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上皮类器官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1
作者 张瑞琪 杨玉娥 +3 位作者 马远 李博巍 李贝 哈春芳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6期427-432,共6页
目的:探讨并验证构建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上皮类器官模型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经腹腔镜手术并病理确诊为卵巢型EMs囊肿患者的新鲜在位内膜组织10例,组织消化法将在位内膜消化成单细胞,在基质胶Matrigel中培养7d... 目的:探讨并验证构建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上皮类器官模型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经腹腔镜手术并病理确诊为卵巢型EMs囊肿患者的新鲜在位内膜组织10例,组织消化法将在位内膜消化成单细胞,在基质胶Matrigel中培养7d构建EMs在位内膜上皮类器官模型。通过形态学、免疫组化、HE染色、透射电镜检测等,与原在位内膜组织对比进行模型鉴定;雌激素1、5、10nmol/L干预后观察在位内膜上皮类器官直径的变化,初步探讨雌激素在EMs在位内膜上皮类器官构建中的作用。结果:10例患者在位内膜组织均成功构建EMs在位内膜上皮类器官,光学显微镜下显示在位内膜上皮类器官的数量可观,形态上呈类圆形3D立体结构,周围可见腺体结构;免疫组化显示上皮源性标记物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阳性属于内膜源性上皮;HE染色显示在高倍镜下构建的在位内膜上皮类器官排列成腺腔样结构但腺体排列稀疏,较不规则,腔体内部分细胞形成分隔与原组织腺上皮结构相似;透射电镜显示在位内膜上皮类器官的内部超微结构与原在位内膜组织具有高度相似性;在培养基中加不同浓度雌二醇,10nmol/L雌激素浓度干预第6d的类器官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成功构建的EMs在位内膜上皮类器官模型具有上皮性特征,与原在位内膜组织对比高度重现来源组织的结构、病理特性,可替代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组织用于EMs疾病药物的干预与基础实验的研究的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位内膜腺上皮类器官 模型 雌激素
下载PDF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在生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曹志文 颜桂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582,共7页
近年来,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研究在生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模型和动物实验难以准确还原子宫内膜的三维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限制了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正常生理机制和相关疾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兴的类器官技术为... 近年来,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研究在生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模型和动物实验难以准确还原子宫内膜的三维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限制了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正常生理机制和相关疾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兴的类器官技术为此提供了新途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通过干细胞或前体细胞在三维培养基中自行组织形成,成功地高度还原了在体子宫内膜腺体的特征。这种类器官模型不仅能够模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在不同周期阶段的生理变化,还能够模拟囊胚与子宫内膜之间的复杂互动过程。此外,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系统为生殖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包括生殖相关基础研究、疾病机制探索、药物筛选及靶向治疗研究等。这些研究可为深入了解子宫内膜的生物学特性、疾病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器官 药物筛选
下载PDF
胎牛子宫类器官及内膜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英博 张君涛 +6 位作者 贺来增 张帆 李怡屏 李娟娟 闫鹏辉 张志平 邓立新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4-60,共7页
建立胎牛子宫类器官及内膜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为研究病毒、细菌、营养元素以及毒物等与子宫相互作用机理提供研究平台和模型。试验采用4~6月龄胎牛子宫为研究对象,对子宫组织进行类器官培养,比较不同胎龄胎牛子宫类器官培养成功率,... 建立胎牛子宫类器官及内膜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为研究病毒、细菌、营养元素以及毒物等与子宫相互作用机理提供研究平台和模型。试验采用4~6月龄胎牛子宫为研究对象,对子宫组织进行类器官培养,比较不同胎龄胎牛子宫类器官培养成功率,然后从类器官出芽组织分离获得原代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与组织块分离法培养的细胞形态学、纯化培养、生长速度等方面进行比较,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获得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进行角蛋白表达的鉴定。结果表明用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类器官培养,4月龄胎牛子宫类器官的出芽率显著高于5、6月龄(P<0.05)。通过类器官出芽进行原代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培养,相较于传统的组织块分离法,更易获得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且获得的细胞形态良好,纯度在95%以上,能够稳定传至8代。研究表明,低月龄的胎牛子宫组织块更易于获得类器官;通过类器官出芽组织获得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是一种较为简便、高效的方法,且形态均一、活性好,传代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牛 子宫 器官 内膜上皮细胞 培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金海燕 王自能 +1 位作者 卢凤昕 李明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EM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VEGF随月经周期呈现规律...