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田残茬带宽度及高度对土壤风蚀模数影响的风洞试验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沛义 妥德宝 +5 位作者 李焕春 段玉 魏富所 安昊 贾有余 崔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6-210,共5页
为了探究带宽和残茬高度对土壤风蚀模数的影响,利用野外移动式风洞对阴山北麓地区带田土壤风蚀模数进行了原位测试。结果表明:作物残茬带对间作翻耕地具有保护作用,土壤风蚀模数在全部留茬时最小,全部裸露时最大,残茬与耕翻裸露地间作... 为了探究带宽和残茬高度对土壤风蚀模数的影响,利用野外移动式风洞对阴山北麓地区带田土壤风蚀模数进行了原位测试。结果表明:作物残茬带对间作翻耕地具有保护作用,土壤风蚀模数在全部留茬时最小,全部裸露时最大,残茬与耕翻裸露地间作时居中。不同残茬降低风蚀模数程度不同,莜麦茬可以降低48.92%~67.39%,油菜茬可以降低5.22%~34.36%。不同带宽和残茬高度的间作组合,土壤风蚀模数都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大,呈指数曲线变化规律。在一定风速吹蚀下,残茬带宽从0.5~3.0m变化,土壤风蚀模数随带宽的增加而减小,符合幂函数曲线变化规律;残茬高度从5~25cm变化,土壤风蚀模数随残茬高度增加而线性降低。研究说明减少耕翻和作物留茬是控制风蚀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护 风洞 带状间作 带田宽度 残茬高度 土壤风蚀模数
下载PDF
2000—2018年河北坝上地区土壤风蚀模数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贾文茹 李庆 +2 位作者 李秀明 谢宝妮 王翠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河北坝上地区是中国北方典型土壤风蚀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本区成为京津冀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更好地阐明坝上地区的土壤风蚀过程,完善该区域的风沙防护体系,基于气象、土壤、遥感和土... 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河北坝上地区是中国北方典型土壤风蚀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本区成为京津冀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更好地阐明坝上地区的土壤风蚀过程,完善该区域的风沙防护体系,基于气象、土壤、遥感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利用综合风蚀模拟系统(Integrated wind-erosion modeling system,IWEMS),计算了河北省坝上地区的土壤风蚀模数。结果表明:2000—2018年,坝上地区平均风蚀模数与风蚀风险区所占面积比例总体均呈减小趋势。月平均风蚀模数变化表明,11月至次年5月是主要风蚀季。风蚀程度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风蚀灾害主要发生在坝上地区中西部。自2009年以来,康保县和张北县的风蚀模数逐渐降低,丰宁县西部的风蚀模数逐渐增加。通过对土壤风蚀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风蚀模数为沙地>耕地>草地>林地,植被盖度和土壤湿度是影响风蚀模数月变化的主要因素,起沙风累计时间与风蚀模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地区 IWEMS模型 土壤风蚀模数 风蚀风险区
原文传递
2000-2018年黄河流域土壤风蚀数据集
3
作者 韩乐 赵媛媛 +2 位作者 迟文峰 贾静 王末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245-251,共7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土壤侵蚀引发的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评估土壤风蚀时空演变过程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数据集包含黄河流域2000-2018年逐...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土壤侵蚀引发的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评估土壤风蚀时空演变过程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数据集包含黄河流域2000-2018年逐年土壤风蚀模数数据集,采用地面调查与修正土壤风蚀方程(RWEQ)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土壤风蚀中各影响因子,进行数据本地化,并结合植被因子测度黄河流域土壤风蚀量。数据基于137Cs调查对评估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地面调查结果显著相关。本数据可反映黄河流域2000年以来土壤风蚀时空格局,用于区域土地退化动态评估、生态工程措施成效评价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RWEQ 土壤风蚀模数
下载PDF
内蒙古后山地区土壤风蚀问题初论 被引量:73
4
作者 董治宝 陈广庭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4-90,共7页
内蒙古后山地区的风蚀景观表明,该区的土壤风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环境问题。实地调查表明,该区强烈的风蚀始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农田与草原的现状风蚀量之差异说明,土地开垦是导致该区土壤风蚀加剧的主要原因。应用粒度对比分... 内蒙古后山地区的风蚀景观表明,该区的土壤风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环境问题。实地调查表明,该区强烈的风蚀始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农田与草原的现状风蚀量之差异说明,土地开垦是导致该区土壤风蚀加剧的主要原因。应用粒度对比分析法对本区现状土壤风蚀量的计算结果为,草原平均5cm,农田一般在10cm以上。若将农田与草原现状风蚀量之差视为草原开垦以后的农田风蚀量,并以50年作为该区农田的平均开垦年限,可以计算出内蒙古后山地区草原农垦区近50年的平均年风蚀厚度为0.1~0.3cm,风蚀模数约为1500~4500t/(km2·a),平均为3000t/(km2·a)。因此,该区属于强烈土壤风蚀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后山地区 风蚀景观 土壤风蚀 农田土壤风蚀模数 草原 粒度对比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不同风蚀模型的区域土壤风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鑫 武志涛 +1 位作者 杜自强 张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5,共7页
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等,利用RWEQ模型和风蚀预报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2000—2017年土壤风蚀进行评估并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RWEQ模型(R^(2)=0.85,P<0.01)和风蚀预报模型(R^(2)=0.43,P<0.01)的预测值与^(137)Cs示踪技术... 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等,利用RWEQ模型和风蚀预报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2000—2017年土壤风蚀进行评估并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RWEQ模型(R^(2)=0.85,P<0.01)和风蚀预报模型(R^(2)=0.43,P<0.01)的预测值与^(137)Cs示踪技术风蚀的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RWEQ模型预测精度更好。(2)时间上,RWEQ和风蚀预报模型模拟的结果均表明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壤风蚀呈下降的趋势,下降趋势分别为0.73,1.18 t/(hm^(2)·a),2个模型模拟的土壤风蚀模数在2011年均达到最低值。