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在世、元小说及女性作家叙述权威的建构——评杨怡芬《海上繁花》
1
作者 何英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0,共6页
长篇小说《海上繁花》具有独特的叙事特征:一是作家将战争对战俘身体的摧残与剥夺,通过“身体在世”的感觉主义的细腻描写,引发读者对于人类生命之间的类比与勾连的联想,促使人们反思战争。二是小说本事所具有的历史事件的非虚构及楔子... 长篇小说《海上繁花》具有独特的叙事特征:一是作家将战争对战俘身体的摧残与剥夺,通过“身体在世”的感觉主义的细腻描写,引发读者对于人类生命之间的类比与勾连的联想,促使人们反思战争。二是小说本事所具有的历史事件的非虚构及楔子部分的第一人称叙事,表征出小说整体结构的元小说性及后现代性;三是女性作家关于战争题材的叙述选择,以及对叙述权威的追求方式,折射出文化中的性别结构。而小说最终的伦理意义正是在以上的叙事方式中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在世 元小说 女性作家 叙述
下载PDF
从机械身体论到“在世存在”身体论:教育技术实践中的身体景观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刚要 陈煜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18,共7页
在笛卡尔机械身体论的导引下,早期的教育技术实践呈现出“被动性”和“可分性”的身体景观。“被动性”致使学习者的身体处于“隐而不显”的状态,“可分性”则致力于知识普遍性与抽象性的寻求而疏离了学习者的生命体验。梅洛-庞蒂的开... 在笛卡尔机械身体论的导引下,早期的教育技术实践呈现出“被动性”和“可分性”的身体景观。“被动性”致使学习者的身体处于“隐而不显”的状态,“可分性”则致力于知识普遍性与抽象性的寻求而疏离了学习者的生命体验。梅洛-庞蒂的开创性工作使得“在世存在”身体论逐渐在整个思维领域全面扩张,并在技术时代里遵循“人(身体)—技术—世界”的结构推动和深化。在此背景下,教育技术实践描画出“多种身体形式与多重在场方式”的新图景。具体包括:网络空间中基于学习者图形化身的“缺席在场”、虚拟现实空间中学习者与VR技术“融合共生”的“知觉在场”、孪生数字空间中基于虚拟数字教师/学习者的“分身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身体论 在世存在”身体论 教育技术实践 身体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在世存在”取消表征了吗?
3
作者 王敬 魏屹东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7-21,共5页
“在世存在”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海德格尔看来,此在拥有世界的原因在于世界向来就在它的存在结构内,与身体无关。涉及表征问题时,人们通常将“在世存在”作为海德格尔明确反对笛卡尔认知模型和表征的证据,但二者并不是矛... “在世存在”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海德格尔看来,此在拥有世界的原因在于世界向来就在它的存在结构内,与身体无关。涉及表征问题时,人们通常将“在世存在”作为海德格尔明确反对笛卡尔认知模型和表征的证据,但二者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在世存在”不意味着完全取消表征,它不仅没有取消表征,而且还是表征的语境框架,且需要后者摆脱形式化的缺陷。“在世存在”本质上并不排斥和反对表征,作为认知主体的此在正是凭借表征生成、塑造、拥有自己所处的周围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在世存在 表征 此在
下载PDF
“乡村医疗社会”的生成与显现——基于一个农村老人生病、治疗与护理的医学人类学观察与思考
4
作者 杜靖 杜若桑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乡村居家治疗与照护中的疾病不仅是科学的存在,也是宇宙论意义的存在以及在世的存在。就科学的存在而言,疾病是自然界的物质与病者的身体相遇而互构出来的一种界面,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这个界面上实施干预。就宇宙论意义的存在而言,疾... 乡村居家治疗与照护中的疾病不仅是科学的存在,也是宇宙论意义的存在以及在世的存在。就科学的存在而言,疾病是自然界的物质与病者的身体相遇而互构出来的一种界面,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这个界面上实施干预。就宇宙论意义的存在而言,疾病是宇宙神秘力量的显象,需要借助秘术和民俗医疗手段进行救治。就在世的存在而言,疾病创建了以病人为核心的医疗社会,该类医疗社会是各种医学知识观念显象、具身与交流的场域,即科学的存在和宇宙论的存在在其中存在。然而,按照西方医学科学模式开展救治和护理的城镇医院则把上述诸多内容屏蔽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居家医疗照护 乡村医疗社会 医疗人类学 在世
下载PDF
“在世”及其意义——海德格尔生存论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欧仕金 高中建 巨乃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12,共7页
