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头遥看现在 被引量:1
1
作者 流沙河 《当代文坛》 1982年第6期54-56,共3页
“当我死时”——就算这是一道考试题吧,请大家倚着题,每人赋诗一首。按照考试规定,必须写实话,必须写真情,不得抄袭,不得假冒。把那些考卷一一归类整理出来,也就很可观了。《当我死时》诸诗,我想,该有勇敢面对死亡,视死如归的;该有贪... “当我死时”——就算这是一道考试题吧,请大家倚着题,每人赋诗一首。按照考试规定,必须写实话,必须写真情,不得抄袭,不得假冒。把那些考卷一一归类整理出来,也就很可观了。《当我死时》诸诗,我想,该有勇敢面对死亡,视死如归的;该有贪恋荣华安乐,悲痛失态的;该有回顾一生,感到自豪,含笑瞑目的;该有壮志未酬;希望来者继续奋斗的;该有感叹人生如梦的;该有抱怨命运不好的;该有寄殷情于我党,临殁而进忠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时 饕餮 大陆 土牢 考试题 长句 感叹人生 忠谏 安魂曲 勇敢面对
下载PDF
大墙下的深刻反思——感言从维熙与张贤亮的大墙文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永贵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52-54,共3页
70年代末,中国社会开始了重大历史性的转变,“四人帮”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宣告结束,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然而,年轻的共和国从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接连走了一程又一程的弯路,特别是“文革”十年给... 70年代末,中国社会开始了重大历史性的转变,“四人帮”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宣告结束,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然而,年轻的共和国从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接连走了一程又一程的弯路,特别是“文革”十年给中国带来的地震般灾难,使这块古老的土地久久呻吟不止,举国上下百废待兴而又积重难反。作为时代的产物与时代精神表现,70年代末期复苏的现实主义文学便不断冲出长期以来形成的遮蔽着人们视线的教条主义和极左思潮的迷雾,大多数作家能以理性的目光去烛照那段扭曲变形的历史,伤痕文学便在这一回眸中流了泪。“文革”中的“老右”,有一些曾蹲过监狱,因此,文学描写的对象少不了他们,少不了隔绝两个世界的那堵大墙,大墙文学在伤痕文学的画卷里理所当然地占据了一定的篇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维熙 张贤亮 深刻反思 伤痕文学 劳改队 作品 作家 监狱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土牢
下载PDF
应物制巧 随变生趣——谈诗歌的虚拟手法
3
作者 郭仁怀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5-67,共3页
虚拟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一直被运用于各种文艺形式,在诗歌中,也运用甚广。从《诗经》开始,虚拟即与比兴同在。可能由于虚拟在诗歌中的特征不太明显,且又与比兴、象征等手法联系密切,所以常被人们忽略,探究一番是有意思的。 虚拟运用在戏... 虚拟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一直被运用于各种文艺形式,在诗歌中,也运用甚广。从《诗经》开始,虚拟即与比兴同在。可能由于虚拟在诗歌中的特征不太明显,且又与比兴、象征等手法联系密切,所以常被人们忽略,探究一番是有意思的。 虚拟运用在戏剧中,大都有较为确定的特征和程式,一般是用某种抽象物或部分实物来暗示和取代实景实物实事,借以帮助演员完成表演。虚拟运用在诗歌创作中活性大、范围广。这里有必要与其他比较接近的艺术手法加以区别和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手 诗歌 变生 比兴 土牢 艺术手法 艺术功能 意象 戴望舒 丁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