指标、pH、养分指标和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为改善华南地区水浇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设无蚯蚓对照土壤(CK)、低密度赤子爱胜蚓处理(E1:20条,约10 g)、高密度赤子爱胜蚓处理(E2:40条,约20 g)、低密度参状远盲蚓处理(A1:2条,约10 g)和高密度参状远盲蚓处理(A2:4条,约20 g),测定并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机械组成、pH、养分含量和阳离子交换性能。【结果】与CK相比,各蚯蚓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砂粒含量(P<0.05,下同),并显著提升土壤的粉粒和黏粒含量,然而相同密度下不同生态类型及相同生态类型下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机械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接种条件下,与CK相比,接种赤子爱胜蚓显著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交换性镁含量;接种参状远盲蚓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和有效磷含量;相比接种赤子爱胜蚓处理,接种参状远盲蚓处理的土壤pH更高,电导率、有效磷和交换性镁含量更低。高密度接种条件下,与CK相比,接种2种生态类型蚯蚓均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而接种参状远盲蚓也显著降低有效磷含量及显著提高土壤p H、有机碳含量和碳氮比;相比接种赤子爱胜蚓处理,接种参状远盲蚓处理的土壤pH、有机碳、碳氮比更高,有效磷含量更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接种蚯蚓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性能及黏粒、粉粒含量均有提高;接种高密度蚯蚓有更高的碳氮比、有机碳、粉粒和黏粒含量,接种低密度蚯蚓有更高的砂粒和有效磷含量;赤子爱胜蚓处理的阳离子交换性能、电导率、有效磷、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较高,参状远盲蚓处理的pH、碳氮比和有机碳含量较高。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土壤综合质量指数计算,结果显示接种低密度赤子爱胜蚓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综合质量。【结论】在华南地区水浇地的生态管理上,选择接种低密度的表栖型赤子爱胜蚓有利于改变土壤质地并提升土壤综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参状远盲蚓 水浇地 土壤综合质量
下载PDF
鄂尔多斯遗鸥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3
作者 王瑞平 宋秀敏 +2 位作者 靳玉荣 王丽霞 曹治明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3期31-37,共7页
本实验主要选取鄂尔多斯遗鸥湿地保护区周边的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并布设一条长500 m宽50 m的样带确定研究植被的类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盐爪爪样地和苦豆... 本实验主要选取鄂尔多斯遗鸥湿地保护区周边的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并布设一条长500 m宽50 m的样带确定研究植被的类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盐爪爪样地和苦豆子样地的土壤容重和含水率较高,为1.9 g/cm^(3)和1.96 g/cm^(3);柽柳的孔隙度最大,为44%;芨芨草样地和盐爪爪样地电导率最高。(2)本次实验样地土壤为碱性,pH值均在8以上;莳萝蒿样地的有机质含量最高,为8.22 g/kg。(3)各种植被类型土壤质量评估排序为,莳萝蒿样地>油蒿样地>盐爪爪样地>芨芨草样地>苦豆子样地>柽柳样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植被类型 主成分分析 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下载PDF
济源市南山林场林区人工林与农田土壤质量的评价与比较
4
作者 巴音吉 窦文骏 +3 位作者 庞国涛 王剑 王贵恒 王晓恩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49-55,共7页
我国退耕还林的政策已经实施超过20年,该政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巨大作用,人工林的生态效益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与研究。然而多数研究聚焦在人工林对大气环境的优化,忽略了土壤质量这一陆地生态系统循环中至关重要的生态要素。本... 我国退耕还林的政策已经实施超过20年,该政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巨大作用,人工林的生态效益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与研究。然而多数研究聚焦在人工林对大气环境的优化,忽略了土壤质量这一陆地生态系统循环中至关重要的生态要素。本文利用多种实地测量的土壤理化属性数据计算了综合土壤指数并分析了济源市南山林场区内人工林与农田的土壤质量差异,研究发现土壤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全氮含量和土壤pH作用最为突出,其次是全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另外人工林和农田的土壤指标中2012年(2.47g/kg)和2022年(40.34g/kg)差异度最大的均为全碳含量,2012年最小为全钾含量(0.24%),2022年最小变为全氮含量(3.30%);人工林的多数土壤指标含量高于农田,说明人工林对提高该地区的土壤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在林农分用的10年中,人工林地区的土壤质量相对农田提高了约10%,说明退耕还林可有效改善区域土壤质量。本文对人工林和农田土壤质量的评价对于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具有补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农田 综合土壤质量指数 土壤质量
下载PDF
不同密度毛竹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59
5
作者 范少辉 赵建诚 +2 位作者 苏文会 余林 严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共9页
【目的】密度是林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分析长期不同密度经营下的毛竹林土壤质量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密度影响毛竹林生产力的原因及机制,旨在为其合理地密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 【目的】密度是林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分析长期不同密度经营下的毛竹林土壤质量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密度影响毛竹林生产力的原因及机制,旨在为其合理地密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省黄山区毛竹林为对象,研究了1 200,1 800,2 400和3 000株·hm^-2 4个密度下毛竹纯林的土壤物理性质、pH值、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等18个土壤质量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进行多重比较;运用模糊数学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各密度梯度毛竹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并对其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土壤密度以3 000株·hm^-2密度下竹林最大(达1.10 g·cm^-3),相同密度下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土壤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均以2 