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EM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VEGF随月经周期呈现规律性变化,分泌期腺上皮VEGF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增殖期(P<0.05)。在增殖期,EM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无明显差别,但在分泌期,EM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VEGF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EM在位内膜腺上皮的VEGF含量显著高于同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异位腺上皮(P<0.01)。结论表明VEGF的表达异常与EM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病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正常子宫内膜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子宫内膜上皮 上皮细胞 factor 图像分析技术 VEGF蛋白 在位子宫内膜 在位内膜 方法应用 月经周期 表达异常 增殖期 分泌期 EM 规律性 表达量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基质蛋白水解酶的异常表达
5
作者 朱伟南 金海燕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86-1487,共2页
目的探讨基质蛋白水解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测定MMP-2,9和组织蛋白酶D在正常子宫内膜、EM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含量。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EM在位内膜腺上皮的MMP-2,9和... 目的探讨基质蛋白水解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测定MMP-2,9和组织蛋白酶D在正常子宫内膜、EM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含量。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EM在位内膜腺上皮的MMP-2,9和组织蛋白酶D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变化,分泌期显著高于增生期;EM在位内膜腺上皮MMP-2,9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无明显差异;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腺上皮MMP-9的表达,与同组EM在位内膜差异无显著性。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腺上皮MMP-2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显著高于EM在位内膜。结论MMP-2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异常与EM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蛋白水解酶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异常表达 基质 组织蛋白酶D 正常子宫内膜 MMP-2 在位内膜 图像分析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 MMP-9 上皮 异位内膜 月经周期 表达异常 EM 增生期 分泌期 显著性 发病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组织中MMP2、MMP7、RECK、TWIST1、CD133表达及MVD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木森 柳雅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反转录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CK)、TWIST1、CD133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观察组)在位、异位子宫...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反转录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CK)、TWIST1、CD133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观察组)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和4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MP2、MMP7、RECK、TWIST1、CD133、CD31,计算MMP2、MMP7、RECK、TWIST1、CD133染色指数,根据CD31染色结果计算MVD。结果 MMP2、MMP7、TWIST1、CD133、MVD观察组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观察组在位内膜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均<0.05);RECK观察组异位内膜低于在位内膜,观察组在位内膜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均<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存在MMP-2、MMP7、TWIST1、CD133过表达、MVD升高及RECK蛋白表达缺失,且异位内膜甚于在位内膜。这些变化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病 上皮间质转化 异位内膜 在位内膜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卵巢浆液-黏液性癌:一种罕见的新分类的肿瘤报道 被引量:13
7
作者 Taylor J McCluggage W G +1 位作者 魏建国 许春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0-840,共1页
浆液-黏液性肿瘤是新版世界卫生组织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有关卵巢上皮性肿瘤增加的一个新肿瘤。目前,交界性肿瘤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描述,然而很少有浆液-黏液性癌的报道。该文报道19例卵巢浆液-黏液性癌,患者年龄16~79岁,平均47岁;其... 浆液-黏液性肿瘤是新版世界卫生组织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有关卵巢上皮性肿瘤增加的一个新肿瘤。目前,交界性肿瘤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描述,然而很少有浆液-黏液性癌的报道。该文报道19例卵巢浆液-黏液性癌,患者年龄16~79岁,平均47岁;其中16例单侧发生,3例双侧发生;瘤体直径1.8~18 cm,平均10.5 cm;肿瘤分期:Ⅰ期15例,Ⅱ期1例,Ⅲ期3例。12例以乳头状结构为主,含有少量腺管状、微管状和实性成分;6例以腺管状结构为主,1例以实性生长成分为主。典型的特征是两种细胞类型的混合。15例以子宫颈样黏液细胞为主,4例以子宫内膜样细胞为主;另外一些细胞类型,包括鞋钉样细胞、嗜酸性细胞、鳞状细胞、透明细胞及印戒样细胞,可以以不同的比例出现。