哲学在近代发生了问题转换 ,对认识问题的探讨取代了哲学关怀的全面性意义。认识论本身包含着矛盾 ,这一矛盾成为整个近代哲学、新康德主义直至胡塞尔现象学努力求解的目标。但近代哲学狭隘的认识论视野使认识问题成为难解之谜。哲学要... 哲学在近代发生了问题转换 ,对认识问题的探讨取代了哲学关怀的全面性意义。认识论本身包含着矛盾 ,这一矛盾成为整个近代哲学、新康德主义直至胡塞尔现象学努力求解的目标。但近代哲学狭隘的认识论视野使认识问题成为难解之谜。哲学要克服认识的矛盾 ,必须从认识论中走出来 ,并以新的眼光来开拓哲学的视野 ,实现哲学的视野转换。海德格尔以存在论取代认识论便是实现哲学视野转换的一种尝试。海德格尔以“在世”为主题的生存论开拓了不同于近代认识论的更加广阔的哲学视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生存论 此在 在世世界 存在 生存 生存结构
下载PDF
电子文化影响下的在世方式、思维方式和世界模式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法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21-25,共5页
从三大方面认识电子媒介对文化的影响:一是电影、电视、电脑的产生对哲学和美学观念的影响;二是电影、电视、电脑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三是电脑网络对人的活动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总之,网络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因而需要对电子文化... 从三大方面认识电子媒介对文化的影响:一是电影、电视、电脑的产生对哲学和美学观念的影响;二是电影、电视、电脑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三是电脑网络对人的活动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总之,网络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因而需要对电子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科技人文性调节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 哲学 美学 思维方式 在世方式
下载PDF
形而上学的“在世”规定及其“实践”功能 被引量:3
7
作者 陆杰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0,共6页
西方形而上学在其产生的初端就蕴含着形而上学本身的旨趣、规定与功能,形而上学作为"高端的"本体论理论顶点本质上面对着神性的"纯粹""至上"的对象,但仍然隐含着对"在世"处境与境遇的表达以及... 西方形而上学在其产生的初端就蕴含着形而上学本身的旨趣、规定与功能,形而上学作为"高端的"本体论理论顶点本质上面对着神性的"纯粹""至上"的对象,但仍然隐含着对"在世"处境与境遇的表达以及对"实践"功能的间接回应。形而上学尽管"高耸入云",实质上却是以抽象的方式迂回地说明了其"在世"和"实践"的重大问题。而且形而上学的历史也证明了形而上学有其与"在世"相互关联、与"实践"相互翻转的互动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哲学在形而上学的"在世"规定与"实践"功能问题上提出的变革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在世”规定 “实践”功能 马克思哲学
下载PDF
技术:人类在世的方式 被引量:2
8
作者 闫宏秀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本文从神话、现实等视角解读技术对人的本质性意蕴,指出人凭藉技术进入存在,假之于技术而得以生存与发展;从事实、考古学、哲学的维度剖析技术在人类社会的普遍性特质;得出人必然是技术性的存在物,技术是人类在世的方式。
关键词 技术 人类 在世
下载PDF
哲学家与在世——梅洛庞蒂对海德格尔的一个批判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尧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5-30,94,共7页
本文依据梅洛庞蒂的思想提示,指出海德格尔对此在在世存在的描述是以哲学家本人的不在世为前提的。“在世”要以还原为前提。但海氏把还原定义为对存在者之存在的领会,还原的主体是此在,由此使他导向了对此在在世的生存论描述。但当海... 本文依据梅洛庞蒂的思想提示,指出海德格尔对此在在世存在的描述是以哲学家本人的不在世为前提的。“在世”要以还原为前提。但海氏把还原定义为对存在者之存在的领会,还原的主体是此在,由此使他导向了对此在在世的生存论描述。但当海氏作这样的描述时,意味着作为哲学家的他本人已经预先处于存在之无蔽的立场上,已经是“非在世”的了。相反,梅洛庞蒂追随胡塞尔的道路,把还原定义为哲学家本人的一种认识态度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不可能是彻底的,因为哲学家“身体性”地处在世界上;对身体性的忽视正是导致海德格尔“非在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世 还原 身体性 立场
下载PDF
《存在与时间》中的“在世”概念之阐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华甫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0-77,共8页