400株·hm^-2密度下竹林最大,且各密度林分土壤总孔隙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土壤pH值和全氮含量随林分密度增大而逐渐增大,而有机质、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随林分密度增大先逐渐增大后又略有下降;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林分密度增大呈现先升高而后趋于稳定或下降趋势;相同密度下,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与土层深度亦有一定相关性,其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含量及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对土壤质量的密度效应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毛竹林0-60 cm土层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随林分密度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以2 400株·hm^-2密度下竹林最大,达0.585 3,说明适宜的密度结构对土壤质量改善有一定作用;相同密度下,0-20 cm土层的土壤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土层。【结论】密度调控是林地管理的重要措施,长期的合理密度经营有利于优化林分结构,促进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环境要素,改善林下植被、枯落物及养分循环过程;在本研究地点,不同密度毛竹林的土壤质量差异显著,采用合理密度(2 400株·hm^-2)经营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密度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评价
下载PDF
基于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的开封市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玲 张云霞 +2 位作者 盛奇 付巧玲 杜丽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7-131,共5页
从土壤质量的内涵出发,选取农业地质调查中土壤环境质量、肥力与健康质量的土壤地球化学指标,采用内梅罗指数、加权指数和模型及综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开封市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开封市土壤质量由高至低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土壤环境质量... 从土壤质量的内涵出发,选取农业地质调查中土壤环境质量、肥力与健康质量的土壤地球化学指标,采用内梅罗指数、加权指数和模型及综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开封市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开封市土壤质量由高至低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土壤环境质量1级到5级的面积比例分别为99.13%,0.39%,0.37%,0.05%,0.05%,仅极少量的城市郊区土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污染;土壤肥力与健康质量1级到5级面积比例分别为0.35%,26.65%,46.27%,17.20%,9.53%;土壤综合质量1级到5级的面积比例依次为0.04%,26.50%,46.47%,17.34%,9.65%。本研究拓展了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的应用范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减少了单项指标评价的单一性,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应用叠加法直观地显示出单项质量评价结果与综合评价结果存在的差异,为评价成果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综合评价结果对农业生产布局、粮食安全和绿色产能评价等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质调查 土壤地球化学指标 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开封市
下载PDF
基于GIS的库车县耕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雪梅 杨美玲 康璇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9期123-128,共6页
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基于库车县实地采样数据,采用土壤质量指数综合评价模型(SQI),在Arc GIS地统计分析模块的支持下,对研究区土壤质量指数进行克里格... 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基于库车县实地采样数据,采用土壤质量指数综合评价模型(SQI),在Arc GIS地统计分析模块的支持下,对研究区土壤质量指数进行克里格(Kriging)空间插值。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县耕层土壤的质量指数多在0.3~0.6左右,少数区域的SQI值在0.3以下及0.6以上;在空间分布上,土壤质量总体上呈带状和斑块状分布,且南北方向高于东西方向,并由绿洲内部向绿洲外围呈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耕作过程中人为活动的影响,位于研究区中部的土壤质量较周围区域的土壤质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克里格插值法 库车县
下载PDF
土壤肥力质量与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效率的综合定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陆晓松 于东升 +3 位作者 徐志超 黄晶晶 周聪聪 孙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7-494,共8页
耕地土壤肥力及施氮量对于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具有重要影响,但它们综合影响的定量关系及相对贡献率并不清楚。在太湖流域常熟市研究区,通过设置不同土壤肥力与施氮量的小麦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对小麦产量和... 耕地土壤肥力及施氮量对于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具有重要影响,但它们综合影响的定量关系及相对贡献率并不清楚。在太湖流域常熟市研究区,通过设置不同土壤肥力与施氮量的小麦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拟合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方程,分析揭示施氮量与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综合影响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提升施氮量和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有利于增加小麦产量,但不利于小麦氮肥利用率提升;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大于施氮量,两者对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相对贡献率比值分别为1.09∶1和1.32∶1。表明通过提升土壤综合肥力、削减氮肥施用量,达到粮食与生态双重安全目标,培育和提升耕地土壤质量显得更为基本和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利用率 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 施氮量 小麦 太湖地区
下载PDF
漆树林5种种植模式下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许彦崟 林杰 +1 位作者 李建伟 贾西川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79,93,共7页
