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淹胁迫下新型氧肥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杜琳倩 何钢 +1 位作者 王静 王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69,共4页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水淹胁迫下不同浓度的新型氧肥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氧肥可显著增强水淹胁迫下的土壤脲酶活性,氧肥浓度和土壤脲酶活性的关系达到显著正相关,并得到施加的最适新型氧肥浓度为5g/kg;随着新型氧肥作用...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水淹胁迫下不同浓度的新型氧肥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氧肥可显著增强水淹胁迫下的土壤脲酶活性,氧肥浓度和土壤脲酶活性的关系达到显著正相关,并得到施加的最适新型氧肥浓度为5g/kg;随着新型氧肥作用时间延长,土壤脲酶活性增加的幅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新型氧肥浓度的增大,新型氧肥影响脲酶的定浓抑制率绝对值增大,而脲酶的变浓变化率则差别不大。该试验确定了水淹胁迫下新型氧肥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并确定了最适新型氧肥浓度,为今后应用于洪涝灾害的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氧肥 土壤脲酶 土壤脲酶活性 水淹胁迫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土壤脲酶活性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淑娟 张伟 +4 位作者 王克林 舒世燕 何寻阳 杨珊 潘复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789-5796,共8页
以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取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地、乔灌林和次生林3种次生演替植被,并以原生林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探讨植被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脲酶活性的... 以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取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地、乔灌林和次生林3种次生演替植被,并以原生林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探讨植被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土壤脲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草地最高(0.462 mg.g-.1d-1),次生林次之(0.410 mg.g-.1d-1),灌木林再次(0.371 mg.g-.1d-1),原生林最低(0.194 mg.g-.1d-1);(2)在喀斯特区域,土壤脲酶活性与全钾、粘粒含量、容重、碳氮比(C/N)、碱解氮占全氮的比例(AN/TN)呈正相关(P<0.01),与其他指标,如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微生物碳、微生物氮等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3)与脲酶活性关系密切的理化性质有全氮、碱解氮、微生物量、粘粒含量及C/N、AN/TN等。并不是所有区域的土壤脲酶活性都与SOC、TN、AN、微生物量呈正相关,当土壤养分较高,即土壤中的氮量不再是作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时,脲酶活性有可能与之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峰丛洼地 土壤脲酶活性 植被演替
下载PDF
大气CO_2增加对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3
作者 陈利军 武志杰 +1 位作者 黄国宏 周礼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356-1357,共2页
1 引言自19世纪70年代工业化革命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燃烧、林草地开垦农用等已引起CO2大气排放的不断增加,可能使未来的50-100年内,全球大气CO2将增加1倍左右.
关键词 大气CO2增加 土壤脲酶 磷酸酶 影响 酶活性
下载PDF
除草剂阿特拉津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金花 朱鲁生 +2 位作者 王军 孙瑞莲 赵秉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281-2284,共4页
研究了阿特拉津对 4种典型施肥处理的土壤脲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处理初期 ,低浓度阿特拉津对土壤脲酶有一定刺激作用 ,高浓度处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对脲酶有明显抑制作用 .阿特拉津对不同肥力土壤中脲酶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对照土壤... 研究了阿特拉津对 4种典型施肥处理的土壤脲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处理初期 ,低浓度阿特拉津对土壤脲酶有一定刺激作用 ,高浓度处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对脲酶有明显抑制作用 .阿特拉津对不同肥力土壤中脲酶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对照土壤和NPK肥土壤中脲酶活力较低 ,脲酶受抑制明显 ,抑制率分别高达 30 .35 %和 2 8.89% ;NPK +秸秆和NPK +有机肥土壤的脲酶活力高 ,脲酶抑制率低 ,最高抑制率分别为 2 1.35 %和 16 .86 % .不同肥力土壤在整个处理过程中 ,脲酶抑制率均为先逐渐增大到最大值 ,然后又逐渐降低 ;高肥力土壤脲酶抑制率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低肥力土壤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土壤肥力 土壤脲酶
下载PDF
