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的肠吸收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志 冯年平 +1 位作者 叶贝妮 孟琮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6期101-106,共6页
目的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法,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P-糖蛋白(P-gp)等因素对麝香及西黄方活性组分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麝香酮、醋酸辛酯及胆酸在整个... 目的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法,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P-糖蛋白(P-gp)等因素对麝香及西黄方活性组分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麝香酮、醋酸辛酯及胆酸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复方配伍后麝香酮在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显著增加(P<0.05)。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麝香酮的Ka、Pa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麝香酮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转运过程不受P-gp的影响。而醋酸辛酯、胆酸的Ka和Papp值随着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提示醋酸辛酯、胆酸在机体内存在类似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的转运机制,但不受P-gp的影响。pH对麝香单味药及复方配伍后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当pH为7.8时,醋酸辛酯、胆酸的Ka、Papp值显著降低,且与pH为5.4、6.8时有差异(P<0.05)。结论麝香酮、醋酸辛酯、胆酸具有广泛的吸收窗,甚至在结肠也有良好吸收;配伍对麝香酮的大鼠肠吸收特性有一定影响,较麝香单味药而言,复方配伍后麝香酮在小肠中的吸收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西黄方活性组分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吸收
下载PDF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维胺酯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曹玲 刘文英 +3 位作者 马鹏程 王亚超 贾婷 冯鹏程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研究维胺酯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对维胺酯进行了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实验,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和维胺酯的含量,计算吸收性能参数。结果不同剂量维胺酯在小... 目的研究维胺酯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对维胺酯进行了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实验,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和维胺酯的含量,计算吸收性能参数。结果不同剂量维胺酯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结扎与不结扎对吸收速率无明显影响;维胺酯在小肠各部位吸收速率常数Ka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下降。结论维胺酯在大鼠各肠段均有吸收,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高压液相 维胺酯 吸收动力学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下载PDF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补骨脂素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晓雯 刘志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第14期37-39,共3页
目的: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对补骨脂素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补骨脂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吸收情况。结果:补骨脂素在低、中、高浓度下,各小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且在... 目的: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对补骨脂素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补骨脂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吸收情况。结果:补骨脂素在低、中、高浓度下,各小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且在高浓度时无饱和抑制现象,结论:补骨脂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吸收部位 吸收机制
下载PDF
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润芝 尚雅云 +2 位作者 李绮杏 黎醒 赵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研究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方法:建立检测大鼠肠道灌流样品中柚皮苷、柚皮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柚皮苷(10μmol/L)的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吸收及代谢特征... 目的:研究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方法:建立检测大鼠肠道灌流样品中柚皮苷、柚皮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柚皮苷(10μmol/L)的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吸收及代谢特征[表观渗透系数(P_(eff))、吸收率、代谢率]。结果:柚皮苷、柚皮素在1.25~40、1.25~40μ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0.996 6),检测限分别为0.5、0.4μmol/L,定量限均为1.25μmol/L,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回收率及在HBSS液及其小肠、结肠灌流液中的稳定性均符合相关要求。柚皮苷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Peff分别为(0.28±0.19)、(0.71±0.17)、(0.30±0.02)、(0.59±0.19)(n=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收率分别为(2.90±2.14)%、(6.38±3.61)%、(3.69±0.56)%、(6.64±2.12)%(n=6);柚皮苷在大鼠4个肠段均可被代谢为柚皮素,代谢率分别为(2.98±1.51)%、(2.53±1.31)%、(2.24±1.33)%、(0.70±0.20)%(n=6)。柚皮苷在十二指肠中的吸收率最低,代谢率最高,与结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柚皮苷在大鼠肠道渗透性差、吸收不佳;柚皮苷在大鼠肠道无特定吸收部位,在小肠和结肠中均可被代谢为柚皮素,但小肠的代谢率明显高于结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大鼠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吸收 代谢
