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辩性善——理解孟子性善论含义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赵金刚
-
机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
出处
《国际儒学(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1期135-142,189,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孟子正义”(22&ZD036)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孟子:现实的理想主义者”(21DTR001)。
-
文摘
孟子思想中的人禽之辨、圣凡之辨、性命之辨,是孟子性善论的必要思想语境,通过分析这三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孟子性善论的范围。孟子的人禽之辨强调,人在根本上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有四端之心这一“善端”,即成就善的潜能,而动物则没有四端之心,因此,孟子也认为只有实现了善端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善端即是人的“类本质”所在,人禽之辨证明孟子的“性善论”是“人性善”,与宋明理学的“泛性善论”不同。孟子的圣凡之辨则是强调人禽之别内部的“同中之异”,通过圣凡的同类肯认四端之心的真实性,并以圣人为楷模为凡人提供了工夫修养的道路和方向,通过圣凡的差异彰显“性善”在现实中实现的艰难性,这也证明了孟子的“性善”并非本质主义的性善。孟子通过性命之辨,将人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必然获得的欲望性的东西排除在性之外,与人禽之辨再次形成呼应,强调人之为人就在于人的主体性的自我开展,人真正成为人或应当成为的人的面向,是主体通过自我实现而达成的“善”。
-
关键词
性善
孟子
四端
人禽之辨
圣凡之辨
-
Keywords
Mencius
four sprouts
distinction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
distinction between sages and ordinary individuals
-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