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都柏林人》中的圣经意象看乔伊斯对都柏林的认识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振平 郭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72-77,共6页
象征描写是乔伊斯惯用的写作手法,他的《都柏林人》中多处借用圣经意象来编织故事和表达思想。他借用"圣杯""夏娃""天使加百列和米迦勒"的意象,分别从浪漫、现实、现代的角度表达了他对都柏林的认识和情... 象征描写是乔伊斯惯用的写作手法,他的《都柏林人》中多处借用圣经意象来编织故事和表达思想。他借用"圣杯""夏娃""天使加百列和米迦勒"的意象,分别从浪漫、现实、现代的角度表达了他对都柏林的认识和情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民族觉醒意识和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 《都柏林人》 圣经意象 民族复兴
下载PDF
《伊甸之东》的圣经意象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立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75-78,共4页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最具争议性。他的作品因多方面体现了基督教元素而被误解为基督教作家,《伊甸之东》充分体现了约翰.斯坦贝克的创作艺术及其深邃思想。以基督教为切入点,分析基督教思想对...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最具争议性。他的作品因多方面体现了基督教元素而被误解为基督教作家,《伊甸之东》充分体现了约翰.斯坦贝克的创作艺术及其深邃思想。以基督教为切入点,分析基督教思想对斯坦贝克文学创作的影响,着重从人物命名、语言风格、叙事结构以及大量的圣经意象等方面阐述作品与圣经之间的内在性,厘定了斯坦贝克与基督教之间的传统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斯坦贝克 《伊甸之东》 圣经意象 基督教
下载PDF
现代"大迁徙"——析《愤怒的葡萄》叙事结构的圣经意象
3
作者 肖鸣旦 朱景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8-51,共4页
《愤怒的葡萄》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借鉴了《圣经·出埃及记》故事的构思轮廓。本文拟通过分析俄克拉荷马逃荒移民的苦难旅程和"上帝的选民"--以色列人的大迁徙之间的联系,挖掘小说从表层到深层的深刻内涵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结构 迁徙 圣经意象
下载PDF
穆旦诗歌中的圣经意象
4
作者 梁工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6-70,128,共6页
穆旦的诗歌从圣经中借用一套话语符号、叙述模式和文学意象,呈现出显见的基督教色彩。"上帝"、"神"、"主"之类术语频繁出现,为其诗歌文本增添了特殊的深广程度。遍观其《蛇的诱惑》、《神魔之争》、《出... 穆旦的诗歌从圣经中借用一套话语符号、叙述模式和文学意象,呈现出显见的基督教色彩。"上帝"、"神"、"主"之类术语频繁出现,为其诗歌文本增添了特殊的深广程度。遍观其《蛇的诱惑》、《神魔之争》、《出发》及《隐现》,圣经作为一种独特的思想资源进入诗歌世界,构成诗人反思人生意义、批判社会现实的支点。《隐现》尤其展示出一种弥漫着基督教观念的精神境界:抒情主人公秉持绝望的心灵求主救赎,欲从一个混乱世界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清净与安宁,而他的焦虑却终未消除。穆旦诗歌中的圣经意象承载了诗人特定的宗教意识,那种意识反映出个体生命在战争年代的生存困境,也折射出W·B·叶芝、T·S·艾略特等西方现代派诗人对中国新诗创作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诗歌 圣经意象 基督教意识 上帝 《隐现》
下载PDF
《德伯家的苔丝》中圣经意象的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婷婷 张志刚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2期105-106,共2页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探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圣经意象,说明圣经意象的运用既给这部小说增添了超自然又富于哲理的色彩,使作品变得更神秘,更有文化张力,又深刻揭示了蕴藏于悲剧中的宗教原罪思想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 《德伯家的苔丝》 原型批评 圣经意象 悲剧
下载PDF
审视人性的恶之花——《七角楼》中的圣经意象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武金红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5-98,共4页
《圣经》是清教思想的准则和基础。霍桑的一生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霍桑作品《七角楼》中的圣经意象反映出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霍桑接受加尔文主义的"原罪"和"内在堕落",强调傲慢、贪婪、野心、阴谋、虚伪、妒忌、... 《圣经》是清教思想的准则和基础。霍桑的一生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霍桑作品《七角楼》中的圣经意象反映出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霍桑接受加尔文主义的"原罪"和"内在堕落",强调傲慢、贪婪、野心、阴谋、虚伪、妒忌、自私、堕落等与生俱来的人性之恶;认为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是人类原罪的延续;人类的恶劣行径会破坏自然秩序,并会因其罪而遭天罚。基于人类的共同命运,霍桑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这为研究该作品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学界对该作品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角楼》 圣经意象 人性
下载PDF
伊甸园的失落与重建——论《虹》中的圣经意象
7
作者 李立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0X期274-275,共2页
作为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虹》揭示了工业革命对大自然和两性和谐的摧残。在这部小说中,劳伦斯大量借用《圣经》典故和神话原型,企图从现代文明带来的失乐园中重建人类的伊甸园。该文跟随劳伦斯的"血性意识"深入探索到书中... 作为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虹》揭示了工业革命对大自然和两性和谐的摧残。在这部小说中,劳伦斯大量借用《圣经》典故和神话原型,企图从现代文明带来的失乐园中重建人类的伊甸园。该文跟随劳伦斯的"血性意识"深入探索到书中人物和情节中,通过对布朗文一家三代人情感纠葛和两性关系变化的描写,探析出劳伦斯对恢复人的原始本能并拯救现代文明的强烈愿望,分析其是如何借用《圣经》,超越《圣经》,并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描绘出一个伊甸园的失落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甸园 失落与重建 圣经意象 血性意识
