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层分层厚度对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赵晓辉 《防灾减灾学报》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对同一场地改变土层分层厚度分别建立四种土层反应分析计算模型,输入人工合成的基岩地震波,分别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得到相应的地表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对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得出分层厚度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
关键词 土层分层厚度 地震反应分析
下载PDF
水平分层土层结构地震反应计算
2
作者 潘开名 泽田义博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A03期178-182,共5页
采用地震波重复反射理论编制了一个计算程序,在水平分层土层结构模型中的任一层输入地震波,可以计算出其他土层地地震动时程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以及土层的时程应力应变,并用计算结果与实测自然地震波形进行比较,对该计算程序进行了... 采用地震波重复反射理论编制了一个计算程序,在水平分层土层结构模型中的任一层输入地震波,可以计算出其他土层地地震动时程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以及土层的时程应力应变,并用计算结果与实测自然地震波形进行比较,对该计算程序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分层土层结构 地震波重复反射 地震反应
下载PDF
水平分层土层系统等效阻尼比的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殷琳 楼梦麟 康帅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3,共14页
在实际工程场地中,很多土层可视为水平分层,各层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存在差异,其中包括土的振动阻尼比。本文讨论水平分层土层系统的等效阻尼比的近似计算方法,基于5个不同的加权函数推导了10种等效阻尼比的计算公式。通过2个算例,分别... 在实际工程场地中,很多土层可视为水平分层,各层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存在差异,其中包括土的振动阻尼比。本文讨论水平分层土层系统的等效阻尼比的近似计算方法,基于5个不同的加权函数推导了10种等效阻尼比的计算公式。通过2个算例,分别以等效阻尼比为参数计算水平分层土层的地震反应,并与准确解相比较,分析了不同等效阻尼比近似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数值结果表明,若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选择不恰当,会导致土层地震反应的计算结果出现较大误差。针对2种不同类型的水平分层土层,建议采用基于三角形分布的加权函数来计算土层系统的等效阻尼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分层土层 地震反应 等效阻尼比 加权函数
下载PDF
采用分层地基系数的多支撑支护结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光敬 胡中雄 于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7,共7页
以土层分层、支撑位置及抗弯刚度变化处等为结点对围护墙体进行单元划分,按地基系数法考虑开挖面下被动土体横向抗力.基于单元挠曲微分方程的初参数解.通过传递矩阵分析方法,结合围护墙两端及支撑轴力的边界条件.推导得多支撑支护... 以土层分层、支撑位置及抗弯刚度变化处等为结点对围护墙体进行单元划分,按地基系数法考虑开挖面下被动土体横向抗力.基于单元挠曲微分方程的初参数解.通过传递矩阵分析方法,结合围护墙两端及支撑轴力的边界条件.推导得多支撑支护结构各开挖工况下围护墙各结点的内力、变形及支撑轴力。编制了计算程序,并以上海太平洋广场一期工程基坑开挖为例进行分析计算。该法可用于求解上层分层、围护墙刚度随深度变化等情况.能更好地符合工程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护墙 支护结构 土层分层 地基系数 深基础
下载PDF
上海软土动力参数变异性对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楼梦麟 严国香 +1 位作者 沈建文 文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368-1372,共5页
应用模态摄动法求解水平分层均匀土层的地震反应,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讨论上海软土土性变化对土层基本周期和表面地震加速度反应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准确获取土层的动力参数对土层地震反应计算有重要影响,在现场实测获得较为翔实的土... 应用模态摄动法求解水平分层均匀土层的地震反应,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讨论上海软土土性变化对土层基本周期和表面地震加速度反应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准确获取土层的动力参数对土层地震反应计算有重要影响,在现场实测获得较为翔实的土样动力特性参数的基础上,土层土性动力参数变异性所产生的计算误差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土层 地震反应 土性动力参数 变异性
下载PDF
岩土工程分层物理指标加权处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祥配 刘福臣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6-159,共4页
对分层土层,根据不同计算量与物理指标、土层厚度相互关系,推导出平均物理指标加权处理的通用计算公式。详细给出了土的平均密度、桩侧平均摩阻力、水平向平均渗透系数、土的压缩模量当量值、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垂直向平均渗透系数、土... 对分层土层,根据不同计算量与物理指标、土层厚度相互关系,推导出平均物理指标加权处理的通用计算公式。详细给出了土的平均密度、桩侧平均摩阻力、水平向平均渗透系数、土的压缩模量当量值、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垂直向平均渗透系数、土的平均比例系数等指标平均值表达式。对同一物理指标,分析了不同计算方法的误差大小、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分层土层 物理指标 加权处理
下载PDF
苏通大桥初设阶段主桥场地地震反应计算 被引量:10
7
作者 楼梦麟 范么清 叶爱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429-435,共7页
本文计算了苏通大桥初设阶段主桥近300 m深场地的地震反应。将三种地震波从基岩输入,并考虑了行波效应,从而得到不同计算工况下8个桥墩所在场地的地震反应结果,列出了工程场地地表的部分绝对加速度和绝对位移的计算结果。从计算结果来看... 本文计算了苏通大桥初设阶段主桥近300 m深场地的地震反应。将三种地震波从基岩输入,并考虑了行波效应,从而得到不同计算工况下8个桥墩所在场地的地震反应结果,列出了工程场地地表的部分绝对加速度和绝对位移的计算结果。从计算结果来看,土层的地震反应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土层计算模型、土层的地质地形条件、行波效应。当有倾斜河谷地形时,采用一致输入下水平均匀分层土层的简单模型后,计算所得的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与实际场地精细化模型的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差距。是否考虑基岩面上地震波的行进过程,也会对场地地表的地震动参数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均匀分层土层模型 复杂土层模型 一致输入 行波输入
