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农业区位论的北京市土壤-小麦系统中重金属Pb积累特征及其健康风险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志凡 赵烨 +2 位作者 谷蕾 呼红霞 田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42-1147,共6页
基于农业区位论,采集23组土壤-小麦匹配样品,探究北京市不同圈层土壤-小麦系统中Pb的全量、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①频繁的交通活动与工业释放致使城区土壤呈现出Pb污染,而长期污水灌溉等农业活动导致了近郊平原局部土壤Pb污染。... 基于农业区位论,采集23组土壤-小麦匹配样品,探究北京市不同圈层土壤-小麦系统中Pb的全量、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①频繁的交通活动与工业释放致使城区土壤呈现出Pb污染,而长期污水灌溉等农业活动导致了近郊平原局部土壤Pb污染。②土壤中Pb主要以残余态与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其次是铁锰氧化态,而碳酸盐结合态与离子交换态非常少。Pb的活性从中心城区到近郊平原、远郊平原逐渐下降。③小麦植株中Pb含量与土壤中铁锰氧化态Pb含量呈正相关;④麦粒中Pb的富集系数仅约为0.004 4,但仍发现城区与近郊麦粒中部分Pb含量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小麦系统 PB 生物有效性 健康风险 空间差异性
下载PDF
金昌市市郊农田土壤-小麦系统Cu、Zn、Ni行为特性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媛 南忠仁 +2 位作者 刘晓文 王胜利 丁海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8-302,共5页
以干旱区典型矿业城市——金昌市市郊农田和小麦作为研究对象,考察重金属元素(Cu、Zn、Ni)在土壤-小麦系统中的富集及迁移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农田土壤均有一定程度重金属积累;其中Ni积累最为严重,其平均质量分数超过土壤环境质... 以干旱区典型矿业城市——金昌市市郊农田和小麦作为研究对象,考察重金属元素(Cu、Zn、Ni)在土壤-小麦系统中的富集及迁移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农田土壤均有一定程度重金属积累;其中Ni积累最为严重,其平均质量分数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其次是Cu,其平均质量分数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而元素Zn的积累不显著;②小麦各组织(籽粒、麦壳、麦叶、茎秆、根须)中也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积累,其中元素Ni、Cu易在小麦根部积累,元素Zn易在小麦籽粒中积累;部分样品的籽粒中Cu含量超过中国食物卫生标准,超标率为18.18%,所有样品的Zn含量均未超出中国食品卫生标准,Ni在所有样品籽粒中的含量均超过人造奶油卫生标准。③不同元素在小麦体内迁移能力为Zn>Cu>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昌 市郊农田 土壤-小麦系统 行为特性
下载PDF
土壤-小麦系统中5种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邵云 李春喜 +2 位作者 李向力 姜丽娜 鲁旭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28,共4页
采用盆栽方法,对土壤和小麦三叶期地上部分、成熟期籽粒的Cd,Pb,As,Cu,Zn 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三叶期地上部分和成熟期籽粒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随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其中,籽粒与土壤重金属含量之间具有极... 采用盆栽方法,对土壤和小麦三叶期地上部分、成熟期籽粒的Cd,Pb,As,Cu,Zn 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三叶期地上部分和成熟期籽粒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随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其中,籽粒与土壤重金属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二次函数回归关系,而籽粒与三叶期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之间有着极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在土壤-小麦系统中,5种重金属在籽粒中的富集能力依次为:Zn>Cd>Cu>As>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小麦系统 重金属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郑汴路路旁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积累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剑 马建华 宋博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4-628,共5页
按离路基不同距离采集土壤、麦苗和籽粒样品,在测定样品重金属(Pb、Cd、Zn、Cr和Cu)的基础上,开展了路旁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分布、积累和污染状况分析,并对膳食小麦(Triticumaestivum)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小麦... 按离路基不同距离采集土壤、麦苗和籽粒样品,在测定样品重金属(Pb、Cd、Zn、Cr和Cu)的基础上,开展了路旁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分布、积累和污染状况分析,并对膳食小麦(Triticumaestivum)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含量随着离开路基距离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重金属含量>麦苗重金属含量>籽粒重金属含量。2)麦苗和小麦籽粒对土壤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大小顺序均为Cu>Cd>Zn>Pb>Cr,麦苗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于小麦籽粒。3)膳食小麦所致的Cd个人健康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汴公路 土壤-小麦系统 重金属积累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南疆焉耆盆地土壤-小麦系统硒耦合关系及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5