为探究不同树种配置对漆树纯林改造中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陕西平利县漆树5种不同种植模式(漆树纯林、漆茶、漆玉、漆针、漆竹混交)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模式0~3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并基于RDA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法,综... 为探究不同树种配置对漆树纯林改造中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陕西平利县漆树5种不同种植模式(漆树纯林、漆茶、漆玉、漆针、漆竹混交)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模式0~3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并基于RDA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法,综合评价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5种模式土壤pH值、持水量差异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海拔差异以及林下枯落层厚度不同所造成;有机质、水解N、有效P、全K含量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林龄和人为整地有关;5种模式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均>0.5,其中漆茶混交林最高,为0.71,说明漆茶混交具有较强的土壤改良能力。漆茶配置模式既能提高漆树品质,又能改良土壤,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在秦巴山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 不同配置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下载PDF
黄土高原吕梁山撂荒枣林土壤质量评价
10
作者 王佳琪 王改玲 +2 位作者 殷海善 王荟 孙琳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777-784,共8页
为了探究枣林自然撂荒后土壤质量随年限的变化规律,为该区域土壤质量提升及生态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时空替代法,以山西吕梁山区坡地撂荒枣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酶活性在时间(清耕、撂荒2 a、撂荒6 a、撂荒14... 为了探究枣林自然撂荒后土壤质量随年限的变化规律,为该区域土壤质量提升及生态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时空替代法,以山西吕梁山区坡地撂荒枣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酶活性在时间(清耕、撂荒2 a、撂荒6 a、撂荒14 a)和空间(0~5、5~10、10~20 cm土层)上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来表征土壤环境恢复状况。结果表明,自然撂荒后,土壤紧实度随年限增加呈降低趋势,孔隙度增大。各撂荒年限有机质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波浪式特点,撂荒6、14 a在0~5、10~20 cm土层增加较显著;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土壤剖面上逐层降低的变化较为明显,撂荒14 a后速效钾含量在表层是清耕土壤的1.36倍。随撂荒年限增加,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总体上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对照清耕土壤,撂荒14 a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5 cm土层分别增加33.13%~117.62%和21.70%~56.13%。土地撂荒后,随着植被演替的进程土壤的质量指数总体逐渐升高。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撂荒14 a(0.711)、撂荒6 a(0.548)、清耕(0.329)、撂荒2 a(0.119),表明撂荒后土壤质量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逐渐得到提高。在撂荒后土壤自我演替恢复中,随着土壤养分的回归、有机碳含量升高,土壤酶活性增强,促进土壤孔隙结构的形成,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年限 主成分分析(PCA) 时空替代法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枣林 吕梁山区
下载PDF
万州区土壤质量变化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改改 傅瓦利 +1 位作者 袁红 张洪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6-239,274,共5页
通过对数据的无量纲处理确定土壤质量的单指标指数,用已修正后的内罗梅公式计算综合质量,对重庆市万州区1982年和2005年土壤质量单指标指数和综合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价,得出土壤质量的演变特征:一方面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综... 通过对数据的无量纲处理确定土壤质量的单指标指数,用已修正后的内罗梅公式计算综合质量,对重庆市万州区1982年和2005年土壤质量单指标指数和综合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价,得出土壤质量的演变特征:一方面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综合质量提高,土壤质量为“低”等级的耕地所占比例减少,土壤质量为“良好”、“中等”等级的耕地所占比例增加,旱地转变为菜地、园地或撂荒地,土壤质量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是土壤酸化、土壤中养分不均衡,土壤质量为&quot;优&quot;等级的耕地比例减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实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单指标指数 土壤综合质量 土壤质量变化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近30年华北平原粮食主产区土壤肥力质量时空演变分析--以山东禹城市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贝尔 黄标 +4 位作者 张晓光 赵永存 孙维侠 胡文友 杨劲松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1-388,共8页
土壤肥力质量的时空演变分析有助于了解区域土壤肥力变化情况和变化规律,对制定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土壤生产力,稳定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典型区禹城市为例,进行了土壤肥力质量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自198... 土壤肥力质量的时空演变分析有助于了解区域土壤肥力变化情况和变化规律,对制定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土壤生产力,稳定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典型区禹城市为例,进行了土壤肥力质量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经过近30年的耕作和中低产田改造,禹城市土壤肥力质量显著提高,尤其在土壤肥力质量较差的区域,土壤质量提升更显著;土壤肥力质量空间变异性减弱,土壤肥力水平趋于一致,且空间变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降低,更多的受到人为管理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时空演变 华北平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22
13
作者 吕春花 郑粉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12-18,29,共8页