土壤脲酶活性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华 陈英旭 +2 位作者 梁新强 田光明 俞巧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以浙江省嘉兴市双桥农场的青紫泥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小区的研究方法,对不同供肥水平下水稻追施尿素后田面水中氮素主要形态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从土壤酶学的角度探讨了其氮素转化的深层机制。研究发现.土壤脲酶在稻... 以浙江省嘉兴市双桥农场的青紫泥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小区的研究方法,对不同供肥水平下水稻追施尿素后田面水中氮素主要形态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从土壤酶学的角度探讨了其氮素转化的深层机制。研究发现.土壤脲酶在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施尿素后3天内田面水中总氮、氨氮的浓度及氨氮/总氮比值达到峰值.且第二次追肥较第一次追肥后峰值低.随后急剧下降。5天后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说明施肥后前5天是氮素大量且快速流失的关键时期,其流失以氨氮为主;土壤脲酶活性在第一次追肥后3~5天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第二次追肥后脲酶活性增强幅度远小于第一次追肥.N270处理初期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线性相关分析表明田面水中氨氮/总氮的比值与土壤脲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脲酶在水土界面氮素迁移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抑制脲酶活性可能是降低稻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脲酶活性 田面水 氮索转化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杀虫双对土壤脲酶活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和文祥 蒋新 +1 位作者 余贵芬 卞永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50-755,共6页
通过模拟方法研究杀虫双对土壤脲酶活性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生态区域土壤脲酶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杀虫双明显抑制脲酶活性 ,且随浓度增加 ,脲酶活性、酶促反应的Vmax、Vmax/Km、k减小 ,Km 增大 ,除 6号土样的Km 处理外均达到... 通过模拟方法研究杀虫双对土壤脲酶活性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生态区域土壤脲酶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杀虫双明显抑制脲酶活性 ,且随浓度增加 ,脲酶活性、酶促反应的Vmax、Vmax/Km、k减小 ,Km 增大 ,除 6号土样的Km 处理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揭示出脲酶特征参数可从不同角度表征杀虫双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获得其作用机理为混合型抑制。脲酶活性ED50 值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明高有机质含量的土壤可明显减轻杀虫双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双 土壤脲酶 活性特征 影响因素 酶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砷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和文祥 马爱生 +1 位作者 武永军 朱铭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95-898,共4页
采用模拟方法对As污染土壤脲酶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土壤中As浓度在 0~ 2 0 0mg·kg-1浓度范围内 ,反应初期脲酶活性变化无明显规律 ;一年后砷激活土壤脲酶活性 ,二者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随As浓度增加 ,土壤脲酶Km 值... 采用模拟方法对As污染土壤脲酶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土壤中As浓度在 0~ 2 0 0mg·kg-1浓度范围内 ,反应初期脲酶活性变化无明显规律 ;一年后砷激活土壤脲酶活性 ,二者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随As浓度增加 ,土壤脲酶Km 值基本不变或略有增加 ,Vmax增大 ,从机制上揭示出As加速脲酶 尿素复合物的解离 .厩肥和无肥土样脲酶对As的反应类似 ,只是变化幅度有所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脲酶 动力学特征
下载PDF
几种化合物对土壤脲酶抑制作用动力学 被引量:22
8
作者 邱业先 汪金莲 +3 位作者 陈尚鈃 彭仁 吴晓钰 罗泽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56-358,共3页
茶多酚、硼砂、AgNO3 均具有抑制脲酶活性的作用 ,其抑制效率随浓度增大而提高。茶多酚和硼砂对脲酶的抑制为非竞争性抑制 ,AgNO3 则为反竞争性抑制。
关键词 茶多酚 硼砂 AGNO3 土壤脲酶 脲酶抑制剂
下载PDF
阿特拉津对两种不同施肥条件土壤脲酶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金花 朱鲁生 +1 位作者 孙瑞莲 赵秉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2-166,共5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阿特拉津对2种不同施肥处理中土壤脲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阿特拉津在处理初期,对土壤脲酶有一定刺激作用,随后表现为抑制作用;而高浓度的在整个处理期间对脲酶都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程...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阿特拉津对2种不同施肥处理中土壤脲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阿特拉津在处理初期,对土壤脲酶有一定刺激作用,随后表现为抑制作用;而高浓度的在整个处理期间对脲酶都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程度与阿特拉津浓度呈正相关。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脲酶活力受高浓度阿特拉津影响有明显差异,长期单施NPK肥,土壤脲酶活力较低,脲酶受抑制明显;而NPK与有机肥长期配合施用,脲酶活力高,脲酶受抑制程度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施肥条件 土壤脲酶 抑制作用 浓度