下载PDF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虎斌 黄卫胤 +3 位作者 温玉发 孙玲 陈爽 乔红群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0-546,共7页
使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用于判断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拉米夫定的渗透性类别。在该模型上,用高渗透性药物苯妥英钠和低渗透性药物阿昔洛韦作为系统对照,建立并验证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 UV)检测... 使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用于判断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拉米夫定的渗透性类别。在该模型上,用高渗透性药物苯妥英钠和低渗透性药物阿昔洛韦作为系统对照,建立并验证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 UV)检测法分离检测拉米夫定的分析方法。将3种质量浓度(12、120、1200μg/mL)的拉米夫定以0.2 mL/min的灌流速率进行大鼠在体肠道灌流研究。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在0.25~25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9),且批内、批间精密度和回收率及拉米夫定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均符合要求;苯妥英钠和阿昔洛韦的有效渗透性系数(P_(eff))分别为(5.26±1.41)×10^(-5)和(0.282±0.208)×10^(-5) cm/s(x±s,n=6);不同剂量组拉米夫定(12、120、1200μg/mL)在大鼠肠道内的P_(eff)分别为(1.44±0.32)×10^(-5)、(1.39±0.37)×10^(-5)、(1.48±0.39)×10^(-5) cm/s(x±s,n=6)。由此可见,拉米夫定在肠道内的吸收介于高、低渗透性对照药物之间,属于BCS分类中的中渗透性药物。剂量组间和不同灌流时间点的肠道吸收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拉米夫定肠道吸收存在被动扩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道吸收 有效渗透性系数
下载PDF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瑞香素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48
6
作者 杜秋 狄留庆 +2 位作者 单进军 刘陶世 张新庄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22-926,共5页
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及P-gp对瑞香素肠吸收的影响。以酚红为标示物,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瑞香素3个剂量组(10、20和40μg·mL-1)在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情况。实验结果发现瑞香素在pH6.0时较为稳定,... 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及P-gp对瑞香素肠吸收的影响。以酚红为标示物,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瑞香素3个剂量组(10、20和40μg·mL-1)在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情况。实验结果发现瑞香素在pH6.0时较为稳定,肠道酶对其代谢影响很小;瑞香素在低、中、高3个浓度下,各小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有上升趋势,且高浓度与低浓度相比,在空肠和结肠的Peff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推测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瑞香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瑞香素在小肠内无特定吸收部位,但与结肠相比,小肠有较好吸收,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盐酸维拉帕米的加入对瑞香素4个肠段的吸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推断瑞香素可能不是P-gp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素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吸收部位 吸收机制
原文传递
黄连生物碱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中的转运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颖 杨庆 +5 位作者 邹丽娟 李玉洁 王怡薇 翁小刚 门薇 朱晓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523-3527,共5页
目的:研究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利用HPLC法分别测定小檗碱和巴马汀的量,计算2种生物碱的肠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析肠吸收特征。结果: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各... 目的:研究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利用HPLC法分别测定小檗碱和巴马汀的量,计算2种生物碱的肠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析肠吸收特征。结果: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各肠段的吸收有显著性差异,小檗碱(50 mg.L-1)的Papp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巴马汀(160 mg.L-1)的Papp为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质量浓度对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回肠吸收的Papp有显著影响;相当浓度的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在不同的灌流液中灌流Ka为戊己丸配伍方>黄连提取物>标准品。结论: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各肠段均有吸收,在回肠段吸收最好;其吸收不是以简单的被动扩散起作用;以戊己丸和黄连粗提取物给药时可显著促进黄连中生物碱的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小檗碱 巴马汀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原文传递
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组主要指标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4
8
作者 安叡 张华 +2 位作者 张艺竹 徐冉驰 王新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96-1702,共7页
