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5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参和土茯苓联用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武兴康 王鹭 +2 位作者 李洋 马瑜爽 秦雪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80,共10页
目的采用62.5 mg咪喹莫特乳膏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模型,探索苦参和土茯苓联用外治银屑病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通过银屑病进行期和复发期的小鼠模型,结合HE染色,评价其外治银屑病的作用;其次采用免疫组化研究苦参和土茯苓联用对... 目的采用62.5 mg咪喹莫特乳膏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模型,探索苦参和土茯苓联用外治银屑病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通过银屑病进行期和复发期的小鼠模型,结合HE染色,评价其外治银屑病的作用;其次采用免疫组化研究苦参和土茯苓联用对银屑病的核心病理机制——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与皮肤免疫微环境正反馈环路的干预作用;最后利用代谢组学探索苦参和土茯苓联合外用是否通过调节银屑病中炎症、脂质相关代谢通路等治疗银屑病。结果苦参和土茯苓联用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有效减弱小鼠银屑病痊愈后复发,药效与本维莫德相当,并且抑制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减少皮肤中T细胞的数量,调节花生四烯酸、鞘脂、色氨酸、苯丙氨酸等代谢通路。结论苦参和土茯苓联合外用通过抑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减少皮肤中T细胞的数量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及调节代谢干预其复发,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减缓银屑病复发的潜在外用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苦参 茯苓 机制 角质形成细胞 免疫微环境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基于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的土茯苓配方颗粒一致性评价及定量分析方法
2
作者 钟欣瑜 秦鑫 +4 位作者 韦锦斌 韦红言 叶善洋 苏志恒 梁永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90-597,共8页
目的:建立土茯苓配方颗粒一致性评价及指标成分落新妇苷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基于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使用软件OMNIC建立一致性评价模型;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支持向量回归(SVR)建立落新妇苷定量模型。结果:55批土茯苓配方颗粒... 目的:建立土茯苓配方颗粒一致性评价及指标成分落新妇苷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基于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使用软件OMNIC建立一致性评价模型;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支持向量回归(SVR)建立落新妇苷定量模型。结果:55批土茯苓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特征相似,相似度为0.992 8~0.999 6;落新妇苷PLS和SVR定量模型预测集相关系数(R_(P))分别为0.848 3、0.899 0,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1.809、1.481。结论:本研究基于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建立了土茯苓配方颗粒的快速评价方法,所建模型可无损、快速地预测指标成分含量,为土茯苓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茯苓配方颗粒 落新妇苷 一致性评价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许孟月 姚文汇 +2 位作者 左永杰 刘红霞 康晓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0-398,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筛选“土茯苓-绵萆薢”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检索文献补充绵萆薢活性成分,利用SwissADME数据库根据类药五原则评估各成分...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筛选“土茯苓-绵萆薢”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检索文献补充绵萆薢活性成分,利用SwissADME数据库根据类药五原则评估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筛选绵萆薢有效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绵萆薢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的银屑病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获得“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潜在作用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和Hub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和OmicShare tools对关键靶点进行GO富集与KEGG分析,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应用分子对接技术对重要成分和重要靶点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系统阐释“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结果共获得“土茯苓-绵萆薢”药对25个潜在活性成分和356个作用靶点,通过与银屑病相关靶点进行映射,获得111个交集靶点。通过构建PPI网络并进一步筛选,获得“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26个核心靶点和8个Hub靶点。核心靶点KEGG分析结果表明“土茯苓-绵萆薢”药对可能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辅助性T细胞17(Th17)等与炎症、细胞增殖相关的信号通路而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将重要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提示活性成分与靶点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土茯苓-绵萆薢”药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银屑病的复杂过程,为系统研究其治疗银屑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茯苓 绵萆薢 网络药理学 健脾解毒汤
下载PDF
基于升清降浊理论探讨重用土茯苓治疗头痛
4
作者 孙娟娟 唐赛雪 刘春梅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1期59-63,共5页
升清降浊为清气、营养物质上升,浊气、糟粕下降,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脾胃为后天之本,即“脾为中土以溉四旁”;气机升降之枢纽,主升清降浊。脾胃在头痛的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中焦病变常致头痛,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紊乱,清浊相干,清... 升清降浊为清气、营养物质上升,浊气、糟粕下降,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脾胃为后天之本,即“脾为中土以溉四旁”;气机升降之枢纽,主升清降浊。脾胃在头痛的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中焦病变常致头痛,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紊乱,清浊相干,清气难升、浊气难降,壅滞于中焦,如“痰厥头痛”“九窍不利皆有脾胃”皆是脾胃功能失调导致头痛的论述,在临床中很多方剂主要通过恢复脾胃的生理功能而止头痛。头痛表现为头部疼痛不适,其原因不外乎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与清气不能荣养脑窍,浊气瘀滞不通有关。中药土茯苓为阳明本草,能健运脾胃、化湿利浊,恢复脾胃正常运化功能。文章通过探究土茯苓在历史沿革中的本草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中的作用,结合头风神方和立愈汤中重用土茯苓的具体方药分析及应用,研究其发挥升清降浊、调理脾胃气机升降的作用,揭示治疗头痛的机理,最后结合相关案例和临床验案进一步分析基于升清降浊理论重用土茯苓治疗头痛有效且安全性高,为临床治疗头痛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茯苓 调脾胃 升清降浊 头痛