下载PDF
冰心作品中的《圣经》意象 被引量:1
8
作者 韩丽丽 袁洁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08-109,共2页
冰心早期的创作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圣经》文本资源的借鉴与吸收。圣经意象的运用与掌握体现了作者"爱的哲学"的主题思想,其早期作品有较强的宗教色彩和生命意识,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是儒... 冰心早期的创作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圣经》文本资源的借鉴与吸收。圣经意象的运用与掌握体现了作者"爱的哲学"的主题思想,其早期作品有较强的宗教色彩和生命意识,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是儒家文化的基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早期作品 圣经意象
下载PDF
《圣经》类型意象:福克纳小说象征中的人性拯救隐喻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钢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2-45,共4页
福克纳在小说中通过对"水""火"以及"路"等典型的具有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的《圣经》类型意象的使用,出色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宗教救赎的紧迫,从而在宏观艺术叙事上实现了与隐喻罪恶和衰败的"阿特柔... 福克纳在小说中通过对"水""火"以及"路"等典型的具有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的《圣经》类型意象的使用,出色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宗教救赎的紧迫,从而在宏观艺术叙事上实现了与隐喻罪恶和衰败的"阿特柔斯房屋的倒塌"主题的完美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小说 圣经类型意象 象征 隐喻
下载PDF
从《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圣经意象解读哈代的宗教观
10
作者 刘玉菡 《芒种(下半月)》 2017年第4期65-66,共2页
哈代自幼深受《圣经》和基督教文化的熏陶,《圣经》中的诸多人物、场景、情节、意象等,成为其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解读其作品中的《圣经》意象,分析作家的情感态度,可以了解哈代的宗教观.
关键词 《德伯家的苔丝》 圣经意象 哈代 宗教观
原文传递
《红字》中人物的圣经原型与意象剖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蓉 《湖湘论坛》 2006年第2期60-61,共2页
霍桑的象征主义名作《红字》因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一直倍受读者追捧。通过对该小说情节和主要人物命运的剖析,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隐含的圣经原型与意象,即“亚当—夏娃”原型、“圣徒”原型、“基督—替罪羊”原型及珍珠的意象。正是这... 霍桑的象征主义名作《红字》因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一直倍受读者追捧。通过对该小说情节和主要人物命运的剖析,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隐含的圣经原型与意象,即“亚当—夏娃”原型、“圣徒”原型、“基督—替罪羊”原型及珍珠的意象。正是这些圣经原型与意象的巧妙运用,使《红字》呈现出一种灵性的光辉,成为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字 圣经原型与意象 亚当-夏娃 圣徒 基督-替罪羊 珍珠
下载PDF
夏目漱石小说《心》的《圣经》意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玉双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69,共4页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留学英国两年,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其代表作《心》揭示了利己主义造成人的不信任、孤独和不安,主人公K和先生的自杀实现了人性的至善,是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不断认识自我、...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留学英国两年,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其代表作《心》揭示了利己主义造成人的不信任、孤独和不安,主人公K和先生的自杀实现了人性的至善,是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不断认识自我、省察自我心路历程的反映。《心》触及到人性善恶的问题,作者对罪与罚、生与死的思考,生动地体现了基督教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意象 罪感意识 救赎 新生
下载PDF
《圣经》原型意象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体现
13
作者 刘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06-108,共3页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中饱含了多种意象,蕴藏了情感丰厚的世界。从原型批评的视角解读《十四行诗集》运用的玫瑰、星星和披着羊皮的狼等圣经原型意象,旨在揭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蕴含的闪耀着生命之美、爱之美的人文主义关怀。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集》 圣经原型意象 人文主义
下载PDF
海子诗歌对《圣经》意象的借用及其艺术效果
14
作者 胡乃宽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73-76,共4页
海子在他的诗歌中大量借用如麦子、牧羊人、羊、耶稣等意象,这些意象与《圣经》有着特殊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基督教文化背景,这使得海子的诗歌既充满向善、纯正、神性的光泽,又具有感伤、脆弱、忧郁的艺术品质。海子诗歌情感丰富,富有张力... 海子在他的诗歌中大量借用如麦子、牧羊人、羊、耶稣等意象,这些意象与《圣经》有着特殊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基督教文化背景,这使得海子的诗歌既充满向善、纯正、神性的光泽,又具有感伤、脆弱、忧郁的艺术品质。海子诗歌情感丰富,富有张力,在新时期诗歌界显得卓尔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诗歌 圣经意象 艺术效果