5
作者 赵禹 白金 +4 位作者 刘拓 梁楠 王超 杨生飞 蒋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60-1970,共11页
为研究土壤-小麦系统硒的关联性,采集南疆焉耆盆地小麦主要种植区小麦及对应根系土样品,通过相关分析、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探讨土壤、小麦中Se含量及形态,查明影响小麦中硒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强有机质结合态硒(SOM-Se)和残渣... 为研究土壤-小麦系统硒的关联性,采集南疆焉耆盆地小麦主要种植区小麦及对应根系土样品,通过相关分析、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探讨土壤、小麦中Se含量及形态,查明影响小麦中硒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强有机质结合态硒(SOM-Se)和残渣态硒(Re-Se)是土壤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占土壤总Se含量的65.15%;土壤中硒受土壤风化程度、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影响明显;小麦籽粒中硒主要以有机硒形式存在,无机硒仅占全Se含量的6.39%,小麦硒的可给性高;土壤总Se含量可以很好地指示小麦Se含量水平,水溶态硒(Sol-Se)、离子交换态硒(Ex-Se)为有效硒的重要指标。基于土壤总Se、B、SOM构建的小麦硒吸收模型,可解释小麦吸收硒67%的方差。结合实际生产,给出了研究区高效富硒(含硒)小麦判别标准。据此编制富硒土壤高效利用区划图,有效地支撑了焉耆盆地富硒小麦标准化管理和面粉加工,提高了富硒土壤划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土壤-小麦 有效硒 有机硒 高效利用
下载PDF
水旱轮作土壤-小麦系统CO_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6
作者 韩广轩 朱波 +3 位作者 张中杰 高美荣 江长胜 郑循华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2期182-185,共4页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水旱轮作区的小麦进行全生长季CO2排放观测。结果表明,(1)土壤-小麦系统的CO2排放通量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凌晨4:00~6:00排放量最低,随着温度的升高,CO2的排放量逐渐增大,在午后1:00~3:00达到峰值...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水旱轮作区的小麦进行全生长季CO2排放观测。结果表明,(1)土壤-小麦系统的CO2排放通量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凌晨4:00~6:00排放量最低,随着温度的升高,CO2的排放量逐渐增大,在午后1:00~3:00达到峰值。分析表明,气温和地表温度与土壤-小麦系统CO2排放通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土壤-小麦系统CO2排放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分析表明,小麦生物量和气温与土壤-小麦系统CO2排放季节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在小麦各个生育期中,CO2平均排放通量常规处理>无氮处理>空白>裸地。水旱轮作区小麦常规处理、无氮处理、空白点和裸地的CO2排放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74.51、362.23、239.91、129.47 mg/(m2h)。在小麦的各个生育期中,RH、RAR和RAS对土壤-小麦系统CO2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20%、20%和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小麦系统 CO2排放 水旱轮作 川中丘陵区
下载PDF
路旁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污染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7
作者 李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797-799,806,共4页
分别于距离路基0、5、10、15、25、35、50、100、200、300 m处采集土壤、麦苗和籽粒样品,在测定样品重金属Pb、Cd、Zn、Cr和Cu含量的基础上,开展路旁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分布和污染状况分析,并对膳食小麦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 分别于距离路基0、5、10、15、25、35、50、100、200、300 m处采集土壤、麦苗和籽粒样品,在测定样品重金属Pb、Cd、Zn、Cr和Cu含量的基础上,开展路旁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分布和污染状况分析,并对膳食小麦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含量随着离路基距离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重金属含量表现为土壤>麦苗>小麦籽粒;膳食小麦所致的Cd个人健康风险较大,在距路基50 m范围内超过ICRP可接受标准的1.6~3.2倍;不存在非致癌重金属健康风险,致癌重金属Cd的个人健康风险占总风险的94.81%,是最主要的健康危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小麦系统 重金属积累 重金属污染 健康风险评价 郑汴公路
下载PDF
河南省基于土壤-小麦系统的土壤Cr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何凤 李瑞敏 +4 位作者 王轶 曹峰 胡永华 王志坤 万军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60-1064,共5页
利用农业地质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原理和河南黄淮平原土壤-小麦系统Cr元素的实测数据,获得了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Cr安全界限值,再用"实用临界值"对安全界限值进行修正,建立了评价标准值,并利用评价标准值对河南省的土地进行了Cr... 利用农业地质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原理和河南黄淮平原土壤-小麦系统Cr元素的实测数据,获得了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Cr安全界限值,再用"实用临界值"对安全界限值进行修正,建立了评价标准值,并利用评价标准值对河南省的土地进行了Cr生态安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土壤-小麦系统 CR含量 农业地质地球化学方法 生态安全评价