下载PDF
土茯苓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筛选鉴定研究
5
作者 邹惠亮 陈柯 +4 位作者 王新财 成霄 孟令杰 刘百联 陈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8-1564,共7页
目的采用磁珠固定化酶和LC-MS/MS联用技术快速筛选土茯苓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明确土茯苓中的降尿酸活性成分。方法以羧基磁珠作为载体通过共价偶联制成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以固定化酶的特异性吸附作用对土茯苓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抑... 目的采用磁珠固定化酶和LC-MS/MS联用技术快速筛选土茯苓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明确土茯苓中的降尿酸活性成分。方法以羧基磁珠作为载体通过共价偶联制成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以固定化酶的特异性吸附作用对土茯苓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进行亲和筛选,以LC-MS/MS和对照品进行分析对比,并对筛选鉴定出的成分进行抑制活性和抑制类型进行考察。结果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表征了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的成功合成,酶固载量为70.50μg/mg,相对活力为79.44%。从土茯苓提取物中共筛选出13个活性化合物,并鉴定了11个成分。酶活性试验表明黄杞苷和异黄杞苷的抑制活性最强,与阳性对照别嘌呤醇接近,其IC_(50)值和抑制类型分别为32.25μg/mL、混合型抑制,35.12μg/mL、竞争性抑制。结论本方法直接从土茯苓提取物中筛选鉴定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成分,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复杂中药体系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固定化酶 磁珠 抑制剂 黄嘌呤氧化酶
下载PDF
土茯苓-金槐果冻加工工艺研究
6
作者 余洪涛 邓丽丽 +2 位作者 熊忠臣 蒋运生 史艳财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8期52-55,59,共5页
为了促进金槐与土茯苓2种药食同源药材多元化产品开发,首次尝试将二者制成果冻的形式,并对其加工艺进行初步研究。以药食同源药材土茯苓、金槐米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土茯苓粉添加量、金槐汁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果... 为了促进金槐与土茯苓2种药食同源药材多元化产品开发,首次尝试将二者制成果冻的形式,并对其加工艺进行初步研究。以药食同源药材土茯苓、金槐米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土茯苓粉添加量、金槐汁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果冻粉添加量对土茯苓-金槐果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土茯苓-金槐果冻品质的主次因素顺序依次为土茯苓粉添加量>金槐汁添加量>果冻粉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制作土茯苓-金槐果冻的最佳工艺为土茯苓添加量1%,金槐汁添加量30%,白砂糖添加量8%,果冻粉添加量10%。该工艺制作的果冻具有槐米和土茯苓的香气,外观透明均一,有弹性,颜色均一有光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槐米 果冻 感官评价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土茯苓及其有效成分治疗风湿骨病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胡鸿林 高丽娟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48-152,共5页
风湿骨病主要是由于正气虚弱,风寒湿等邪气乘虚侵袭,痹阻经络,引起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功能障碍的疾病,后期可出现关节致残和(或)内脏功能衰竭。已有较多文献报道土茯苓特别是落新妇苷在治疗风湿骨病方面具有独特的抗炎抗氧化、调... 风湿骨病主要是由于正气虚弱,风寒湿等邪气乘虚侵袭,痹阻经络,引起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功能障碍的疾病,后期可出现关节致残和(或)内脏功能衰竭。已有较多文献报道土茯苓特别是落新妇苷在治疗风湿骨病方面具有独特的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本文就其在风湿骨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研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茯苓总黄酮 落新妇苷 风湿骨病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分析研究土茯苓抑制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8
作者 王梦琦 董思进 +3 位作者 朱子焕 罗丽丹 周燕红 刘毅飞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分析土茯苓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并检测土茯苓核心成分豆甾醇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土茯苓的活性化合物和作用靶点,在数据库Gene cards、OMIM查找结直肠...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分析土茯苓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并检测土茯苓核心成分豆甾醇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土茯苓的活性化合物和作用靶点,在数据库Gene cards、OMIM查找结直肠癌的相关靶点,构建“药物-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图。对于核心组分与结直肠癌的共同靶点,构建蛋白之间互作网络(PPI),完成GO、KEGG的富集分析。利用GEPIA和TIMER数据库分析潜在靶点在泛癌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以及与免疫细胞浸润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针对主要化合物和核心靶点,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计算其结合能。使用MTT实验检测土茯苓核心成分豆甾醇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将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作为筛选标准,最后筛选出土茯苓的活性化合物共有15种,作用靶点有369个;将高相关性作为标准,筛选出与结直肠癌高度关联的靶点一共有10418个,药物与疾病之间的共同靶点一共有264个。GO富集分析包含1004条,KEGG富集分析包含142条。发现CASP3在结直肠癌和泛癌中皆为高表达,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且CASP3与免疫细胞浸润显著相关。对接结合能显示有较好的对接活性,MTT实验结果显示土茯苓核心成分豆甾醇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结论土茯苓可能通过靶向调节CASP3通路从而抑制结直肠癌。土茯苓核心成分豆甾醇抑制直肠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直肠癌 茯苓 机制
下载PDF
黄柏、土茯苓、败酱草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9
