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圣人遗意的彰显--朱熹对苏辙《古史》的批判
1
作者 李胜垒 《中国文化论衡》 2022年第1期87-101,共15页
《古史》是苏辙的一部史学论著,其主旨是在发明圣人遗意。而朱熹对苏辙的《古史》多有批判,特别是从《古史》的探讨主旨圣人遗意层面展开。朱熹对苏辙《古史》的批判,涉及圣人的人格特征以及与事功的关系、圣人对礼的品节之功、圣人之... 《古史》是苏辙的一部史学论著,其主旨是在发明圣人遗意。而朱熹对苏辙的《古史》多有批判,特别是从《古史》的探讨主旨圣人遗意层面展开。朱熹对苏辙《古史》的批判,涉及圣人的人格特征以及与事功的关系、圣人对礼的品节之功、圣人之教三个方面。朱熹对苏辙《古史》进行评论和批判,就是为了揭示其在发明圣人遗意上存在的误区,从而揭示真正的圣人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辙 朱熹 圣人之意 《古史》
下载PDF
“立象尽意”与中国哲学的言说传统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树业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25,共4页
"言不尽意"说起于对"圣人之意"传述可能性的忧虑。从这一认识出发,儒道两家都提出了自己"尽意"的方式。《易传》倡导"立象以尽意",使"象"这一与汉语言文字特性有着密切关联的表意形... "言不尽意"说起于对"圣人之意"传述可能性的忧虑。从这一认识出发,儒道两家都提出了自己"尽意"的方式。《易传》倡导"立象以尽意",使"象"这一与汉语言文字特性有着密切关联的表意形式成为中国古典思想的核心言说方式。"象"所以能"尽意",在于其消解了言的形式化和规范性倾向,体现出意的灵活性和生生之趣,因而与圣人之意相融汇。这与西方哲学的概念思辨传统有着本质的区别,理解这一传统对我们领会古典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不尽 易传 立象 圣人之意
下载PDF
朱熹的注疏特点
3
作者 颜清辉 《青年与社会(中)》 2014年第2期365-365,共1页
朱子的注疏即重视经典文本,在注疏中强调文义,却又不只停留在文义的理解上。而是在文义顺畅后要更进一步会得圣人之意;但这圣人之意亦只处于中介位置。不断对文义与圣人之意究索后,最终又指向自身。以《论语集注·八佾》篇的注... 朱子的注疏即重视经典文本,在注疏中强调文义,却又不只停留在文义的理解上。而是在文义顺畅后要更进一步会得圣人之意;但这圣人之意亦只处于中介位置。不断对文义与圣人之意究索后,最终又指向自身。以《论语集注·八佾》篇的注疏为例,实际感受朱子注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义 中介 圣人之意
下载PDF
《周易》与《诗经》“物象”及“兴”的比较
4
作者 孙中华 《绥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1-52,共2页
一、《周易》的物象在这里谈《周易》的物象指的是卦爻辞的物象。孔颖达《周易正义》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凡易者象也,以物象而明人事,若《诗》之比喻也。或取天地阴阳之象以明义者,若《乾》之‘乾龙’,‘见龙’;《坤》之‘履霜坚冰’... 一、《周易》的物象在这里谈《周易》的物象指的是卦爻辞的物象。孔颖达《周易正义》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凡易者象也,以物象而明人事,若《诗》之比喻也。或取天地阴阳之象以明义者,若《乾》之‘乾龙’,‘见龙’;《坤》之‘履霜坚冰’,‘龙战’之属是也。或取万物杂象以明意者,若《屯》之六三‘既鹿无虞’,六四‘乘马斑如’之属是也。如此之类,《易》中多矣。或直已人事,不取物象以明意者,若《乾》之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坤》之六三'含章可贞'之例是也。圣人之意,可以取象者取象也,可以取人事者则取人事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岂弟君子 以明 卦爻辞 履霜坚冰 乾龙 取象 圣人之意 葛藟 鹑之奔奔 鸢飞戾天
下载PDF
“正观”专栏名称的说明
5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88-88,共1页
在现代汉语中,"正观"可以理解为"纠正观念"或者"正确的观念",简单到就像"高铁正点进站"或者"及时雨来得正是时候"一样,望其文即可知其意。但是如果要追查其"祖谱",其"血统"就根红苗正得令人大感意外。
关键词 正观 正是时候 现代汉语 天地之道 系辞下传 中华文化传统 贞明 华夏文明 圣人之意 中华优秀传统
下载PDF
从《易经证释》看易辞、易象中的以人合天之道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文智 《周易研究》 CSSCI 2017年第6期25-35,共11页
《周易》卦爻辞的背后是卦爻象,卦爻象的背后是圣人之意。据《易经证释》可知,圣人之意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自修而与天道相合,这正是圣人作《易》的本旨所在。文王六十四卦卦序体现的是由先天太极至两仪(乾坤二元),再由乾坤交合产生万事万... 《周易》卦爻辞的背后是卦爻象,卦爻象的背后是圣人之意。据《易经证释》可知,圣人之意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自修而与天道相合,这正是圣人作《易》的本旨所在。文王六十四卦卦序体现的是由先天太极至两仪(乾坤二元),再由乾坤交合产生万事万物,即由先天八卦至后天八卦及六十四卦的生化过程及规律,其所蕴含的"圣人之意"乃是教人由德返道、后天返先天之意。乾卦"元亨利贞"四字所显之乾象为全象,又为圆象,统御一切,无内外,无始终,而人则需先"利贞"才能最终达至"元亨"。乾主气,为道之全,坤主形而包于天,故坤虽具四德而受时地所限。人应本坤道而顺承天,由"利贞"而返"元亨"。临卦处"成终成始"之位,在春之先,故备具乾坤四德;屯、随、无妄、革等卦之二、五两爻因孚乾坤正位,故亦备具乾坤四德。如果明了《大学》内止至善、外明明德之说,《中庸》中和、不息之境,自不难理解《易经》"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即以人合天之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证释》 圣人之意 由德返道 以人合天
原文传递
文化:洞见与困惑——评陈明《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
7
作者 王堃 《原道》 2009年第1期257-270,共14页
最近,我们读到了陈明先生的最新文集《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这里,作者对于自己的思想,提出了一个新的概括:"文化儒学"。这个新的标签的提出,自然使我们进入对其"文化"一词之意谓的考察。对此,作者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关键词 宗教性 四川人民出版社 志性 义性 情境性 主体性 先立乎其大 圣人之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