下载PDF
干旱与Cd双重胁迫对土壤-小麦-蚜虫系统Cd转移规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舒启豪 孔艳艳 +2 位作者 罗坤 李媛 赵惠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56-1662,共7页
为探究干旱和重金属双重胁迫对土壤-小麦-蚜虫系统内Cd转移规律的影响,为小麦蚜虫的生态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ricius)]为研究对象,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土壤Cd含量(100 mg·kg^-1、200... 为探究干旱和重金属双重胁迫对土壤-小麦-蚜虫系统内Cd转移规律的影响,为小麦蚜虫的生态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ricius)]为研究对象,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土壤Cd含量(100 mg·kg^-1、200 mg·kg^-1)及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无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处理下小麦根茎叶及蚜虫体内的Cd含量。结果表明:土壤Cd含量及干旱单一胁迫均对小麦及蚜虫体内的Cd含量造成了显著影响(P<0.05)。两者交互作用对小麦根部及叶部的Cd含量影响显著,而对小麦茎部及蚜虫体内Cd含量影响不显著。在相同胁迫条件下, Cd在小麦中的积累分布为根>茎>叶。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大,小麦根部Cd含量及土壤-根转移系数降低,茎部Cd含量及根-茎转移系数升高,麦长管蚜Cd含量在土壤Cd含量100mg·kg^-1下高于土壤Cd含量200 mg·kg^-1;中度干旱胁迫增加了麦长管蚜体内Cd累积量,而重度干旱胁迫则降低了其体内Cd累积量。叶-蚜虫的Cd转移系数明显大于土壤-根、根-茎和茎-叶转移系数且大于1,说明Cd在麦长管蚜体内产生了生物富集作用。综上所述,干旱胁迫促进了Cd从土壤向小麦茎部转移和根部Cd累积,但抑制了Cd从根部到茎部转移和茎部Cd累积;中度干旱胁迫促进了麦长管蚜体内Cd的积累,而重度干旱胁迫抑制了麦长管蚜体内Cd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CD 污染 双重胁迫 小麦 麦长管蚜 土壤-小麦-蚜虫系统
下载PDF
煤矿区重金属在土壤-小麦中的分布特征及土壤污染评价
10
作者 王丽 闵宁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7-11,共5页
为研究矿区农田土壤-小麦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选择朱仙庄矿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土壤、小麦幼苗植株中Cr、Ni、Cu、Zn、Cd和Pb的含量特征和富集转移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污染评价显示A层Cd的含量变化范围最小,... 为研究矿区农田土壤-小麦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选择朱仙庄矿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土壤、小麦幼苗植株中Cr、Ni、Cu、Zn、Cd和Pb的含量特征和富集转移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污染评价显示A层Cd的含量变化范围最小,为0. 19~0. 35mg/kg,Cr的含量变化范围最大,为35. 2~90. 8mg/kg; B层含量变化范围最小的是Cd,为0. 12~0. 40mg/kg;含量变化范围最大的是Zn,为37. 5~96. 2mg/kg;地累积污染评价结果显示,A层Cd为轻污染-中污染,Cu为无污染-轻污染,而其他重金属都为无污染; B层Cd为无污染-中污染,而其他重金属都为无污染-轻污染。小麦重金属均值含量特征显示,金属含量情况数值在根中为Pb> Zn> Cu> Cr> Ni> Cd,茎中为Zn> Pb> Cu> Cr> Ni> Cd;叶中为Zn> Cu> Pb> Cr> Ni> Cd。生物富集转移系数显示,Pb的富集系数较大,迁移系数大小为Pb> Zn> Cu> Cd> Cr> 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小麦系统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下载PDF
地表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冬小麦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蒋静艳 牛传坡 +2 位作者 胡正华 杨玉峰 黄耀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12-1716,共5页
为了解UV-B增强条件下农田N2O响应规律,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地表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冬小麦系统N2O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期,UV-B辐射增强处理对该系统N2O的排放影响不显著;在小麦的拔节期,UV-B辐射增强处... 为了解UV-B增强条件下农田N2O响应规律,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地表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冬小麦系统N2O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期,UV-B辐射增强处理对该系统N2O的排放影响不显著;在小麦的拔节期,UV-B辐射增强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小麦系统N2O的排放,并减少了该系统的呼吸速率.UV-B辐射增强对N2O的影响机理主要表现在对小麦植株N代谢过程的影响,如显著增加了植株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TN、TP的含量.UV-B辐射增强对土壤产N2O的影响表现为间接影响,主要是显著增加了小麦根区土壤有效氮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的量,并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C/N,使之由5.0增至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 土壤-小麦系统 N2O排放 N代谢
下载PDF