下载PDF
西侧四川盆地对地震动影响的谱元法模拟
8
作者 万远春 《四川建材》 2022年第1期83-83,89,共2页
考虑地壳构造不均匀性和第四系构造分层建立横向构造不均匀三维四川盆地模型,本文基于并行计算技术以及谱元法模拟了汶川地震USGS有限断层作用下四川盆地模型地震动响应。通过对比不均匀地壳构造下第四系土层分层前后模型地表速度峰值(P... 考虑地壳构造不均匀性和第四系构造分层建立横向构造不均匀三维四川盆地模型,本文基于并行计算技术以及谱元法模拟了汶川地震USGS有限断层作用下四川盆地模型地震动响应。通过对比不均匀地壳构造下第四系土层分层前后模型地表速度峰值(PGV)的分布,研究USGS震源模型下第四系沉积层厚度分布对地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四系沉积层厚度分布对盆地地震动效应的影响显著,考虑第四系分层模型PGV相比第四系不分层模型比值为0.5~0.75,影响最大的地区集中在都江堰、汉旺等地区且水平分量受第四系土层分层的影响较大,垂直分量受第四系土层分层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匀地壳 第四系土层分层 四川盆地 谱元法 并行计算 盆地地震效应
下载PDF
地锚式沉井压入施工阶段对环境影响监测成果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罗实瀚 徐伟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0-105,共6页
沉井施工不可避免地扰动周围地层,导致地表沉降,从而对周围的建(构)物产生影响。结合实际工程,提出地锚式沉井压入施工方案,并对压沉过程中井壁周边土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土体分层沉降、管线沉降等的现场施工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 沉井施工不可避免地扰动周围地层,导致地表沉降,从而对周围的建(构)物产生影响。结合实际工程,提出地锚式沉井压入施工方案,并对压沉过程中井壁周边土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土体分层沉降、管线沉降等的现场施工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地锚式沉井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锚式沉井施工具有下沉速度快、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等特点,可为今后考虑施工因素的沉井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锚式沉井 现场监测 地表沉降 土体水平位移 土层分层沉降 管线沉降
原文传递
Soil Macro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in the Qinghai Lake Watershed,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3
10
作者 HU Xia LI Zongchao +4 位作者 LI Xiaoyan WANG Pei ZHAO Yunduo LIU Lianyou LU Yanli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78-487,共10页
Quantification of soil macropores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preferential pathways for water, air, and chemical movement in soils. However, the soil architecture of different land uses is not well un... Quantification of soil macropores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preferential pathways for water, air, and chemical movement in soils. However, the soil architecture of different land use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in elusive alpine reg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the architecture of soil macropores in a Kobresia meadow, farmland, and sand in the Qinghai Lake watershed of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a using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Nine soil cores at 0-50 cm depth were collected at three sites with three replicates. At each site, the three collected cores were scanned using a GE HiSpeed FX/i medical scanner (General Electric, USA). To analyze soil architecture, the number of macropores, maeroporosity, and mean macropore equivalent diameter within the 50 cm soil profile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nalysis of variance indicated that land us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macroporosity, mean macropore equivalent diameter, and number of macropores. The soils of the Kobresia meadow and farmland had greater macroporosity and developed deeper and longer maeropores than that of sand. For the Kobresia meadow, macropores were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0-10 cm soil layer, while they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for the farmland. The large number of macropores observed in the soils of the Kobresia meadow and farmland could be attributed to greater root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d improve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a suite of soil macropore features with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non-equilibrium flow prediction and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ing in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LAND Kobresia meadow MACROPOROSITY root development SAND soil architec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