下载PDF
腐植酸肥料对生姜土壤脲酶活性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作梅 刘兰兰 +3 位作者 史春余 陈晓光 张超 姚海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47,共4页
采用池栽方式,研究了腐植酸肥料对生姜土壤脲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植株氮素吸收量以及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等量腐植酸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根茎产量;土壤脲酶活性前期降低、后期提... 采用池栽方式,研究了腐植酸肥料对生姜土壤脲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植株氮素吸收量以及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等量腐植酸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根茎产量;土壤脲酶活性前期降低、后期提高。与施用等量无机养分处理相比,施用腐植酸缓释肥料能显著提高生长后期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碱解氮含量和植株氮素吸收量,根茎产量提高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肥料 土壤脲酶 生姜 氮素吸收量 根茎产量
下载PDF
鸡粪与四环素对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金兰淑 申龙 +2 位作者 刘艳茹 李平 王建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6-990,共5页
采用室内土壤培养方法,分别在培养第1、15、30、45、60、75 d采样,测定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研究鸡粪、四环素和两者共存对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中添加鸡粪能够明显激活两种土壤酶的活性,鸡粪对土壤脲酶激活... 采用室内土壤培养方法,分别在培养第1、15、30、45、60、75 d采样,测定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研究鸡粪、四环素和两者共存对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中添加鸡粪能够明显激活两种土壤酶的活性,鸡粪对土壤脲酶激活时间大于75 d,对磷酸酶的激活时间为60 d左右,最高激活率分别为287.7%和69.0%。(2)土壤中加入0.06 mg.kg-1四环素可激活土壤脲酶与磷酸酶的活性,最大激活率出现在培养第15、45 d,激活率分别为22.6%、23.6%,加入浓度为0.12 mg.kg-1和0.24 mg.kg-1四环素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抑制两种土壤酶活性。(3)在土壤中同时加入鸡粪和不同浓度四环素,各处理组土壤两种酶活性均表现出激活作用,激活率均高于100%。由此可知,在四环素污染的土壤中加入鸡粪能够增强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四环素对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四环素 土壤脲酶 土壤磷酸酶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无机氮和土壤脲酶的影响 被引量:37
12
作者 赵鹏 陈阜 李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5-169,共5页
为研究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无机氮和土壤脲酶的影响,2006-2007年小麦生长季在河南省滑县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生长后期,10~30 cm土层,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秸秆未还田的处理,秸秆还田有利于冬小麦... 为研究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无机氮和土壤脲酶的影响,2006-2007年小麦生长季在河南省滑县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生长后期,10~30 cm土层,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秸秆未还田的处理,秸秆还田有利于冬小麦对土壤硝态氮的吸收和利用。秸秆还田影响了土壤铵态氮的分布,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冬小麦生长前期和成熟期,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高,生产管理中应减少氮肥施用;进入抽穗期和灌浆期,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低,应增加氮肥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冬小麦 土壤硝态氮 土壤铵态氮 土壤脲酶
下载PDF
陕西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分析 被引量:173
13
作者 和文祥 朱铭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2-398,共7页
根据陕西7种主要土壤19个土样的脲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经相关、通径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可明显反映出土壤肥力水平的差异,脲酶活性大小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用主成分组成的土壤肥力信息系统分析统... 根据陕西7种主要土壤19个土样的脲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经相关、通径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可明显反映出土壤肥力水平的差异,脲酶活性大小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用主成分组成的土壤肥力信息系统分析统计和用土壤的脲酶活性及理化性质分别评价土壤肥力所得到的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脲酶 土壤肥力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陕西