空间上,2000—2017年,2个模型的模拟结果均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土壤风蚀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其中剧烈侵蚀在整个研究区的占比较小(RWEQ 1.79%,风蚀预报模型5.45%),主要分布于北方风沙区的西南部。趋势上,89.74%(RWEQ)和72.05%(风蚀预报模型)的土壤风蚀模数呈下降趋势,其中显著降低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北方风沙区的巴丹吉林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3)大风天数对土壤风蚀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大风天数的增多,土壤风蚀呈显著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和降水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土壤风蚀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模型 土壤风蚀模数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RWEQ和WEPS模型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潜在风蚀模拟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珺 郭中领 +4 位作者 常春平 王仁德 李继峰 李庆 王旭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7,共11页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一个典型的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敏感区域,存在严重的土壤风蚀和土地退化问题。风蚀模型是目前获得区域风蚀模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利用修正风蚀方程(RWEQ模型)和风蚀预报系统(WEPS模型)对北方农牧交错带2000...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一个典型的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敏感区域,存在严重的土壤风蚀和土地退化问题。风蚀模型是目前获得区域风蚀模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利用修正风蚀方程(RWEQ模型)和风蚀预报系统(WEPS模型)对北方农牧交错带2000-2012年潜在风蚀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两个模型模拟得到的多年平均潜在风蚀量不同,但空间分布、年际减少趋势和季节分布等特征基本相似;风速、土壤湿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风蚀均有影响。RWEQ模型(R^(2)=0.45,P<0.01)和WEPS模型(R^(2)=0.57,P<0.01)中实测值与预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WEPS模型(NSC=0.54)纳什系数较RWEQ模型(NSC=0.27)高。RWEQ模型和WEPS模型均能客观预测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情况,WEPS模型预测精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模型 土壤风蚀模数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Cogitation on developing a dynamic model of soil wind erosion 被引量:12
7
作者 ZOU XueYong ZHANG ChunLai +2 位作者 CHENG Hong KANG LiQiang WU YongQi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62-473,共12页
Studies on soil wind erosion began with single factors affecting soil wind erosion; with increasing quantities of data being accumulated,the wind erosion equation(WEQ),the 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RWEQ),the wind ... Studies on soil wind erosion began with single factors affecting soil wind erosion; with increasing quantities of data being accumulated,the wind erosion equation(WEQ),the 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RWEQ),the wind erosion prediction system(WEPS),and other soil wind erosion models have been successively established,and great advances have been achieved.Here we briefly review the soil wind erosion research course and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soil wind erosion model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ynamics of wind erosion,we classifi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soil wind erosion into three categories,namely,wind erosivity factors(WEF),soil antierodibility factors(SAF),and roughness interference factors(RIF).We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a standard plot of soil wind eros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certainty of the soil wind erosion modulus on a spatial scale,and provided methods to set similarity conditions in wind tunne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to convert the spatial scale of the wind erosion modulus from the standard plot to a large scale field.We also proposed a conceptual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dynamics of soil wind erosion with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at wind produces a shear force on the soil surface.This shear force is partitioned by barely erodible soil surfaces and roughness elements on the ground,and the amount of soil loss by wind should be calculated by comparing the shear force of the wind on barely erodible soil surfaces with the anti-erosion force of the surface soil.One advantage of this conceptual model is that the calculated soil wind erosion modulus is not subject to changes of spatial scale.Finally,we recommended continual improvement of the existing models while also establishing new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eptual dynamic model of soil wind erosion conversion of soil loss in spatial scales standard plot factors affecting soil wind ero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