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记》中的圣经隐喻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文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0-42,共3页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的含混性引发了历代读者的多角度解读。《胎记》是霍桑的短篇佳作之一,霍桑有意将《胎记》置于圣经的隐喻体系之中,这为读者解读《胎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通过分析《胎...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的含混性引发了历代读者的多角度解读。《胎记》是霍桑的短篇佳作之一,霍桑有意将《胎记》置于圣经的隐喻体系之中,这为读者解读《胎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通过分析《胎记》中的圣经隐喻,读者可以清晰地发现隐匿在小说中的霍桑的宗教观与科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隐喻 胎记 原罪 科学 救赎
下载PDF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悲惨世界》中冉阿让心灵救赎的圣经隐喻 被引量:1
2
作者 华广道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2-104,共3页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描写冉阿让心灵救赎的过程时运用了圣经隐喻。文章分析了冉阿让从浪子回头获得救赎到救赎他人,最终自戒救赎的升华,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冉阿让心灵救赎的圣经隐喻。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悲惨世界》 冉阿让 圣经隐喻
下载PDF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圣经隐喻
3
作者 吴国杰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2期156-159,共4页
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故事结局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爱尔兰人斯蒂芬·迪达勒斯最终选择逃亡祖国,到异国他乡追求自由、独立。《旧约.出埃及记》讲述的是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摆脱在埃及被... 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故事结局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爱尔兰人斯蒂芬·迪达勒斯最终选择逃亡祖国,到异国他乡追求自由、独立。《旧约.出埃及记》讲述的是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摆脱在埃及被奴役的命运,前往迦南开始自由的新生活的故事。由于故事人物和人物所处历史背景的相似性,使得这两个文学文本有着紧密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隐喻 爱尔兰人 斯蒂芬·迪达勒斯 以色列人 摩西
下载PDF
电影《阿甘正传》中的圣经隐喻解读
4
作者 杨惠珺 叶志德 《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 2011年第12期287-287,共1页
《阿甘正传》不仅成为票房之最,而且成为阿甘现象,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阿甘身上体现的美德是美国清教传统价值观的再现。该影片的导演用隐喻的手法,在镜头安排上看似漫不经心、不动声色,却意味深长的埋下了圣经意义的伏笔。
关键词 阿甘正传 圣经隐喻 基督教 传统价值观
下载PDF
《荒凉山庄》圣经隐喻与宗教道德化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沅沅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3-119,共7页
本论文从《荒凉山庄》容易为读者疏漏的圣经隐喻入手,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展现了狄更斯如何通过圣经隐喻表达对维多利亚时期的法律体系改革的幻灭,并分析了小说使用圣经隐喻的深层次原因,指明这是宗教道德化的一种表现。家庭不仅是与各... 本论文从《荒凉山庄》容易为读者疏漏的圣经隐喻入手,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展现了狄更斯如何通过圣经隐喻表达对维多利亚时期的法律体系改革的幻灭,并分析了小说使用圣经隐喻的深层次原因,指明这是宗教道德化的一种表现。家庭不仅是与各种机构和法庭形成对照的退避之所,也成为医治幻灭之疾的良药,理想的家庭生活成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的世俗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凉山庄》 圣经隐喻 幻灭 宗教道德化 家庭生活
原文传递
神性、理性与知性——十七世纪英国诗歌中光的圣经隐喻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丹丹 刘立辉 《外国语言文学》 201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光作为十七世纪英国诗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意象,具有深刻的宗教内涵。十七世纪英国诗歌中的光不仅继承了《圣经》中光的基本象征意义,同时也体现了新的内涵。本文从圣经隐喻角度来探讨十七世纪英国诗歌中光的意象,归纳概括在该时期诗歌... 光作为十七世纪英国诗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意象,具有深刻的宗教内涵。十七世纪英国诗歌中的光不仅继承了《圣经》中光的基本象征意义,同时也体现了新的内涵。本文从圣经隐喻角度来探讨十七世纪英国诗歌中光的意象,归纳概括在该时期诗歌中光的象征意义,从而揭示十七世纪英国诗歌对《圣经》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隐喻 英国诗歌 十七世纪