下载PDF
湿地植物根系及其分泌物对土壤脲酶、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闫春妮 黄娟 +2 位作者 李稹 彭程 曹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3-308,共6页
植物根际是人工湿地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达到污染物去除的重要反应区域,然而关于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分布及根系分泌物及对人工湿地除污效果的影响目前仍缺乏系统研究。为了明确人工湿地中植物对脱氮的贡献,试验选取当地常... 植物根际是人工湿地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达到污染物去除的重要反应区域,然而关于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分布及根系分泌物及对人工湿地除污效果的影响目前仍缺乏系统研究。为了明确人工湿地中植物对脱氮的贡献,试验选取当地常见的7种经济耐寒性湿地植物——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千屈菜(Spiked loosestrlfe)、美人蕉(Canna indic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tani)、菖蒲(Acorus calamus)、香蒲(Typha angustiol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植物的根际与非根际脲酶活性分布,并探究了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脲酶活性及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植物根系可以影响脲酶活性,表现为稳定生长的植物根际脲酶活性普遍高于非根际,以美人蕉和香蒲最为显著;不同植物根系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其中,富贵竹、美人蕉和菖蒲根际的脲酶活性接近,且明显高于香蒲、芦苇等其他受试植物;土著微生物对植物植入具有适应期和调整期,使植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刺激效应滞后,表现为植物生长稳定期的脲酶活性平均值基本低于空白样,植物生长迅速期的脲酶活性平均值普遍明显高于空白样,说明植物的存在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25%的菖蒲根系分泌物对土壤脲酶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在培养第25天时达到最佳效果;菖蒲根系分泌物对硝化作用强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 根系分泌物 土壤脲酶活性 硝化作用强度 反硝化作用强度
下载PDF
汞、镉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的研究Ⅰ.尿素浓度 被引量:14
15
作者 和文祥 朱铭莪 张一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91-193,共3页
对不同尿素浓度条件下重金属与土壤脲酶活性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尿素浓度对脲酶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 ,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可采用线性和Langmuir模型较好地表征二者关系 ,并得到脲酶活性的尿浓贡献率、尿浓贡献变化率和最大表观脲酶... 对不同尿素浓度条件下重金属与土壤脲酶活性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尿素浓度对脲酶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 ,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可采用线性和Langmuir模型较好地表征二者关系 ,并得到脲酶活性的尿浓贡献率、尿浓贡献变化率和最大表观脲酶活性等参数 ;Hg、Cd明显降低了前述参数值 ,其中Hg +Cd复合污染的抑制作用最强 ,Hg的生态毒性最大 ;同时初步获得土壤酶促反应过程中存在吸附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脲酶活性 HG CD 尿素浓度 重金属 土壤污染
下载PDF
改良靛酚蓝比色法测土壤脲酶活性 被引量:39
16
作者 黄娟 李稹 张健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土壤脲酶活性的测定有多种方法,其中靛酚蓝比色法由于测量结果精确性较高,重现性较好,应用最为广泛。但也有培养后土壤过滤液浑浊、带色、脲酶活性受底物浓度影响较大等缺点。以此方法为基础,针对过滤方式、培养时间、底物浓度及缓冲液... 土壤脲酶活性的测定有多种方法,其中靛酚蓝比色法由于测量结果精确性较高,重现性较好,应用最为广泛。但也有培养后土壤过滤液浑浊、带色、脲酶活性受底物浓度影响较大等缺点。以此方法为基础,针对过滤方式、培养时间、底物浓度及缓冲液选择等4个重要参数进行了对比试验,以期进一步改进靛酚蓝比色法的测定准确性。结果表明,培养时选择5%的底物浓度、pH10.0的硼酸盐缓冲液、培养24h后再经KCl溶液浸提过滤比色测定,其结果比传统靛酚蓝比色法高约2.46倍,改良靛酚蓝比色法的测定结果更接近土壤真实脲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酚蓝比色法 土壤脲酶活性 尿素 改良
下载PDF
松嫩草甸3种主要植物群落土壤脲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丽 郭继勋 +1 位作者 鲁萍 周晓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8-643,共6页