作者 张琳琳 李修洋 王涵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4期87-89,共3页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发病隐匿,病程缠绵难愈,持续性的感染很可能会造成宫颈癌的发生。中医认为,HPV感染属湿毒之邪,仝小林院士临床上常使用扶正驱邪、利湿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态靶辨治的基础上,应用黄柏、...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发病隐匿,病程缠绵难愈,持续性的感染很可能会造成宫颈癌的发生。中医认为,HPV感染属湿毒之邪,仝小林院士临床上常使用扶正驱邪、利湿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态靶辨治的基础上,应用黄柏、土茯苓、败酱草三味小方为基本方加减,明确病态,精准打靶。针对“湿”态,三药均能清热燥湿,针对毒邪,三药均具有解毒疗疮的作用,黄柏可清下焦热,土茯苓清热解毒,败酱草排脓破血,态靶同调。临床黄柏常用剂量为15~30g,土茯苓常用剂量为30~60g,败酱草常用剂量为15~30g,患者应定期复查HPV,根据病情变化,随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茯苓 败酱草 人乳头瘤病毒(HPV) 仝小林
下载PDF
土茯苓与红色木质土茯苓的鉴别与研究
10
作者 黄义纯 谭本仁 +4 位作者 李晓华 陈华龙 肖斌 赖颖强 徐晓梅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5期20-23,共4页
目的:对比土茯苓与红色木质土茯苓的性状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红外图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二者质量差异。方法:观察两种土茯苓性状鉴别、横切面鉴别、水试鉴别、粉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红外色谱,并采用HPLC法测定落新妇苷... 目的:对比土茯苓与红色木质土茯苓的性状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红外图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二者质量差异。方法:观察两种土茯苓性状鉴别、横切面鉴别、水试鉴别、粉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红外色谱,并采用HPLC法测定落新妇苷含量。结果:土茯苓与红色木质土茯苓的性状和显微鉴别有明显不同;水试鉴别显示土茯苓水溶液始终透明,红色木质土茯苓水溶液始终浑浊不透明;两者薄层色谱、红外图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土茯苓断面色泽深,淀粉粒较少,水浸液黏性稍差,落新妇苷含量较高,与红色木质土茯苓比较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对土茯苓质量评价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红色木质茯苓 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特征基因及其与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杨欣 黄聪 姚血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4-490,共7页
目的基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结合LASSO逻辑回归、ssGSEA和WGCNA等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学方法,筛选与特定免疫细胞浸润相关的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标志物,并分析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与其结合情况。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正... 目的基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结合LASSO逻辑回归、ssGSEA和WGCNA等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学方法,筛选与特定免疫细胞浸润相关的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标志物,并分析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与其结合情况。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正常对照组和RA组基因芯片。利用R 4.3.0“WGCNA”软件包对数据集进行整合分析,识别其中的共表达模块信息,筛选出与RA密切相关的关键模块。基于R软件中“glmnet”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LASSO回归分析,筛选RA的特征基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用来评估特征基因对RA的诊断价值。通过R中的“GSVA”、“limma”和“GSEABase”程序包对正常对照组和RA组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量化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MS)技术鉴定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黄酮类化合物与特征基因的结合情况。结果LASSO回归算法共筛选出5个特征基因(载脂蛋白D,含锌指和BTB域16,趋化因子C-C亚族受体5,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冠蛋白1A),5个特征基因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5,特征基因与多种免疫细胞呈正相关。通过UHPLC-Q-Exactive/MS鉴定出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共20个,其中Mulberrin和Neobavaisoflavone化合物与5个免疫特征基因均有较好的结合。结论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与RA免疫特征基因有较好的结合,能够为RA免疫调节治疗和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茯苓 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特征基因 分子对接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土茯苓汤加减联合复方黄柏液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汪爽 王学军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309-311,共3页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SD)是一种好发于头面、胸背部等皮脂溢出区域的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形状不规则红色斑疹,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为主要特征,可伴有瘙痒、丘疹甚至糜烂渗出,症状易于冬季加重。本病发病率为2%~5%[...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SD)是一种好发于头面、胸背部等皮脂溢出区域的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形状不规则红色斑疹,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为主要特征,可伴有瘙痒、丘疹甚至糜烂渗出,症状易于冬季加重。本病发病率为2%~5%[1],高发期与皮脂腺活跃程度有关,40~60岁成人最为多见,而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不良作息规律、饮食偏嗜及工作压力增加,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皮肤病 红色斑疹 复方黄柏液 皮脂溢出 痂皮 dermatitis 脂溢性皮炎 茯苓
下载PDF
“土茯苓-薏苡仁”药对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强 于霞 +3 位作者 张立清 李纯璞 张建 魏开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4-18,F0003,F0004,共7页
