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儒家的至善政治追求及其影响——以儒家“圣王合一”的理想为视角
1
作者 文之峰 《大视野》 2008年第7期136-137,共2页
由于先秦儒家对于政治领域和道德领域的一体化处理方式,使得儒家在道德上的至善追求在儒家"圣王合一"的理想下自然的位移到政治上对于至善的追求。本文试图以儒家"圣王合一"的理想为视角对儒家在政治上的至善追求... 由于先秦儒家对于政治领域和道德领域的一体化处理方式,使得儒家在道德上的至善追求在儒家"圣王合一"的理想下自然的位移到政治上对于至善的追求。本文试图以儒家"圣王合一"的理想为视角对儒家在政治上的至善追求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王合一 至善 封建专制
原文传递
论中国传统圣人崇拜及其现代影响
2
作者 孙开红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2,共4页
圣人崇拜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现象,影响深远而广泛。圣人崇拜的产生既与生产落后所造成的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直接相关,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人性本善的基本观点密不可分。圣人崇拜对于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曾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 圣人崇拜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现象,影响深远而广泛。圣人崇拜的产生既与生产落后所造成的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直接相关,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人性本善的基本观点密不可分。圣人崇拜对于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曾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越来越不适应于现代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人崇拜 圣王合一 人性 理想人格
下载PDF
尽伦尽制,由圣入王——荀子对孔子圣人观的继承与改造
3
作者 宫浩然 郑治文 《中国文化论衡》 2022年第2期144-156,共13页
“圣人”是儒家的重要观念,儒学即一套以希圣、成圣为最高精神追求的修身治世之学。在儒家创始人孔子那里,“圣人”是德行完满、“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至高理想人格,一般人难以企及,故其本人不敢以“圣”自居。孔子之后,孟荀分别从仁... “圣人”是儒家的重要观念,儒学即一套以希圣、成圣为最高精神追求的修身治世之学。在儒家创始人孔子那里,“圣人”是德行完满、“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至高理想人格,一般人难以企及,故其本人不敢以“圣”自居。孔子之后,孟荀分别从仁学和礼学不同哲学进路深化发展了孔子的圣人思想。孔荀之间,荀子以礼学为本,继承和改造了孔学:一方面继承了孔子对圣人“内圣外王”的基本理解;另一方面又强调“尽伦尽制”“由圣入王”,从圣人之德通向圣王之制,将圣人之德与圣人之制统一,使儒家圣人观在先秦历史中呈现越来越现实化、政治化的外在权威趋向。由是,荀子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建构了儒家圣人观内圣与外王的统一,道德与政治的统一,由此确立了其道德理想主义与政治现实主义相统一的精神特质。荀子对孔子圣人观的这种政治化改造,为汉代以后儒学实现官学化发展做了思想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荀子 圣人观 圣王合一 尽伦尽制
下载PDF
宗法的历史困境与荀子的应对之道——论荀子哲学体系对周秦之变的理论助推
4
作者 李友广 《文史哲》 2024年第4期89-100,166,167,共14页
周秦之变是贯穿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主题,规定着先秦诸子的思维理路与思考方向。处于周秦之变中的诸子如何应对社会的转型与时代的变化,这是先秦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作为身处战国晚期的荀子,他主要通过天人相分彰显人文理性精神... 周秦之变是贯穿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主题,规定着先秦诸子的思维理路与思考方向。处于周秦之变中的诸子如何应对社会的转型与时代的变化,这是先秦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作为身处战国晚期的荀子,他主要通过天人相分彰显人文理性精神、援法入礼弱化宗法伦理、以性朴欲趋恶导向制度建设、圣王合一尊君王权威四个方面建构起了适应和助推周秦之变的哲学体系。从荀子到韩非之间的这种弱私门、张公室、强君权的思维理路,既是战国时期家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然难以调和的体现,也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前在思想领域发出的有力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之变 天人相分 援法入礼 性朴欲趋恶 圣王合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