松嫩草甸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群落和虎尾草(Chloris virgata)群落土壤脲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土体中随土层的加深,其活性逐渐递减。各群落0~10 cm土层中的土壤脲酶活性与月平均降... 松嫩草甸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群落和虎尾草(Chloris virgata)群落土壤脲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土体中随土层的加深,其活性逐渐递减。各群落0~10 cm土层中的土壤脲酶活性与月平均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与土壤温度呈指数函数关系。土壤脲酶活性受多种土壤理化因子的共同影响,对于羊草群落,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H值>有机质>速效氮>C/N>容重>全氮>速效磷;碱茅群落为:有机质>C/N>全氮>容重>速效磷>速效氮>pH值;虎尾草群落为:全氮>有机质>速效氮>pH值>C/N>速效磷>容重。对该地区土壤肥力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C/N和土壤容重对土壤肥力的贡献率占主导地位,土壤脲酶活性所占的比重较小,它不能完全反映土壤肥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草甸 土壤脲酶活性 多元统计分析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土壤脲酶活性调控因素和脲酶活性细菌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知晓 泽桑梓 +2 位作者 户连荣 刘凌 季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73,共9页
为探究利用脲酶活性细菌调控土壤脲酶活性的可行性,以土壤、土壤关联脲酶活性材料及土壤无关联脲酶活性材料为对象,采用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脲酶活性细菌分离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包括土壤脲酶细菌在内的土壤脲酶相关理化性质,... 为探究利用脲酶活性细菌调控土壤脲酶活性的可行性,以土壤、土壤关联脲酶活性材料及土壤无关联脲酶活性材料为对象,采用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脲酶活性细菌分离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包括土壤脲酶细菌在内的土壤脲酶相关理化性质,并分析了土壤与其关联材料及其他环境中脲酶活性细菌的种类及系统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细菌、有机质、总氮、C/N、硝酸根离子、无机氮含量是土壤脲酶活性的关联因素,且土壤有机质、C/N和土壤脲酶活性细菌是直接影响因素。通过细菌分离和16s rRNA测序,土壤中分离出2门5属9种脲酶活性细菌,厚壁菌门是优势类群,土壤关联脲酶活性材料中发现3门8属9种脲酶活性细菌,变形菌门是优势类群。仅粪产碱菌和绿脓杆菌2种细菌在2种材料(即土壤及土壤关联脲酶活性材料)中均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脲酶 脲酶活性 脲酶活性细菌
下载PDF
陕西土壤脲酶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Ⅱ.土壤脲酶的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66
19
作者 和文祥 朱铭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2-52,共11页
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研究,国内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对陕西七种主要土壤十六个土样脲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揭示出:动力学参数(V0、Km、Vmax、Vmax/Km、K)和活化能Ea从各个角度表征了处于不同生态环境中土壤脲酶的活性特征;高、低肥... 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研究,国内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对陕西七种主要土壤十六个土样脲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揭示出:动力学参数(V0、Km、Vmax、Vmax/Km、K)和活化能Ea从各个角度表征了处于不同生态环境中土壤脲酶的活性特征;高、低肥土样间也有明显差别,除水稻土外,各高肥土壤脲酶的V0、Vmax、K、Vmax/Km均大于低肥,相关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动力学参数Vmax、Vmax/Km可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Ea平均值大小顺序也显示出高、低肥土样脲酶在酶促反应中作用机理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脲酶 动力学参数 陕西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施用缓控释配方肥对水稻田面水氮浓度动态变化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解开治 徐培智 +5 位作者 陈建生 杨少海 张发宝 唐拴虎 黄旭 顾文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26,共4页
以南方典型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的研究方法,对施用缓/控释配方肥水稻田面水中氮素主要形态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探讨了与氮素转化密切相关的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插秧后15d和22d田面水中铵态氮、硝态氮... 以南方典型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的研究方法,对施用缓/控释配方肥水稻田面水中氮素主要形态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探讨了与氮素转化密切相关的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插秧后15d和22d田面水中铵态氮、硝态氮、总氮含量为农民习惯施肥处理(T2)>缓/控释配方肥处理(T1)>田间排水沟中水样>不施肥处理(T3)。插秧后75d田面水中氮含量的情况变化较大,3个处理中T3处理田面水中铵态氮含量最低,硝态氮、总氮含量最高。就总体趋势而言,田面水氮素流失主要以铵态氮为主,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随施肥天数的增长,土壤脲酶活性总体呈降低的趋势。T2处理降幅最大,T1处理次之,T3处理最小。在各处理中,氨氮/总氮比与土壤脲酶活性均达到了显著正相关水平,即氨氮占总氮的比例随脲酶活性的增强而增大。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氮素转化相关因子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分异。说明水稻生产中施用缓/控释配方肥对减少流溪河流域稻田氮的面源污染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配方肥 水稻 田面水 氮素 动态变化 土壤脲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