原文传递
探索《羚羊与秧鸡》中圣经原型式的隐喻
7
作者 崔婷婷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5期245-245,共1页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羚羊与秧鸡》所书写的末世景观具有强烈的人类启示录意识。国内外学者主要运用生态主义、女性主义、科技伦理等视角去解读这部作品。本文运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的方法,分析《羚羊与秧鸡》对圣经洪水神话的...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羚羊与秧鸡》所书写的末世景观具有强烈的人类启示录意识。国内外学者主要运用生态主义、女性主义、科技伦理等视角去解读这部作品。本文运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的方法,分析《羚羊与秧鸡》对圣经洪水神话的隐喻式表达。通过还原阿特伍德的基督教文化背景来获取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伍德 原型批评 圣经隐喻
下载PDF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隐喻(英文)
8
作者 金玉鑫 《学园》 2012年第9期81-82,共2页
Ⅰ Biblical Parallels in the Structure 1.A Journey to Nothing: the Failure of the American Dream The structure of The Grapes of Wrath is dictated by the Bible.Steinbeck structures his story after Exodus in The Grapes ... Ⅰ Biblical Parallels in the Structure 1.A Journey to Nothing: the Failure of the American Dream The structure of The Grapes of Wrath is dictated by the Bible.Steinbeck structures his story after Exodus in The Grapes of Wrath.In emphasizing the fact of the Oklahomans co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愤怒的葡萄》 文学评论 圣经隐喻 小说
原文传递
荒岛上的新亚当——论鲁滨孙与圣经人物之间的“预表”关系
9
作者 刘林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63-68,共6页
"预表解经"或"类型解经"源于早期基督徒对耶稣基督的虔诚信仰:耶稣基督即为《圣经.旧约》中犹太教先知们预言过的救世主"弥赛亚"。这一方法力图在《旧约》和《新约》之间建立明确的类比关系,同时也可加... "预表解经"或"类型解经"源于早期基督徒对耶稣基督的虔诚信仰:耶稣基督即为《圣经.旧约》中犹太教先知们预言过的救世主"弥赛亚"。这一方法力图在《旧约》和《新约》之间建立明确的类比关系,同时也可加以扩大,用来解读圣经人物或事件与当代世俗生活的关系,把前者视作后者的"预表",使日常生活带有神学意味。《鲁滨孙飘流记》的主人公历经犯下原罪、彻底堕落、真诚悔悟和最后拯救等四个生活阶段。他开始抛弃中等阶层优裕生活的"伊甸园",悔悟后把小岛建成新的生活乐园。与这一"抛弃—重返"伊甸园的过程相对应,人物形象从犯下原罪的亚当逐步转变成荒岛上获得重生的新亚当。小说把处于不同阶段的主人公分别比喻成耶稣基督布道寓言中的"浪子"、《圣经.旧约》中"他施船上的约拿"和"何烈山上的以利亚"等圣经人物,把主人公在世俗世界的冒险故事改造成信仰确立和成长的精神传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滨孙 圣经人物 预表解经 圣经隐喻
下载PDF
圣经的象征与隐喻——评斯坦贝克作品中的圣经主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昌宋 李玲 《外国语言文学》 2014年第3期211-215,共5页
本文分析了斯坦贝克文学作品中的圣经主题,尤其是他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和《人与鼠》,旨在讨论斯坦贝克对圣经及其象征与隐喻的文学性使用和艺术技巧,如作品的题目、人物的名字、小说的结构及事件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小说的主... 本文分析了斯坦贝克文学作品中的圣经主题,尤其是他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和《人与鼠》,旨在讨论斯坦贝克对圣经及其象征与隐喻的文学性使用和艺术技巧,如作品的题目、人物的名字、小说的结构及事件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小说的主题以及他对人性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贝克 圣经象征 圣经隐喻
原文传递
《蝇王》中的宗教内涵
11
作者 尹迪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65-166,共2页
英国小说家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1954年出版并于198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蝇王》大量采用了《圣经》隐喻的描写手法,渗透了《圣经》所表达的"人类原罪论"的思想,从而很好地深化了作品主题:即经过过二次世界大战的人们的生... 英国小说家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1954年出版并于198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蝇王》大量采用了《圣经》隐喻的描写手法,渗透了《圣经》所表达的"人类原罪论"的思想,从而很好地深化了作品主题:即经过过二次世界大战的人们的生活伴随着残酷和阴暗,人性中恶的因素不可去除导致人性的严重缺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尔丁 圣经隐喻 原罪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