本文从三方面论述海德格尔的“在世”概念。首先,“在世”不仅是海德格尔思维方法上的着眼点,是其论述方法上的着手处,更重要的是其基础本体论中的最根本的基础。第二方面论述了世界之为世界如何在“在世”的基础上开展出来。海德格... 本文从三方面论述海德格尔的“在世”概念。首先,“在世”不仅是海德格尔思维方法上的着眼点,是其论述方法上的着手处,更重要的是其基础本体论中的最根本的基础。第二方面论述了世界之为世界如何在“在世”的基础上开展出来。海德格尔认为,“在世存在”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此在的在世活动才能揭示出世界本身的存在。第三方面论述了“在世存在”的总体结构及其存在论基础,即在世;也就是把“在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此在 世界 在世
下载PDF
人之在世的符号维度——卡西尔人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建坡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6,共5页
符号是人与动物的分界线,符号能力是人独有的创造能力,因此,人的存在主要表现为符号性存在。人的思维的发展与运作、行为的内在操作等都离不开符号载体的支撑。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形成、理智的发展、社会化以及从事社会实践都... 符号是人与动物的分界线,符号能力是人独有的创造能力,因此,人的存在主要表现为符号性存在。人的思维的发展与运作、行为的内在操作等都离不开符号载体的支撑。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形成、理智的发展、社会化以及从事社会实践都离不开符号。符号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人也正是通过符号化运作来认识并构建世界的,在一定意义上,符号化的世界就是人类的寓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世 符号
下载PDF
“享受”与“忍受”
12
作者 齐夫 《政工学刊》 2024年第6期88-88,共1页
人生在世几十年光景,大抵是在享受幸福与忍受痛苦中交替度过,就如同一枚钱币的两面,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所差别者,就是某一面出现的次数不同而已。但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只占有享受幸福的一面,而拒绝忍受痛苦的一面。追求幸福,追求享受,... 人生在世几十年光景,大抵是在享受幸福与忍受痛苦中交替度过,就如同一枚钱币的两面,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所差别者,就是某一面出现的次数不同而已。但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只占有享受幸福的一面,而拒绝忍受痛苦的一面。追求幸福,追求享受,是世人天性,与生俱来,无师自通,犹如日月经天,山河行地,无可非议。因而,人们尽情享受着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享受着“人约黄昏后”的美好,享受着“洞房花烛夜”的甜蜜,享受着功成名就后的喜悦,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房花烛夜 享受幸福 天伦之乐 忍受 追求幸福 相互依存 相辅相成 人生在世
下载PDF
从“在世”到“创世”:个人自我确证方式的现代转换
13
作者 陈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9,共6页
中国古典思想到现代性意识的转变过程包含着个人自我确证方式的变化,这一变化可以概括为从“在世”到“创世”的变化。“在世”揭示的是人在世界中的存在的基本结构,它把人与世界的和谐相处,作为其基本的要求,在“在世”观念中,世界保... 中国古典思想到现代性意识的转变过程包含着个人自我确证方式的变化,这一变化可以概括为从“在世”到“创世”的变化。“在世”揭示的是人在世界中的存在的基本结构,它把人与世界的和谐相处,作为其基本的要求,在“在世”观念中,世界保留着不为人类语言与心智所能穿透的幽玄本性,拒绝了将人提升为世界的“主体”的虚妄要求。而“创世”则意味着现代立法主体的自我确定中所包蕴着的创造的价值取向或现代性态度,在此中,生产与创造被理解为人的存在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世 创世 自我确证方式
下载PDF
“治世”之在与“在世”之治:共同体生活的哲学路径——从《道德经》追问政治哲学的基底
14
作者 王强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2,共7页
《道德经》中对"治世之道"的追问首先在于对"道"的认识,批判非此即彼的认知逻辑视角。其次,"在世"的共同生活被营造的价值对立关系所支配,而只有"抹平"差异,才能在一种共同而自然的生活方式中... 《道德经》中对"治世之道"的追问首先在于对"道"的认识,批判非此即彼的认知逻辑视角。其次,"在世"的共同生活被营造的价值对立关系所支配,而只有"抹平"差异,才能在一种共同而自然的生活方式中葆有"道"。最后,对于一种现实的国家治理,老子认为不应由"哲学王"来完成,而是应该遵循现世君王诸侯的自然现状,"在世之治"的现世智慧就是"无为而治"。因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在世之治"而非"治世之在",这一观点进一步追深了政治哲学的逻辑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世 在世 共同体生活 《道德经》 政治哲学
下载PDF
追寻“永久”:“终极”映照下的人生在世──冯至《昨日之歌》解读
15
作者 武跃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31,共5页