地表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冬小麦系统呼吸速率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胡正华 蒋静艳 +2 位作者 牛传坡 孙文娟 黄耀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9-454,共6页
通过室外盆栽实验,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通量,研究了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气象条件和田间管理下,UV-B辐射增强处理对呼吸速率和N2O排放的... 通过室外盆栽实验,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通量,研究了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气象条件和田间管理下,UV-B辐射增强处理对呼吸速率和N2O排放的季节变化模式无明显影响.在返青期,UV-B辐射增强显著降低了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但对N2O的排放通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在拔节孕穗期,UV-B辐射增强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的排放通量;在抽穗-成熟期,UV-B辐射增强处理对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的排放没有显著影响.返青-齐穗期,UV-B增强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冬小麦系统的N2O累积排放量;但从齐穗开始至小麦成熟,UV-B增强处理对土壤-冬小麦系统的N2O累积排放量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土壤-小麦系统 呼吸速率 N2O排放
下载PDF
UV-B增强与秸秆施用对土壤-冬小麦系统CO_2排放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正华 杨燕萍 +3 位作者 陈书涛 李涵茂 李岑子 申双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30-1134,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人工增强紫外辐射的方法模拟UV-B增强,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冬小麦系统的CO_2排放通量,研究UV-B增强与秸秆施用对土壤-冬小麦系统CO_2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增强与秸秆施用没有改变CO_2排放通量的季...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人工增强紫外辐射的方法模拟UV-B增强,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冬小麦系统的CO_2排放通量,研究UV-B增强与秸秆施用对土壤-冬小麦系统CO_2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增强与秸秆施用没有改变CO_2排放通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UV-B具有抑制效应,显著降低了拔节-孕穗期的CO_2排放,降幅达15.48%(P=0.055).秸秆施用对CO_2排放具有促进效应,使返青期和拔节-孕穗期的CO_2排放分别增加了59.52%(P=0.005)和13.10%(P=0.092).秸秆施用和UV-B增强处理增加了返青期的CO_2排放,增幅为30.95%(P=0.083).对照、UV-B增强、秸秆施用和秸秆施用+UV-B增强4种处理的系统CO_2排放与气温都存在极显著的指数关系(P<0.01),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56,0.60,0.45和0.51,温度敏感系数Q_(10)值分别为1.83,1.97,1.55和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秸秆施用 CO2排放 土壤-小麦系统
下载PDF
太湖流域施氮量对小麦-土壤系统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林忠成 叶世超 +7 位作者 戴其根 陈京都 赵小华 许露生 张洪程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148,共8页
为给南方麦区小麦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在太湖流域典型地区的两年3季稻麦施肥量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施氮量与小麦产量、小麦吸氮量、土壤剖面无机氮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 为给南方麦区小麦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在太湖流域典型地区的两年3季稻麦施肥量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施氮量与小麦产量、小麦吸氮量、土壤剖面无机氮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都呈增大趋势,而氮肥的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效率和农学利用效率都减小,施氮量225-300 kg.hm^-2是小麦高产、氮相对高效的适宜施氮量。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剖面无机氮素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30-100 cm土层无机氮素对施氮量300-375 kg.hm^-2有明显的响应,拔节期以后已有明显的淋溶现象。施氮量300-375 kg.hm-2土壤中无机氮素的残留量一直较高,小麦成熟期土壤无机氮量与播种前的相比,除施氮量375 kg.hm^-2处理仍在增加外,施氮量小于300 kg.hm^-2的处理均有所减少。小麦-土壤系统氮素表观损失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施氮处理75和375 kg.hm^-2的损失量分别为26.20和168.64 kg.hm^-2,损失率(占相应的施氮量)分别为34.93%和44.97%。施氮量225 kg.hm^-2是本地区小麦生态安全的临界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小麦-土壤系统 施氮量 氮素利用
下载PDF
UV-A辐射对土壤-冬小麦系统呼吸速率和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正华 蒋静艳 +1 位作者 孙文娟 黄耀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60-1865,共6页