研究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组中主要指标成分在大鼠肠道的在体吸收情况。采用改良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通过颈静脉插管补充血液、肠系膜静脉插管采集血样,同时收集灌流流出液,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样品中葛根素、大豆... 研究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组中主要指标成分在大鼠肠道的在体吸收情况。采用改良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通过颈静脉插管补充血液、肠系膜静脉插管采集血样,同时收集灌流流出液,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样品中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药根碱、小檗碱和巴马汀含量,计算其通透率。结果表明,甘草可促进君药葛根中葛根素和大豆苷的吸收,同时葛根也可促进甘草苷的吸收。黄芩苷与汉黄芩苷在全方及不同配伍组的吸收情况表明,葛根和甘草可促进黄芩苷的吸收,且葛根的作用强于甘草;葛根同样可促进汉黄芩苷的吸收,但甘草对其则为抑制作用。葛根与甘草均可促进黄连有效成分药根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吸收
原文传递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小檗碱及其在复方配伍环境中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燕 朱华旭 郭立玮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238,共6页
本实验主要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及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GLT1)对小檗碱肠吸收的影响,并探索复方配伍环境中小檗碱的肠吸收情况。实验以酚红为标示物,采用大鼠... 本实验主要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及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GLT1)对小檗碱肠吸收的影响,并探索复方配伍环境中小檗碱的肠吸收情况。实验以酚红为标示物,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小檗碱单体(36.70、46.17和92.33μg.mL?1)、黄连解毒汤模拟体系(主要指标成分单体混合物: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其中小檗碱浓度为92.33μg.mL?1)及黄连解毒汤全方(小檗碱浓度为92.33μg.mL?1)中小檗碱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小檗碱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0~100μg.mL?1),部分大鼠小肠吸收速率参数(Ka)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药物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其转运过程可能受SGLT1和P-gp的影响;单体混合物和全方中小檗碱在各肠段的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值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说明小檗碱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具有广泛的吸收窗,其中结肠段吸收较好;配伍对小檗碱的大鼠肠吸收特性有一定影响,较单体而言,单体混合物和全方灌流时小檗碱在小肠中吸收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混合物 黄连解毒汤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吸收
原文传递
基于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四制香附主成分肠吸收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律江 赵晓娟 +3 位作者 郭慧玲 封传华 胡强 胡志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92-1396,共5页
目的:考察四制香附主成分(香附烯酮、α-香附酮)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香附烯酮、α-香附酮、四制香附石油醚部位模拟体系(单体混合物)及四制香附石油醚部位中香附烯酮、α-香附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情况,... 目的:考察四制香附主成分(香附烯酮、α-香附酮)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香附烯酮、α-香附酮、四制香附石油醚部位模拟体系(单体混合物)及四制香附石油醚部位中香附烯酮、α-香附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情况,研究乙二胺四乙酸(EDTA)及盐酸维拉帕米对吸收的影响。结果:香附烯酮与α-香附酮在小肠各段均有吸收,香附烯酮在回肠段吸收最好,α-香附酮在空肠段吸收最好;香附烯酮与α-香附酮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肠吸收参数Ka与Peff无显著性差异;加入EDTA及盐酸维拉帕米后,肠吸收参数Ka与Peff无显著性差异;与单体比较,单体混合物和四制香附石油醚部位中的香附烯酮、α-香附酮吸收参数Ka和Pef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附烯酮及α-香附酮的肠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细胞旁路转运及P-gp不参与其转运;香附烯酮与α-香附酮的肠吸收存在协同作用,石油醚部位中其他成分可促进香附烯酮、α-香附酮的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制香附 香附烯酮 Α-香附酮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吸收 机制 协同作用 被动扩散
原文传递
基于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分析类叶牡丹提取物中5种皂苷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玉岩 孙爽 +4 位作者 杨大宇 单常芮 黄雨婷 李春成 吕邵娃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0年第5期11-17,22,共8页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提取物中主要皂苷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HPLC-MS/MS测定方法,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探讨吸收部位、药物浓度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类叶牡丹提取物中皂苷成分肠吸收特征。结果Cauloside G、Cauloside H、L...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提取物中主要皂苷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HPLC-MS/MS测定方法,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探讨吸收部位、药物浓度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类叶牡丹提取物中皂苷成分肠吸收特征。结果Cauloside G、Cauloside H、Leonticin D 3个成分的吸收速率常数和渗透系数在十二指肠段最大,Cauloside C和Cauloside D则表现出回肠的强吸收;药物浓度为5.0 mg/mL时,呈现最强吸收,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吸收无明显变化;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渗透系数明显提高。结论十二指肠和回肠是药物主要吸收场所,各成分的吸收与浓度不呈现剂量依赖关系,抑制P-gp的表达可促进类叶牡丹有效成分的吸收;研究结果可为类叶牡丹的新药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牡丹 吸收 皂苷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HPLC-MS/MS
