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培肥模式下红壤性水稻土的酸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军 梁丰 +3 位作者 姜冠杰 张新平 甘雅芬 张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632,共7页
【目的】以江西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不同培肥模式下红壤性水稻土酸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深化对红壤性水稻土酸度变化特征的认知。【方法】选择不施肥(CK)、化肥(NPK)、化肥+红花草(NPK+GM)、化肥+红花草+秸秆(NP... 【目的】以江西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不同培肥模式下红壤性水稻土酸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深化对红壤性水稻土酸度变化特征的认知。【方法】选择不施肥(CK)、化肥(NPK)、化肥+红花草(NPK+GM)、化肥+红花草+秸秆(NPK+GM+S)和化肥+红花草+猪粪(NPK+GM+M)5个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明确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酸度特征以及影响土壤酸度变化的因素。【结果】与CK相比,NPK、NPK+GM+S和NPK+GM+M等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pH均增加0.38个单位左右,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NPK、NPK+GM+S和NPK+GM+M 3个处理均显著降低了交换性酸含量,最大降幅达49.5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CEC%和TP分别能解释pH变化的5.6%和4.7%(P<0.05);BS%和CEC分别能解释交换性酸变化的99.1%和0.8%(P<0.05)。【结论】合理施用化肥、化肥配施红花草和早稻秸秆、化肥配施红花草和猪粪等培肥模式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并降低交换性酸含量;CEC、BS%、TP和TN是红壤性水稻土酸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南方红壤区水稻生产实践中施用氮磷钾肥时,其中的磷肥尽量选择钙镁磷肥,且在施化肥的同时配施红花草和水稻秸秆(猪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培肥模式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酸度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