选择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植被自然恢复1-140a不同年限的阳坡墚坡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土壤表层(0-20cm)16项表征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评价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过程对土... 选择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植被自然恢复1-140a不同年限的阳坡墚坡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土壤表层(0-20cm)16项表征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评价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孔隙度、平均重量直径(MWD)、有机质质量分数、速效磷质量分数、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真菌数量、微生物总量构成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植被自然恢复1-140a间,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变化范围为0.1559-0.8509,较裸露休闲地增加4.2-27.5倍;根据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变化规律,可将140a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质量演变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植被恢复初期(1-20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快速增长,植被恢复中期(20-40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波动性增长,植被恢复后期(40-140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稳定增长。植被演替过程中不同植被生活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子午岭地区
下载PDF
敦煌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张 张福平 +4 位作者 马倩倩 燕玉超 雷声剑 刘筱 李肖娟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100-105,共6页
以果园地、农田地、天然林地、灌木林地和荒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应用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和土壤质量相对指数等方法对其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为敦煌市土壤保水保肥、盐碱化荒地... 以果园地、农田地、天然林地、灌木林地和荒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应用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和土壤质量相对指数等方法对其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为敦煌市土壤保水保肥、盐碱化荒地改良与植被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含水量极低,低于0.15%;荒地盐分含量达到56.88 g/kg,盐碱化严重。(2)适用于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DMS)的包括:速效钾、含水量和物理性粘粒等9项指标。(3)对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分析,得出土壤质量排序为灌木林地>天然林地>果园地>农田地>荒地。(4)依据全国地力等级划分标准,荒地为4级地力,果园地和农田地为3级地力,天然林地和灌木林地为2级地力。(5)对土壤相对质量指数分析,灌木林地的土壤质量高于天然林地,果园地、农田地和荒地的土壤质量低于天然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市 土壤理化性质 最小数据集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土壤质量评价
下载PDF
安太堡露天煤矿3种刺槐复垦模式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杨扬 赵中秋 +3 位作者 原野 郭安宁 曹雪洁 李雪珍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0-136,共7页
刺槐是我国黄土区露天矿土地复垦的先锋物种,选择山西省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区,分析了复垦21a的以3种刺槐为优势物种的复垦模式(SⅤ刺槐纯林、SⅣ刺槐+油松、SⅢ刺槐+榆树+臭椿)土壤的7项理化性质指标,以OP原地貌及UR未复垦地作为... 刺槐是我国黄土区露天矿土地复垦的先锋物种,选择山西省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区,分析了复垦21a的以3种刺槐为优势物种的复垦模式(SⅤ刺槐纯林、SⅣ刺槐+油松、SⅢ刺槐+榆树+臭椿)土壤的7项理化性质指标,以OP原地貌及UR未复垦地作为对照,计算各样地土壤的质量综合指数。结果表明,经刺槐复垦后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机碳含量在各土层均高于原地貌及未复垦地;土壤质量综合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SⅣ>SⅢ>SⅤ>OP>UR。刺槐的合理种植可以有效改良排土场的土壤质量,且刺槐+油松复垦模式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及土壤重构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排土场 刺槐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下载PDF
湘东大围山垂直带表层土壤肥力质量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宇 盛浩 +2 位作者 黄得志 尹泽润 薛毅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1-289,共9页
为了解山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选取中亚热带典型花岗岩中山(湘东大围山)土壤垂直带,沿海拔梯度采集21个调查样地的表层土壤样品,室内分析14项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砂粒含量、粉粒含量、黏粒含量、容重、pH值、有机质含量... 为了解山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选取中亚热带典型花岗岩中山(湘东大围山)土壤垂直带,沿海拔梯度采集21个调查样地的表层土壤样品,室内分析14项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砂粒含量、粉粒含量、黏粒含量、容重、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探索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土壤理化性质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包括黏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5项指标。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随海拔升高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类型(亚类)也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以灌丛草甸土最多,红壤最少。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按指数大小由高到低划分为4个等级,52%的调查样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亚热带大围山花岗岩中山土壤肥力质量总体中等偏上,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具有明显的高度带现象,山地土壤保育与开发中应重视土壤质量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综合土壤质量指数 最小数据集 海拔梯度 花岗岩 大围山
下载PDF
吉林龙湾自然保护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磊 李悦 王雪 《环境生态学》 2022年第10期14-20,共7页