下载PDF
基于P-糖蛋白的肠吸收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验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月柳 刘洋 +4 位作者 尹秀文 潘孟 李雪莲 王子禹 董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39-1544,共6页
对基于P-糖蛋白(P-gp)肠吸收单灌流模型进行验证。首先,通过酚红灌流,采用质量法进行水分校正,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灌流前后酚红水平进行检测,以验证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结构正常,且肠上皮的完整性保持良好;其次,采用FDA指定阳性药地... 对基于P-糖蛋白(P-gp)肠吸收单灌流模型进行验证。首先,通过酚红灌流,采用质量法进行水分校正,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灌流前后酚红水平进行检测,以验证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结构正常,且肠上皮的完整性保持良好;其次,采用FDA指定阳性药地高辛对模型进行验证,给予大鼠不同质量浓度维拉帕米后,对大鼠回肠段地高辛吸收参数进行观察对比。酚红在大鼠体内回肠段存在吸收,吸收参数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1.09±0.62)×10^(-6)cm·s^(-1),结果表明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结构正常,且肠上皮的完整性保持良好,地高辛灌流不给予维拉帕米时,地高辛在回肠段存在一定程度的吸收,吸收参数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1.07±0.59)×10^(-5)cm·s^(-1),给予大鼠0.01,0.1 mmol·L^(-1)浓度的维拉帕米后,地高辛在大鼠回肠的吸收呈上升趋势,吸收参数有效渗透系数Peff分别为(1.58±0.69)×10^(-5),(3.28±0.95)×10-5cm·s^(-1),高浓度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高辛灌流实验验证了小肠上皮P-gp表达完整,可以用于P-gp外排转运体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酚红 地高辛
原文传递
运用单向灌流模型研究莪术油中三成分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 被引量:31
13
作者 游剑 李青坡 +1 位作者 于英伟 崔福德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49-853,共5页
目的 研究莪术油中三成分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 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莪术油中三成分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 灌流液中莪术油浓度为0.4,0.8和1.2mg·mL-1时,莪术醇、莪术二酮和吉玛... 目的 研究莪术油中三成分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 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莪术油中三成分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 灌流液中莪术油浓度为0.4,0.8和1.2mg·mL-1时,莪术醇、莪术二酮和吉玛酮表观吸收系数均较低,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肠段的表观吸收系数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吉玛酮和莪术二酮二者在体肠吸收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莪术醇,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灌流液中莪术油在0.4—1.2 mg·mL-1时,三成分的吸收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在肠黏膜的转运均为被动扩散过程,且三成分无特殊的吸收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在体单向模型 HPLC 吸收
下载PDF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冬凌草乙素的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干斌 褚延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3192-3197,共6页
为测定冬凌草乙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参数,研究冬凌草乙素的吸收动力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结合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模型,从药物吸收部位、质量浓度和灌流介质等方面研究冬凌草乙素的各肠段吸收特征并计算吸收参数。结果在pH ... 为测定冬凌草乙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参数,研究冬凌草乙素的吸收动力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结合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模型,从药物吸收部位、质量浓度和灌流介质等方面研究冬凌草乙素的各肠段吸收特征并计算吸收参数。结果在pH 6.5的灌流介质中冬凌草乙素较为稳定,肠道酶对其代谢影响较小,吸收显著高于pH 8.0碱性条件(P〈0.05);不同质量浓度的冬凌草乙素在相同肠段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通透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质量浓度的冬凌草乙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通透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回肠吸收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均显著低于回肠吸收参数(P〈0.05)。盐酸维拉帕米对冬凌草乙素各肠段吸收均无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10~1 000μg·L-1冬凌草乙素在大鼠全肠道均有吸收,其中回肠为最佳吸收部位,吸收特征为被动转运的线性动力学过程,无吸收饱和现象,弱酸性环境易于冬凌草乙素的肠道吸收,冬凌草乙素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乙素 单向在体模型 重量法 吸收机制
原文传递