为研究UV-A辐射增强对土壤-冬小麦系统微量气体释放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外盆栽试验,人工模拟UV-A辐射增强,UV-A辐射强度处理分别比自然光(CK)增加10%(T1)和20%(T2)。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UV-A辐射强度下裸土、土壤-冬小麦系统... 为研究UV-A辐射增强对土壤-冬小麦系统微量气体释放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外盆栽试验,人工模拟UV-A辐射增强,UV-A辐射强度处理分别比自然光(CK)增加10%(T1)和20%(T2)。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UV-A辐射强度下裸土、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下裸土呼吸速率分别比CK高83%(P=0.022)和263%(P=0.038),T2处理比T1高99%(P=0.073);T1和T2处理使裸土N2O排放通量比CK分别增加了64%(P=0.019)和186%(P=0.059),但T2与T1处理间的N2O排放通量差异不显著(P=0.123)。UV-A辐射增强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大小;T2处理下土壤-冬小麦系统的N2O排放通量显著高于CK(P=0.012)和T1(P=0.010),分别比CK和T1高33%和40%,但T1和CK的N2O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P=0.352)。UV-A辐射增强没有影响冬小麦生物量(P>0.05),但T2处理下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碳和亚硝酸氧化菌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A辐射 土壤-小麦系统 裸土 呼吸速率 N2O排放通量
下载PDF
镉-豆磺隆复合污染对小麦生物学性状与品质的胁迫 被引量:9
16
作者 金彩霞 周启星 王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60-1163,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黑土土壤镉-豆磺隆复合污染对小麦生物学性状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镉、豆磺隆复合对小麦辽春10号(TriticumaestivumL)生物量的影响表现出协同作用,而且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小麦株高、地上部鲜重与干重以...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黑土土壤镉-豆磺隆复合污染对小麦生物学性状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镉、豆磺隆复合对小麦辽春10号(TriticumaestivumL)生物量的影响表现出协同作用,而且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小麦株高、地上部鲜重与干重以及根的鲜重与干重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当镉的浓度达到100mg·kg-1时,小麦生长迟缓,植株矮小等中毒症状比较明显,地上部鲜重变化最大,相对于对照下降了83.1%,根鲜重下降了72.0%,地上部干重下降了69.7%,根干重下降了63.0%,株高下降40.1%。加入豆磺隆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不同浓度豆磺隆表现出的抑制程度为:30μg·kg-1>10μg·kg-1>0。小麦积累镉的量,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反映其品质不断下降。其中根部镉浓度增加的幅度很大,由41.2mg·kg-1增加到438.2mg·kg-1;但当投加镉的浓度达到100mg·kg-1时,小麦积累镉的量呈现下降的趋势;高浓度豆磺隆处理的小麦积累镉的量,低于低浓度处理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磺隆 复合污染 土壤-小麦系统
下载PDF
污灌区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污染、迁移和积累——以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为例 被引量:22
17
作者 韩晋仙 马建华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4期578-580,591,共4页
以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为例,研究了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Cd、Pb、Cr、Cu、Zn、Ni和As)污染、迁移和积累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所有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1,其中Cd和As污染最为严重,其平均质量分数远远超出了土... 以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为例,研究了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Cd、Pb、Cr、Cu、Zn、Ni和As)污染、迁移和积累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所有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1,其中Cd和As污染最为严重,其平均质量分数远远超出了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值。在该区土壤上种植的小麦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重金属累积,但其茎叶和种子重金属质量分数差别较大;在所有种子样品中,Zn质量分数都未超标,As、Cr和Pb质量分数部分到达了较高的残留水平,Cd质量分数则远远超出了国家食品限量卫生标准。依据重金属迁移累积率(?i),小麦对As和Cr的吸收能力较低,而对Ni和Cd的吸收能力较高;在所有小麦样品中,除Cu外,茎叶对同一重金属的平均富集能力均大于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灌溉 土壤-小麦系统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对冬小麦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和N_2O排放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燕萍 胡正华 +3 位作者 李涵茂 陈书涛 季雨虹 李岑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33-1741,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土壤-冬小麦系统以及土壤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通量,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冬小麦系统、土壤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冬小麦系统和土壤的呼吸速率存在着明显的日... 