冯至的早期诗集《昨日之歌》,蕴含着诗人对永久至美境地的无限渴望。这种渴望在各种内在、外在场景中成为一种最高价值参照,映照出人生在世的许多失落与伤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作为个体生命对永恒的不断感悟与不息追求。
关键词 《昨日之歌》 永久 人生在世 个体生命
下载PDF
在世与自由:阿伦特自由观的哲学解读
16
作者 陈胜云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44,共3页
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自由从现实政治隐退到哲学沉思逐渐成了西方哲学传统,马克思的功劳是以改造世界的口号反叛了西方哲学传统。主张劳动解放的哲学路径并不能完成颠覆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任务,因为劳动永远是自然必然性过程。只... 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自由从现实政治隐退到哲学沉思逐渐成了西方哲学传统,马克思的功劳是以改造世界的口号反叛了西方哲学传统。主张劳动解放的哲学路径并不能完成颠覆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任务,因为劳动永远是自然必然性过程。只有在劳动之外才能找到人类实现自由的可能性领域,一个由多元个体性建构的主体间性存在空间,即公共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世 自由 阿伦特
下载PDF
在世与看——追踪《存在与时间》和《哲学研究》中的“看”问题
17
作者 张巧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9,共9页
本文从在世与看的关系入手,探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之间的共同点:二者都对传统哲学中图像化的认知模式予以了批判。通过回溯认识论传统,指出这种图像化的表征模式源于某种狭隘的"符合论",正... 本文从在世与看的关系入手,探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之间的共同点:二者都对传统哲学中图像化的认知模式予以了批判。通过回溯认识论传统,指出这种图像化的表征模式源于某种狭隘的"符合论",正是它造成了我们对"看"奠基于"在世界之中"的生活世界的遗漏。然而,在此基础上,二者又呈现出各自的方法论和哲学旨趣的差异:海德格尔通过现象学对"看"进行了深层的生存论的整体建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了形而上学;维特根斯坦却取消了这一深层建构的设定,通过对"看"的日常使用的语法分析,呈现其在生活情境中的复杂维度,从而彻底消解了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与时间》 《哲学研究》 在世 生存论建构 日常语言
下载PDF
存在·生存·生活——论人在世的方式
18
作者 王德军 《兰州学刊》 2007年第7期13-16,共4页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高级的存在物,人具有自然事物的一切属性。存在是人作为自然物质最具普遍性的在世方式,表现为自然界盲目的运动;生存是人作为有生命的生物(动物)在世方式,表现为人的本能的自然合目的性活动;生活是人作为人(劳动实...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高级的存在物,人具有自然事物的一切属性。存在是人作为自然物质最具普遍性的在世方式,表现为自然界盲目的运动;生存是人作为有生命的生物(动物)在世方式,表现为人的本能的自然合目的性活动;生活是人作为人(劳动实践、社会关系、理性、意志、神性、文化等)的在世方式,表现为有意识的功利性目的活动和超功利目的的自由活动。存在生存都是人在世的基础前提和手段,生活才是人在世的目的意义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生存 生活 人的在世 目的意义
下载PDF
“四乐”度晚年
19
作者 潘春华 《保健医苑》 2024年第2期59-59,共1页
古人云:“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能永年。”人生在世,活的就是一个心情,可见舒畅之心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多么重要。然而,笔者退休后在与一些老人交往中发现,有的老人要么对自己过去的坎经历耿耿于怀,整天闷闷不乐;要么在家里家... 古人云:“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能永年。”人生在世,活的就是一个心情,可见舒畅之心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多么重要。然而,笔者退休后在与一些老人交往中发现,有的老人要么对自己过去的坎经历耿耿于怀,整天闷闷不乐;要么在家里家外,动不动就发“无名火”;要么愁完了女儿的婚事,又愁儿子的工作、孙子的学业,没完没了的惆帐及担忧成了不少老人的精神负担。其实,操劳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们应多替自已想想,摆脱心灵羁,保持乐观情绪才是上乘的延年益寿、安度晚年之道。因此,老年人需学会自我调节,做到“四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里家外 自我调节 延年益寿 人生在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