单向灌流模型研究木犀草素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萍 蒋惠娣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 2007年第4期29-32,共4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测定木犀草素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灌流液中木犀草素浓度为2.556、5.112和10.22μg/ml三个浓度时,有效吸收系数(Peff)无显著性差异(P>0.05);木犀草素在...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测定木犀草素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灌流液中木犀草素浓度为2.556、5.112和10.22μg/ml三个浓度时,有效吸收系数(Peff)无显著性差异(P>0.05);木犀草素在肠道内无特定吸收部位,全肠段均有较好吸收。结论灌流液中木犀草素在2.556、5.112和10.22μg/ml三个浓度时,吸收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在肠黏膜的转运为被动扩散过程,且无特殊的吸收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在体单向模型 HPLC 吸收
下载PDF
单向肠灌流模型在中药肠吸收研究中的应用
16
作者 高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年第15期51-52,共2页
中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瑰宝,中药大多数是通过口服给药的。小肠是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也是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主要屏障,故有必要对中药进行肠吸收实验研究。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药的肠吸收研究。因此,本... 中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瑰宝,中药大多数是通过口服给药的。小肠是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也是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主要屏障,故有必要对中药进行肠吸收实验研究。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药的肠吸收研究。因此,本文对该模型在中药肠吸收实验研究中的一些进展情况、应用概况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模型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吸收 中医中药
下载PDF
在体肠灌流模型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7
作者 谭晓斌 贾晓斌 +1 位作者 陈彦 Ming Hu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65-1668,共4页
关键词 吸收 在体单向模型 中药 复方配伍
下载PDF
独活有效成分大鼠在体单向灌流肠吸收 被引量:49
18
作者 吴雅娜 栾立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为了考察独活提取物中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等3种主要有效成分在大鼠的肠吸收性质,了解中药提纯后对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本文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测定独活提取物Ⅰ(总香豆素含量〈10%)灌流液... 为了考察独活提取物中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等3种主要有效成分在大鼠的肠吸收性质,了解中药提纯后对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本文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测定独活提取物Ⅰ(总香豆素含量〈10%)灌流液中3种成分在体肠灌流的浓度变化,并与独活提取物Ⅱ(总香豆素含量≥60%)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蛇床子素及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2~555μg·mL^-1、101~887μg·mL^-1和19~186μg·mL^-1,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无高浓度饱和现象,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渗透系数(Papp)值基本保持不变。3种成分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在各肠段均有吸收,其中结肠吸收最好,各肠段的Ka、Papp是结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且结肠的Ka、Papp值显著大于其他肠段;独活提取物Ⅱ中3种成分的Ka、Papp值显著小于独活提取物Ⅰ中相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 吸收 在体单向模型 HPLC
下载PDF
单向灌流法评价栀子厚朴汤方剂配伍对栀子苷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汪汀 冯芳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考察大鼠在体灌流栀子、栀子-枳实、栀子-厚朴和栀子厚朴汤4种汤剂后栀子苷在大鼠肠道吸收情况。方法:建立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肠灌流液中栀子苷的浓度,计算不同配伍组栀子苷吸收参数。结果:栀子-... 目的:考察大鼠在体灌流栀子、栀子-枳实、栀子-厚朴和栀子厚朴汤4种汤剂后栀子苷在大鼠肠道吸收情况。方法:建立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肠灌流液中栀子苷的浓度,计算不同配伍组栀子苷吸收参数。结果:栀子-枳实、栀子-厚朴配伍以及栀子厚朴汤全方中栀子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显著大于栀子单味汤剂的吸收参数(P<0.05)。结论:栀子厚朴汤方剂配伍,增加了主要药效物质栀子苷的吸收,该方剂配伍具有一定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苷 栀子厚朴汤 配伍 吸收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下载PDF
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体单灌流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雅娜 栾立标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719-1722,共4页
目的研究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来研究药物在不同质量浓度、不同pH值下的吸收。结果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大鼠4个肠段的Ka,Kapp大小顺序是结肠&... 目的研究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来研究药物在不同质量浓度、不同pH值下的吸收。结果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大鼠4个肠段的Ka,Kapp大小顺序是结肠>回肠>十二指肠>空肠,且结肠、回肠与十二指肠、空肠的Ka,Kapp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61.93~165.14 mg·L-1内,Ka,K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pH 3.0至pH 5.0内,Ka,K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各肠段均有吸收,其中结肠吸收最好;药物吸收不受质量浓度的影响,在较大质量浓度下(165.14 mg·L-1)也无饱和现象;在肠黏膜的转运为被动扩散过程;药物吸收无pH值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 吸收 在体单向模型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