通过田间试验,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土壤-冬小麦系统以及土壤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通量,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冬小麦系统、土壤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冬小麦系统和土壤的呼吸速率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规律,UV-B辐射增强处理并没有改变其日变化规律,但对呼吸速率有抑制作用。在日温差较大的晴天,土壤-冬小麦系统和土壤的N2O排放通量也呈规律性日变化,UV-B辐射增强处理没有改变其日变化规律。在拔节至抽穗期,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冬小麦系统的日均呼吸速率、N2O排放通量和土壤的日均N2O排放通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土壤的日均呼吸速率;在开花期,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冬小麦系统和土壤的日均呼吸速率、N2O排放通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在灌浆期,UV-B辐射增强显著降低了土壤-冬小麦系统的日均呼吸速率、N2O排放通量和土壤的日均N2O排放通量,但对土壤的日均呼吸速率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土壤-小麦系统 土壤 呼吸速率 N2O 日变化
下载PDF
2,4,6—三氯酚在土壤—小麦生态系统中迁移、降解的灰色系统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峰 王民 关大任 《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7年第3期35-37,共3页
用灰色系统模型模拟了土壤—小麦生态系统,土壤和小麦中TC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值。结果表明此模型比二室模型更可靠。
关键词 土壤-小麦系统 灰色系统 迁移 降解 三氯酚
下载PDF
Amelioration of Salt Stress on Wheat Plants Growth in Coastal Saline Soil by a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um Enterobacteria sp. EnHy-401 被引量:1
20
作者 易艳梅 黄为一 张春霞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6期141-146,共6页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a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um(PSB),Enterobacteria sp.EnHy-401,on the availability of insoluble accumulative phosphorus(P)and growth of wheat(Triticum ...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a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um(PSB),Enterobacteria sp.EnHy-401,on the availability of insoluble accumulative phosphorus(P)and growth of wheat(Triticum Ningmai No.13)plants in sterile saline soil.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EnHy-401 had the ability to activate the insoluble accumulated phosphorus in saline soil and enhanced nutrient uptake efficiency by wheat plants,then conferred resistance in wheat plants to salt stress and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growth increase.In saline soil inoculated with Enterobacteria sp.EnHy-401,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exchangeable calcium was increased from 6.4 mg/kg and 1 162 mg/kg to 10.3 mg/kg and 1 214 mg/kg,respectively.Wheat seedling grown in soil inoculated with the EnHy-401 strain increased shoot weight by 28.1% and root weight by 14.6%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P,Ca,K and Mg contents in shoots increased 34.4%,36.3%,31.5%,and 6.3% compared to the control,respectively.the fact that the increases in available P,biomass P,and Ca2+ concentration in saline soil treated with PSB Enterobacter sp.EnHy-401 inocula,and high relativity between the P,Ca,K,and Mg content in wheat tissue and dry matter indicated that PSB Enterobacter sp.EnHy-401 suppressed the adverse effect of salinity stress in plants through nutrient(P and Ca)supply and nutrient(K and Mg)uptake enhancement.The phosphate solubilizing activity of Enterobacteria sp.EnHy-401 and the amelioration of salt stress on wheat plants by the strain varied with the salinity levels and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aline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Saline soil WHEAT Salt stress Allevi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