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颗粒组分中氮含量及其与海拔和植被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吴建国 艾丽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9,共10页
研究祁连山北坡土壤颗粒组分中氮含量及其与海拔和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分比例、土壤颗粒氮比例、土壤颗粒氮含量和土壤颗粒组分氮含量都随海拔升高而差异不显著;就土壤颗粒组分比例而言,0~15cm土层在阳坡3800m处、阴坡300... 研究祁连山北坡土壤颗粒组分中氮含量及其与海拔和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分比例、土壤颗粒氮比例、土壤颗粒氮含量和土壤颗粒组分氮含量都随海拔升高而差异不显著;就土壤颗粒组分比例而言,0~15cm土层在阳坡3800m处、阴坡3000、3200和3500m处较高,15~35cm土层在阴坡3200和3500m、半阴坡2800m处较高(p〈0.05);就土壤颗粒氮比例而言,0~15cm土层在阴坡3000和3200m、阳坡3300和3800m处最高,15~35cm土层在阴坡3000m和阳坡3300m处最高;就土壤颗粒氮含量而言,0~15cm土层在阴坡3600m处最低,阳坡3800m和半阴坡2800m处较高,15~35cm土层在阴坡3400m、阳坡3300m处较高;就土壤颗粒组分氮含量而言,0~15cm土层在阴坡3400m、阳坡3300和3800m处较高,15~35cm土层在阴坡3400m、阳坡3300m处较高(p〈0.05);植被对土壤颗粒组分比例、土壤颗粒氮比例、土壤颗粒组分氮含量和土壤颗粒氮含量的影响显著;就土壤颗粒组分比例而言,0~15cm土层在森林和灌丛草甸中较高,高寒草甸中较低,森林与灌丛草甸及干草原与荒漠草原中差异不显著,15~35cm土层在森林、灌丛草甸和干草原中较高,高寒草甸中最低,森林、灌丛草甸与干草原中差异不显著;就土壤颗粒氮比例而言,0~15cm土层在森林和高寒草甸中较高,灌丛草甸、荒漠草原与干草原中差异也不显著,15~35cm土层在森林和高寒草甸中较高,荒漠草原和干草原中最低;就土壤颗粒组分氮含量而言,各土层均在灌丛草甸中较高,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中较低;就土壤颗粒氮含量而言,各土层均在森林和灌丛草甸中最高,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中最低,森林、高寒草甸与灌丛草甸中差异不显著;土壤颗粒组分比例、土壤颗粒组分氮含量、土壤颗粒氮比例和土壤颗粒氮含量随土壤全氮含量增加而增加(p〈0.02),土壤颗粒氮含量随颗粒组分氮含量极显著增加(p〈0.001),土壤颗粒氮比例随土壤颗粒氮含量增加显著增加(p〈0.05);祁连山北坡土壤中非保护性氮含量总体上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森林和高寒草甸土壤中非保护性氮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植被 土壤 土壤颗粒组分 土壤颗粒氮 祁连山
下载PDF
贺兰山不同海拔土壤颗粒有机碳、氮特征 被引量:22
2
作者 杨益 牛得草 +4 位作者 文海燕 张宝林 董强 陈菊兰 傅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60,共7页
采用颗粒大小的物理分组方法,测定了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具有代表性的8个样地的草地土壤颗粒有机碳和颗粒有机氮含量,并且分析了土壤颗粒碳、氮分配比例与植被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碳、氮含量随海拔的降低而显著降... 采用颗粒大小的物理分组方法,测定了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具有代表性的8个样地的草地土壤颗粒有机碳和颗粒有机氮含量,并且分析了土壤颗粒碳、氮分配比例与植被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碳、氮含量随海拔的降低而显著降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4个植被类型中,二者在高山草甸最高,在草原化荒漠最低。土壤颗粒碳、氮分配比例随海拔的降低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高山草甸最高,山地荒漠草原最低。土壤颗粒碳、氮分配比例与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年均降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年均温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贺兰山 土壤颗粒有机碳 土壤颗粒有机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作物系统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的影响 被引量:57
3
作者 龚伟 颜晓元 +4 位作者 蔡祖聪 王景燕 胡庭兴 宫渊波 冉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75-2381,共7页
通过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18年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0~20cm)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及矿质结合有机碳和氮的影响.施肥处理包括化肥NPK不同组合(NPK、NP、NK、PK)、全部施用有机肥(OM)、一半有机肥+化... 通过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18年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0~20cm)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及矿质结合有机碳和氮的影响.施肥处理包括化肥NPK不同组合(NPK、NP、NK、PK)、全部施用有机肥(OM)、一半有机肥+化肥NPK(1/2OMN)及不施肥(CK)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及矿质结合有机碳和氮含量,提高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分配比例及颗粒有机质C/N.施肥处理颗粒有机碳和氮储量较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11.7%~196.8%和13.0%~152.2%,土壤颗粒有机碳对总有机碳储量增加的贡献率为31.5%~67.3%,土壤颗粒有机氮对全氮储量增加的贡献率为14.3%~100.0%;矿质结合有机碳和氮储量较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2.0%~75.0%和0.0%~69.8%.各处理颗粒有机碳和氮及矿质结合有机碳和氮储量均以OM处理最高,且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高于单施化肥各处理,而化肥处理中NPK均衡施用效果最好.说明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及化肥NPK均衡施用是增加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及矿质结合有机碳和氮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颗粒有机碳和 矿质结合有机碳和 碳固存
下载PDF
封育年限对伊犁绢蒿荒漠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杨静 孙宗玖 董乙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78-1786,共9页
为探究荒漠土壤有机氮组分对封育年限的响应规律,研究了不同封育年限(封育时间为0、1、4和11a)对中度退化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土壤全氮(total nitrogen,TN)、轻组氮(light fraction organic nitrogen,LFON)、颗... 为探究荒漠土壤有机氮组分对封育年限的响应规律,研究了不同封育年限(封育时间为0、1、4和11a)对中度退化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土壤全氮(total nitrogen,TN)、轻组氮(light fraction organic nitrogen,LFON)、颗粒氮(particulate organic nitrogen,PON)、微生物量氮(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SMBN)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封育0a相比,其它封育年限5-10、10-20、30-50cm土层的T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0-50cm土层TN含量随封育年限延长呈"降-升"趋势;封育11a,0-5cm土层PON含量达到最高,而封育4a,5-10和20-30cm土层PON分配比例显著增加;0-20cm土层LFON含量增加显著,且0-5cm土层含量最高。0-50cm土层SMBN随封育年限增加呈"降-升"趋势,而封育4a,5-10和20-30cm土层SMBN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封育0a和封育1a(P<0.05);0-10cm土层LFON和0-50cm土层LFONR与封育年限呈显著正相关。总之,短期封育(1~11a)下,中度退化伊犁绢蒿荒漠土壤全氮含量仍未得到恢复,但促进了LFON、PON、SMBN及其分配比例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年限 伊犁绢蒿荒漠 土壤颗粒氮 轻组 微生物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