目的研究探讨“土茯苓-薏苡仁”药对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关键靶点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土茯苓-薏苡仁”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TTD... 目的研究探讨“土茯苓-薏苡仁”药对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关键靶点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土茯苓-薏苡仁”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TTD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检索收集“骨性关节炎”的相关靶点,制作Venn图获取“土茯苓-薏苡仁”药对与骨性关节炎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骨性关节炎-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最后运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中药“土茯苓-薏苡仁”对骨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共19个(槲皮素等);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靶点共81个(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等);发挥疗效干预的生物学进程主要有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胞外刺激的反应等;发挥重要作用的生物学通路主要有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结论“土茯苓-薏苡仁”药对能够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骨性关节炎,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和开展实验工作提供了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薏苡仁 骨性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加味土茯苓饮联合舒敏治疗仪治疗颜面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陈高飞 孟娴 吴树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土茯苓饮联合舒敏治疗仪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中山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脂溢性皮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加口服... 目的:探讨加味土茯苓饮联合舒敏治疗仪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中山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脂溢性皮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加口服维生素B6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味土茯苓饮联合舒敏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氢离子浓度指数(pH)、水分、油脂、皮肤弹性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的73.1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水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H、皮肤弹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油脂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味土茯苓饮联合舒敏治疗仪治疗脂溢性皮炎临床效果好,可以降低油脂分泌、提高pH,提高皮肤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皮炎 加味茯苓 舒敏治疗仪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土茯苓-车前子干预尿酸性肾病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艺飞 尹延哲 +3 位作者 邵忠林 张伟平 胡荣雪 佟颖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研究土茯苓-车前子干预尿酸性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TCMSP数据库筛选土茯苓-车前子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筛选尿酸性肾病相关靶点,获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研究土茯苓-车前子干预尿酸性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TCMSP数据库筛选土茯苓-车前子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筛选尿酸性肾病相关靶点,获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11.0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DAVID6.8数据库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MDock1.0软件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土茯苓活性成分15个,车前子9个,活性成分与尿酸性肾病交集靶点59个,核心靶点有IL6、TNF、PPARG、TP53等。GO功能分析得到生物过程238个,细胞组分39个,分子功能46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84条通路,包括AGE-RAGE、IL-17、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有较强亲和力。结论 土茯苓-车前子干预尿酸性肾病与调节肝、肾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激活AGE-RAGE、IL-17、TNF信号通路,影响肝、肾细胞生物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车前子 尿酸性肾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土茯苓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妮洁 史艳财 +1 位作者 韦霄 邓丽丽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6-92,共7页
探究土茯苓(Smilax glabra)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土茯苓人工种植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随机选取50株土茯苓种苗进行调查,首先应用相关分析确定苗木分级指标,然后通过逐步聚类分析法修正分级,最终计算出土茯苓种苗的苗木分级标准。... 探究土茯苓(Smilax glabra)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土茯苓人工种植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随机选取50株土茯苓种苗进行调查,首先应用相关分析确定苗木分级指标,然后通过逐步聚类分析法修正分级,最终计算出土茯苓种苗的苗木分级标准。结果表明,根数和球茎数为土茯苓种苗的质量分级指标。土茯苓种苗分级标准为Ⅰ级种苗:根数≥37.4,球茎数≥6.8;Ⅱ级种苗:28.3≤根数<37.4,4.2≤球茎数<6.8;Ⅲ级种苗:根数<28.3或球茎数<4.2。所抽取的土茯苓样苗中,Ⅰ、Ⅱ级种苗(合格苗)分别占34%和20%,Ⅲ级种苗(不合格苗)占46%。本研究通过逐步聚类分析法制定的土茯苓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结果可靠,说明此方法可行,能为土茯苓人工种植繁育研究以及生产优质的土茯苓种苗提供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种苗 分级标准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土茯苓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提取工艺优化及其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邹惠亮 陈敏 +3 位作者 吴巧攀 孟令杰 刘百联 陈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优化土茯苓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酶动力学。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分别通过Lineweaver-Burk图、... 目的优化土茯苓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酶动力学。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分别通过Lineweaver-Burk图、Dixon图确定其抑制类型、抑制动力学常数K i。