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发现到定型:五台山圣山认同的形成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国棉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7-184,共8页
隋唐之前,中国视印度为佛教世界的中心,视域外僧人为弘法者、译经者;隋唐之后,中国佛教本土认同逐渐强化,域外僧人的角色随之不断转变。在五台山圣山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域外僧人是巡礼活动最初的权威参与者,随后又率先接受佛教世界多元...
隋唐之前,中国视印度为佛教世界的中心,视域外僧人为弘法者、译经者;隋唐之后,中国佛教本土认同逐渐强化,域外僧人的角色随之不断转变。在五台山圣山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域外僧人是巡礼活动最初的权威参与者,随后又率先接受佛教世界多元认同。“圣山化”之后产生的“国际化”的互动情境,有助于族际间文化交流,是五台山成为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枢纽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域外僧人
巡礼
圣山认同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发现到定型:五台山圣山认同的形成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国棉
机构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五台山研究》杂志
出处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7-184,共8页
基金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佛教交流史”(项目编号:19ZDA23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隋唐之前,中国视印度为佛教世界的中心,视域外僧人为弘法者、译经者;隋唐之后,中国佛教本土认同逐渐强化,域外僧人的角色随之不断转变。在五台山圣山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域外僧人是巡礼活动最初的权威参与者,随后又率先接受佛教世界多元认同。“圣山化”之后产生的“国际化”的互动情境,有助于族际间文化交流,是五台山成为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枢纽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五台山
域外僧人
巡礼
圣山认同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发现到定型:五台山圣山认同的形成
王国棉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