下载PDF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圣经文化元素及意象解读
15
作者 徐海华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11期10-11,共2页
论文分析了巴西著名作家保罗·柯艾略的代表作《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与西方经典《圣经》的文化关联,尝试从作品的人物角色、自然万物、小说场景等三方面,寻找以《圣经》为原型的文化元素与意象,从而加深读者对作品所蕴涵文化的理解,... 论文分析了巴西著名作家保罗·柯艾略的代表作《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与西方经典《圣经》的文化关联,尝试从作品的人物角色、自然万物、小说场景等三方面,寻找以《圣经》为原型的文化元素与意象,从而加深读者对作品所蕴涵文化的理解,对该作品具有全面而且深刻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柯艾略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圣经文化元素及意象
下载PDF
《德伯家的苔丝》一文中的原型意象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瑾 李静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61-63,共3页
托马斯.哈代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其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他利用原形批评这种文学手段,在其作品中渗透了多种原型意象,如颜色、太阳、以及圣经原型。《圣经》对哈代的思想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他借助圣经中的神化原... 托马斯.哈代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其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他利用原形批评这种文学手段,在其作品中渗透了多种原型意象,如颜色、太阳、以及圣经原型。《圣经》对哈代的思想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他借助圣经中的神化原形意象,渲染了苔丝悲剧性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陋罪行。《德伯家的苔丝》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关于自然,关于宗教的小说,这也是这部作品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伯家的苔丝》 原型 圣经意象
下载PDF
《无名的裘德》中的意象浅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孔丽霞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101-103,共3页
《无名的裘德》是19世纪末继《德伯家的苔丝》之后,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写下的最后一部小说力作。小说在主题的表达上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利用动物、色彩、天气、地名等的寓意以及主要人物的宗教意象,喻示了人物的命... 《无名的裘德》是19世纪末继《德伯家的苔丝》之后,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写下的最后一部小说力作。小说在主题的表达上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利用动物、色彩、天气、地名等的寓意以及主要人物的宗教意象,喻示了人物的命运和小说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的裘德》 象征性 动物 颜色 天气 地方 圣经意象
下载PDF
《大师与玛格丽特》与《圣经》 被引量:2
18
作者 耿海英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71-74,共4页
M A 布尔加科夫 (1 891 -1 940 )的《大师与玛格丽特》在他去世 2 0年后才问世。从那时起 ,中外学者无不惊叹于它的魅力 ,誉之为 2 0世纪世界文坛中讽刺怪诞艺术的奇书。这部作家在其生命的最后 1 2年中六易其稿的呕心沥血之作笼罩着浓... M A 布尔加科夫 (1 891 -1 940 )的《大师与玛格丽特》在他去世 2 0年后才问世。从那时起 ,中外学者无不惊叹于它的魅力 ,誉之为 2 0世纪世界文坛中讽刺怪诞艺术的奇书。这部作家在其生命的最后 1 2年中六易其稿的呕心沥血之作笼罩着浓重的圣经神话气氛。试就小说文本与《圣经》的种种关联加以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王与撒旦 彼拉多与耶稣 圣经意象
下载PDF
《萨勒姆女巫》之圣经式解读
19
作者 魏衍学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5期126-128,共3页
《萨勒姆女巫》历来被简单地视作一部影射麦卡锡主义的政治讽喻剧,强烈的时局讽喻性限制了它的艺术性。然而,笔者发现该剧多处巧妙戏仿圣经典故来加强戏剧效果。戏仿衍生出的语境转换的压力实现了对圣经神圣意象的倒置,解构了清教权威,... 《萨勒姆女巫》历来被简单地视作一部影射麦卡锡主义的政治讽喻剧,强烈的时局讽喻性限制了它的艺术性。然而,笔者发现该剧多处巧妙戏仿圣经典故来加强戏剧效果。戏仿衍生出的语境转换的压力实现了对圣经神圣意象的倒置,解构了清教权威,突出了逐巫案的荒谬并以此反思清教和人性,这种深层文本关系赋予该剧永恒的艺术魅力和道德关怀。基于此,笔者在概述戏仿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该剧通过戏仿圣经建构的倒置的圣经意象,揭示文本深层的艺术手法和道德关怀,展现其独特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仿 圣经意象 倒置 清教 人性
下载PDF
《宠儿》中《圣经》典故探析
20
作者 孟宪印 《语文学刊》 2016年第17期30-31,50,共3页
《宠儿》中充满了圣经典故,通过分析莫里森引用的圣经语典,演绎的圣经观念,借用的圣经意象"伊甸园",和在隐喻层面上使用的圣经人典,可以推论出莫里森对圣经典故的引用是反讽式的或者说是颠覆式的;《宠儿》颠覆了以男人为中心... 《宠儿》中充满了圣经典故,通过分析莫里森引用的圣经语典,演绎的圣经观念,借用的圣经意象"伊甸园",和在隐喻层面上使用的圣经人典,可以推论出莫里森对圣经典故的引用是反讽式的或者说是颠覆式的;《宠儿》颠覆了以男人为中心的圣经传统,提供了圣经典故的另类版本;莫里森对圣经典故独特的拨用,增强的作品的感染力,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层面的厚重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圣经语典 人典 圣经观念 圣经意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