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对实施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吉林龙湾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质量情况,以区域内典型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林、荒地和农田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 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对实施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吉林龙湾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质量情况,以区域内典型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林、荒地和农田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法(SQI)计算和评价了4种土地类型土壤质量状况。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土壤质量为3级地力,7月SQI处于0.416~0.489,9月为0.438~0.502;相较于天然次生林,农田SQI最高,荒地与人工林SQI有所下降;随着时间的变化,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SQI均有升高趋势;农田土壤质量相对指数最高,荒地最低;随着时间变化,荒地和农田土壤质量相对指数有下降趋势,土壤退化程度加深,人工林土壤质量相对指数则有升高趋势,土壤质量有所恢复。本研究可为当地进一步实施土壤生态恢复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生态恢复
下载PDF
热带地区橡胶林土壤退化特征及演变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艳红 史正涛 +2 位作者 王连晓 肖冬冬 冯泽波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97,共7页
以西双版纳勐腊县为研究区域,分别对茶树林地、10a橡胶林地、20a橡胶林地、30a橡胶林地和次生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并以次生林地土壤性质为背景值,采用土壤退化指数法与土壤综合质量指数法分别对不同林分土壤质量进行定... 以西双版纳勐腊县为研究区域,分别对茶树林地、10a橡胶林地、20a橡胶林地、30a橡胶林地和次生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并以次生林地土壤性质为背景值,采用土壤退化指数法与土壤综合质量指数法分别对不同林分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不同土壤性质也不相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茶树林地。其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全磷含量的最低值均为30a橡胶林地,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最低值分别为10a橡胶林地、茶树林地和20a橡胶林地。2)不同林分之间土壤质量有显著的差异,土壤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茶树林地>次生林地>20a橡胶林地>10a橡胶林地>30a橡胶林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砍伐后,以次生林地为基准值,茶树林地土壤质量有所提高,而不同种植年限橡胶林地的土壤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土壤综合质量指数 土壤退化指数 定量评价 勐腊县
下载PDF
钟山风景区土壤环境对人为踩踏扰动的响应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舒甜 张金池 +2 位作者 郑丹扬 王金平 李伟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6,共8页
【目的】探究风景区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土壤质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人为踩踏对土壤的影响,为恢复土壤质量以及风景区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在南京钟山风景区选择3条宽度为3 m的游道,在每条游道边缘的垂直... 【目的】探究风景区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土壤质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人为踩踏对土壤的影响,为恢复土壤质量以及风景区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在南京钟山风景区选择3条宽度为3 m的游道,在每条游道边缘的垂直方向上设置1条7 m×1 m的调查样带,在每条样带上均选择3个1 m×1 m样方,距游道边缘1 m处样方为高强度干扰,距游道边缘3 m处样方为中等强度干扰,距游道边缘7 m处样方为对照区。采集样方不同土层(0~5,5~15和15~25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密度、含水量、持水量、p H、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和土壤酶活性。采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公因子的贡献率和因子负荷量以确定各指标因子对土壤质量的重要性和贡献度,并通过对土壤各指标因子加权求和综合分析论证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土壤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随旅游干扰强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持水量趋于下降,而土壤密度、p H趋于上升,且旅游干扰对0~5 cm土层土壤的影响大于5~15和15~25 cm土层土壤;随干扰强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趋于下降,碳氮比呈上升趋势;与对照区相比,旅游干扰下,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且土壤质量趋于下降;随土层加深,土壤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于背景区未受干扰,其表层土壤质量最佳,土层越深,土壤质量越差。【结论】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的权重较大即对旅游干扰下土壤质量变化的贡献度较大,可作为钟山风景区土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可以通过土壤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来动态监测景区土壤肥力;需对游客数量进行时空调控来控制生态环境容量,从而保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踩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 因子分析法 土壤综合质量指数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对土壤肥力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靖 陈琦 +2 位作者 常雅军 苗晶晶 王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3,99,共6页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因子出发,利用模糊数学和因子分析方法对甘肃兴隆山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类林分土壤综合质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落叶阔叶林、针...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因子出发,利用模糊数学和因子分析方法对甘肃兴隆山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类林分土壤综合质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证明随着森林群落演替进展,土壤肥力呈降低趋势。解决当前该区针叶林土壤退化的主要措施是利用人为干扰来控制生态演替,以维持地力平衡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演替 土壤肥力 土壤质量综合指标 兴隆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