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生真菌对醉马草不同生长期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影响
1
作者 刘荣贵 邓茂桦 +4 位作者 张瀚文 郑蓉 唐仲龙 王超 王剑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0-1778,共9页
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是研究生态系统中地上与地下生物联系的独特模式,但该共生体对不同生长期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知之甚少。本研究采集休眠期和返青期携带内生真菌(E+)和未携带内生真菌(E-)醉马草的生境土壤,测定E+和E-醉马... 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是研究生态系统中地上与地下生物联系的独特模式,但该共生体对不同生长期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知之甚少。本研究采集休眠期和返青期携带内生真菌(E+)和未携带内生真菌(E-)醉马草的生境土壤,测定E+和E-醉马草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在休眠期和返青期,内生真菌显著增加了醉马草土壤速效磷含量,较E-醉马草分别提高34.7%和36.7%。在返青期内生真菌增加了醉马草土壤硝态氮含量,较E-醉马草提高了32.3%。此外,返青期温度升高增强了E+和E-醉马草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这提高了土壤N、P的有效性,为醉马草的生长返青提供基本养分。以上结果表明内生真菌通过调节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返青期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变化保证了醉马草顺利返青。本研究为深入理解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生态学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马草 内生真菌 土壤活性和养分含量 休眠期和返青期
下载PDF
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兰清 杨晨璐 +5 位作者 王维钰 孔德杰 KASHIF Akhtar 任广鑫 冯永忠 杨改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3-221,共9页
为研究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内试验地进行试验,设3个秸秆还田水平: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半量还田、秸秆不还田,施肥和不施肥2个施肥水平,共6个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不... 为研究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内试验地进行试验,设3个秸秆还田水平: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半量还田、秸秆不还田,施肥和不施肥2个施肥水平,共6个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不施肥作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一年内两季不同作物收获期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收获期土壤不论是0~20 cm还是20~40 cm土层,秸秆全量还田+施肥和秸秆半量还田+施肥处理相比秸秆不还田+不施肥均能增加土壤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并且高于秸秆还田+不施肥处理;秸秆全量还田+施肥处理下的冬小麦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比秸秆不还田+不施肥处理的0~20 cm土层分别提高92.34%,87.91%,4.94%,62.41%;对于夏玉米而言,秸秆全量还田+施肥相比秸秆不还田+不施肥处理的0~20 cm土层提高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分别提高了68.54%,49.11%,149.84%,10.38%。可见,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在秸秆全量还田+施肥的处理下活性最高,并且土壤脲酶与全氮和碱解氮相关性最好,碱性磷酸酶与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相关性比较好,过氧化氢酶与速效钾和速效磷的相关性比较好,蔗糖酶与有机碳的相关性比较好,且均呈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可以提高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秸秆还田与施肥 土壤养分含量活性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藏川杨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叶彦辉 韩艳英 +2 位作者 赵垦田 张昆林 刘莉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4-72,共9页
【目的】研究拉萨半干旱河谷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藏川杨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含量的影响,为拉萨半干旱河谷科学造林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09在拉萨达孜县章多乡半干旱河谷造林地,选择覆石头、覆膜... 【目的】研究拉萨半干旱河谷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藏川杨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含量的影响,为拉萨半干旱河谷科学造林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09在拉萨达孜县章多乡半干旱河谷造林地,选择覆石头、覆膜、覆秸秆、覆鸡蛋筐和使用保水剂措施下种植的藏川杨林地为研究对象,以未采用任何措施的造林地为对照,对不同造林措施下土壤的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以及酶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造林措施下,林地不同土层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含量和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林地,其中增幅最高处理的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分别较对照增加24.4%,45.1%,226.3%和181.5%,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分别较对照增加34.4%,194%,1 655%和658.5%,但在不同土层中未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不同造林措施下,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林地,增幅最高处理土壤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79.8%,375.3%和111.5%,各处理土壤中的微生物均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结论】采用不同的造林措施进行藏川杨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微生物数量增加及酶含量增强。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拉萨半干旱河谷采取覆鸡蛋筐和使用保水剂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优于其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含量 土壤化学性质 主成分分析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