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9%,提取时间89 min,提取温度82℃,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为62.25%。抑制类型为竞争性可逆抑制,K i为1.92 mg/mL。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土茯苓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黄嘌呤氧化酶 活性成分 提取工艺 酶动力学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土茯苓复方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淑艳 王伟荣 +1 位作者 叶凌赟 高金星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4期1498-1504,1511,I0005,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土茯苓复方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点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通用蛋白质资源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得到土茯苓复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标。通过癌症...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土茯苓复方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点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通用蛋白质资源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得到土茯苓复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标。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获得OSCC表达谱和临床资料,分析OSCC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OSCC相关基因,对药物作用靶标和疾病相关基因取交集获得潜在治疗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和“OSCC靶点-药物活性成分”网络模型。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并评估关键作用靶点与OSCC患者预后的关系。最后用Autodock_vina和Pymol软件进行最关键作用靶点和有效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得土茯苓复方治疗OSCC的潜在治疗靶点141个。土茯苓复方主要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丝苏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AKT)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基因(VEGFA)、IL-1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多个靶标,涉及包括TNF、IL-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F-κB在内的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大多数治疗靶标与OSCC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其中与总生存期显著相关的靶标有9个,与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相关的靶标有7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柚皮素与MAPK3,β-胡萝卜素、山奈酚与CASP3结合能力较强。结论土茯苓复方中包括柚皮素、β-胡萝卜素和山奈酚在内的8个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MAPK3、AKT1和CASP3等多条信号通路作用于OSCC的141个靶点,有助于OSCC治疗药物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茯苓复方 口腔鳞状细胞癌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土茯苓-川牛膝”药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玉天 朱跃兰 席雅婧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6期54-60,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土茯苓-川牛膝”药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收集“土茯苓-川牛膝”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过OMIM、TTD、Dis...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土茯苓-川牛膝”药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收集“土茯苓-川牛膝”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过OMIM、TTD、DisGeNET及CTD数据库获得痛风性关节炎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得到疾病与药物的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将共同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分析后获得关键靶点;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收集并筛选出“土茯苓-川牛膝”药对17个活性成分、220个靶点,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相关靶点1494个“,土茯苓-川牛膝”药对与痛风性关节炎的共同靶点72个,关键靶点28个。GO富集分析得到945条富集结果,KEGG富集分析得到111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7细胞分化等。结论:预测了“土茯苓-川牛膝”药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川牛膝 网络药理学 痛风性关节炎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土茯苓及其活性成分防治痛风性关节炎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浩瀚 崔伟 +3 位作者 叶来生 王文驰 黄杰荣 邵微刚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28-2639,共12页
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及软组织的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药主要围绕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促尿酸排泄以及消炎镇痛等进行治疗,而中医药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面具有安全性高、... 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及软组织的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药主要围绕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促尿酸排泄以及消炎镇痛等进行治疗,而中医药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面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该文查阅中药土茯苓及其活性成分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发现土茯苓及其活性成分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从减少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和减轻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作用,遂从调控酶的活性、调控尿酸转运蛋白以及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方面进行详细综述,以期阐明土茯苓及其活性成分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茯苓 作用机制 尿酸转运蛋白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