多数病例中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显著特征。大多数病例呈现伴透明胞质和腔内多形性改变的微管状结构区域,这一特征与子宫颈微腺性增生相似。少数病例可出现间质玻璃样变区、腺纤维瘤样结构和砂粒体。10例卵巢发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且同时有浆液-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成分。采用FIGO分级系统关于子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级:1级13例,2级5例,3级1例。1例同时伴有子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免疫表型:CK7(17/17)、ER (16/16)、PR(6/7)、CA125(15/15)、Pax-8(8/8)、CEA (8/13)、CA19.9(8/9)、WT1(2/13)、野生型p53(4/4)阳性;p16局灶阳性(5/5);CK20和CDX2在所有检测的病例中均阴性。8例患者获得随访信息,7例无病生存(随访3~74个月),1例ⅡB期肿瘤患者术后192个月死亡。鉴于两型细胞混合的特性及其与低级别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及子宫内膜样肿瘤在形态学重叠的特性,对浆液-黏液性癌的最适合的分类仍然未明确。尽管形态学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相似,本文认为最好将其视作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不同的肿瘤,由于其与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生物学行为相似,推荐将该肿瘤重新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卵巢上皮性肿瘤 黏液性肿瘤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 管状结构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下载PDF
女性生殖器官上皮性癌伴生殖细胞肿瘤成分两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美平 包磊 +3 位作者 戈文舜 鲁波 任丽芳 蔡红光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9-200,共2页
一、病例摘要患者1:患者女,62岁,因进行性下腹痛3个月于2010年6月本院就诊,妇科检查及影像学均提示盆腔囊实性肿块。肿瘤标志物:AFP>350μg/L,CA125、CA153、CA199均明显高于正常。术前胸腔穿刺抽出淡血性积液约700 ml,细胞学提示恶... 一、病例摘要患者1:患者女,62岁,因进行性下腹痛3个月于2010年6月本院就诊,妇科检查及影像学均提示盆腔囊实性肿块。肿瘤标志物:AFP>350μg/L,CA125、CA153、CA199均明显高于正常。术前胸腔穿刺抽出淡血性积液约700 ml,细胞学提示恶性肿瘤细胞。临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卵巢巨大肿瘤,冰冻诊断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癌 生殖细胞肿瘤 女性生殖器官 子宫内膜 卵黄囊瘤
原文传递
circPVT1在子宫腺肌病内膜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王祎祎 汪沙 段华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1年第11期60-65,I0001,共7页
目的探讨人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S)内膜组织和细胞中Hsa_cire_PVT1(circPVT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ADS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5例作为ADS组,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 目的探讨人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S)内膜组织和细胞中Hsa_cire_PVT1(circPVT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ADS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5例作为ADS组,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Ⅲ,CIN Ⅲ)或宫颈癌IA1~IB1期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45例入对照组,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ADS组在位、异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ircPVT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ADS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原代ADS在位内膜上皮细胞(ADS_EEC)和间质细胞(ADS_ESC)及正常内膜上皮细胞(Con_EEC)和间质细胞(Con_ESC),qRT-PCR技术检测circPVT1在细胞内的表达差异。通过构建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sh-circPVT1及其阴性对照组Scramble,干扰circPVT1在ADS_EEC和ADS_ESC中的表达量,利用CCK-8,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干扰circPVT1表达对ADS内膜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circPVT1在ADS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01),但其表达水平在ADS在位与异位内膜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S在位内膜组织中高表达的circPVT1与患者月经量失血评分(PBAC评分)正相关,异位内膜组织中高表达的circPVT1与患者痛经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呈正相关。在ADS内膜细胞ADS_EEC及ADS_ESC中,circPV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Con_EEC及Con_ESC(P<0.0001)。与干扰阴性对照组相比,sh-circPVT1组ADS_EEC及ADS_ESC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明显受抑制。结论circPVT1在ADS内膜组织和细胞中表达水平均升高,可能参与ADS发生发展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痛经和月经量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病 子宫内膜 在位内膜上皮和间质细胞 circ PVT1 增殖 侵袭
原文传递
白带,老年妇女健康的晴雨表
10
作者 刘小妹 《祝您健康》 2005年第11期23-23,共1页
我们知道,正常女性从阴道排出的液体主要来源于宫颈上的腺体和子宫内膜腺体以及阴道粘膜的渗出,其次也有来自前庭大腺尿道旁腺的分泌。这些液体无色透明或呈乳白色如蛋清样,故称白带。一般情况下,白带的量不多。
关键词 妇女健康 白带 子宫内膜 雌激素水平 晴雨表 阴道上皮 老年妇女 前庭大 生殖器官 粘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